维基百科讨论:同行评审/存档1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暂无标题)

目前列入同行评审的条目似乎没有更多的改进意见。--用心阁(对话页)Wikimania 2005! 01:11 2005年5月31日 (UTC)

同行评审的革新

Wikipedia:同行评审那个页面几乎没有人去,每次有维基人把条目放在那里评审后都会非常的失望,因为根本没有人理睬。然后他们只好把条目直接放到Wikipedia:特色条目评选,这时才会热闹起来,但那时已经变成不是投票,而且不断有其它维基人在提出修改意见。所以,我想是否应该改革一下,在Wikipedia:特色条目评选的页面里设一个“预投票区”,给多五天或七天的时间让别人在那里提意见,然后才进入正式投票阶段,不知这个设想是否安理?--长夜无风 17:36 2006年1月14日 (UTC)

在特色条目评选提出各种修改意见很正常--百無一用是書生 () 00:52 2006年3月2日 (UTC)

我是觉得Wikipedia:同行评审新旧交杂,看似热闹,实质上甚为混乱。我不认为一些旧的条目会因放在冗长的同行评审中而得到关注。而且Wikipedia:需要关注的页面实质上得到的关注也不多。--Stewart~恶龙 (讲讲讲!) 11:42 2006年3月11日 (UTC)

疑问

里面用的3.2分等等的分是什么意思?--Sopher (talk) 08:09 2007年3月24日 (UTC)

好文章评选改革方案

经过一番讨论后,目前对“好文章”的改革有以下方案:

  1. User:Kevinhksouth/条目分级制草案 (长远目标,暂不适合现状,仅供参考)
  2. User:Kevin wong/优秀文章评选
  3. User:Dnssgh/条目级别制度(长期目标,其中前两级与现时的特色优良条目制度略有不同。后三级仅建议先在人气高领域试行)
  4. User:人神之间/条目评选办法(因个人原因取消建议此办法,仅供大家参考)
  5. 也有人提出维持原状

请各位也来提出方案啊。--Kevin wong 2007年4月25日 (三) 18:00 (UTC)

(+)支持条目分级制度,更倾向User:Dnssgh/条目级别制度。另外希望“新条目推荐”也可以作为一个级别(比如取代User:Dnssgh/条目级别制度中的D级),因为大家对“新条目推荐”的标准是比较熟悉的,这个标准也比较成熟,同时也省去了很多额外的评审工作,当然其中“新”的要求可以去掉。-下一次登录 2007年4月26日 (四) 04:24 (UTC)
支持‘新条目推荐’作为一个级别,或可称为‘推荐条目’。67.103.245.50 2007年4月26日 (四) 05:24 (UTC)
新条目推荐一定保留,其促进大家创作的作用还很大。—人神之间 2007年4月26日 (四) 05:44 (UTC)

维持原状,出木杉〒 所提出的目前优良条目的问题完全可以用现有机制解决。对于质量极高的优良条目,拿去特色投票就可以了,对于相当一般的优良条目,拿去优良条目撤销投票就可以了。对于优良条目和特色条目标准实在差异不大,本来就不应该有太大差异。如果优良条目和特色条目标准的差异如同特色条目和小小条目标准的差异那样大才会让人奇怪。--Wikijoiner 2007年4月26日 (四) 06:18 (UTC)

  • (=)中立,不反对维持原状,但建议对评选标准改良,至少需要把评选标准细化、量化。—人神之间 2007年4月26日 (四) 07:31 (UTC)
    • 想借这个地方问问,大家认为特色条目应该比优良条目好在哪些方面呢?如果真差不多的话,那就没有必要在两处评选两处投票了阿。欢迎大家来这里留言告诉我。—人神之间 2007年4月26日 (四) 10:06 (UTC)
      • 特色条目和优良条目的区别,我认为在于特色条目要“”,而且不仅仅是一个条目,还应该是相关条目(没有红色链接)、相关类别、相关模板、甚至相关主题和社区的整体提升。而优良条目则不需要有这方面的要求。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下一次登录 2007年4月26日 (四) 11:14 (UTC)
  • 本人制度的三点澄清:
    1. 制度针对的并不只是“好条目”
    2. 并非每个级别都需要以投票“评选”
    3. 这是一个长远的改革方案,短期内并没有适合环境举行 -- Kevinhksouth (Talk) 2007年4月26日 (四) 11:32 (UTC)
我的出发点都是相反:
  1. 新制只针对“好条目”: 我们只需说明什么是好题目, 毋须说明什么叫坏题目
  2. 所有等级都要评选: 没有讨论的评级看来没有意思.
  3. 要落实这方案时, 需要一个“过渡”安排, 以处理过去已评级的文章。--Kevin wong 2007年4月26日 (四) 12:48 (UTC)
呵呵... 所以我才需要澄清,以免将不同方向的制度一同比较。 -- Kevinhksouth (Talk) 2007年4月26日 (四) 13:45 (UTC)
  • 我想问一下关于图片的问题,假如图片因为“版权”问题无法使用的话而被迫使全文字表达(特别是在世人物),像日本维基百科,有些特色条目是没有图片(像ja:少年保护手続)等,如果条目的等级是因为没有图片而不能提升,将会是条目提升水平的一大障碍。—费勒姆 费话连篇 2007年4月26日 (四) 12:59 (UTC)
如果文章是需要图片, 却又缺乏图片, 可能代表文章是 unstable。我想维基上应容纳没有图片的特色条目的, 但背后原因要充份啊。--Kevin wong 2007年4月27日 (五) 04:44 (UTC)

我和Kevin wong的出发点相似,但现在的问题在于,我们缺乏一个有层次的评选标准,这是导致这次讨论的观点,因为按现在的政策,真的无法发现优良条目和特色条目的差别—人神之间 2007年4月26日 (四) 13:04 (UTC)

什么是好的图表和好的参考会比较易介定, 但要为内容和图表顶立客观标准真的很难。考试 (这个字太严肃~)评卷会有一套marking scheme, 在维基上, “好文章”可能要包括历史、典故、字源、原理、理论、各种观点、各地主要法规等。
不过大家看法也可以很不同。例如行星状星云这条特色条目, 虽然内容很详细, 但很少触及背后理论的发展, 在我眼中就觉得很不足。
我认为 kevinthsouth 提出一篇好文章要让人“凭一篇文而知事件来胧去脉”, 大概就是好文章应有的条件, 但这标准并不等同下一次登陆提出“”的概念. 登陆兄不止对文章有要求, 而且对文章以来的事也要管上, 这理想是心向往之, 但这要势必耗用编者过于巨大的心力 (近乎全职), 去编写一个主题的文章, 这不太可行。--Kevin wong 2007年4月27日 (五) 04:38 (UTC)
感觉金银铜奖还算是不错的方式,不过这又变成汉语维基的“特色”了,哈—陋室茶话第四次维基质量战 2007年4月27日 (五) 10:52 (UTC)
关于评级制度,其实并无不妥,只是限于现在的工作量,多半只能够适用于一些比较热的领域。比如香港和ACG。而现在面向大众的问题主要是特色条目和优良条目的改革,至于怎么改,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至少不能像现在这样很朦胧,觉得两者差不太多,这样才会引起部分条目资格的争议。我觉得出木杉所说的:特色条目要专家满意,优良条目只要普通人满意即可。这是一个可行的标准,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更多的建议。—人神之间(过来喝杯茶) 2007年4月27日 (五) 11:35 (UTC)
人神兄是否会推一个方案呢?现在初步只有两个方案,但讨论中很多意见还未融入条文之内,只要在投票前处理好分歧,再集齐各方的方案,就可以举行投票啊。 -Kevin wong 2007年4月27日 (五) 16:56 (UTC)
在下正在准备一套方案,但难点在于区别优良条目和特色条目的标准,现在只想出了很小的几点,这几天又正在考试所以较忙,再过两天争取把方案搞定拿来大家参考一下。—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07年4月28日 (六) 05:16 (UTC)
终于把草案搞出来了,其实也不是很好,希望大家能够多加修改,我得意见是将现在不甚清晰的评选标准弄得稍微清晰一些。具体请参见User:人神之间/新评选标准草案,希望这次讨论不要有半途而废哦!—人神之间摆哈龙门阵 2007年5月4日 (五) 12:32 (UTC)

关于社区主页的同行评审

在下将同行评审模板改成(9),并加入一些规则,期望能让更多人来这里评定--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07年9月12日 (三) 11:22 (UTC)

同行评审的有关讨论

建议将同行评审连结加入{{进行中的内容评选}}模版内

一直有不少维基人支持条目在进行优良或特色条目评选时应先通过同行评审,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强制的步骤,但我认为在{{进行中的内容评选}}模版加入同行评审的连结能为维基人提供较便捷的途径,也鼓励了更多用户为条目进行评审,而不是在评选优良及特色时才接受其他维基人的意见。因此我动议在这里由各维基人表态,是否将同行评审的连结加入{{进行中的内容评选}}模版内。

支持

(+)支持LokiTalk 2009年1月3日 (六) 16:45 (UTC)
(+)支持Zanhsieh (留言) 2009年1月4日 (日) 05:07 (UTC)
(+)支持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1月4日 (日) 15:22 (UTC)
(+)支持,--ClitheringMMIX 2009年1月4日 (日) 17:08 (UTC)
(+)支持J.Wong 2009年1月4日 (日) 17:23 (UTC)
(+)支持Webridge传音入密 2009年1月4日 (日) 23:04 (UTC)
(+)支持--Teekkari (留言) 2009年1月4日 (日) 23:20 (UTC)
(+)支持--刻意 2009年1月5日 (一) 04:53 (UTC)
(+)支持:想说很久了(马后炮!)—JNIV 2009年1月5日 (一) 09:18 (UTC)
(+)支持费勒姆 费话连篇 2009年1月7日 (三) 09:03 (UTC)
(+)支持‘Skjackey tse’ 2009年1月10日 (六) 02:35 (UTC)
(+)支持Yym1997 (留言) 2009年1月16日 (五) 09:53 (UTC)
(+)支持 窗帘布(议会厅) 2009年1月28日 (三) 06:06 (UTC)

反对

意见

  • 另外有关同行评审页面的内容大家也可以讨论,目前的页面好像有点复杂。LokiTalk 2009年1月3日 (六) 16:45 (UTC)
  • 老实说 昨天看了下 不会用 比现在的优良特色复杂多了—我是火星の石榴 (留言) 2009年1月4日 (日) 08:29 (UTC)
  • 同意,个人觉得新条目候选可以省略,留一个连结到候选区即可 (“略”挂了那么久也没有意思)。至于若 Loki 兄指的是同行评审中子页的复杂,那个是根据Wikipedia:特色条目标准而来的,主旨在于让同行审查更精确、更言之有物,以及让贡献者群体能够更互补所长 (例如某些贡献者擅长修辞、某些贡献者擅长考证、某些擅长补齐资料、某些人擅长翻译等等)。过去混在一起得倚赖贡献者本身去搜集资讯,然后转化成工作需求,错漏难免。--Zanhsieh (留言) 2009年1月4日 (日) 14:48 (UTC)
  • 很高兴能参与这个讨论。就我所知,英文维基是强烈建议编辑在推荐特色条目前,先在同行评审中征集意见的。尽管这样做可能会使整体评审时间拉长,但就可让条目有更充足的时间先接受评论及进行改善。由此可见,同行评审的设计原意是希望成为整个评特过程的一部分,因此同行评审应该得到推广,也应该将连结加入“进行中的内容评选”模版内。--ClitheringMMIX 2009年1月4日 (日) 17:19 (UTC)
感谢各位的积极回应!推行同行评审似乎没有太大争议,但我想目前共15项的内容应该可以整合成几个大要点,以目前划分成15项的小项太琐碎,其他维基人也不方便给予意见。整合后的几个项目可以如下:
  1. 内容与遣词: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2. 格式与排版: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资讯
  3. 参考与观点:包括各类型的参考资料、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各位对图像版权应该归哪一类的看法呢?另外还有个问题,若同行评审的对象是特色列表,上述格式是否有变动?个人认为特色图片应该在其表决区讨论即可,不知各位意见如何?--Zanhsieh (留言) 2009年1月5日 (一) 00:05 (UTC)
特色列表的同行评审要求应该一样,没太大分别;另外你指特色图片的同行评审吗?目前有另外一个较简单的页面供图片进行同行评审。另一个我看到要修改的就是目前同行评审时期带一个月,感觉是太长了,恐怕会吓怕想先参与同行评审的意向,看来两星期会比较合适吧。LokiTalk 2009年1月5日 (一) 13:52 (UTC)
个人觉得不会太长 (要不3星期) ,而且长条目本来就应该同行评审,免得特色条目挂没多久又要复审。不知发表支持意见的诸位还有其他考量的地方否?多谢。--Zanhsieh (留言) 2009年1月5日 (一) 17:16 (UTC)
久久的没有人回应。我还是认为两星期是足够的了,因为如果条目质量理想,还要经特色条目的评选,也需要两星期,整整就已经一个月了。目前首页轮展的特色条目已是第三次出现在首页了,太长的评选时间对质量不俗的条目来说太留难了。另一个原因是太长的同行评审会有条目积压,其他维基人发表意见的意欲会减少吧。—LokiTalk 2009年1月19日 (一) 16:34 (UTC)

同行评审改版建议

  1. 完成)请先阅读Wikipedia:同行评审/存档/2010年,各位有无发现各小段落使用三级副标题之后,存档之后非常会变成一大串,因此建议打消三级副标题的分段并使用醒目的“;”取代,这样存档页面就恢复成Wikipedia:同行评审/存档/2007年清爽状态,更便于查询。各段落并增加----水平线作为区隔。
  2. 暂缓“以往记录” 意义不大且可被{{article}}取代,建议将此段落改为“协作请求”,不仅可作为优特条目的扩充请求段落之协调,也可强化维基协作功能。
    说明为“包含请求维基人协助大幅扩充章节标题,也可请求添加图像表格(注意相关的版权标准)。”
  3. 增加连向维基资源的内部链接(大部分是Wikipedia:更优秀条目写作指南Wikipedia:格式手册的东西),虽然有些人可能会用“老手用不到”认为不需要,但事实上很多老手仍然不知道这些指引在何处。
  4. 完成)另外{{Oldpeerreview}}无法显示最后一次评审,例如Talk:斯坦尼斯瓦夫·科涅茨波尔斯基第一次第二次,希望有方法可以解决。
  5. 完成)各段落增加些许点缀性代表图片与框线,例如

在此征求各位有无更好的方案,因为此无涉及规则方面,因此预计本周末(协作请求则改为下周)开始改版作业。--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2月2日 (四) 13:43 (UTC)

Wikipedia:同行评审若增加“协作请求”并试行1个月后,2011年一月再将此计划页移动并改名为“Wikipedia:评审与协作”,当然涉及许多习惯问题,因此也在此预先作讨论,也会视社群反映状况亦可能提早、延后或取消。--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2月2日 (四) 16:07 (UTC)
Wikipedia:同行评审只是用于评审,协作是另外的事情,不要混于一谈。存档可以用{{存档页}},这样就不会出现目录。{{Oldpeerreview}}的问题请用{{ArticleHistory}}--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2月3日 (五) 02:26 (UTC)
建议经过社区充分讨论后再动手,另,个人之前已经说过,同行评审的问题绝不于此简单。—Edouardlicn (留言) 2010年12月3日 (五) 10:52 (UTC)
同行评审首先任务是能找到足够的人做评审,现在中文维基人手有限,今天一个“搞做”,明天一个“协作”,只会让人力更加分散,且都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快龙此致编安 2010年12月3日 (五) 14:56 (UTC)
(?)疑问请问协作可以在哪提出?别跟我说是Wikipedia:扩充请求,基本上这里是无人受理地带。各主题与专题因为彼此无关联,人力更加分散。--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2月4日 (六) 05:10 (UTC)
已完成一部分并版面先修改Wikipedia:同行评审/温彻斯特M1200霰弹枪做前后对照,参见。--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2月4日 (六) 09:21 (UTC)
个人觉得,原本的段落非常清晰分明,加了图片框线却很碍事。Oneam 01:00 AM (留言) 2010年12月12日 (日) 07:00 (UTC)
已取消图片框线,修改后版本如Wikipedia:同行评审/德意志帝国所示。--吟游诗人~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2月13日 (一) 12:17 (UTC)

结束同行评审的流程应该改改

何时可以结束一个同行评审?

  • 如果你是提名者,你可以在任何时间结束此同行评审,虽然在讨论仍活跃时不建议这么做。
  • 如果评审的条目处于优良条目特色条目特色列表候选状态
  • 如果评审已超过1个月,并在最近两天不活动
  • 如果评审已闲置超过两周

我从英文版找到了相关流程,认为可以直接这么做。但为了达到共识,还是来讨论一下。--1=0欢迎参与WP:模仿专题 2015年4月30日 (四) 09:29 (UTC)

建议把“如果”改成“当……时”,较符合中文习惯并切合问题。顺便改了一个错别字。140.180.242.100留言2015年5月4日 (一) 06:48 (UTC)
(-)反对:第一点本来就是社群惯例;第二点方面,反而应该是正在进行同行评审的条目,提名任何条目评选均无效;第三点可行,但以目前中文版的环境来说,活跃的同行评审只在少少数;第四点反对,一个月就是要让社群有时间响应,两周就结束评审很不公平。总而言之,反对此建议。--175.156.243.222留言2015年5月7日 (四) 06:38 (UTC)
(:)回应:这里不是投票,只是提议,前面的反对应只视为意见上的反对。第一条是社群惯例,因此写在这里没有关系。第二条,同行评审应视作作者主动寻求同行意见的体现,不应阻止其参与条目评选。第四点酌情考虑,不作回应。--1=0欢迎参与WP:模仿专题 2015年5月15日 (五) 13:56 (UTC)

建议同行评审的时间改为30天

建议同行评审的时间改为30天,而不是所谓的“一个月”,因为每个公历月的天数不同,这对每个条目都不公平。这是相当无争议而且不需要太多讨论的建议,如果几天内无异议,则视为建议获得通过。--HYH.124留言2015年5月25日 (一) 07:29 (UTC)

完成,并于2015年5月26日 (二) 09:08‎ (UTC)立即生效。[1][2]--HYH.124留言2015年5月26日 (二) 09:12 (UTC)
其实一个月对于电脑程序来说更好理解(偷懒)--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5年5月27日 (三) 00:54 (UTC)

不是很满意第二天有一人支持就立刻通过的做法,但我支持此建议。钢琴小子 留言 贡献 2015年5月27日 (三) 04:23 (UTC)

附议,第二天就宣告通过是不是有些快了点?法院判刑还给10天的上诉期呢。--Miao233留言2015年5月28日 (四) 12:04 (UTC)
其实这不太妥当,但如没人反对的话,亦不必强求程序公义。--Temp3600留言2015年5月28日 (四) 16:58 (UTC)
同意提案。但绝对不同意楼上,不论原讨论题目讨论结果与否,除非特殊情况,无论如何程序正义不应该有例外,这是所有律法的基础。--LystrupWang留言2015年5月29日 (五) 22:18 (UTC)
不强调程序性的话,太容易乱套了,共识也是程序的一种反应,才一个就认为共识立即修改,没免太草率?——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5年5月30日 (六) 05:34 (UTC)
鉴于大多数用户反对过早将该提议论定为共识,我已经把HYH.124之前的编辑[3][4] 先行撤销,候待大家形成共识再行修改。--Miao233留言2015年5月30日 (六) 15:29 (UTC)
那么大家是同意还是反对呢?赶快形成共识吧。--HYH.124留言2015年5月31日 (日) 06:52 (UTC)
我中立。反正我基本不跑那个地方玩。不过话说DYK、优良、特色通过了以后能有机会在首页上展示,同行评审通过了有啥好处?--Miao233留言2015年5月31日 (日) 14:36 (UTC)
原本是希望条目能受到关注,然后许多人来帮忙改善条目用的;立意虽好,但实际上运作却不是一回事,英文维基也许有成功达到效果,但是中文维基因为没什么人在看,所以“受到关注”这件事就没有发生,条目往往也很难得到改善,到最后大家干脆就直接拿到GAN还比较多人会改意见,但实际上最开始GAN应该是条目已经接近GA或到达GA等级才该拿到GAN的,而不是拿来当同行评审的地方。--Liaon98 我是废物 2015年5月31日 (日) 18:08 (UTC)
我是觉得如果你们觉得同行评审没有用,则应该发起提议废除同行评审。我也不会介意的。特色列表评选如果你们愿意表决是否废除,我也是没意见的。--HYH.124留言2015年6月1日 (一) 07:34 (UTC)
上面Shizhao未提出异议,Temp3600认为“不太妥当,但如没人反对的话,亦不必强求程序公义”,LystrupWang、钢琴小子同意更改。既然已经有人支持,有人中立,有人只是觉得太快、无程序公义,那么等次讨论存档或过一段时间,是不是就可以直接改?改成30天是非常公平的,所以我在此看情况,如果再没有人坚决反对必须有“明确大多数支持”,我就直接改了。--HYH.124留言2015年6月3日 (三) 08:52 (UTC)
我不反对修改。但我个人的建议是:建议您在正式修改前最好在Template:Bulletin上公示几天,免得遭人诟病。(您可以参考一下最近DYKC改革的操作步骤,他们做得就很圆润。)--Miao233留言2015年6月6日 (六) 13:46 (UTC)
那就算了呗。--HYH.124留言2015年6月9日 (二) 15:16 (UTC)
在下愚钝,看不出修改时间的计数方式有何好处?将一个月改为30天真的会比较好么?这样一来,大家还要数着日期去计数,而“一个月”的周期就避免了去计数,虽然计算30天很容易,但也要浪费精力。如果真要改,改成“四周”也未尝不可,每周的日期是固定的,就如同“股市”一样,数了52周就是“一年”。所以,在下反对。话说现在同行评审还有关注度么?关注度不高的项目还去修改又是何必了?--萌動之心起點所有维基人都在说谎.签名卖萌扔掉最好.以让世界更萌的态度致力于使维基百科更萌.中文维基12年维基百科14年.萌萌哒终点 2015年6月16日 (二) 03:33 (UTC)
跟一个认为自动化系统也有“精力”的人说话,浪费唇舌,不说了。--175.156.243.222留言2015年6月22日 (一) 02:19 (UTC)
@HYH.124:既然这已达成共识,那就公示个几天后正式修改吧,因为这应该也不会像DYK规则那样会有那么大的争议,还是希望这能通过。-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欢迎参与灭绝地质专题2015年6月25日 (四) 06:12 (UTC)
和平、奋斗、救地球!:好吧,不过还是由您或其他人代劳吧。--黄居士留言2015年6月26日 (五) 02:33 (UTC)
OK,已公告之,将于2015年7月1日起实行。-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欢迎参与灭绝地质专题2015年6月26日 (五) 04:32 (UTC)
完成,已正式生效。-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欢迎参与灭绝地质专题2015年7月2日 (四) 02:52 (UTC)

同型评审的条目有很多都已经超过时限了

有数个条目都未被处理,不知道有没有办法写出机器人做处理,都放超过1个月了--B2322858留言2015年10月26日 (一) 06:38 (UTC)

建议GAC及FAN前需经同行评审

在学术圈中,同行评审是相当重要的工作。由于维基百科没有像是脸书社群这种即时交换信息的平台,因此同型评审应该是相对重要的工作。但不知为何中文维基百科的评审工作似乎都在优特评选中进行,提交PR通常都会被冷落或置之不理(可以去看看现在PR页面堆了多少过期讨论)。优良条目的评选时间仅有6天,一般学生或是上班族实在难以抽空仔细审阅。因此是否可以讨论下列方针的可能性?

条目进行优特评选或重审时,需先经过同行评审,且优特评选时的反对意见必须是在同行评审时‘有提出而未改善’的缺点。”---Koala0090留言2015年10月25日 (日) 08:14 (UTC)

在下列举一下本方针提出的必要性:

  1. 让主编有时间能够针对条目缺失做出改善
  2. 条目完成之后,可以让更多相同背景的用户讨论条目内容
  3. 单纯撤销优特的意义不大,若可借此机会改进才是重点
  4. 避免提出重审者背上“优特杀手”的黑锅

---Koala0090留言2015年10月25日 (日) 08:20 (UTC)

的确有缺陷,需要讨论。--Engle跃Flow在我的留言页面,有话好好说】 2015年10月26日 (一) 02:09 (UTC)
或许可行,看其他用户意见?- 和平の新用户页(留言)自然条目提升地质灭绝专题2015年10月31日 (六) 05:51 (UTC)
不过我是觉得提报参与GAC和FAN者通常代表对某条目已具某程度之信心,问题不大。反倒是重审可能比较需要时间。- 和平の新用户页(留言)自然条目提升地质灭绝专题2015年10月31日 (六) 05:54 (UTC)
    • 我是觉得如果变成重审必须经过同行评审,而提报新的FAN和GAC不需要,可能造成大量未经过仔细审阅的文章直接成为优特条目,到时候还是又要花时间再来一条一条重审。另外我觉得可以增加一个小方针“若评审的条目并非现行的优良条目或特色条目,且超过10天没有用户回应的同行评审,则该条目可以径行参与评选。”以避免同行评审30天都没有人搭理,却又浪费许多时间的问题。--Koala0090留言2015年10月31日 (六) 06:22 (UTC)
呃,个人觉得应该先设法加强下现在社群对于PR的关注度,否则加上PR的效果与不加也差不多,甚至还不如不加。--W (Talk) 2015年10月31日 (六) 07:19 (UTC)
  • @LeoTschW:在下的意思是,目前为止所有的评审工作都在优特评选工作中进行,但这样的工作时间并不合理,且成效有限。因此建议在评选前必须经过PR,也就是把原本评选的重心移回PR。否则按照现状,PR鼓吹个一百年也没用。有时间评审的都赶着消化GAC和FAN的评选,因为最急迫,反而PR都没有人关注。---Koala0090留言2015年10月31日 (六) 07:55 (UTC)
    • @Koala0090:如果目前通过重审的办法能够增加条目关注度并促进质量提升的话,那倒也没什么不好,至少现在还是能看到些正面点的例子的(比如正在GAC的古兰经)。至于时间问题,个人觉得经有意提升条目质量的维基人申请,适度延长评选周期可能会是比较合适的方案。--W (Talk) 2015年10月31日 (六) 08:29 (UTC)
      • 另外本人并不赞赏把PR与GAC/FAC挂钩的做法,个人感觉这样会扭曲PR原意,无助于进行PR时无意评选GA/FA的条目的质量的提升。个人觉得这样挽救还不如让PR静静地死去。--W (Talk) 2015年10月31日 (六) 08:45 (UTC)
  • 同行评审没人去的原因和很多条目没有或是不完善一样,因为没有人。即便是从有人的英语维基来说,同行评审也属于建议为之,提名人为和不为也是自愿的。我以前差不多每个条目都递,后来有人说没用,就没怎么递了(当然译得多了也是原因,一整个评审栏单我就放上30来个,又没一个有回应,的确不好看)。我虽然经常投票,但同行评审也的确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看,毕竟评审中的条目我都不一定能看,而且自己也有太多要写。强制同行评审没什么,但“优特评选时的反对意见必须是在同行评审时‘有提出而未改善’的缺点”就有点荒唐,因为指导性的方向应该是设法促使条目编者花心思去改善,而不是有谁放个小小条目上同行评审,他人不理睬到时就是特色条目。条目评选基本上是最后的关卡,前面加多少关卡都无所谓,但最后这一道加这种限制恐怕不具备可操作性。--7留言2015年10月31日 (六) 08:10 (UTC)

好的,我也认为后面的“限制缺点必须在同行评审提出”必须改掉。那么如果将限制改为重审条目会不会好一些?毕竟重审条目时应该给条目编者和社群重新审阅。另外我认为临时延长评审周期可能可以当作个案,条目的全面审查我认为还是交给PR比较适当 ---Koala0090留言2015年10月31日 (六) 12:18 (UTC)

提议同行评审停止在各自分页评审,采用主页分段落的做法

由于中文维基百科的维基人对维基百科:同行评审的关注太少,如今同行评审已经荒废,其中一个原因是,那么多分页,而且各个分页里也含有太多由模板产生文字,导致同行评审变成“一般上不会有人去理睬”的地方,“要关注请到条目评选去”。为了让同行评审再次兴起,并且符合本站的状况,我建议:

  • 同行评审像维基百科:页面存废讨论维基百科:优良条目评选一样,采用主页分段落评审的做法。
  • 存档方式像优良条目评选一样,到个别讨论页的页尾存档,有必要时使用article history模板。
  • 同行评审将会有少量的模板产生文字,显示会像GAN那样。

大家意下如何?有什么额外的意见吗?如果无异议,我们就可以进行了,毕竟这算是相当无争议的更改,可以勇于更新。--HYH.124(对话页 | 用户贡献2014年12月13日 (六) 06:34 (UTC)

(~)补充:将会采用Special:永久链接/29621435Special:永久链接/29682516的方式。--HYH.124(对话页 | 用户贡献2014年12月13日 (六) 07:09 (UTC)
我觉得干脆废了吧,有条目评审,同行评审就是多此一举。——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4年12月13日 (六) 07:15 (UTC)
这个我也想过,维基百科讨论:同行评审也有相关讨论,但是现在如果把条目评选当成是征求意见的平台,必定被认为是“浪费社群资源”,而且也会有“人情支持票”的情形和某用户坚持“宁缺毋滥”并在每个提名里投反对,在互助客栈的“条目探讨”版也不太适合。如果大家善加利用同行评审这个平台的话,就不会有“全部GAN、FAN解决”的心态,这样所有页面所发挥到作用。--HYH.124(对话页 | 用户贡献2014年12月13日 (六) 07:38 (UTC)
我把话放在这里:同行评审现在已是名存实亡,除非另行颁布强制性规定如不参加同行评审就不能参选优良或特色,否则基本无人问津。让这名存实亡的同行评审继续存在,少部分热心肠的朋友把条目晒上去却无人评审,这才是真正的“浪费社群资源”。现在的条目多是个人完成,集体完成的已经极少,最多在条目评审的时候提点意见就差不多了。把条目评选当成是征求意见的平台未必不是好事,如果有足够的自信(如本人的作品)也不怕别人鸡蛋里挑骨头,改就是了,这还不至于到“浪费社群资源”的地步。至于“人情支持票”和某用户在每个提名里投反对的情形不过是个别现象,不足以影响全局。所以我认为除非另行颁布强制性规定如不参加同行评审就不能参选优良或特色,否则还是废了吧。——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4年12月13日 (六) 08:02 (UTC)
好吧,既然您认为应该废了,同时我已经自作主张,把维基百科:图片同行评审列为{{historical}},那么我们来征求社群对此事的意见吧,毕竟图片的是多此一举,但是条目的同行评审至少有一些人提名。--HYH.124(对话页 | 用户贡献2014年12月14日 (日) 14:26 (UTC)
@HYH.124:对于这种比较重要的存废讨论最好能在公告栏公示。——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4年12月16日 (二) 08:20 (UTC)
请 @苏州宇文宙武:不要因噎废食,虽然同行评审人少但还不至于乏人问津地步。--安可 ♪留言2014年12月29日 (一) 11:45 (UTC)

对是否应该废除同行评审征求社群意见

应该废除同行评审

如果您认为维基百科:同行评审应该废除,请在这里发表看法。
(=)中立 基于偶自己的主张,建议修改投票规则,统一实施零否决票。不在投有实际效果的赞成票。 -- 维基人都说谎,萌動之心也是其中一位。 这用户名叫萌動之心,签名乃卖萌,或扔掉最好。 人元12015年 共和国65年 民國104年 主体104年 平成27年 黄帝4712年 孔子2565年 佛历2558年 甲午年 儒略历2060年 格里历2015年 2015年1月4日 (日) 18:18 (UTC)

不应该废除同行评审

如果您认为维基百科:同行评审不应该废除,请在这里发表看法。

其它意见

  • 我本身倒是认为同行评审不用可惜,仍有进步的空间,才会有上述提议,所以我是偏向希望同行评审可以继续下去。或许可以有替代方案,因为我写条目的时候不喜欢乱提名GA、FA,然后被人吐槽。--HYH.124(对话页 | 用户贡献2014年12月14日 (日) 14:26 (UTC)
  • 要有人愿意跳下来做啊。没有人主揪的话,我觉得干脆挂“目前无人力照护此工作,请有意进行同行审查者转至条目评审”(也许不是废除,但我支持没人来做的话就冻结这个项目)--上官留言2014年12月31日 (三) 01:27 (UTC)
  • 既然已经有" 强制性规定若不参加同行评审就不能参选优良或特色,否则基本无人问津 "的建议,为何不直接将此规则进行投票?--安可 ♪留言2014年12月31日 (三) 01:49 (UTC)
    • 然后请参见其修订沿革可知,同行评审还不至于“ 无人力照护此工作 ”,的确偶有无人评审但大部分都还有人给予不少不错条目改善建议与见解,我没有太多心力一一列举,请大家自己点选过去纪录即可知。--安可 ♪留言2014年12月31日 (三) 02:01 (UTC)
    • 因为那个只是“和平奋斗救地球”君的一个私人建议,没有实际实行方案,也没有相关共识讨论,不适合用不能达成共识的投票立刻表决。--175.156.214.74留言2014年12月31日 (三) 06:12 (UTC)
    • “强制参加同行评审后才参加优特评选”,个人觉得一点用都没有,只是让条目评选先浪费掉一个月的时间而已。优特评选会有人愿意看、回答,原因在于评选结束后会有评价,如那颗星星或绿色加号;这个符号可以说是维基百科的门面,如果太烂的条目有这个符号,是丢维基的脸的,所以众人在基于这种原因下,还愿意去评选;但是同行评审结束后并没有什么相应的评价,所以让人去看的动机就少上非常多,变成只有真心想帮忙的人才会去看,但这种人很少。所以我认为强迫先参加同行评审,也只是变成先浪费掉一个月没人理,之后真的来评选大家才跳出来讲话;所以既然如此,干脆就把同行评审并入优特评选,这样才能“逼”人来同行评审。--Liaon98 我是废物 2015年1月4日 (日) 08:15 (UTC)
  • (!)意见可否将同行评审修改调整,就如同以上所言,将其变为强制的。例如将其改为,评选优良、特色条目的候选之预先选拔或评选后成为不达标的复活评选(倒是可以参考比赛中的那些复活赛,不要让那些经过了多次修改还是不达标的条目消失一个月再来,直接再此继续为达成标准而努力)。偶的一点改革计划,感觉像是再班门弄斧而已。-- 维基人都说谎,萌動之心也是其中一位。 这用户名叫萌動之心,签名乃卖萌,或扔掉最好。 人元12015年 共和国65年 民國104年 主体104年 平成27年 黄帝4712年 孔子2565年 佛历2558年 甲午年 儒略历2060年 格里历2015年 2015年1月5日 (一) 19:52 (UTC)

关于同行评审的建议

我是新手,今年10月15日刚加入维基百科。刚发现“同行评审”这个制度时还蛮高兴的,因为维基的规定和各种指引我都不熟悉,希望能借此搜集大家对改善条目的建议。但是我在11月22日提交了一个条目之后,至今(12月3日)过了十几天都没有人回应;相较起来,“新条目推荐/候选”的讨论就非常热络,虽然观察起来几乎都是固定几个人(相较于整个社群)在投票,但只要有回馈和建议,对编辑条目的人就是非常大的鼓励。对我,就连不完全理性的批评都胜过没有回应(当然,还是有建设性的比较好)。稍微看了一些有关“同行评审”过往的讨论,虽然这个制度有做过一些修改,但最大的问题仍没解决:没什么人去看

因此我想建议:

  • 把正在参与同行评审的条目放上首页展示

至于可行度、详细的配套措施,就得请教熟悉相关规定、体制运作模式的人了。 --烈羽 藏信 | 进程手册 | 专科章星战童军 2015年12月3日 (四) 04:25 (UTC)

  • (-)反对,没有任何意义,已经有新条目展示,特色/优良条目展示。--Antigng留言2015年12月3日 (四) 06:32 (UTC)
    • (*)提醒user:Antigng[[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这不是投票(:)回应:怎么会没有意义?增加曝光度就是一种,只是达到这个意义的手段有无符合相关规定而已,我来此就是想寻求建议。“同行评审”应该是维基百科非常重要的一环,但它的功能几乎被“新条目推荐/候选”、“优良条目评选”和“特色条目评选”取代,而“同行评审”和那三者最大的差别就是没在首页展示。让参与“同行评审”的条目在首页展示,就是希望能吸引社群关注,进而达到“收集其他维基百科编者关于某个条目的意见与反馈”、“提升条目品质”的目的。且放在首页也能吸引没参与过编辑的读者点进来看看参与维基百科是怎么一回事。--烈羽留言2015年12月3日 (四) 06:48 (UTC)
  • 所谓上首页是奖励优质条目(GA、FA、FL、DYK)或重要条目(近期重大新闻),同行评审是表示条目还有问题,怎么能让有问题的条目上首页呢?就连新闻若是条目写得差,很可能都上不了首页新闻的--Liaon98 我是废物 2015年12月3日 (四) 06:39 (UTC)
  • (※)注意不要只提出质疑,也请尽量提出解决办法。这个议题多年来已被多次讨论,状况仍没改善,这是我提出的建议。--烈羽留言2015年12月3日 (四) 06:57 (UTC)
  • 基本上登上首页者是要展示重要或品质较好的条目。当然或许可以旁边有个字段是“正在进行同行评审的条目”,但这并没有增加表述意见的诱因(倒是可能会吸引更多人提案就是了)。之所以GA/FA/DYK之类会吸引人去投票,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奖励制度的存在。或许可由这方面去想新方案。-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自然条目提升地质灭绝专题2015年12月3日 (四) 07:00 (UTC)
    • user:和平奋斗救地球[[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可是去投票又没奖励(有吗?)。除了少数热心人士,应该也有一部分是自己提DYK等的人基于同理去帮其他人检查条目、投票吧,所以多人去提案也没什么不好。觉得放个一小栏在首页就能提高参与的动机了。奖励的话,那方面规定我不太熟的说。--烈羽留言2015年12月3日 (四) 07:13 (UTC)
  • 就像以前某个支持废除GA、FA、FL、DYK等有奖励的前辈说的,很多人是为了“分数”,几级创作奖啊,拿了几个绿色加加或星星,这类奖励是很多人热烈参与的主因(当然还是有少部分不是),同行评审缺乏奖励,评完了就评完了,所以难以激起热度,放上首页也是没什么用的,除非有人认为这样上首页也是种奖励,只是有提PR就上首页这也太廉价了--Liaon98 我是废物 2015年12月3日 (四) 07:18 (UTC)
    • user:Liaon98[[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关于“廉价”的回应:但DYK、优良条目等的“候选”也至少有一个连结在首页(虽然超小)。那阁下有其他的建议吗?--烈羽留言2015年12月3日 (四) 08:00 (UTC)
  • 首先告诉你,我也不支持同行评审中的条目上首页。很开心你也象我一样,在还是个新人的时候就想着改变点什么。同行评审我建议放放,你可以试着找找有没有其他的入手点改变维基百科的现状。--1=0欢迎参与WP:模仿专题 2015年12月3日 (四) 07:18 (UTC)
    • user:Alexander_Misel[[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我猜这个问题已经多次不了了之了吧?可以请问您反对的理由吗?我所谓的“把同行评审中的条目放上首页”绝对不是像优良条目那样展示,最多也只是在比较不起眼的角落放文字连结而已。--烈羽留言2015年12月3日 (四) 08:00 (UTC)
  • 日文版有类似的做法,也就是会选出若干篇条目为“本周条目提升计划”的主题,然后在首页左栏最低的栏目列出这些条目,以待其他编辑扩充(不过日文版首页的条目展示方式与中文版的差异很大)。印尼文版首页右栏也会列出待创建/扩充条目列表。然而目前我不赞成在中文版应用这个议案,因为这样会影响整个首页的栏目设置。而且就算把所有当前的同行评审案放在首页(好,假设只是像特色列表或者近期热门条目那样展示),难道就能够催谷参与吗?我同意一开始不直接参加条目评选(DYK除外),先参加同行评审,也许就没那么大的挫败感,不过到最后竟然没人看,这又有什么意义呢?之前有别的用户提议所有条目参加优良/特色条目评选之前必须进行同行评审,当作是一种预提名,不过到头来还是失败告终,原因也大抵如此。中文版本来人就少,而且业余编辑为数甚多,有限的时间和体力用在重要,而非次要的地方,这是很正常不过的。我看不如找天展开首页改版的讨论,到时再提及吧。楼主看到问题,不是埋怨,而是会想想办法,其勇可嘉,只是这个提议能否通过,我并不乐观。--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12月3日 (四) 08:03 (UTC)
上首页不是条目评选热闹的原因,而是它们有奖励制度。换言之,要吸引更多用户参与同行评审的话,可以设立类似评核奖,评多少条目便获一级,这样才能活化同行评审。除此,同行评审与其他条目评选,明显在功能中造成重叠,既然两边都能够提意见的话,一般人也会选择较为热闹的那边吧?因此,同行评审遭到荒废也是正常。—AT 2015年12月3日 (四) 08:30 (UTC)
  • 那有可能设个评审员吗?概念是巡查员进阶版。我之前看过有议题在讨论关于优良条目和特色条目投票的问题,它是在建议照英文维基的规定,废除投票,改成达到标准就能够升级。但如果没有投票,升级可能会有争议。也许设个各级评审员或小组?--烈羽留言2015年12月3日 (四) 09:27 (UTC)
    • 评审员是老生常谈了,翻翻GAN或FAC的talk页应该有,反正就人手不足+不想得罪人,所以评审员制度一直纸上谈兵。--Liaon98 我是废物 2015年12月3日 (四) 10:02 (UTC)
    • 设立评审专员这个提案今年一月我提过,不过已经被否决了,原因:维基百科不应该出现精英架构,而条目评审事宜应该开放给社群全体成员参与(虽然有必要实行若干限制,限制部分用户,例如单一用途新用户参加评选的投票程序)。之后也有用户提出类似的提议,不过都没有成功。另外就算改用评审制,“达到标准就能升格”这个准则,又有多少个人能够拿捏好呢?中文版的社群不成熟,有个老手早就提到这里的编辑不会仔细查阅条目的疏漏(反而是灌票党[经常派票的人]、友情票现象很常见),这里甚至还发生了贿选、扰乱评审等情况。这是整个社群的心理问题,并不是改改制度就能够带过的。--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12月3日 (四) 10:08 (UTC)
    • 在座各位都是评审员,较常评DYK而已。评小作品、start级到C级都还算轻松,到B级以上就开始费工夫了,条目的方方面面都要一些的水准,很费工夫的,1人负责的评完一条B级可能超过一小时。解决方法是评审也分工,多人各司其职,互相轮值。有人轮值格式(标点、纪元、英数字等),另人轮值文献可靠性(协助作者使用更好的文献),有人负责文法(病句修正),有人专责导言段落(长度适中、篇幅是否与重要性相匹配),分别向作者提出将条目往上提升一级的编辑建议。不熟的请复习Wikipedia:条目质量评级标准。作者要向辛勤付出的评审答谢,认同的维基人给予评审一定的积分值,累积可见的成果。要有类似的答谢制度,才有力量吸纳人力进入这份工作,让这份劳动看起来有实益,条目也确实得到改善。--Jasonzhuocn留言2015年12月3日 (四) 11:53 (UTC)
      • 没奖励的评级设评审员就没什么争议了吧?优良条目之前还有丙、乙等分级,我觉得可以用类似巡查员概念的方式评审。我不是非常清楚巡查的机制,但巡查员似乎可以得知那些页面未被巡查过、快速浏览大量页面。虽然现在那些评级好像是授权给专题主持,但照分级标准,没有所属专题或未设置正式评审制度的专题所属的条目应该是所有人都能评的,如果把巡查的机制套用在丙乙等通过没奖励的分级评审上,让被授权的人能够得知有哪些条目提出评级申请,未被评级或提出重审,然后前去评级,这样可行吗?这样应该可以达到类似同行评审的效果。--烈羽留言2015年12月3日 (四) 16:54 (UTC)
没奖励就没有动力,中文维基很常见的现象,不要说巡查回退这些相对较简单的编辑,评核的复杂性更高,而且授权谁亦必然造成争议,不同人的标准不一,对同一条目的见解也可以差天共地。这种既无诱因又烦琐的烫手山芋相信没人愿意接。另外,最重要的是所谓“同行”可以解释成对同一主题感兴趣的人,不熟悉该范畴的人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知识去判断条目的等级,所以才出现条目评级是由各专题自行处理的做法,至少评级的人也有相关的基础知识。因此,基本上不可能存在一篇条目是所有人都可以评的,有的话也许只是维基相关而已,一篇物理、历史、日本或美国条目,依不同用户的背景,可能理解上已经有困难,更枉论评级。总结来说,活化同行评审首先要做到的是让用户有动机参与(例如通过奖励),明显地中文维基是重视个人贡献多于向别人提出意见或寻求意见,独自干不问世事的用户多不胜数,编辑战更是无日无之,如果个人贡献代表是条目评选的话,那么寻求或提出意见就是同行评审,以此可以反映这是一种根本性问题,除非可以将寻求或提出意见转化成一种个人贡献的话,那同行评审再兴也就不是问题。—AT 2015年12月3日 (四) 18:10 (UTC)

跑题一下吧。在社会里,投票和参与社区事务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一种义务,因为大家都是社会的持份者;虽然参与投票没有任何奖励,但如果没人投票,社会便会停滞不前。所以,我身为维基人,有空便会看看条目评选。而且“同行评审”这名字很像学术机构的专业评审,可以满足本人的虚荣心(大误),所以我视参与同行评审为一种荣幸。有些人参与同行评审是草草了事的,但我会尽力认真检查条目;我也讨厌别人只冷嘲热讽,所以我参与同行评审时会努力想出一些建议,或是干脆帮忙修正。--坚决反对恐怖主义的Carrotkit 2015年12月3日 (四) 17:14 (UTC)

对,其实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大家自愿多去同行评审提供建议。- 和平、奋斗、救地球!(留言)自然条目提升地质灭绝专题2015年12月4日 (五) 01:48 (UTC)
1.在下一开始提的“把同行评审放到首页”无论方式为何、可不可行,得等到另开一个首页改版的讨论再说。
2.大家认为同行评审没什么人参与的原因主要是没奖励、没人力。
3.把评级交由专人有违维基百科的精神,即使是没有牵涉奖励的等级。而且没人力,故不可行。
  • 在下和大家的相关(:)回应
1.短期内我没经验也没精力主持一个“首页改版”讨论,所以等以后有人提案再说。
2.有人提议帮同行评审设奖励制度,有人反对这么功利,所以这方案还有待讨论;没人不算直接原因,看GA、FA评选就知道了,评那些照理不会比较简单,尤其在同行评审空转的状态下。主要是没投票,无法以最值观的方式表达赞赏或待改进,要发言要花时间心思、靠真实力,所以愿意评的人少。
3.后来想想的确,且劳师动众,不可行。
请大家帮忙确认有无遗漏。总结一来是方便新加入讨论或以后看讨论纪录的人抓重点,二来也快速复习前面的讨论,因为看来讨论准备要往不同方向发展了。

讨论:将{{peerreview}}从讨论页搬到条目页面顶部

主题公告栏只在少数页面出现,很难引起关注。倒不如把{{peerreview}}从讨论页搬到条目页面顶部,吸引关注该条目的普通读者或维基人参与评审。
—— lssrn | talk 2015年12月13日 (日) 15:45 (UTC)

倾向支持

倾向反对

  • Wikipedia:避免自我提及。和{{GAN}}、{{FAC}}一样,同行评审模板也属于自我参照模板,而读者希望得到的资料是相关条目的内容,这样做反而有机会令读者分心(虽然反转来说这样也有可能促使读者审视相关条目,并在同行评审处提出意见)--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12月16日 (三) 14:13 (UTC)
  • 同上。--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5年12月16日 (三) 20:24 (UTC)
    • (:)回应两位user:春卷柯南user:Cdip150[[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避免自我提及”主要应该是对条目内容,虽说模板也是非必须尽量不要,但私觉得{{Peerreview}}和被允许放在条目页顶的{{Unreferenced}}等列出条目问题的模板功能是差不多的——让读者知道条目还没完善、甚至是有问题的,并希望读者能参与改善此条目。这点就和{{GAN}}、{{FAC}}不太一样了。而关于把网页转换成纸本等的问题,一方面它不是长期放在那,一方面模板方便移除,而且我觉得品质不好的条目暂时不需担心这个。如在下对相关规定有误解之处,请指正,谢谢。--烈羽留言2015年12月17日 (四) 02:06 (UTC)
      • 不同意。根据惯例,{{Peerreview}}和{{Unreferenced}}是不一样的,{{Peerreview}}是项目页面的通知模板,而{{Unreferenced}}则是维护模板。如非必要(消歧义或条目重大问题),条目应尽量避免自我提及,避免提及站内项目(虽然也不是所有语言版本都这样做,但是中文版大抵和英文版的习惯一致,实施这个安排),这个标准也适用于条目。再者。参加同行评审的条目,有可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过也有可能已经写的很好,只是为求保险,来个锦上添花而已,和维护模板(标示条目内容严重出错/偏颇/欠缺来源、条目存废分合等问题)还是不同。--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12月17日 (四) 12:06 (UTC)

其他意见

  • 其实最简单地方法就是全站公告。不但同行评审,其他评选也需要,参与度与DYK相比实在差太多。—AT 2015年12月16日 (三) 14:25 (UTC)
    • 全站公告是页面最上面在跑的那个吗?--烈羽留言2015年12月17日 (四) 02:08 (UTC)
      • 同行评审是否能得到“回应与建议”与“有没有人去看”、“有无展示”并无多大关联,作为条目质量提升机制的一环,主要作用是收集某个条目的意见与反馈,该机制与DYK、GA、FA评选性质上有所不同,而与“各条目讨论页”、“互助客栈的条目探讨”有异曲同工之妙,个别差异在此就不冗述,就以展示使其增加曝光度而言,个人认为并无法解决问题,理由是同行评审需要充足心力与程度才能给予适当回馈,目前大部分维基人习惯于在各质量评选给予优劣选票与评价,若发现瑕疵再顺便提出"不符合标准"的见解,而同行评审的作用并非于此,通常是在于征求更多的校对者找出重大瑕疵,多是为了将该作品送入优特评选之前做预审。
        过去社群曾提出许多建议同行评审与优特评选强制挂勾等改革方案,但社群并未有所共识采纳,诸君可翻阅过去档案来与社群探讨。--安可 ♪留言2015年12月17日 (四) 03:32 (UTC)
  • 其实我觉得像评选、{{inuse}}这类短期且有固定时限的公告模板都不属永久性,理应不会引起维基百科:避免自我提及的问题。抛开这条规则(虽然还不是方针),我认为这个做法并无不妥,但鉴于会为中维开先例,因此可能需要先经周详的讨论才投票什么的。同时(+)支持AT的建议。— lssrn | talk 2015年12月17日 (四) 16:08 (UTC)
    • 我认为{{inuse}}和评选模板仍然有分别,inuse的作用是通知其他编者/读者本条目内容正在构建,着他们不要乱动,就等于在店面贴着“内部装修,局部开放”告示,仍然是合理的。评选模板的作用是通知其他编辑本条目参与某某评选;一般读者除非拥有账号并符合资格,否则并不能参与条目评选的投票,所以这对他们来说,也许意义不大。我总觉得这样做就像在店面贴着“今天总公司派员视察”告示一样古怪。虽然这样也许会吸引顾客光顾,营造店面生意好的现象(误)。再来,维护模板也不属于永久展示的模板,因为问题修正了模板还是可以去除的。--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12月18日 (五) 09:35 (UTC)
      • 既然如此,那非用户也能参加的同行评审放在这就没问题了啊。况且评审有明确的限期(一个月),过期即撤下,与可能挂在那里数年也没有人动的维护模板差别大了。— lssrn | talk 2015年12月19日 (六) 16:39 (UTC)
    • 放在Editnotice里面?--Stang Wikipedia 15 2015年12月18日 (五) 14:10 (UTC)
  • 放在最左边那排怎么样?有时就是懒的搜寻,而且这么重要(照理说)的东西也没什么连结过去。再说未注册用户也能评。--烈羽留言2015年12月18日 (五) 23:51 (UTC)
  • 上面两个建议,头一个建议的弊处比较容易看到,就是普通读者一般都只是阅读,缺乏编辑的动机,自然也就不会留意到Editnotice,不如AT的ASN(Advanced Site Notice,进阶站内通告)方案有效。后一个建议就比较难挑骨头,暂时没找到充分的反对理据,不过社群首页已经有一个字段留给条目评审(只是浏览量是一个问题)。--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12月19日 (六) 09:20 (UTC)
  • 又有新的 idea 了(好像脑力激荡大会),建议让条目参与同行评审的消息自动发将条目加入监视列表的人。
  • 另外对大家感到很抱歉,在下之后暂时无法太常上维基,无法继续主持(?)此讨论。如果此次讨论没有结果,并在我再次活跃前被存档,回归后我会整理这次的结论与提议,思考如何提出更好、更完整的方案,并再次提出来。同行评审是很好的制度,觉得活跃它是个值得努力的目标。--烈羽留言2015年12月23日 (三) 13:51 (UTC)

=== 建议废除同行评审 ===

1.这种鸡肋的项目实在是劳民伤财,废止或许更佳。
2.将同行评审的功能并入DYK,WP:GAN,WP:FANWP:FLN等;暨条目参与维基百科条目评选时,默认其正在进行同行评审,并将维基百科条目评选以及同行评审一并显示在条目的讨论页当中。
3.在进行其他的维基百科条目评选时,预先留出一段时间,作为参与多项维基百科条目评选的预备期,在此期间行使同行评审的功能,这个预备期依照参与的条目评选不同而设置为不同。
4.现有的提交同行评审的条目不作任何调整,并不再新增参与同行评审的条目,待最后一个参与同行评审的条目到期后,终止现有同行评审项目。

以上,就是在下关于同行评审的建议,望请考量。 --萌動之心起點所有维基人都在说谎.签名卖萌扔掉最好.以让世界更萌的态度致力于使世界更萌.中文维基13年.维基百科14年 2015年12月28日 (一) 20:13 (UTC)

强烈(-)反对,同行评审只是人少,并不表示它没有价值,而且相关问题可以借助上面提到的部分办法或召唤对相关课题有了解的编辑来解决。而且,用户“盲中中”提名条目成为优特条目或登上“你知道吗”栏目,被反对票洗脸,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在这一点上借助投票程序进行的条目评选比同行评审差。--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12月29日 (二) 08:18 (UTC)
这不是投票,看把阁下给急得,使用“强烈”一词也表明阁下多么急于否决私的想法。在下并未言及同行评审毫无价值,只是表明将其功能合并入维基百科条目评选的其他项目中,或许更好。正如在下所设想的,设置一个“预备期”,可以参照新加坡大选的规则,在投票前设立冷静期或者安静日,在这个阶段,所有投票行为皆无效,竟可对条目不符合相关评选的问题提出质疑。在此之后,再行投票,也可让参评者有充分时间修改其条目的不当。另一方面,尽管设置一个时间段无法杜绝刷票党等行为,当也可有效阻碍刷票党的疯狂行为,毕竟参评后的一段时间不能投票。即节省了社群人力,又防范了“盲目性”和“刷票行为”。 --萌動之心起點所有维基人都在说谎.签名卖萌扔掉最好.以让世界更萌的态度致力于使世界更萌.中文维基13年.维基百科14年 2015年12月29日 (二) 10:24 (UTC)
首先我没有意图把这个议题视为投票,其次即便如此我也已经提出了把同行评审直接并入条目评选的弊处。外国大选的“冷静日”,目的是为了令选民想清楚这些候选人的政纲和能力,避免受到连续宣传的困惑(候选人不得助选,但准许之前的宣传品留下;由于不是法定的投票日,因此所谓“不准投票”在这个案例中不成立),和条目评选不一样,目前的条目评选并没有之前的拉票日/通知期/咨询期,一般都是直接开跑,而且也很难执行“禁止拉票”的行为(整个秘密QQ群私下拉票,互相保守秘密,就查不到了)。用目前唯一一个设有冷静日安排的评选活动主编资格候选(如果多于五项提名,之后的提名暂缓表决,直至前面的提名结案为止)来类比或许更恰当,但这个安排出发点是避免太多主编资格投票令社群吃不消,如果照搬到条目评选会严重影响效率,而且条目评选的程序没有人事投票繁复。回到楼上所言,设立咨询期,在此期间禁止投票,之后才开展评审期,就算我不反对又如何?虽然这样做可能相关编辑有办法解决条目的问题,但是这既不是无限期的(就当是一个星期到一个月),主编也可能因为无法继续参与评选(和英文版不一样,中文版不会因为主编外出,无法继续编辑而给予宽限期)或能力不足而无法修正问题,最后被反对票洗脸也不是没可能。如果得废除同行评审,不如给用户自由选择,对条目当选优良条目有把握的直接开跑,否则先放在预提名区(和主编资格候选不同,评选区条目数量不设上限),或者参考越南文版,先公示用户打算提名的优良/特色条目,过了一段时间才送交评选(这个时间段自己掂量,不设强制规定;不过涉及到如何处理乱提名条目的问题)。此外反对楼上“节省社群人力/防范了‘盲目性’和‘刷票行为’”的言论,楼上的建议是不能根除灌票党的,而且评选期期限不变更且在评选期之前增加一段“咨询期”的话,耗费的人力可能不会减少,甚至更多,不过对某些人来说人多才好,我的话可以无视。--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12月29日 (二) 11:33 (UTC)
哎,仅仅一个建议,搞得想真的议案一样,丝毫不放。反正像同行评审这种鸡肋一样的项目总有人提出各种建议,随后又被种种理由给搪塞了,在下才不想参合这趟浑水,就让它继续不温不热地放在那里吧……--萌動之心起點所有维基人都在说谎.签名卖萌扔掉最好.以让世界更萌的态度致力于使世界更萌.中文维基13年.维基百科14年 2015年12月29日 (二) 17:32 (UTC)
对于废除同行评审,本人是(=)中立的。同行评审为期30天,期间不可提GAN,不太方便,而且参与人数不多,所以我比较喜欢私下询问他人意见;但是对于新手来说,同行评审的确有其用处。因此,现在最重要的是优化流程,从而鼓励参与。另外,本人倾向支持上面“冷静期”的建议。--祝维基百科生日快乐的Carrotkit 2015年12月29日 (二) 10:33 (UTC)

关于同个条目在每一次同行评审的时间

  • (?)疑问:认为同行评审的期限应比照特色评选期限(14天)的方式进行,而现行的30天,大部分都是无任何讨论或者只有在前面几天讨论而已,后半段的十几天很少看到还有在讨论同样的条目,且也有人认为30天太长。请问是否能够修改成像特色评选一样的14天进行?(请以#{{支持}}、#{{反对}}或者#{{中立}}表示并说明理由)
(~)补充(※)注意:此提案并未与“优良、特色未满30天再次提名”一起讨论,而这方针是如实施后,同个条目在7天内再次提名至同行评审无效。请投票前先考虑清楚。--Z7504留言2017年5月27日 (六) 17:09 (UTC)

支持

  1. (+)支持,以目前活跃程度来看,14天其实是足够的--叶又嘉留言2017年5月26日 (五) 04:53 (UTC)
  2. (+)支持,14天就足够了。--N-C16留言2017年5月26日 (五) 06:51 (UTC)
  3. (+)支持,意见同上。--星巴克女王##LoveWins## 2017年5月26日 (五) 11:13 (UTC)
  4. (+)支持,14天应该比较适合。—Ketsu1213留言2017年5月26日 (五) 11:52 (UTC)Ketsu1213

反对

  1. 未曾讨论便开投票了⋯⋯不过既然开投票亦无妨。见台风南修 (2016年),评选为优良条目不足1周已有用户提出重审。同行评审30天正好使大家有足够时间提意见(前提是条目送去评审)。-Istcol留言2017年5月26日 (五) 19:13 (UTC)
    (:)回应@Istcol:亦可去翻翻看纪录吧,平均一天编辑不到3笔耶 囧rz...,扣除所有存档的清理后可能不到2.5笔...--Z7504留言2017年5月27日 (六) 01:29 (UTC)
  2. 然而(!)意见:上面只有光是投个反对但未说明理由?,应以无效论--Z7504留言2017年5月28日 (日) 09:24 (UTC)
  3. 就是觉得不好,删票也没用-- 晴空·和岩 永不忘记,永不放弃:深刻悼念学生运动死难者 2017年6月3日 (六) 03:04 (UTC)

中立

  1. (=)中立添加原提条目者可以自行判断已完成或放弃同行评审,结束同行评审。--Zest 2017年5月26日 (五) 04:42 (UTC)
  2. (=)中立:应该做的事是提高人流,并非缩短期限。不过以现有的人流来说,14天就足够了。——Morgan Siu对话贡献2017年5月26日 (五) 05:42 (UTC)
  3. (=)中立:我也是觉得要等到30完才能提名特优太久了,建议原提条目者可以看情况判断是否结束同行评审,但至少要开放14天以上。-- Jason 22  对话页  贡献  2017年5月27日 (六) 12:38 (UTC)
  4. 恕我(=)中立,30天的同行评审真的太久。我(&)建议在提名开始的第14天至第30天内由提名者及其他有给意见者共同决定该条目是否通过同行评审(通过评审的要求可容后再讨论)。如于这段时间内任何一天由提名者及其他有给意见者投票通过的话,评审即可终结。-- 执行编辑 francotsangfh 留言讨论 贡献 2017年5月27日 (六) 13:49 (UTC)
  5. (=)中立,最好提名人自定义天数(3-30天)。--WAN233 (留言) 2017年5月28日 (日) 08:58 (UTC)
    (?)疑问@WAN233:同行评审3天内会有什么重大讨论吗 囧rz...(那么厉害?)--Z7504留言2017年5月28日 (日) 09:00 (UTC)
    Z7504君,前几天往往收到的评审最多,往后就基本没有了。要不然推荐14-30天,可设定3-30天也可以。(提名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中途撤销,1分钟也可以 囧rz...)--WAN233 (留言) 2017年5月28日 (日) 09:09 (UTC)
    (:)回应WAN233:既然这样那就直接在该条目讨论页讨论即可了,同行评审的意思和在该条目中讨论总有不同吧...毕竟,这应该是针对条目的质量部分才有可能提在同行评审吧...(又是一个无言 囧rz...)--Z7504留言2017年5月28日 (日) 09:20 (UTC)
    14-30天吧。--WAN233 (留言) 2017年5月28日 (日) 09:29 (UTC)
    其实,“前几天往往收到的评审最多,往后就基本没有了”这个即是这个讨论的重点,所以同感阿 囧rz...--Z7504留言2017年5月28日 (日) 09:31 (UTC)
  6. (=)中立,如果需要避免同行评审尴尬的局面,还不如规定GA、FA投选前至少参加过一次同行;另外避免利用多次连续投选来当同行评审,规定两次初投失败就重新进行同行评审;而时长和参与度问题,可以参照DYK的快速通过时间,同行使用净反对票制,有意见的举票,如果意见已被改善则取消举票,设14天为快速通过期,快速期结束时没举票则速过,有的话延长至30天。兼顾速度和参与热度。——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日 (五) 00:41 (UTC)
    应该也能够ping你来参与下一个讨论喔--Z7504留言2017年6月2日 (五) 01:42 (UTC)

意见

  1. (!)意见,除了将同行评审的时间修改为14天之外,(&)建议将优良条目评选之提名程序稍作修正,希望增加“只要已做过同行评审后,当次就可以立即提名优良条目评选,不受30天内不得重复提名”之规定。—Ketsu1213留言2017年5月26日 (五) 11:52 (UTC)Ketsu1213
    (:)回应:不知道其他的维基人对于这种方针怎么想 囧rz...,不过这有意思。因为现阶段的优良、特色都是30天内不得重复提名。这个意见(+)支持但暂时 搁置(有些条目质量可能比较好...)--Z7504留言2017年5月26日 (五) 12:10 (UTC)
    此方针如无异议通过时,可以再为这个意见做讨论。前提是...同行评审希望多加利用,不然之前也有的认为没有任何讨论同行评审可以不用存档 囧rz...--Z7504留言2017年5月26日 (五) 12:12 (UTC)
    (+)支持这个提议,可以讨论完后再讨论此议案--叶又嘉留言2017年5月27日 (六) 21:38 (UTC)
    (:)回应:之后再ping提醒就好--Z7504留言2017年5月28日 (日) 08:41 (UTC)
    (+)支持这个提议,现在可以处理完现在这个“30天变14天”话题后才讨论这个。细节可以容后再谈。-- 执行编辑 francotsangfh 留言讨论 贡献 2017年5月28日 (日) 09:42 (UTC)
  2. (!)意见(?)疑问@Francotsangfh:不好意思问看看,对于现行的提名时排版有什么问题吗 囧rz...,还是认为可以正常照着14天期限,过了即存档?(相对应的讨论页其实也能讨论阿...)--Z7504留言2017年5月27日 (六) 14:05 (UTC)
    • @Z7504 抱歉,刚才解说得不太清楚。我澄清一下吧:
    • 不强制一篇条目必须进行30天的同行评审
    • 评审期的首14天是不能终止同行评审,这段时间供各编辑提出该条目的意见及给予提名者或主编时间就各编辑提出的意见改善条目
    • 评审期的第15天起至第30天即进入投票阶段,有参与该评审的编辑(即有提出实质意见的编辑)可以根据条目当时的品质而投票决定该条目是否通过同行评审(当然提名者或主编在这段时间内可以继续改善条目)。如果于这段时间内的某一刻有大部分(对于通过的门槛我建议最少达75%或更高)有参与该评审的编辑皆同意该条目已通过同行评审(如第18天就已达到足够通过门槛的时候),同行评审即时终止并以“通过”处理,讨论存档。然而对该条目有异议的编辑可以于条目讨论页继续讨论。
    • 如于评审的第30天后依然无法达到通过的门槛(包括最后得到0票支持、0票反对、0票中立的条目),该条目的同行评审终止并以“不通过”处理,讨论存档。然而各编辑可在该条目的讨论页上继续讨论及处理该条目的问题。
    • 至于不通过的同行评审必须于第1次评审完结后7天才能够再提交同行评审,以免浪费社群资源,而提名者或主编也可以于这7天内继续改善条目。-- 执行编辑 francotsangfh 留言讨论 贡献 2017年5月27日 (六) 15:17 (UTC)
    • (:)回应:理解你的想法了,还有,是比照优良和特色一样,评审完30天后才能够再提交同行评审,不知@Francotsangfh有无意见? 简单来说:“基础评选期”14天、“延长期”16天(30-14=16),这样如何? 但还是认为有一个地方可能要修正:(&)建议最好一开始评选至第14天就要讨论是否延长了 --Z7504留言2017年5月27日 (六) 15:37 (UTC)
    • @Z7504(:)回应:“评审完30天后才能够再提交同行评审”这点我认为7天(就如上面我有写的)足够了。我相信编辑提交上PR的条目都有一定水平,现时PR有30天的时间,其实无论如何都应该可以完成整修(除非真的有很大问题)。30天后未完成的可能只有少许部分,再给他们7天时间完成,然后再上PR也合理啊(况且他们不一定必须要第7天当天便再次提交PR)。“基础评选期”14天(我对自己先前发表的意见作一修改,这14天内都可投票,但这14天内不可以结束PR)、“延长期”16天(30-14=16)正是我的想法。恕我不建议一开始评审时就决定是否讨论是否延长,万一提名者或主编在各编辑同意延长评审期后于基础评选期完结后达到通过评审的门槛,这个情况不太好。我(&)建议自动延长,基础评选期完结后未达通过门槛便自动延长评审期,而于16天内某一刻达到通过门槛便即时通过评审及将讨论存档。-- 执行编辑 francotsangfh 留言讨论 贡献 2017年5月27日 (六) 16:09 (UTC)

讨论结果

讨论结果:

  1. 同行评审期间投票表决是否要提前在14天结束,如14天内未达到标准,则自动延长直至现有30天全部结束为止。如为 14至30天之内才达到至少符合上述的支持:
    5票:FA、FL、甲级
    4票:GA
    3票:乙、丙级、列表、提名人/主编没有点明需要达到什么要求的条目
    2票:初级、小作品,
    则在达到上述要求的一天后存档(一天内如遇到期限已到,则存档;如遇到有效反对而使得支持票未达要求则自动延长至时间结束或者达到要求的条件)--Z7504留言2017年5月28日 (日) 14:14 (UTC)
  2. 而上述Francotsangfh所说的建议7天完成→“评审完7天后才能够再次提交同行评审,否则提名直接被撤回”但暂时 搁置--Z7504留言2017年5月27日 (六) 17:07 (UTC)
    只是讨论了2天便说结果?快得太夸张了。113.52.67.168留言2017年5月28日 (日) 01:56 (UTC)
    还是麻烦眼睛看一下吧 囧rz...,现阶段,表示还没结束--Z7504留言2017年5月28日 (日) 02:20 (UTC)
    只有2天不应该给任何结果,那管是暂时还是最终。113.52.67.168留言2017年5月28日 (日) 03:48 (UTC)
    (:)回应:没有规定还在讨论中就不能说结果,就说眼睛没有在看。难道一个IP要提供什么更好意见吗,真是看了就无言 囧rz...--Z7504留言2017年5月28日 (日) 05:45 (UTC)
  3. 日后无任何讨论的同行评审可以不用存档,直接以无共识论结束并清理(期限为30天)。--Z7504留言2017年5月28日 (日) 03:16 (UTC)

(!)意见:同行评审不只是为了GAC或FAC的前置作业,同行评审适用于各种等级的条目,没有通过与否的问题,不应该扭曲同行评审的原意。而且若要开投票,投票的起讫时间呢?--Jasonzhuocn留言2017年5月28日 (日) 12:57 (UTC)

(:)回应Jasonzhuocn:开投票在提名后即可开始计算14天,而支持票是只有当下有确实参与该条目的同行评审者才能够算为有效票。如在14天内有效票未达至少3票则自动延长至30天结束为止或者14至30天中间之内有达到至少3票有效票。换句话说,如果想在14天之后就要存档的同行评审,最少要有三个自动确认用户者参与同一条目,且都支持提早结束(提名人不得投自己提名的条目)。--Z7504留言2017年5月28日 (日) 13:04 (UTC)
如同您在意见方面所看到,将分为基础14天和延长期16天(30-14=16)--Z7504留言2017年5月28日 (日) 13:05 (UTC)
好吧,我理解你的意思了。--Jasonzhuocn留言2017年5月28日 (日) 13:26 (UTC)
当然也知道同行评审并没有强制规定提名过的就一定得拿去评选优良甚至特色,只是看在后半段的十几天都鲜少看见有确实讨论就感觉 囧rz...--Z7504留言2017年5月28日 (日) 13:29 (UTC)
(:)回应我十分同意同行评审(PR)不只是为了GAC或FAC的前置作业,无可否认它同时适用于各种等级的条目。先前我提出PR需要有投票的目的就是因为如果在PR里有些无人发表意见的条目在现有制度内30天后存档时,条目讨论页都是写着“已评审”,这个情况并不理想(最后无人对条目发表意见 = 已评审?)。故此我才建议投票,由各编辑共同投票决定该条目是否以提名人/主编希望达到的要求(如FA、GA、初级条目等等)通过评审,而“希望达到的要求”则由提名人/主编决定,当然提名人/主编可以不选择任何“希望达到的要求”,那各编辑就可根据各方针、指引来进行基本评审。不知阁下意见如何?-- 执行编辑 francotsangfh 留言讨论 贡献 2017年5月28日 (日) 13:30 (UTC)
  • ,新增想达到的要求等级这是再好不过的方法了,非常(+)支持,但这样3票的方式可能就要“微调”了。3票是针对优良或小作品、初级、丙级、乙级,甲级和特色建议要支持票达5票或以上(表示要至少五个自动确认用户者同时参与同一条目并都表示支持提早结束)。--Z7504留言2017年5月28日 (日) 13:40 (UTC)
5票:FA、FL、甲级
4票:GA
3票:乙、丙级、列表、提名人/主编没有点明需要达到什么要求的条目
2票:初级、小作品
-- 执行编辑 francotsangfh 留言讨论 贡献 2017年5月28日 (日) 14:10 (UTC)
囧rz...,好吧,对于一个初级和小作品级的条目来说,也许2票也很难达到...--Z7504留言2017年5月28日 (日) 14:11 (UTC)
但是不可能是1票啊...-- 执行编辑 francotsangfh 留言讨论 贡献 2017年5月28日 (日) 14:14 (UTC)
1票:(-)反对,他人投个赞成票就过了,没有太大的讨论意义--Z7504留言2017年5月28日 (日) 14:17 (UTC)
我当然反对以1票通过,门槛太低了。-- 执行编辑 francotsangfh 留言讨论 贡献 2017年5月28日 (日) 14:21 (UTC)

本提案收到有效票12票:支持4、反对2、中立6(意见2),实施--Z7504留言2017年6月1日 (四) 10:07 (UTC)
7天出结论,真·高·效·的·讨论,是不是有点太快了?——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日 (四) 11:43 (UTC)
既不是讨论也不是投票,居然还要实施。程序上不合理,讨论也没有深入展开。以程序论,开始讨论时并没有明确这是一个投票(并未明确最终会按照票数多少决定是否更改规则)、并未给出投票资格限制、未给出投票时限、未给出通过门槛(多少人投票为有效、过半还是过三分之二算通过,都没有说)。再者说,这样更改规则的事情本身就不应该这样处理。投票不能代替讨论,但似乎最近中文维基热衷用这样既不是讨论也不像投票的办法来做实验。建议先行讨论,找出主要的问题,正反双方就主要议题充分发表意见,最后视情况设置并实施投票程序。以上所谓提案投票应属无效,并无实施之理。
另外,最后补设的投票环节更是莫名其妙。缩到14天还要经过一个所谓的投票。而加上这些莫名其妙的投票、等级之类直接就实施了。如果这样也算数,你来一套,我来一套,维基的各种程序可以天天变,对条目品质的提升又有多大帮助呢?--如沐西风留言2017年6月3日 (六) 12:36 (UTC)
同意楼上意见。 --达师 - 345 - 574 2017年6月5日 (一) 08:58 (UTC)
仅仅聊起一个概念,最后连实施方案都没有,支持反对几下就说通过了,也太儿戏了吧。 ——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5日 (一) 09:36 (UTC)

关于评选页上的规则疑问

  1. 在评选页上的这一条规则:“同一个条目请不要在距上一次评选结束后不满30天内重复提名,否则该提名视为无效”不知道各位有何看法? 能不能将该规则写成“同一个条目请不要在距上一次评选或重审结束后不满30天内重复提名,否则该提名视为无效”? 另外,
  2. 在同行评审中的问题则是有提过(新山)一个问题是关于撤销提名的时间,请问是不是应该要写成“优良条目评选和典范条目评选,在撤销时计算是分开算的”会比较让读者看得懂呢? 囧rz...--Z7504留言2017年11月1日 (三) 15:25 (UTC)
现在没有所谓的“重审”,每次都视为评选,与其是否已是FA/GA其实没多大关系(因为都是一样票数入选/继续选为FA/GA)--Liaon98 我是废物 2017年11月1日 (三) 23:28 (UTC)
@Liaon98:怎么会没有重审呢 囧rz...,那 不符合优良条目标准 不符合典范条目标准甚至 不符合特色列表标准的提名人票是什么......--Z7504留言2017年11月1日 (三) 23:51 (UTC)
那其实算是新的一次评选,因为只要一提名,管你是不是GA/FA,实际上已经被视为被拔除,选完如果有六/八票,才又“入选”--Liaon98 我是废物 2017年11月2日 (四) 02:08 (UTC)

同行评审还活着吗?

请问还有人在同行评审(为期30天)评审条目吗⋯⋯大家似乎都到正式进入评选(为期7天)时才开始提意见⋯⋯ 我知道这个问题过往已经讨论很多次了,不过还是不禁想以一位新手用户的身份问一下同行评审衰颓的详细情形。—— Eric Liu 留言留名学生会 2018年9月14日 (五) 10:22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