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宋鳴梧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宋鳴梧(1576年—1636年),字泰侯,號泰斗山東沂州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二歲失母,三四歲時見歲時祭祀者,輒請祀其母。有負以過其母墓,必下拜哭泣盡哀。長大入學,館舍旁有少婦以容來誨,見即垂目急避。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中舉人,會父宋日乾入京趕考卒於雄縣旅舍,鳴梧聞訃,跣行暑雨中,扶櫬歸沂,朝夕泣拜,哀感行路。嗣丁繼母憂,結廬墓側,相繼六載。服闋,四十七年登己未科進士,授行人,疏參魏忠賢,閹黨魏良卿欲招至之,不從,天啟七年被勒令閑住[1]。崇禎初,起升兵科給事中[2],改掌吏科[3][4],歷尚寶司卿,官至都察院僉都御史,卒贈都察院副都御史

著作

所著有《琅邪集》、《近聖居文集》及《羲義集成》等書,歿後崇祀鄉賢,又附祭忠孝祠[5]

家族

有子宋之普宋之韓

參考文獻

  1. ^ 天啟七年三月,禮部題差雲南正考戶部主事李日儼、副考行人汪邦柱;貴州正考刑部主事林曾、副考行人宋鳴梧;邦柱、鳴梧以門戶閒住,改命陪推行人李昌齡往雲南,馬懋才往貴州。
  2. ^ 崇禎三年三月,升宋鳴梧為兵科右給事中。
  3. ^ 崇禎三年十一月,升宋鳴梧為吏科左給事中。
  4. ^ 崇禎四年五月,以宋鳴梧為吏科都給事中。
  5. ^ 《沂州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