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六四事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六四事件

香港在2013年舉辦的維園六四燭光晚會活動,這一年同時也是六四事件第二十四週年。
香港在2013年舉辦的維園六四燭光晚會活動,這一年同時也是六四事件第二十四週年。

六四事件又名八九民運天安門事件,在歐美國家則多是以天安門廣場抗議來形容這次事件。狹義上的六四事件是指發生在1989年6月3日晚上至6月4日凌晨,中國人民解放軍與試圖阻止部隊行進的民眾在北京市天安門廣場附近與道路沿線爆發的流血衝突,也因此此次事件又被民運人士稱作「六四屠殺」或者是「天安門大屠殺」。而廣義的來說六四事件則可以是指從1989年4月開始,由學生所主導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所發起長達兩個月的學生運動,並且之後獲得廣泛民眾的支持並進而引發了全國性的示威遊行活動。但這次活動也造成中國共產黨領導高層在意見上的分歧,最後由強硬派領導高層最決定實施戒嚴並派遣軍隊前往廣場以武力進行鎮壓,之後在許多民眾死傷與流亡以及部分軍人傷亡後示威活動宣告結束。

在實施清場後中國政府開始大規模逮捕示威民眾以及行動的支持者,同時也開始鎮壓其他在中國各地舉辦的抗議活動,而有關國內警察和安全部隊的裝備也獲得了加強。中國政府也禁止外國記者將有關事件的照片與採訪影像紀錄傳往國外,並且嚴格控制中國內部新聞媒體對於事件的相關報導。之後趙紫陽被迫離開中國共產黨領導高層並且改由江澤民替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與此同時許多被視為同情抗議人士的官員則遭到降級或者肅清作為懲處,包括原政治局常委胡啟立等。而這次政治變動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經濟改革開放政策被迫暫緩,並且一直到1992年鄧小平南巡之後才獲得恢復。中國政府在態度上譴責這次抗議活動是意在顛覆共產黨的領導的「政治動亂」,並且禁止一切形式的討論或者有關事件的悼念行動;也由於中國政府始終並沒有提供更多資料的緣故,這使得六四事件在許多部分仍然是未知或者未經證實,其中光是死亡人數範圍的估計便從數百人到數千人都有。而國際間在事件發生後則廣泛譴責中國政府以武力對付示威群眾,同時許多西方國家政府決定對中國實施經濟制裁和武器禁運政策。



特色傳記

鄧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出身於中國四川省廣安縣協興鄉牌坊村的一個客家家庭,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二代主要領導人之一。1978年至1990年間曾擔任全國政協主席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等職務。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核心。鄧小平一生從來不曾擁有中國共產黨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的頭銜,他卻被認為是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至1990年代初中國大陸的實際最高領導人,直到他去世時仍保持著影響力。他是改革開放一國兩制提議者,中國共產黨將以他的政治理念為核心的理論稱為鄧小平理論。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他的政策幾乎影響到了20世紀後期每個中國人。

分類

維基主題

目前中文維基百科共有1項主題首頁。
人文
娛樂與體育
地理
漢字文化圈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區:河北 山西 江蘇 浙江 山東 安徽 福建 河南 湖北 湖南 廣東 廣西 海南 四川 雲南 甘肅 新疆 江西 貴州;城市:北京 天津 上海 南京 蘇州 福州 廣州 武漢 西安 寧波 青島 重慶 台州 惠州 肇慶 寧德;其他:香港 澳門 東北地區 天津濱海新區
中華民國(廣域:臺灣 福建;縣市:臺北 基隆 桃園 新竹 苗栗 臺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臺南 高雄 澎湖 宜蘭
日本東京 琉球群島
朝鮮半島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韓國
越南 新加坡 馬來西亞 泰國 菲律賓
西歐:德國 荷蘭 比利時 法國 西班牙 英國倫敦) 瑞士 奧地利;北歐:芬蘭 瑞典;南歐:義大利 梵蒂岡 希臘;東歐:亞美尼亞 白俄羅斯 立陶宛 波蘭 俄羅斯 烏克蘭;跨洲國家:土耳其
  • 美洲
美國阿拉巴馬州 阿拉斯加州 亞利桑那州 阿肯色州 加利福尼亞州 愛荷華州 堪薩斯州) 加拿大 巴西 蘇利南 阿根廷
  • 大洋洲
澳洲
埃及 安哥拉 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