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徐琦(1386年—1453年),字良玉。寧夏籍,祖上為浙江錢塘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永樂十三年(1415年),徐琦中進士,授行人,后歷任兵部員外郎。宣德六年,升右通政。出使安南。后拜南京兵部右侍郎。正統初年,與工部侍郎鄭辰考察南畿有司。正統五年,晋升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景泰元年,與靖遠伯王驥負責南京兵部事。景泰四年去世,謚貞襄[1]

轶事

  • 徐琦自幼聪明过人,读起书来过目不忘,有“塞上神童”之譽。
  • 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二十七岁的徐琦高中进士,成为明代宁夏的第一位进士。
  • 徐琦一生最大的亮点,就是他是明朝一位出色的外交家,特别是保持大国使节的清廉形象,拒绝接受安南方面给他们的赠物,不辱外交官的使命,受到安南人的尊敬和好评。
  • 徐琦第二次出使安南胜利回国以后,明宣宗给了他丰厚的赏赐。为了表彰徐琦的功劳,特别撤销了原来对他祖父发配宁夏守边的处罚,恢复了徐家一门在宁夏的民籍。
  •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在他担任兵部尚书时,朝廷要将调出南京的军队家属几万人由南京迁到北方去,军队和家属都不愿离开南京,军心不稳,徐琦向皇帝上书,提出动迁几万家属,人心动摇,恐怕会出大事。皇帝接受徐琦意见,没有让军队家属北迁,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大动荡。
  • 朝廷批准了徐琦提出的在全国卫所地区仿照内地州县设立儒学的建议,使全国边疆卫所地方(包括宁夏在内)都普遍开办正规学校,这对发展边疆文化,培养边疆建设人才,促进国防巩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 明史》(卷158):“徐琦,字良玉。先世錢塘人,其祖謫戍寧夏,遂家焉。幼力學,通經史。永樂十三年舉進士,授行人。歷兵部員外郎。明敏有斷,居官務持大體。宣德六年擢右通政。副敞使安南,亦不受饋。還拜南京兵部右侍郎。八年,帝以安南貢賦不如額,南征士卒未盡返,命琦復往。時黎利已死,其子麟疑未決。琦曉以禍福,麟懼,鑄代身金人,貢方物以謝。帝悅,命落琦戍籍,宴賚甚厚。正統初,與工部侍郎鄭辰考察南畿有司,黜不法者三十人。時災異屢見,琦陳弭災十事。悉嘉納。五年命參贊南京機務。十四年進尚書,參贊如故。有言往年分調南京軍,家屬悉宜北徙,朝議欲行之。琦奏:「安土重遷,人之情也。今驟徙數萬眾,人心一搖,事或叵測。」事得寢。軍衛無學校,琦請天下衛所視府州縣例皆立學。從之。景泰元年,靖遠伯王驥贊機務,琦專理部事。驥解任,琦仍參贊。四年三月卒,年六十八。謚貞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