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9號潛艇 (1935年)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歷史
納粹德國
艦名 U-9號
下訂日 1934年7月20日
建造者 基爾日耳曼尼亞船廠
船廠編號 543
動工日 1935年4月8日
下水日 1935年7月30日
服役日 1935年8月21日
結局 1944年8月20日在蘇聯空襲期間於羅馬尼亞康斯坦察沉沒
蘇聯
艦名 TS-16號
獲取日 1945年4月19日
結局 1946年12月12日拆解報廢
技術數據
艦級 II級潛艇
艦型 II-B型(近岸潛艇英語Coastal submarine
排水量
  • 水上:279噸
  • 水下:328噸
全長
全寬
  • 4.08米(全寬)
  • 4.00米(耐壓殼體)
高度 8.60米
吃水 3.90米
動力輸出
  • 700匹馬力(柴油機)
  • 360匹馬力(電動機)
動力來源
速度
  • 水面:12節
  • 水下:7節
續航距離
  • 水面:3,100海里以8節
  • 水下:43海里以4節
潛航深度 150米
乘員 3名軍官、22名水兵
武器裝備
服役記錄
所屬
識別代碼 M 13 068
指揮官
  • 海軍中尉/上尉漢斯-京特·洛夫
  • 1935年8月21日-1937年10月1日
  • 海軍上尉路德維希·馬特斯
  • 1937年10月1日-1939年9月18日
  • 海軍中尉馬克斯-馬丁·舒爾特
  • 1939年9月19日-12月29日
  • 海軍中尉沃爾夫岡·呂特
  • 1939年12月30日-1940年6月10日
  • 海軍中尉沃爾夫岡·考夫曼
  • 1940年6月11日-10月20日
  • 海軍中尉/上尉約阿希姆·德克
  • 1940年10月21日-1941年6月8日
  • 海軍中尉/上尉漢斯-約阿希姆·施密特-魏歇特
  • 1941年7月2日-1943年9月15日
  • 海軍中尉海因里希·克拉普多爾
  • 1943年9月16日-1944年3月31日
  • 海軍預備役中尉馬丁·蘭特-海恩
  • 1944年4月5日-6日
  • 海軍上尉克勞斯·彼得森
  • 1944年4月7日-6月
  • 海軍中尉海因里希·克拉普多爾
  • 1944年6月-8月20日
參與行動 十九次巡邏
戰績
  • 擊沉7艘商船(16,669總噸
  • 擊沉1艘軍艦(552噸)
  • 擊傷1艘軍艦(412噸)

U-9號(德語:U 9)是納粹德國戰爭海軍建造的二十艘II-B型近岸英語Coastal submarine潛艇(或稱U艇)之一。它由基爾日耳曼尼亞船廠承建,於1935年7月30日下水,至同年8月21日交付使用英語Ship commissioning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艇在包括王牌艇長沃爾夫岡·呂特在內的多位指揮官的帶領下進行了十九次巡邏作戰,共計擊沉8艘總噸位為17,221噸的同盟國中立國艦船,以及擊傷1艘排水量為412噸的蘇聯魚雷艇。1944年8月20日,U-9號在黑海康斯坦察蘇聯海軍航空兵擊沉,其殘骸隨後被蘇聯人打撈上岸,並更名為TS-16號(俄語:ТС-16)進行修復,至1946年12月12日宣布為全損英語Total loss後拆解報廢。

設計

II級潛艇是從一戰德意志帝國海軍UB級UF級近岸潛艇英語Coastal submarine發展而來。其外觀尺寸小,造價便宜且易於生產,在很短時間內便能造好。這款艇具在設計上吸收了為芬蘭海軍定製的歐洲水鼬號英語Finnish submarine Vesikko的優點,是非常出色的訓練艇。但由於它們體積較小,在海面上容易劇烈顛簸,因此也被德國人戲稱為「獨木舟」(Einbaum)。儘管如此,一些II級艇在訓練任務與戰鬥行動中表現相當出色,許多II級艇的衍生型號也相繼被建造出來。[1]

U-9號是一款用於近岸水域作戰的II-B型單殼體德語Einhüllenboot潛艇。它可視作II-A型的加長版,附加的柴油艙增加了貯油量,航程也因此得到增加。其全長42.7米,舷寬4.08米,高8.6米,並有3.9米的吃水深度。水上和水下排水量則分別為279噸和328噸,惟官方提供的標準噸位為250噸。艇只採用兩台曼海姆發動機廠英語Caterpillar Energy Solutions(MWM)生產的六缸四衝程350匹公制馬力(260千瓦特柴油機用於水面運行,以及兩台各配備36個AFA德語Varta AG蓄電池組的180匹公制馬力(130千瓦特)西門子-舒克特德語Siemens-Schuckertwerke(SSW)電動發電機用於水下航行;水面最高航速12節(22公里每小時),水下7節(13公里每小時);能夠在水面以8節(15公里每小時)航速續航3,800海里(7,000公里),或以4節(7.4公里每小時)連續在水下航行43海里(80公里)而無需充電。它有兩個軸和兩副直徑為0.85米的螺旋槳,具備在80-150米的深度運行的能力,緊急下潛需時30秒。[2][3]

武器裝備方面,U-9號在艇艏內置有三具管徑為533毫米的魚雷發射管,呈倒三角形布置,其中左舷一具、右舷一具、底部的中線上還有一具;它們合共配備5枚G7型德語G7 (Torpedo)魚雷,或可攜帶最多12枚TMA水雷。此外,該艇還搭載有一門20毫米30式高射炮德語2-cm-Flak 30作為甲板炮英語Deck gun。其標準船員編制英語Ship's company為3名軍官及22名水兵。[3]

歷史

1934年7月20日,海軍造艦局正式將六艘II-B型潛艇(U-7至U-12號)的建造合同發包予基爾日耳曼尼亞船廠。但由於違反了禁止德國擁有潛艇的《凡爾賽條約》條款,U-9號直至1935年4月8日才開始鋪設龍骨,並於同年7月30日、即解除德國海軍軍備限制的《英德海軍協定》生效後才下水,至8月21日在首度擔任艇長的海軍中尉漢斯-京特·洛夫的指揮下交付使用英語Ship commissioning[4]同時,為了紀念初代U-9號的卓越戰功,該艇也獲准在司令塔外側懸掛鐵十字勳章。完成海試後,該艇被編入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的第一支潛艇部隊——駐基爾的韋迪根潛艇區艦隊服役。[5]區艦隊的直接指揮權由海軍中校卡爾·鄧尼茨負責,他對所屬部隊進行了非常密集的訓練,U-9號的船員也因此受益。[6]儘管該艇主要從事訓練任務,但同時兼具作戰狀態,於是在1939年8月25日的「白色方案」啟動前夕,它便開始執行首次戰鬥巡邏,前往蘇格蘭東岸進行偵察。在為期22天的行動中,U-9號僅遇到中立國船舶,並控制了其中的兩艘,之後於9月15日上午11:50返抵基爾。[7]

呂特時期

接下來的幾個月里,U-9號沒有外出巡邏。1939年12月30日,該艇的指揮權被授予海軍中尉沃爾夫岡·呂特,他是整個戰爭期間最高效的王牌艇長之一。韋迪根區艦隊於1940年1月1日重組為第1潛艇區艦隊。在此編制下,U-9號於兩周後、即1940年1月16日夜間21:45從基爾啟程執行第二次巡邏,目的地為蘇格蘭的金奈爾德角英語Kinnaird Head周邊。在前往指定區域的途中,該艇於1月18日晚上在西弗里西亞群島附近了發現了容積總噸為1,188噸的瑞典貨輪帕特里亞號瑞典語S/S Patria av Göteborg。由於在500米的距離內沒有看到國籍標識,呂特遂下令於22:23和22:40各發射了一枚魚雷,但均未命中。30分鐘後,呂特又發現了另一艘1,179總噸的瑞典貨輪佛蘭德里亞號德語Flandria (Schiff),便果斷於23:53分發射魚雷將其擊沉,造成17人喪生。[8]帕特里亞號則是延至1月19日凌晨1:45才被U-9號的魚雷擊中艦橋下部,導致該船在艾默伊登英語IJmuiden以北迅速沉沒,並有19名船員罹難。[9]同一天,U-9號因燃油管線破裂而被迫中止巡邏,並於次日抵達黑爾戈蘭島接受維修。 它至1月22日才從黑爾戈蘭轉移回威廉港[10]

1940年2月5日上午10:00,U-9號離開威廉港前往莫萊灣克羅默蒂灣英語Cromarty Firth執行布雷巡邏任務,為諾德馬克行動英語Operation Nordmark作準備。是次巡邏中,該艇在塔伯特岬英語Tarbat Ness附近布設了九枚水雷。同年5月4日,註冊噸位為5,995噸的英國油輪聖蒂武西奧號(San Tiburcio)便是撞上了其中的一枚水雷而沉沒,但所有船員均被救起。[11]當U-9完成布雷後離開莫萊灣灣時,於2月11日在奧克尼群島附近發現了正從布萊斯運載煤炭前往哥德堡、容積總噸為1,213噸的愛沙尼亞貨輪琳達號(Linda)。呂特遂於18:20下令發射一枚魚雷,擊中該船舯部,並斷成兩截。其前半部立即沉沒,後半部亦於4分鐘後下沉。[12]2月14日,U-9號抵達黑爾戈蘭島,但由於冰封港口,該艇不得不在島上等待三天後才得以返回威廉港。[13]

在第四次巡邏中,U-9號於1940年3月14日下午14:15離開威廉港,奉命前往挪威南部海域搜尋敵方潛艇。這次行動僅持續了7天,便於3月20日上午8:00返回威廉港,期間該艇一無所獲。[14]

威悉演習行動

1940年4月4日上午10:00,呂特帶着火漆密令,率U-9號從威廉港啟航執行第五次巡邏,參與德國入侵丹麥和挪威的威悉演習行動。兩天後開啟的密令指示該艇前往挪威海岸,從4月9日開始在挪威登陸期間支援德國陸軍海軍,並阻止英國任何破壞入侵的企圖。[5]它與U-14U-56U-60U-62號共同組成第三潛艇集群,作戰區域位於卑爾根附近海域。4月14日,英軍開始在納姆索斯翁達爾斯內斯登陸,當晚,U-9號和第三集群餘部從炮術訓練艦德語Artillerieschulschiff牛虻號德語Bremse (Schiff, 1931)獲得海上補給,之後U-9號被引導至奧勒松附近打擊參與同盟國海軍登陸的部隊。[5][15]

4月20日,U-9號在行動中發現波蘭驅逐艦閃電號英語ORP Błyskawica,遂向其發動魚雷攻擊。中午時分,在距離閃電號約100米外的一艘波蘭籍船舶甲板上發現水中發生爆炸。但直到第二天,當U-9號艇長呂特發出的關於設得蘭群島以東的波蘭驅逐艦沉沒的無線電報告被截獲後,人們才知道發生的原因。[16]波蘭戰役的其他幾個案例一樣,由於德國磁性引信英語Magnetic pistol可靠性不佳,過早地引爆了魚雷,因此盟軍艦艇並未遭到命中。[17][18]這次襲擊之後,U-9號開始返航,至4月24日抵達基爾,結束了為期二十一天、水面行程2,122海里(3,930公里)、水下行程302海里(559公里)的行動。[15]

黃色方案

與大多數II-A型和II-B型潛艇不同,U-9號並未在挪威水域的行動後結束前線服役。就在德國開始西線作戰的前幾天,U-9號便於1940年5月5日離開基爾,前往北海和荷蘭水域參與「黃色方案」(第六次巡邏),以支援德國入侵低地國家[19]當時英法兩國預計德國會向西進攻,甚至還截獲了經荷蘭和阿登進攻法國的計劃副本,但他們仍然認為德國的進攻會類似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西方戰線。盟軍相信能夠阻止德軍通過比利時展開地面推進,又擔心德軍會從北部向法國發起兩棲攻擊,從而到達在比荷盧作戰的英法聯軍的後方。因此,他們在哈里奇聚集了所有可用的法國、英國和波蘭潛艇部隊,在海軍中將馬克斯·霍頓英語Max Horton的統一指揮下,對丹麥和比利時海岸實施封鎖。荷蘭的態度使這三個國家的聯合潛艇艦隊的情況變得複雜,荷蘭擁有幾艘現代化潛艇可供使用,儘管幾個月來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德國即將襲擊該國的信號,但荷蘭仍然堅定不移地保持中立,直到納粹德軍越過其邊境。在這種情況下,荷蘭潛艇在該地區的活動意味着盟軍潛艇可能會錯誤地攻擊指揮官不了解英國程序和識別標記的荷蘭部隊。這導致霍頓將軍對其麾下的艦艇發出了嚴格的指令,明確禁止攻擊該地區的潛艇,直到明確識別出它們是德國艦艇為止。霍頓特別要求他的指揮官與其遇到的任何潛艇交換偵察信號,或者非常接近它,以便可以進行明確的視覺識別。有及於此,每艘遇到的德國潛艇都將擁有主動權和戰術優勢。[20]

被U-9號擊沉的法國潛艇多里斯號英語French submarine Doris (Q135)

與盟軍的擔心相反,由於在挪威戰役損失慘重,德國海軍當時無意進兩棲作戰行動。[21]5月6日,出航的U-9號在駛離威廉皇帝運河時意外地與一艘封鎖突破船發生輕微碰撞,艇艏受損。它於當天在黑爾戈蘭島完成修復,得以繼續巡邏。[19]5月9日夜晚,身處司令塔的呂特在距離登海爾德對開約30海里(56公里)處發現一艘千噸級的潛艇輪廓。經過數次機動以使自身處於更好的射擊陣位後,呂特在800-900米的範圍內下令發射兩枚魚雷——以電力驅動的G7a型英語G7a torpedoG7e型英語G7e torpedo。其中一枚擊中了對方潛艇的司令塔後部,隨後伴隨着巨大的爆炸而沉沒。第二枚魚雷則在超出視距12分鐘後發生爆炸。[21]U-9號隨後對該地區展開搜索,但除了浮油之外一無所獲。[22]德國隨即發公報宣布在北海擊沉了一艘盟軍潛艇,沉沒地點大致位於53°40′N 3°49′E / 53.667°N 3.817°E / 53.667; 3.817處。[23]當發現麾下有潛艇未能按預定時間返回哈里奇後,霍頓將軍才於5月15日宣布,隸屬法國海軍、排水量為552噸的多里斯號潛艇英語French submarine Doris (Q135)可能被一艘德國U艇擊沉,艇內45名官兵,包括42名船員和3名英國皇家海軍聯絡員全數陣亡。[24]然而,盟軍仍然懷疑多里斯號可能是觸及水雷而沉沒,直到二戰結束後,對德國作戰記錄進行核查才證實是U-9號擊沉了多里斯號。[25]

多里斯號的沉沒並未停止U-9號的巡邏,它繼續前往比利時沿岸的作戰區域。5月11日凌晨,容積總噸為1,908噸、正以無護航方式從安特衛普駛往邁阿密的愛沙尼亞籍貨輪芬伊烏號(Viiu)在韋斯特辛德浮標附近被呂特發射的一枚G7e型魚雷擊沉,導致15名船員遇難、5人獲救。[26]當天下午,U-9號又在斯海爾德河口以同樣方式擊沉一艘1,930總噸、無護航的英國貨輪鷸號(Tringa),造成包括船長在內的16名船員和比利時引水人喪生、6名船員被救起。[27]至此,由於魚雷已消耗殆盡,呂特需要返回威廉港裝填以及補充其它物資,並於5月15日抵達。[19]

補給於5月15-16日夜間進行,工作完成後,U-9號於立即於16日下午15:00啟航執行第七次巡邏,重回比利時沿岸。5月18日,它曾在北海遭遇一艘敵方潛艇,但雙方均未發動攻擊。[28]5月23日,在澤布呂赫西北約15海里(28公里)處,一艘前德國籍貨輪西古德·福爾鮑姆號(Sigurd Faulbaum,3,256總噸)被呂特發射的兩枚魚雷炸成兩截後沉沒。這艘貨輪稍早前比利時俘獲,當時正由一名基幹船員的操控和兩艘比利時拖船的牽引前往英國。[29]同一天,U-9號被一艘盟軍驅逐艦發現,後者遂使用深水炸彈對德國U艇進行了持續數小時的攻擊。[5]在遭受水下爆炸的損傷後,U-9號結束了巡邏並於5月30日返抵基爾。[28]6月10日,呂特離艇接受新艦指導德語Baubelehrung,隨後於6月27日改派至新入役的U-138號潛艇,而U-9號的指揮權則於6月11日由海軍中尉沃爾夫岡·考夫曼接任。[30][31]

黑海時期

在考夫曼治下,U-9號退出前線,於1940年7月1日轉配至駐梅默爾第24區艦隊德語24. U-Flottille擔任訓練艇,但自同年11月又改為隸屬駐皮勞第21區艦隊德語21. U-Flottille,主要作為教學艇服役至1942年4月。[4]

轉運至黑海後,在加拉茨重新組裝的II-B型潛艇

入侵蘇聯後,德國人於1942年4月開始籌備向黑海部署潛艇。[32]其中II-B型潛艇足夠小巧,可以通過陸路分段運輸,以便在黑海作戰。然而,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同的是,由於土耳其的中立立場,德國無法通過鐵路將艇具轉運到地中海的普拉,繼而經由博斯普魯斯海峽航行到黑海。此外,有別於之前戰爭期間運輸的28米長的UB-I型和34米長的UC-I型潛艇,II-B型潛艇的長度達到將近43米。在比較了多種方案後,海軍總司令部決定將這些艇具從波羅的海經由威廉皇帝運河以水路運輸,然後沿着易北河到達德累斯頓,繼而通過高速公路因戈爾施塔特,並在那裡裝載到事先準備好的駁船上,穿過多瑙河,然後運往羅馬尼亞的加拉茨。它們將在當地重新組裝,然後依靠自己的力量航行到康斯坦察。U-9、U-19U-24號率先使用這條路線轉運,作為第二批的U-18U-20U-23號則於幾個月後跟隨執行。它們共同組成了第30潛艇區艦隊德語30. U-Flottille[33]

U-9號成為繼U-24號之後第二艘被選中派往黑海的潛艇。1942年5月,該艇在基爾進行部分拆解,在移除了發動機龍骨、上甲板、司令塔、、螺釘和其他元件後,保留約140噸重的基幹艇體部分運往羅馬尼亞。[34]至10月28日,它完成重新組裝恢復服役並編入第30區艦隊。從1942年11月到1944年8月,U-9號以康斯坦察為基地共進行了十二次(第八至第十九次)作戰巡邏,範圍主要涉及高加索沿岸地區,目的是襲擊蘇聯航運。[35]1942年12月27日下午,一艘蘇聯掃雷艦索契附近被發現了正執行第九次巡邏的U-9號,並向其投擲了八枚深水炸彈,但僅造成輕微損壞。[36]

在第十七次巡邏期間,該艇於1944年3月30日進入費奧多西亞加油並讓一名生病的船員上岸。第二天,當蘇軍對當地發動空襲時,U-9號仍然停泊在港口。它因十八架伊爾-2攻擊機的輪番掃射而受損,一枚炮彈擊中左舷艇艉的耐壓殼體英語pressure hull造成了凹痕,而親自操作20毫米高射炮的時任艇長、海軍中尉海因里希·克拉普多爾也被碎片炸傷需要送醫,潛艇指揮權遂由大副、海軍少尉沃爾夫-迪特里希·德爾曼臨時接管。[37]在空襲過程中,U-9號的炮手同樣宣稱擊中了兩架俯衝的敵機。隨後,該艇被撤退至雅爾塔,繼而前往塞瓦斯托波爾接受緊急維修。完成修復後,它於4月5日作為艾達護航船隊的一部分被轉運回康斯坦察,並徵召海軍預備役中尉馬丁·蘭特-海恩臨時充當轉運指揮官。[38]

三周後,U-9號於4月26日夜間11:00離港執行第十八次巡邏。[39]在這次為期33天的行動中,該艇曾於5月11日16:32在黑海向一支由一艘油輪、一艘魚雷艇、一艘掃雷艦和七艘受三架MBR飛行艇英語Beriev MBR-2掩護的七艘小型艦艇組成的護航船隊發射了一枚魚雷,並於2分31秒後觀察到嚴重爆炸。被擊中的是排水量為412噸的蘇聯魚雷艇風暴號(Шторм),但它仍可維持漂浮並被拖入港口。[40]此舉引發了蘇聯人的強烈反撲,一艘護衛艦當天在雅爾塔以南水域向U-9號投擲了深水炸彈,造成輕微破壞。[39]5月25日,U-9號又在圖阿普謝附近襲擊一艘蘇聯巡邏艦未果。[5]該艇於1944年7月15日進行了最後一次、也是在黑海的第十二次巡邏,至8月11日返回康斯坦察,未能取得任何戰功。[41]不久後,即8月20日,U-9號在蘇聯對康斯坦察的空襲期間遭蘇聯海軍航空兵直接擊沉,當時它正與U-18號和U-24號一同停泊在U艇碼頭中,沉沒地點大致位於44°12′N 28°41′E / 44.200°N 28.683°E / 44.200; 28.683處。襲擊發生時艇內並無船員。[4]

後續運用

1944年10月22日,U-9號的殘骸由蘇聯黑海艦隊的海損部門進行第一次打撈。但由於船塢容量不足,它只能暫時擱置在淺水中。直到1945年3月下旬,該艇才得以停靠至康斯坦察港。[42]在船塢進行初步維修後,U-9號與一批羅馬尼亞船舶共同作為蘇聯繳獲的戰利艦被轉移到尼古拉耶夫的造船廠進行修復。1945年4月19日,它獲更名為「TS-16號」加入蘇聯海軍。同年10月完成修復後,該艇被編入駐塞瓦斯托波爾的蘇聯潛艇訓練部隊。但由於艇況太差,TS-16號在僅僅一年之後,便於1946年11月25日退役,至12月12日宣布為全損英語Total loss並拆解報廢。[4]部分機件現存於塞瓦斯托波爾黑海艦隊軍事史博物館俄語Военно-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музей Черноморского флота[43]

襲擊歷史摘要

日期 船名 船籍 噸位
[註 1]
結局
[44]
1940年1月18日 佛蘭德里亞號德語Flandria (Schiff)  瑞典 1,179 擊沉
1940年1月19日 帕特里亞號瑞典語S/S Patria av Göteborg  瑞典 1,188 擊沉
1940年2月11日 琳達號英語List of shipwrecks in February 1940#11 February  愛沙尼亞 1,213 擊沉
1940年5月4日 聖蒂武西奧號英語List of shipwrecks in May 1940#4 May  英國 5,995 擊沉(觸雷)
1940年5月9日 多里斯號英語French submarine Doris (Q135)  法國海軍 552 擊沉
1940年5月11日 芬伊烏號英語List of shipwrecks in May 1940#11 May  愛沙尼亞 1,908 擊沉
1940年5月11日 鷸號英語List of shipwrecks in May 1940#11 May  英國 1,930 擊沉
1940年5月23日 西古德·福爾鮑姆號英語List of shipwrecks in May 1940#23 May  比利時 3,256 擊沉
1944年5月11日 風暴號英語List of shipwrecks in May 1944#11 May  蘇聯海軍 412 擊傷

注釋

  1. ^ 商船噸位以容積總噸計算;軍艦則按排水量噸位列出。

腳註

  1. ^ 威廉生,第6頁.
  2. ^ 威廉生,第6–7頁.
  3. ^ 3.0 3.1 Gröner 1991,第39–40頁.
  4. ^ 4.0 4.1 4.2 4.3 Helgason, Guðmundur. U-9.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9). 
  5. ^ 5.0 5.1 5.2 5.3 5.4 Wynn,第7頁.
  6. ^ Showell,第188–189頁.
  7. ^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9 (First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8). 
  8. ^ Helgason, Guðmundur. Flandria.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7). 
  9. ^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ia.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2). 
  10. ^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9 (2nd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8). 
  11. ^ Helgason, Guðmundur. San Tiburcio.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5). 
  12. ^ Helgason, Guðmundur. Linda.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4). 
  13. ^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9 (3rd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8). 
  14. ^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9 (4th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8). 
  15. ^ 15.0 15.1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9 (5th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8). 
  16. ^ Pertek,第266頁.
  17. ^ Stern,第55–57頁.
  18. ^ Blair,第145–148頁.
  19. ^ 19.0 19.1 19.2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9 (6th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8). 
  20. ^ Stern,第69–71頁.
  21. ^ 21.0 21.1 Stern,第71–74頁.
  22. ^ Sous-Marin Doris I. Sous-Marins Français Disparus & Accidents. [2023-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8). 
  23. ^ Helgason, Guðmundur. Doris (Q 135).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8). 
  24. ^ Moulin,第69–73頁.
  25. ^ DORIS I. u-boote.fr. [2023-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1). 
  26. ^ Helgason, Guðmundur. Viiu.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30). 
  27. ^ Helgason, Guðmundur. Tringa.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8). 
  28. ^ 28.0 28.1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9 (7th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8). 
  29. ^ Helgason, Guðmundur. Sigurd Faulbaum.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7). 
  30. ^ Busch & Röll,第152頁.
  31. ^ Busch & Röll,第122頁.
  32. ^ Showell,第75–79頁.
  33. ^ Möller & Brack,第204頁.
  34. ^ Rössler,第95, 142頁.
  35. ^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s by U-9.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2). 
  36. ^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9 (9th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8). 
  37. ^ Busch & Röll,第126頁.
  38. ^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9 (17th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8). 
  39. ^ 39.0 39.1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9 (18th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8). 
  40. ^ Helgason, Guðmundur. Shtorm.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15). 
  41. ^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9 (19th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3-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8). 
  42. ^ Enders,第130頁.
  43. ^ Möller & Brack,第211頁.
  44.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by U-9.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14-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1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