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Towerman/mywatchlist/top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my-contribution

my-contribution

標識

  • 基礎條目(少於3KB):0 - 3 KB ,基礎條目(3至10KB):3 - 10 KB,({{va}})
  • 基礎條目(10至30KB):10 - 30 KB,基礎條目(30KB或以上):>30 KB;({{va-3}},{{va-4}})
  • n:新條目,m:小修改(花費至少半小時以上,<3k),b:大修改(查閱了資料,>3k)
  • 典範級 特色條目:FA
  • 特色列表級 特色列表:FL
  • 甲級 甲級條目:A
  • 優良級 優良條目:GA
  • 乙級 乙級條目:B
  • 丙級 丙級條目:C
  • 初級 初級條目:Start
  • 小作品級 小作品級條目:{{Classicon|Stub}}

by Topic

Environment (28)

Location (8)

Wuhan (37)

Nanjing (5)

People (20)

Others (27)

基礎條目(126)

  1. m
  2. 熱帶氣旋m
  3. 基礎條目(10至30KB) 天氣)b
  4. 基礎條目(10至30KB) 厄爾尼諾-南方振盪現象)b
  5. 基礎條目(10至30KB) )b
  6. 基礎條目(10至30KB) )b
  7. 基礎條目(30KB或以上) )b
  8. 基礎條目(30KB或以上) 洪災)b
  9. 海嘯m
  10. 地震m
  11. 基礎條目(30KB或以上) 珠穆朗瑪峰)b
  12. 北冰洋m
  13. 裏海m
  14. 基礎條目(10至30KB) 黑海)b
  15. 基礎條目(10至30KB) 乞力馬扎羅山)b
  16. 長江m
  17. 德里m
  18. 雅加達m
  19. 帝國大廈m
  20. 開羅m
  21. 印度洋m ‎
  22. 五大湖m
  23. 密西西比河m
  24. 大洋洲m
  25. 北美洲m
  26. 基礎條目(10至30KB) 亞馬遜河)b
  27. 蘇伊士運河m
  28. 聖保羅 (巴西)m
  29. 基礎條目(10至30KB) 哈菲茲 (詩人))b
  30. 基礎條目(10至30KB) 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b
  31. 基礎條目(30KB或以上)克里斯托弗·哥倫布b
  32. 基礎條目(30KB或以上) 斐迪南·麥哲倫)b
  33. 約瑟夫·傅里葉m
  34. 彼得·保羅·魯本斯m
  35. 荷南·科爾蒂斯m
  36. 索福克勒斯m
  37. 基礎條目(10至30KB) 荷馬)b
  38. 亞伯拉罕m
  39. 路易·巴斯德m
  40. 夸梅·恩克魯瑪m
  41. 阿克巴m
  42. 斐波那契m
  43. 謝爾蓋·米哈依洛維奇·愛森斯坦m
  44. 納吉布·馬哈福茲m
  45. 考底利耶m
  46. 朱塞佩·威爾第m
  47.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m
  48. 伏爾泰m
  49. 拉斐爾·聖齊奧m
  50. 維克多·雨果m
  51. 賈科莫·普契尼m
  52. 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m
  53. 羅爾德·亞孟森m
  54. 喬瓦尼·皮耶路易吉·達·帕萊斯特里納m
  55. 喬治·佩拉斯卡m
  56. 基礎條目(10至30KB) 居魯士二世)b
  57. 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m
  58. 史提芬·史匹堡m
  59. 基礎條目(10至30KB) 歐內斯特·盧瑟福)b
  60. 勒內·笛卡兒m
  61. 基礎條目(10至30KB) 詹姆斯·瓦特)b
  62. 基礎條目(10至30KB) 列夫·托爾斯泰)b
  63. 基礎條目(10至30KB) 馬可·波羅)b
  64. 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m
  65. 基礎條目(10至30KB)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b
  66. 基礎條目(30KB或以上) 卡爾·林奈)b
  67. 阿基米德m
  68. 安東寧·德沃夏克 m
  69. 基礎條目(10至30KB) 夏爾·戴高樂)b
  70. 基礎條目(30KB或以上) 路易·巴斯德)b
  71. 基礎條目(30KB或以上) 質量)b
  72. 光速m
  73. 基礎條目(10至30KB) 列王紀 (伊朗))b
  74. 桑巴m
  75. 識字m
  76. 行星m
  77. 種族主義m
  78. 日本動畫m
  79. 幾何學m
  80. 數學分析m
  81. 地質學m
  82. 營養不良m
  83. 基礎條目(10至30KB) 分析化學)b
  84. 世界人權宣言m
  85. 史前時代m
  86. 基礎條目(10至30KB) 米 (單位))b
  87. 液體m
  88. 基礎條目(10至30KB) 吉爾伽美什史詩)b
  89. 氣體m
  90. 脂類m
  91. 岩石m
  92. 物理化學m
  93. 獨立國家聯合體m
  94. 激素m
  95. 燕麥m
  96. m
  97. 雪崩m
  98. 宇宙m
  99. 葡萄m
  100. 鯊魚m
  101. m
  102. 啤酒m
  103. 檸檬m
  104. 古菌m
  105. 火藥m
  106. 社會m
  107. 三相神b
  108. 心靈m
  109. m
  110. 巧克力m
  111. m ‎
  112. m ‎
  113. 歷史m ‎
  114. 基礎條目(30KB或以上) )b
  115. 小麥m ‎
  116. 石油輸出國組織m ‎
  117. 基礎條目(10至30KB) 世界銀行集團)b
  118. 基礎條目(10至30KB) 葡萄)b
  119. 基礎條目(30KB或以上) 金星)b
  120. 基礎條目(10至30KB) 荒漠) b
  121. 非洲聯盟m
  122. 勾股定理m
  123. 線性代數m
  124. m
  125. 基礎條目(10至30KB) 馬鈴薯)b
  126. 麵包 m

contributions by promotion

優秀條目

特色列表 (1)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列表(talk

contributions by year

  • n:新條目,m:小修改(花費至少半小時以上,<3k),b:大修改(查閱了資料,>3k)

2016

創建條目()

大動作()

小修改()

2015

創建條目(2),大動作(1)

創建條目(2)

關於氣候變化的科學觀點 · 馬克斯·普朗克化學研究所 ·

大動作(1)

約翰內斯·古騰堡 ·

小修改()

2014

創建條目(1)

創建條目(1)

米勒-圖高

2013

創建條目(6)、擴充和完善條目——大動作(36)、小修改(93)

創建條目(3)

弗朗索瓦-亨利·皮諾·開雲集團·新煙鹼·

大動作(36)

乞力馬扎羅山·米 (單位)·吉爾伽美什史詩·三相神·洪災···亞馬遜河·天氣··詹姆斯·瓦特··世界銀行集團·武漢美術館·列夫·托爾斯泰·葡萄·馬可·波羅·歐內斯特·盧瑟福·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金星·卡爾·林奈·荒漠·居魯士二世·馬鈴薯·夏爾·戴高樂·路易·巴斯德· 哈菲茲 (詩人)·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泰姬陵·君士坦丁大帝· ·聖伯多祿大殿 ·金沙薩 ·莎拉·伯恩哈特 ·2013年中國中東部嚴重霧霾事件·薩爾瓦多·達利·

小修改(93)

亞伯拉罕·路易·巴斯德··史前時代·長江·甲型流感病毒H7N9亞型·液體·氣體·脂類·夸梅·恩克魯瑪·阿克巴·岩石·物理化學·斐波那契·謝爾蓋·米哈依洛維奇·愛森斯坦·獨立國家聯合體·激素·納吉布·馬哈福茲·燕麥··雪崩·考底利耶·德里·雅加達·朱塞佩·威爾第·帝國大廈·宇宙·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伏爾泰·葡萄·鯊魚··啤酒·檸檬·古菌·火藥·拉斐爾·聖齊奧·維克多·雨果·賈科莫·普契尼·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社會·喬瓦尼·皮耶路易吉·達·帕萊斯特里納·羅爾德·亞孟森·心靈·喬治·佩拉斯卡·線性代數·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開羅·海嘯··巧克力·地震·印度洋·五大湖·密西西比河·史提芬·史匹堡·大洋洲·北美洲·· ·勒內·笛卡兒·歷史·蘇伊士運河· 小麥·石油輸出國組織·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非洲聯盟·聖保羅 (巴西)·阿基米德·勾股定理·安東寧·德沃夏克·麵包· 神的概念·漢口新四軍軍部舊址·內燃機·圓頂·無機化學·公升·服裝·航天 ‎·石器時代·一神論·蘇非主義 ·政治宣傳 ·宗教改革·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白氏樹蛙·單詞·五大湖·坦桑尼亞·大堡礁·音節文字·空氣污染·

2012

2011

2010

創建條目(1)

創建條目(1)

武漢陽邏長江大橋·

2009

2008

2007

創建條目(4)、擴充和完善條目——小修改(2)

2006

擴充和完善條目——小修改(1)

小修改(1)

艾奧瓦大學

todo

todo

What I can do

User:towerman/to-do-resource

What I will do

標識

  • 基礎條目(少於3KB):0 - 3 KB,基礎條目(3至10KB):3 - 10 KB,基礎條目(10至30KB):10 - 30 KB,基礎條目(30KB或以上):>30 KB
  • 典範級 特色條目:FA
  • 特色列表級 特色列表:FL
  • 甲級 甲級條目:A
  • 優良級 優良條目:GA
  • 乙級 乙級條目:B
  • 丙級 丙級條目:C
  • 初級 初級條目:Start
  • 小作品級 小作品級條目:Stub

doing

地理

環境類

環境

Air, 63

others
general, 9
大氣, 4
  1. 基礎條目(10至30KB) 地球大氣層C
  2. 基礎條目(少於3KB) 大氣化學Start
  3. 基礎條目(少於3KB) 氣團優良級
  4. 基礎條目(3至10KB) 氣壓乙級
大氣光學, 5
  1. 基礎條目(30KB或以上) 極光乙級
  2. 基礎條目(3至10KB) Start
  3. 基礎條目(10至30KB) 海市蜃樓C
  4. 基礎條目(10至30KB) 彩虹丙級
  5. 基礎條目(3至10KB) 天空C
氣候學, 8
氣象學, 46

歷史

基礎條目

IPCC2001 glossary

A

Edit
本術語表以《IPCC第三次評估報告》 (IPCC,2001a,b,c)中的術語表為基礎,但是對部分條目的準確性和前後一致性做了部分調整。本術語表中單列 出的條目以斜體字加以突出。

A

對氣候變異的生理性適應。

聯 合履行的試驗階段,如《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4條第2款(a)項所定義,即允許發達國家(及其公司)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及其公司)之間進行項 目活動。AIJ旨在通過共同執行項目活動,使得《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從中獲得經驗。在試驗階段,AIJ活動不存在信用。對於未來的AIJ項目 及其與京都機制有怎樣聯繫都需要再做決定。作為可交易許可證的簡單形式,AIJ與其他基於市場的計劃方案一樣,對於刺激有益於全球環境的額外的資源流動, 是一種重要的且有潛力的機制。另見清潔發展機制和排放貿易

參見適應能力

指自然和人為系統對新的或變化的環境做出的調整。適應氣候變化是指自然和人為系統對於實際的或預期的氣候刺激因素及其影響所做出的趨利避害的反應。可以將各種類型的適應加以區分,如預期性適應和反應性適應,私人適應和公共適應,自動適應和有計劃的適應。

根據有效性、收益、成本、效用、效率和可行性等標準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措施進行評定的行為。

由於採取和實施適應性措施而避免的破壞性損失或增加的收益。

計劃、準備、推動和實施適應性措施而進行的支出,包括過渡期的花費。

調整能力,從而緩解潛在危害,利用有利機遇,或處理後果。

在 沒有《京都議定書》關於聯合履行和清潔發展機制所定義的聯合履行和清潔發展機制項目活動時,減少源排放或增強各種匯的清除被視為額外的。這個定義可擴大到 包括財政的、投資和技術額外性。在「財政額外性」中,項目活動資金對現有的全球環境基金、附件一所列締約方的其他財政承諾、官方發展援助和其他合作來說是 額外的。在「投資額外性」中,排放減少單位/ 經證明的排放減少單位的價值,將極大地提高項目活動的財政的和/ 或商業的有效性。在「技術額外性」中,項目活動所使用的技術將最適用於東道國。

參見生命期;還參見響應時間

空 氣中固態或液態顆粒的聚集體,通常大小在0.01mm至10 mm之間,能在大氣中駐留至少幾個小時。氣溶膠有自然的和人為的兩種來源。氣溶膠可以通過兩種途徑對氣候產生影響:通過散射和吸收輻射產生直接影響;通過 在雲形成過程中扮演凝結核或改變雲的光學性質和生存時間而產生間接影響。見間接氣溶膠效應

在歷史上沒有樹林的地區種植新的樹林。關於森林及相關詞條如造林、再造林和毀林,請參見《IPCC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特別報告》(IPCC,2000b)。

各部門和/ 或區域的影響總和。影響的累計需要了解(或設定)不同部門和區域影響的相對重要程度。累積影響的衡量標準包括,如受影響的人口總數量、淨初級生產力的變化、正在變化的系統數目、或總的經濟損失。

太陽輻射被表面或物體所反射的比率,常以百分數表示。覆雪表面具有高的反射率;土壤的反射率由高到低變化較大;植被表面和海洋的反射率較低。地球的反射率主要因雲的變化、冰、雪和土地覆被狀況的改變而變化。

江河、湖泊或海洋中的藻類大量繁殖。

林木線以上的山坡,以薔薇草本植物和生長緩慢的低矮灌木植物為特色的生物地理區域。

指所有國家有關社會價值和消費生產模式的各種可能的情景,包括但不限於延續現行模式。在本報告中,這些道路不包括額外的氣候政策,即不包括明確假定 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或實現《京都議定書》排放目標的情景,但確實包括間接影響溫室氣體排放的其他政策假設。

非化石燃料能源。

特定的氣候變化減緩政策產生的輔助或附帶效益。這樣的政策不僅對溫室氣體排放產生影響,而且影響資源的有效使用,如減少當地和區域的化石燃料使用所 造成的空氣污染物排放,還對諸如交通、農業、土地利用、就業和燃料安全等問題產生影響。有時,這些效益是指「負面影響」,來反映在某些情況下這些所 謂「效益」是不好的。從以減少當地空氣污染為目的政策角度來看,溫室氣體減排可能也被認為是輔助收益,但這些關係在此評價中不予考慮。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附件一(1 9 9 8 年修訂)所包括的國家集團,是經濟合作發展組織中的所有發達國家和經濟轉型國家。其他不履行公約的 國家即非附件一國家。根據公約第4.2(a)和 4.2(b)款,附件一國家承諾2000年前單獨或聯合將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在1990年的水平。也參見[[附件二、附件 B和非附件B國家]]。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附件二中所包括的國家集團,是指經濟合作發展組織中的所有發達國家。在公約第4 . 2 ( g ) 款下, 這些國家被期望對發展 中國家提供財政援助,以幫助發展中國家履行義務,如準備國家報告。附件二國家還被期望推動環保友好技術向發展中國家的轉讓。另見附件一、附件B、非附件一和非附件B國家/締約方

《京都議定書》附件B 包括的國家集團,這些國家一致達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包括除土耳其和白俄羅斯之外的所有附件一國家 (1 9 9 8 年修 訂)。另見附件二、非附件一和非附件B 國家/ 締約方

起因於人類的或由人類產生的。

與人類活動相關的溫室氣體、溫室氣體前體和氣溶膠的排放。這些包括為獲得能源而燃燒化石燃料、毀林和導致排放淨增長的土地利用變化。

繁育和餵養魚類、貝殼類等水生生物的活動,或在特殊的池塘中種植食用植物。

具有納水能力的滲透岩石層。一個非封閉型含水層直接由地方降水、河流和湖泊進行補灌,補灌的速率一般受到上面土壤和岩石滲透力的影響。封閉型 含水層上部為非滲透層,地方降水對含水層沒有影響。

年降水量小於250mm的生態區。

《京都議定書》規定,每一個附件B 國家的排放量不超過第一承諾期的(為期5年,2008--2012年)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就是分配數量。計算方法如 下,用該國家1990年總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乘以5,再乘以《京都議定書》附件B 中所列的百分比數(例如,歐盟為92%;美國為93%)。

用全球增溫潛勢值計算,相當於一噸(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

環繞地球的氣層。干大氣幾乎完全由氮(78.1%的體積混合比)和氧(20.9%的體積混合比)構成,還包括一些微量氣體,如氬(0.93%的體積混合比)、氦, 以及對輻射起作用的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0.035%的體積混合比)和臭氧。此外,大氣還包括水汽(其含量變化很大,典型的體積混合比為1%)。大氣還 包括雲和氣溶膠。

探測和歸因

B
B

根據《京都議定書》[第3(13)款],《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附件一所列締約方,可以將由第一承諾期節省的排放許可或信用用於後面的承諾期 (2012年以後)。障礙是指實現一個潛在目標中的任何阻礙,這些阻礙可通過政策、計劃或措施予以克服。

基準線(或參照)是指用于衡量變化大小的一些數據。它可能是「當前基準線」,在這種情況下,其代表了可觀測的當前的狀況;它也可能指「未來基 準線」,是排除了利益驅動因素後對未來情況的一種預測。不同的參照條件可以得出不同意義的基準線。

溪流、江河和湖泊流經的排水區域。

在特定地域擁有大量的、極其豐富的各類基因(基因多樣)、物種和生態系統(共存的群體)。

由乾燥的有機物生成的燃料或植物生成的燃油。生物燃料的例子包括:酒精(由糖發酵而來)、由造紙產生的黑液、木材和豆油。

指定的面積或體積中生命有機體的質量總和;近期死亡的植株部分常被作為死亡生物量。

在一個大範圍的區域,在相似的環境條件下存在的許多類似的植物和動物群體的組合。

地球系統的一部分,由大氣、陸地(陸地生物圈)、海洋(海洋生物圈)中的所有生態系統和現存的有機體構成,包括派生的死亡有機物,例如枯 枝、土壤有機物和海洋腐質。

一個地區所有生命有機體的總和,動植物被認為是一個整體。

業務上根據光線吸收性、化學活性和/ 或熱穩定性等條件定義的種類,包括煤煙、木炭和/ 或吸收光線的難熔的有機物(Charlson 和 Heintzenberg, 1995年)。

植物體聚集的極難排水的區域,通常由開放的水域包圍而且有一些特有的植物群體(如苔草、石南灌叢、泥炭蘚)。

由加拿大東海岸向西延伸到阿拉斯,然後從西伯利亞向西穿過整個俄羅斯到歐洲平原,由松樹、雲杉、冷杉、落葉松構成的森林。

一種建立模型的方法,分析中包括技術和工程細節。另見自上而下模型。

大氣中所關心的氣態物質的總質量。

在氣候變化中,能力建設是指開發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型期國家的技術技能和機構運轉能力,使這些國家參與從各個層面的氣候變化適應、減緩和研究 並執行京都機制等工作。

C
C

主要成分為有機物和多種形式的黑炭的氣溶膠(Charlson和 Heintzenberg, 1995年)。

用於描述大氣、海洋、陸地生物圈和岩石圈中碳流動(以各種形式,如二氧化碳)的術語。

一種可以自然生成的氣體,也可以是燃燒化石燃料和生物質、以及土地使用變化和其他工業過程的副產品。它是影響地球輻射平衡的主要人為溫室氣 體。它是度量其他溫室氣體的參考氣體,其全球增暖潛力指數為1。

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導致植物生長加速。因光合作用的機制,某些種類的植物對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變化十分敏感。尤其是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三碳化 合物(C3) 的植物,如水稻、麥子、黃豆、土豆和蔬菜,一般來說,比在光合作用中產生四碳化合物(C4) 的植物,對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變化反應更 大,後者主要為熱帶植物,包括各種草和重要的農作物如玉米、甘蔗、小米和高粱。

參見泄漏

排放稅

吸納和排除雨水的區域。

通過清潔發展機制項目減少(用全球增溫潛勢值計算)或隔離的相當於1噸(公噸)的二氧化碳當量排放。另見排放量減少單位。

1987年《蒙特利爾議定書》涉及的溫室氣體,用於電冰箱、空調、包裝、絕緣、溶劑或噴霧推進劑。由於在低層大氣中沒有被破壞,CFCs漂入高層大氣 層並在適當的條件下分解臭氧。這些氣體正在被《京都議定書》所涉及的包括氫氯氟碳化物和氫氟碳化物在內的溫室氣體所取代。

一種腸道傳染病,可以引起腹瀉、腹痛痙攣、脫水癱軟等症狀。

《京都議定書》第1 2 條作了定義,清潔發展機制欲達到兩個目標:(1)協助未列入附件一的締約方實現可持續發展並為實現《公約》的最終目標作出貢 獻;(2)協助附件一所列締約方實現其量化的限制和減少排放的承諾。由非附件一國家承擔的、旨在限制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清潔發展項目帶來的 被認可的排放減少單位,一旦得到締約方大會或締約方會議指定的經營實體的證明,就可以作為附件B 締約方投資者(政府或工業組織)的減排量。經 證明的項目活動產生的盈利的一部分,既可用來抵補行政管理費用,也可以幫助那些極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發展中國家締約方保證用於適應氣候變化的花費。

狹 義地講,氣候常常被定義為「平均的天氣狀況」,或者更精確地表述為,以均值和變率等術語對變量在一段時期里的狀態的統計描述。這裏,一段時期可以是幾個月 到幾千年甚至數百萬年。通常採用的是世界氣象組織(WMO)定義的30年。這些變量一般指地表變量,如溫度、降水和風。廣義地講,氣候就是氣候系統的狀 態,包括統計上的描述。

氣 候變化是指氣候平均狀態統計學意義上的巨大改變或者持續較長一段時間的(典型的為1 0 年或更長)氣候變動。氣候變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內部進程,或是外部強迫,或者對大氣組成和土地利用的持續性人為改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UNFCCC)第1款將「氣候變化」定義為「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的觀察,在自然氣候變化之外由人類活動直接或間接地改變全球大氣組成所導致的氣候改變。」 UNFCCC因此將因人類活動而改變大氣組成的「氣候變化」與歸因於自然原因的「氣候變率」區分開來。另見「氣候變率」。

氣候系統 中各種物理過程間的一種相互作用機制。當一種初始物理過程觸發了另一種過程中的變化,而這種變化反過來又對初始過程產生影響,這樣的相互作用被稱為氣候反饋。正反饋增強最初的物理過程,負反饋則使之減弱。

氣 候系統 的數值表述是建立在氣候系統各部分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性質及其相互作用和反饋過程的基礎上,以解釋已知特徵的全部或部分。氣候系統可以用不同複雜程度的 模式來描述。例如,通過一個分量或者分量組合就可以對模式進行識別,模式的區別可以表現在空間分佈的數量;或其所代表的物理、化學或者生物過程的進展程 度;或者經驗參數的應用水平。耦合的大氣/海洋/海冰一般環流模式(AOGCMs)則給出了氣候系統的一個綜合表述,並存在向化學和生物應用的複雜模式演 變的趨勢。氣候模式不僅是一種學習和模擬氣候的研究手段,而且還被用於實際操作,包括月、季節、年際的氣候預測。

氣候預測或氣候預報是對未來(如季節、年際或長時間尺度)氣候的實際演變過程進行最接近的描述或估測的一種手段。另見氣候預計和氣候(變化)情景。

對 氣候系統響應溫室氣體和氣溶膠的排放或濃度構想、以及輻射強度情景等的預計,往往是基於氣候模式的模擬。氣候預計與氣候預測不同,氣候預計主要根據一些設 想和關注的問題,例如未來可能的、或不可能實現的社會經濟和技術發展狀況,應用排放/濃度/輻射強迫情景對氣候進行的預計,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在 氣候邏輯關係內在一致性的基礎上,對未來氣候的一種近乎合理的、通常簡化的表述。這種未來的氣候被直接用於研究人為氣候變化的潛在結果,經常作為輸入因子 應用於影響模型。氣候預計經常作為原始數據應用於氣候情景的構建,但氣候情景通常還需要其他的信息如觀測到的當前的氣候。一個「氣候變化情景」表述的是氣 候情景和當前氣候之間的差異。

在IPCC 報告中,「平衡氣候敏感性」是指全球平均表面溫度在大氣中(當量)CO2加倍後的平衡變化。更一般地講,平衡氣候敏感性是指當輻射強迫(℃/Wm-2)發 生一個單位的變化時表面氣溫的平衡變化。實際工作中,對平衡氣候敏感性的評估需要耦合環流模式的長期模擬。「有效氣候敏感性」是圍繞該要求的一個相關度 量。它根據模式輸出來評估不斷演變的非平衡性條件。它是衡量特定時間反饋力度的方法, 並可能會隨強迫的歷史和氣候狀況而變化。見氣候模型

由五個主要組分構成的高度複雜的系統,包括有大氣圈、水圈、冰雪圈、陸面、生物圈,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氣候系統的演變進程受到自身動力 學規律的影響,也由於外部驅動如火山噴發、太陽變化,以及由人類引起的諸如大氣組成的改變以及土地利用的驅動等。

氣候變異是指氣候的平均態和其他統計量(如標準偏差、極值的出現頻次等)的變化,這種變異在時間和空間的尺度都要超過單獨的天氣事件的變化。氣候變異可能是由於氣候系統內部的自然過程(內部變異)造成,也可能是因為自然的或人為的外部強迫(外部變化)。另見氣候變化

二氧化碳當量

參見二氧化碳(CO2)施肥

由於各種原因同時執行政策的效益,包括減緩氣候變化。它表明大多數為減排溫室氣體而制定的政策也都有其他同等重要的理由(例如,與發展、可持續性和公平相關的目標)。共同影響一詞用法更廣泛,既表示正面收益也表示負面收益。另見輔助收益

把發電產生的廢熱如氣輪機產生的廢氣用於工業目的或區域供熱。

參見執行

《聯 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的最高機構,由批准或同意UNFCCC的國家組成。第一次締約方會議(COP-1)於1995年在柏林召開,接着 1996年在日內瓦召開COP-2,1997年在京都召開COP-3,1998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召開COP-4,1999年在波恩召開COP-5, 2000年在海牙召開COP-6的第一部分,2001年在波恩召開COP-6的第二部分會議。COP-7計劃於2001年11月在馬拉喀什召開。另見締約方會議(MOP)。

一日溫度高於1 8 ℃的部分(如:某一日平均溫度為20℃,就記為2冷卻度日)。另見加熱度日

系統能夠承受且對自身不產生顯著影響的氣候刺激的範圍。

由於失去共生的海藻而造成的珊瑚礁顏色變白。白化是珊瑚礁對海水在溫度、含鹽量以及混濁度方面的突然變化產生的生理反應。

指為了實現給定目標,一種技術或措施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務成本,是否等於或小於現有的、或成本最低替代品的判斷標準。

氣候系統的組成部分,由所有的雪、冰以及陸地和海洋表面上面和下面的永久凍結帶組成。另見冰川和大冰原

D
D

發生在海水凍結形成海冰時。局部的鹽釋放及隨後發生的水密度增加而導致含鹽量高的冷水匯結於海洋底部。

指森林轉化為非森林。關於森林一詞的討論及與之有關的術語如造林、再造林和毀林,請參見《IPCC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變化與林業特別報告》(IPCC,2000b)。

專門為影響消費者對商品和/ 或服務的需求目的而設計的政策和計劃。例如,在能源部門,就是指為減少消費者對電和其他能源需求而設計的政策和計劃。它可幫助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由蚊子傳染的病毒性疾病,因表現為以嚴重的關節和後背疼痛為特徵的發燒而常被稱為熱病。並發感染這種病毒可能導致登哥出血熱(DHF)以及登哥休克綜合症(DSS),這將是致命的。

將一種商品的保證金或費(稅)與返還或折扣(補助金)合併起來實施某項特別行動。另見排放稅

年降水少於100mm的生態系統。

在 乾旱、半乾旱及半濕潤偏旱區因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多種因素導致的土地退化。聯合國防治荒漠化會議進一步將土地退化定義為乾旱、半乾旱、半濕潤偏干地區以 及雨養作物、灌溉作物、或牧場、草地、森林以及林地等複合體在生物生產力或經濟生產力方面的降低,生產力降低的原因來自於人類活動和居住模式等方面的土地 利用或這些過程的單個或多個因素,如:(1) 風蝕和/或水蝕造成的土壤侵蝕; (2) 土壤在物理、化學、生物學或經濟特性等方面的惡化; (3) 天然植被的長期損失。

氣候在所有時間尺度上不斷變化。氣候變化的探測就是在某種統計意義的定義下揭示氣候發生變化的過程,而不提供對這種變化的原因解釋。氣候變化歸因則是對已探測到的氣候變化找到最可能導致該變化的原因的過程,它應有某種定義水平的可信度。

干擾的頻度、強度和類型,如火災、昆蟲或害蟲的爆發、水災和乾旱。

一天內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的差值。

利 用碳稅或拍賣(交易)碳排放許可等增加收益等手段,它能( 1 ) 限制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2 )通過循環收益減少其他扭曲性稅種,至少部分彌補氣候政策引起的福利損失。在一個存在被動失業的社會,採取的氣候變化政策可能對就業有所影響(正面的或負 面的「三重紅利」)。只要實行收益的循環利用,也就是大大減少扭曲性稅種的稅率,將產生微弱雙重紅利。當收益循環超過總體最初成本,屆時減稅的淨成本為負 數,將產生強有力的雙重紅利。

當降水顯著低於正常記錄水平時出現的一種現象,造成嚴重的水文學不平衡,對土地資源生產系統產生負面影響。

E
E

經濟潛力是指可以通過創建市場、減少市場失敗、或增加財政和技術轉讓來成本有效性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提高能源效率的技術潛力。獲得經濟潛力需要額外的政策和措施來掃清市場障礙。另見市場潛力、社會經濟潛力和技術潛力

指國內經濟處於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的國家。

由多種相互作用的有生命的生物體及其物理環境組成的系統。能夠被稱為生態系統的邊界有些隨意性,取決於研究的興趣或着重點。因此,生態系統的範圍可以從非常小的空間尺度直到整個地球不等。

對個人或社會有價值的生態過程或功能。

厄 爾尼諾最初的意義是指一股周期性地沿厄瓜多爾和秘魯海岸流動的暖水流,它對當地的漁業有極大的破壞。這種海洋事件與熱帶印度洋和太平洋上表面氣壓型和環流 的振盪(被稱為南方濤動)有密切關係。這一海氣耦合現象被統稱為厄爾尼諾南方濤動,或是ENSO。在厄爾尼諾事件發生期間,盛行的信風減弱,赤道逆流增 強,導致印度尼西亞地區表面的暖水向東流,覆蓋在秘魯的冷水之上。這一事件對赤道太平洋上的風場、海平面溫度和降水模式有巨大影響,並且通過太平洋對世界 上其他許多地區產生氣候影響。與厄爾尼諾相反的事件叫拉尼娜。

在氣候變化中,排放指的是在特定區域和時間段內,溫室氣體和/ 或其前體物和氣溶膠向大氣中的釋放。

排放許可是政府部門(政府間機構、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門)對特定區域的(國家、次國家的)或行業的( 個體公司) 單位分配的排放許可額,為一種不可 轉讓或可交易的權利。

在最大總排放和強制資源分配的框架下總許可排放量中分配給一個國家或一組國家的比例或份額。

相當於利用全球增溫潛勢計算出的因聯合履行(在《京都議定書》第六條有定義)項目而減少或固積的1噸(公噸)二氧化碳排放。另見經證明的排放量減少和排放貿易。

由 政府對於應稅源每單位二氧化碳當量排放徵收的稅目。由於所有化石燃料中的碳最終都會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排放,對化石燃料中的碳徵稅,即碳稅,就相當於對化石 燃料燃燒引起的排放征排放稅。能源稅,即對燃料中的能量徵稅,將減少對能源的需求,進而減少使用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生態稅的目的是影響人類行為 (尤其是經濟行為),走向良好的生態之路。國際排放稅/碳稅/能源稅是由某國際機構對參與國際事務的國家的特殊源進行徵稅。稅收收入由參與國或國際機構分 配或用作特殊用途。

用 市場方法達到環境目的,即允許那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低於規定限度的國家,在國內或國外使用或交易剩餘部分彌補其他源的排放。一般來說,交易可在公司內部、 國內和國際間進行。《IPCC第二次評估報告》同意對國內貿易體系使用「許可」,對國際貿易體系用「配額」的說法。《京都議定書》第1 7 條提及的排放貿易,是在根據議定書附件B 所列減少和限制排放承諾計算出分配數量的基礎上的可交易配額體系。另見經證明的排放量減少和清潔發展機制。

對 潛在的輻射活躍排放物( 如溫室氣體,氣溶膠) 的未來發展的一種可能的表述。它是基於一致的、內部協調的、關於驅動力(如人口統計、社會經濟發展、技術變化)及其主要相關關係的假設而提出的。從排放情 景中引申出的濃度情景被用做氣候模式的輸入值來計算氣候預計結果。IPCC於1992年在第二次評價報告(1996)中提出了一系列排放情景,並以此作為 氣候預計的基礎。這些排放情景,即所說的IS92 情景。《IPCC排放情景特別報告》akicenovicet al., 2000)公佈了新的排放情景--SRES情景。關於這些情景的一些術語,見SRES情景

僅限於某地區或區域所特有的。關於人類健康,地方性可能指一直都流行於某些人口或地理區域的一種疾病或致病體。

氣候系統能量收支的全球長期平均應該是平衡的。因為驅動氣候系統的所有能量均來自於太陽,能量平衡意味着進入的全球太陽輻射總量必須等於被反射的太陽輻射與氣候系統射出的紅外輻射之和。全球輻射平衡的擾動被稱為輻射強迫,它是由自然或人為因素引起的。

參見能源轉換

某系統能源轉換過程中的能源產出與其投入的比例。

能源強度是能源消費與經濟或物理產出的比率。在國家水平,能源強度是國內主要能源的消費總量或終端能源消費與國內生產總值或物理產出的比率。

將有用能源用於消費者期望的方面,如交通、供暖或供電。

參見排放稅

從一種能源形式,如化石燃料所具有的能量,變為另一種能量,如電能。

這 種技術能保護環境、更少污染、以更可持續的方式利用所有資源、回收更多的本身廢棄物和產品,且與它們擬替代的技術相比,能以更為人們所接受的方式處理剩餘 廢氣物,這些技術能適應本國確立的社會經濟、文化和環境方面的優先。本報告中的EST是指減排和適應技術、硬技術和軟技術。

在人數上明顯超出預期的突然發生,特別用於描述傳染病,但也用於任何疾病、傷害或與其他健康有關的事件的突然發生。

「平 衡氣候實驗」是指對於一種輻射強迫的改變,允許氣候模式完全調整到與之平衡的狀態的實驗。這種實驗提供了有關模式初態和終態的差異的信息,但沒有給出模式 響應隨時間的變化。如果強迫是按照預先給出的排放情景逐漸演變的,就可以分析氣候模式響應隨時間的變化。這樣的實驗被稱之為「瞬變氣候實驗」。另見氣候預計

對於給定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混合氣體,相當於多少能夠引起同樣的輻射強迫的二氧化碳的濃度。

土壤或岩石因風化、質量損耗,以及河流、冰川、波浪、風力和地下水的作用而進行的搬運過程。

由於世界海洋體積的變更而導致的全球平均海平面變化,這可以因水的密度的改變或水體總量的變化而產生。在討論地質時間尺度的變化時,該術語有時也包括因海盆形狀的變動而引起的全球平均海平面變化。

水體( 常為淺水) 中的可溶解性養分變得( 自然的或污染而造成)豐富並造成溶解氧季節性缺乏的過程。

液體變為氣體的過程。

地球表面蒸發過程和植被的蒸騰作用的聯合作用。

參見引進種

系統暴露於顯著的氣候變異下的特徵及程度。

參見外部成本

用 於定義為任何活動主體未全面考慮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的人類活動所引起的成本。同樣,外部收益是指這種影響是正面的,且在活動中不對活動主體負責。一座 發電廠的特殊污染排放影響着人類健康,但在個人決策時經常不予考慮或沒有給予足夠重視,這樣的影響是不會有市場的。這種現象被稱為「外部性」, 由它所引起的成本被稱為外部成本。

氣候系統

一種物種的整個完全消失。

一種物種從其範圍的一部分內消失;區域滅絕。

極 端天氣事件是指在特定地區發生在其統計分佈之外的罕見事件。「罕見」的定義是不固定的,但一般來講,極端天氣事件通常要等於或少於1 0 % 或90%的出現概率 。按照定義,對於不同地區,極端天氣的特徵也是不同的。極端氣候事件是某一特定時期內許多天氣事件的平均,而平均本身是極端的(如某一個季節的降水)。

F
F

參見氣候反饋

木材、燃木(木本或非木本)。

可供消費者轉化成有用能源(如牆壁插座中的電能)的能源。

參見京都機制

為避免海氣耦合模式產生漂移到非真實氣候態的問題,可以對海氣熱量和水汽通量(有時包括風對洋面產生的表面應力)在未被疊加進模式之前用調節項來進行的調整。由於這些調整是預先計算且獨立於海氣耦合模式的積分,因此與積分過程中發展的異常無關。

指缺乏足夠數量的、安全和營養的食物來維持正常生長、發育和積極而健康生活的一種狀況。可以因無糧源、購買力不足、分配不合理或在家庭中不正當使用糧食而造成。糧食不安全可能是長期的、季節性的或短暫的。

以樹林為主的植被類型。世界上目前存在着對森林一詞的多種定義,它們也反映了生物地理條件、社會結構和經濟的差異。與森林有關的討論及相關條目如造林、再造林和毀林等參見《IPCC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特別報告》(IPCC, 2000b)。

(二氧化碳)排放因碳沉積化石燃料(如石油、天然氣和媒)的燃燒而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由碳化石沉積形成的碳基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氣。

在海島下部的一個透鏡式的淡水水體。它位於鹹水之下。

指將煤等低碳燃料轉換成天然氣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政策。

G-H
G

對商品的定價,如電,它包括最終用戶所要面對的最後價格,這不僅包括私人買入成本,還包括他們生產和使用的外部成本。

參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在旋轉地球上,因熱力差異引起的大氣和海洋的大尺度運動,其作用在於通過熱量和動量的輸送恢復系統的能量平衡。

參見氣候模式

努力通過直接管理地球的能量平衡來穩定氣候體系,因此克服溫室效應的加劇。

陸地上巨大的冰體,可以沿山坡向下流動(因內部形變和底部滑動),同時被周圍的地形( 如山谷和四周的山峰) 所限制;岩床地形是冰川運動和表面傾斜的主要影響因素。冰川因其上部較高處降雪的積累而維持,同時因其下部融化或流進海洋而達到平衡。

全球表面溫度是指對以下兩種氣溫進行面積加權後的全球平均溫度:(1)海洋表面溫度(也即海洋表層幾米內的次表層容積溫度)和(2)陸地表面 1.5米處的表面氣溫。

描述充分混合的溫室氣體的輻射特性的指數,它反映了不同時間這些氣體在大氣中的混合效應以及它們吸收向外發散的紅外輻射的效力。該指數相當於與二氧化碳相關的在現今大氣中給定單位溫室氣體量在完整時間內的升溫效果。

溫 室氣體有效地吸收地球表面、大氣本身相同氣體和雲所發射出的紅外輻射。大氣輻射向所有方向發射,包括向下方的地球表面的放射。溫室氣體則將熱量捕獲於地面 - - 對流層系統之內。這被稱為「自然溫室效應」。大氣輻射與其氣體排放的溫度水平強烈耦合。在對流層中,溫度一般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從某一高度射向空間的紅 外輻射一般產生於平均溫度在-19℃的高度,並通過太陽輻射的收入來平衡,從而使地球表面的溫度能保持在平均1 4 ℃。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導致大氣對紅外輻射不透明性能力的增強,從而引起由溫度較低、高度較高處向空間發射有效輻射。這就造成了一種輻射強迫,這種不平衡 只能通過地面- - 對流層系統溫度的升高來補償。這就是「增強的溫室效應」。

溫 室氣體是指大氣中由自然或人為產生的能夠吸收和釋放地球表面、大氣和雲所射出的紅外輻射譜段特定波長輻射的氣體成分。該特性導致溫室效應。水汽(H 2 O )、二氧化碳(C O 2 )、氧化亞氮(N2O)、甲烷(CH4)和臭氧(O3)是地球大氣中主要的溫室氣體。此外,大氣中還有許多完全由人為因素產生的溫室氣體,如《蒙特利爾協 議》所涉及的鹵烴和其他含氯和含溴物。除CO2、N2O和CH4外,《京都議定書》將六氟化硫(S F 6 )、氫氟碳化物(H F C s )和全氟化碳(P F C s )定為溫室氣體。

低而狹窄的、常常是大致垂直於海岸線而延伸的堤岸,設計用於保護海濱免受洋流、潮汐或波浪的侵蝕,或圈集海沙來建造或形成海灘。

以買方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給定時間段內,通常為一年,其全部居民或非居民生產者總的增加值的累計,加上全部稅收,減去不包括在產品價值內的補貼。計算時不扣除建築業資產貶值和自然資源的損耗和惡化。GDP常用于衡量福利水平但不完整。

通過光合作用固定在大氣中的碳總量。

外部水進入蓄水層中飽和區的過程,既可直接進入也可間接進入而形成。

適於一種生物或物種居住的特定環境或地方;總環境中局部更適宜某一生物或物種生存的部分。

H

碳與氯、溴或氟的化合物。此類化合物是大氣中強有力的溫室氣體。含氯和溴的鹵烴也參與損耗臭氧層。

使參與國對同樣的源徵收同等稅率的稅。各國可保留所徵稅款。稅負一致不必要求各國以同樣稅率徵稅,但國與國間稅率不同將不符合成本有效性原則。另見排放稅

城市內因類似瀝青等物質吸收太陽能而使溫度高於周圍區域的地區。

一日溫度低於1 8 ℃的部分(如:某一日平均溫度為16℃,就記為2加熱度日)。另見冷卻度日

在氣候變化減緩方面,套頭平衡是指對過快行動和過慢行動帶來的風險採取的平衡,套頭平衡取決於社會對風險的態度。

除植物以外的有機物質將有機成份轉化成CO2。

由人類佔據的地方或地區。

指人為組織起主要作用的系統。經常,但並不總是為「社會」或「社會系統」等術語的同義詞(如農業系統、政治系統、技術系統、生態系統等)。

《京都議定書》控制的六種溫室氣體之一。商業上生產該物質用作氯氟碳化物的替代品。 HFCs 主要用於電冰箱和半導體生產。它們的全球增溫潛勢範圍是1300-11700。

氣候系統的組成部分,由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等表面流體和地下水組成。

I
I

圓形的、覆蓋於高地的、範圍比大冰原小得多的冰結合體。

陸 地上大塊的冰體,它具有相當的深度足以覆蓋其下大部分的岩床地形,以至於其形狀主要由它的內部動力學決定(由於內部形變引起的冰體的流動及其底部的滑 動)。冰原從位於小的平均表面斜坡的、具有較高位置的中心高原向外流動。邊緣為陡坡,冰通過快速流動的冰流或冰川出口而塌陷,在一些情況下成為冰架飄浮於 海洋中。世界上現今只有兩個大的大冰原- - 格陵蘭島和南極,南極大冰原被橫貫南極山脈分為東部和西部兩部分;在冰河期,還有其他大冰原。

附着於海岸的、有相當厚度的、飄浮着的大冰原(經常為具有相當大的水平範圍或略為起伏不平的表面);多為大冰原的向海側。

確認和評估氣候變化對自然和人為系統的有害和有益結果的措施。

氣候變化對自然和人為系統造成的結果。與適應性結合起來考慮,可以區分潛在的影響和殘餘的影響。 • 潛在影響:不考慮適應性,某一預計的氣候變化所產生的全部影響。 • 殘餘影響:採取了適應性措施後,氣候變化仍將產生的影響。 另見累積影響、市場影響和非市場影響

執 行是指政府為將國際準則反映到國家法律和政策中而採取的行動(法令或法規、司法裁決、 或其他行動)。它包括行政公共政策下達以後所引發的事件和活動,例如為執行命令而付出的努力和對大眾的深刻影響。將對國際承諾的法律執行(以國家法律的形 式)和有效的執行(導致目標群體的行為發生變化的措施)區分開來是非常重要的。遵約是指一個國家是否遵守協議的條款以及遵守的程度。它不僅關注執行措施是 否有效,而且關注是否遵守執行行動。遵約可以衡量協議的目標團體遵守執行措施和義務的程度,不論是地方政府機構、企業、機關團體還是個人 。

執行減排方案中涉及的成本。這些成本與必要的組織機構變化、信息需求、市場大小、獲取和學習技術的機會以及必要的激勵措施(補助、補貼和稅收)有關。

本 土人是指祖居在一個地方或國家的人,當具有另外文化或宗教背景的人們通過武力征服、殖民或其他方法來到這個地方並統治他們,這些人至今仍以與其自己的社 會、經濟、文化習俗和傳統相一致的方式生活着,而不是以該國家目前已形成的那種生活方式生活(也參照「本地人」、「土著人」或「部落」人)。

氣溶膠可以通過作為凝結核,或者改變雲的生命期和光學性質,對氣候系統產生間接的輻射強迫作用。可分為兩種不同的間接效應: • 第一間接效應:因人為的氣溶膠增加而引起的輻射強迫作用。它造成固體液態水含量中,顆粒濃度的增加和尺度的減小,從而導致雲反照率的增加。該效應也被稱為 「Twomey效應」。有時人們也將它稱為雲的反照率效應。但這是一種明顯的誤解,因為第二間接效應也會改變雲的反照率。 • 第二間接效應:人為的氣溶膠增加而引起得輻射強迫作用。它造成顆粒的尺度減小,降低了降水率,從而調整了液態水含量、雲的厚度和雲的生命期。該效應也被稱為「雲的生命期效應」 或「Albrecht效應」。

一 個工業快速增長的時期,對社會和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開始於十八世紀後半葉的英格蘭,隨後蔓延到歐洲和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蒸汽機車的發明推進了 這個增長。工業革命標誌着大量增加使用化石燃料和排放二氧化碳的開始。在本報告中,術語「工業之前」和「工業」分別指1750年之前和1750年之後,盡 管這樣區分有些武斷。

氣候、生物或人為系統在響應改變變化速度的各種因素當中的遲滯、緩慢或抵制,包括當導致該變化的原因已消除時系統中的變化仍然繼續。

任何能從一個人傳給另一個人的疾病。這些病可通過身體直接接觸、共同觸及已沾染上傳染性生物的物體而發生,或通過病媒、咳嗽或呼出到空氣中的已被感染了的微滴進行傳播而發病。

由地球表面、大氣和雲發射出的輻射。它也被稱為地面輻射或長波輻射。紅外輻射有一個獨特的波長(「光譜」)範圍,它比可見光譜段的紅色的波長還要長。由於太陽和地氣系統的溫度差異,紅外輻射與太陽輻射或短波輻射明顯不同。

組織、城市和國家的發展、運轉和擴大所必須的基礎設備、設施、生產性的企業、裝備和服務設施。例如:公路、學校、電力、天然氣和水設施、交通、通 訊和所有法定系統,所有這些都被視為基礎設施。

一種分析方法,它把來自自然的、生物學的、經濟的和社會科學的結果和模型以及這些組成之間的交互作用結合起來,在一個較為協調的構架下評價環境改變 的狀態和結果,以及環境變化的政策響應措施。

氣 候變化政策措施與既有國內稅收制度相互作用的結果,既包括增加成本的稅收作用, 也包括減少成本、循環收益的效應。前者反映了溫室氣體政策通過對實際工資和實際資本收益的影響,而對勞動力和資本市場產生影響。通過限制溫室氣體排放、許 可證制度、法規或碳稅會增加生產成本,提高產品價格,這樣就減少了勞動力和資本的實際收益。對那些增加政府收益的政策---碳稅或許可證拍賣---可以通 過收益的再分配來減免某些扭曲的稅種。另見雙重紅利

參見氣候變率

參見排放稅

創建於1974年,總部位於巴黎的能源論壇。它與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緊密合作,使其成員國採取聯合行動應對石油供應危機,共享能源信息,相互協調能源政策,進行合理的能源項目合作。

參見標準

一種物種由於人類無意中擴散,存在於歷史上生存的自然分佈範圍之外(另請參見「外來種」或「外國種」)。

指侵入自然棲息地的被引入物種。

地殼均衡指岩石圈及其上的覆被對表面負荷變化的響應狀態。當岩石圈的負荷因陸地上冰的質量、海洋的質量、沉降、侵蝕或造山運動發生變化而改變,就產生垂直均衡的調整,結果達成新的負荷平衡。

=
J-L
J,K,L

由《京都議定書》第6條規定的市場執行機制,允許附件一國家或這些國家的企業聯合執行限制或減少排放、或增加碳匯的項目,共享排放量減少單位。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 4.2(a) 條中也對JI活動有所規定。另見共同執行活動和京都機制。

指已經用於生產實踐的技術或處於論證階段的技術。它不包括那些依然需要技術突破的新技術。

基於市場原理的經濟機制,《京都議定書》的締約方可以在減少因溫室氣體減排而帶來的潛在經濟影響的努力中利用該機制。它們包括聯合履行( 第6條)、清潔發展機制(第12條)和排放貿易(第17條)。

《聯 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的《京都議定書》於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開的UNFCCC締約方大會第三次會議上達成。它包含了除UNFCCC 之外法律上所需承擔的義務。議定書附件B 中包括的各國(多數國家屬於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及經濟轉軌國家)同意減少人為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碳、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的排 放量,在2008至2012年的承諾期內排放量至少比1990年水平低5%。《京都議定書》仍未生效(至2001年9月)。

參見厄爾尼諾南方濤動

在特定土地覆蓋類型上的所有安排、活動及採取措施(一整套人類行為)。是出於社會和經濟目的所進行的土地管理(如放牧、木材開採和保護)。 土地利用變化 人們對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改變,可以導致土地覆被的變化。土地覆被和土地利用變化會對反照率、蒸發、溫室氣體的源和匯及氣候系統的其他性質產生影響,並從而影響局地或全球氣候。另見《IPCC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特別報告》 ( I P C C ,2000b)。

大量的物質受重力作用滑向山下,當物料飽和時常受水的推助;大量的土壤、岩石或碎塊沿斜坡向下快速移動。

附 件B 國家的部分排放減少量可能被不受約束國家的高於其基準線的排放所抵消。這種情況可能通過以下方式發生:( 1 ) 不受約束地區的高能耗工業的重新配置; ( 2 ) 油氣需求的低迷可能造成其價格的降低,從而造成這些地區的礦物燃料消費上升;及( 3 )良好的商貿環境帶來的收入上升( 同時造成能源需求上升)。 泄漏還指在某塊土地上進行的無意識的固碳活動(例如植樹造林)直接或間接地引發了某種活動,該活動可以部分或全部抵消最初行動的碳效應。

用於表示影響示蹤氣體進程的多種時間尺度。通常情況下,生命期是指原子或分子在特定的庫如大氣或海洋中的平均滯留時間。可分為以下幾種生命期: • 「周轉時間(T)」或「大氣生命期」是庫(如大氣中的氣體化合物)存量M 與從庫中的總清除速度S的比:T=M/S。對於每一清除過程都可定義其單獨的周轉時間。對於土壤碳生物,就是平均滯留時間(MRT)。 • 「調整時間」、「響應時間」或「波動時間」(T a):刻畫進入貯藏庫體的一個瞬間脈衝輸入的特徵衰減時間。調整時間一詞也可以用於貯藏量隨源強度的一步變化調整。半周期或衰減常數用於一階指數衰減過程的定量描述。對有關氣候變遷的不同定義,請參見響應時間。 為簡單起見,「生命期」有時也可用來替代 「調整時間」。 在 簡單情形里,當化合物的全球去除量直接與總貯藏量成比例時,調整時間就等於生命期:T=Ta。以CFC-11為例,只要通過平流層的光化學過程就能夠將其 從大氣中去除。對於更複雜的情形,當含有多種貯藏量的去除,或是去除量不再與總貯藏量成比例時,等式T=Ta也就不再成立。二氧化碳就是一個極端的例子。 由於在大氣與海洋和陸地生物區之間的迅速交換,它的周轉期只有4年。然而,二氧化碳的很大一部分在幾年內又可以重新回到大氣中。因此,大氣中二氧化碳的調 整時間實際上是用碳從海洋的表層進入更深層的比率來確定的。儘管可以近似給出大氣中二氧化碳的調整時間為100年,實際的調整則是在初期較快,而後期較 慢。對於甲烷(CH4 ),它的調整時間與周轉期也不同。因為它的去除主要通過與氫氧基OH的化學反應完成,而氫氧基OH的濃度則依賴於CH4的濃度。因此,CH4的去除量S與其總量M不成比例。 岩石圈 固體地球(大陸和海洋)的上層,包括全部地殼的岩石以及最上部的冷的、有彈性的地幔。火山活動儘管是岩石圈的一部分,但不被看作是氣候系統的一部分,而看成是外部強迫因子。 跳躍 跳躍(或技術跳躍)是指發展中國家跨越工業化國家歷史上經歷的的幾個技術發展階段,通過在技術發展或能力建設方面投資,將目前已有的最先進技術應用到能源及其他經濟部門。

一 種指數,在四個等級上(高、中、低和極低)描述了對輻射強迫介質影響氣候變化的科學認識的程度。對於每種介質,該指數代表了關於其強迫估計的可信度的一種 主觀判斷,包括評價強迫作用所必需的假設、所掌握的確定強迫的物理/ 化學機制的知識的程度以及定量評估中所包含的不確定性。

《地 方2 1 世紀議程》是當地的環境與發展計劃,是各地政府想通過諮詢程序確定的隨人口而發展的計劃,特別關注婦女和青少年的參與問題。許多地方政府機關已通過諮詢程 序建立了2 1 世紀議程,並使其與政策、計劃、實施行為與趨於達到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適應的手段。該術語來源於《2 1 世紀議程》的第28章,這是參加《1992年里約熱內盧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也稱地球峰會)的所有政府代表正式簽署的文件。

從現有機構、服務、技術設施和已有資源中出現的具有市場優勢的技術和規範,它們由於獲得廣泛使用或存在着相關的基礎設施和社會文化模式而難以變動。

不經心地增加了對氣候刺激因素脆弱性的自然和人為系統的任何變化;不能成功地減輕脆弱性反而使脆弱性增加的適應性對策。

M
M

地方性的或由原形體類原蟲(原生動物)引起和瘧蚊類蚊子傳播的流行性寄生病,它導致高燒和全身功能紊亂,並每年約使200萬人喪生。

商品和服務的價格等於每多生產一個單位的商品或服務而帶來的增量成本。 市場障礙 在氣候變化減緩領域,市場障礙是指妨礙或阻止成本有效的能減緩二氧化碳排放的技術或實踐擴散的條件。

應用價格機制(例如稅制和貿易許可)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措施。

與市場交易相聯繫的影響,直接影響到國內生產總(GDP,一個國家的國內總收入),如農業貨物的供應與價格變化。另見非市場影響

某種商品或服務在特定時間在某個市場上的佔有率。

假設沒有新的政策和措施,在可預測的市場條件下可獲得的溫室氣體減排或能源效率提高的經濟潛力部分。另見經濟潛力、社會經濟潛力和技術潛力。

適用於所有單元的受重力影響的陸地物質推進和控制性移動。

平均海平面通常被定義為在某一時期,如1 個月或1年的平均相對海平面高度,這個時間應足夠長,使得能求出諸如海浪等瞬變現象的平均值。另見海平面升高

一種屬於溫室氣體的碳氫化合物,它通過垃圾填埋場的垃圾厭氧(沒有氧) 分解、 動物消化、 動物排泄物的分解、天然氣和石油的生產和銷售、產煤、和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燒。甲烷是《京都議定書》規定的需要減排的6種溫室氣體之一。

將甲烷排放捕獲(如從煤田或廢棄物填埋所),然後再作為燃料利用或用於某些其他經濟目的(如再注入油井或氣田)。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締約方大會將充當《京都議定書》的最高權力機構- - - - 締約方會議(MOP)。只有《京都議定書》的各締約方可以參與討論和作出決定。在該議定書生效之前,MOP不可以召開會議。

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源或增加碳匯的人為活動。

有效減排所需要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結構和條件。

通過與其上面的大氣相互作用得以充分混合的海洋上層區域。

參見摩爾比例

參見氣候模式

摩 爾比例,或混合比,是一給定體積內某一要素的摩爾數與該體積內所有要素的摩爾數之比。常用以表述干空氣。長壽命溫室氣體的典型值的量級為mmol/mol (ppm:每十萬分之幾),nmol/mol(ppb:每十億分之幾),fmol/mol(ppt:每萬億分之幾)。摩爾比例不同於體積混合比, 它通常是以p p m v 等表示,並對非同一性的幾種氣體進行了修正。這種修正特別關係到許多溫室氣體的測量精度(Schwartz和Warneck, 1995)。

常規大氣環流的表徵性風,具有季節性持久穩定的風向,隨季節轉換有明確的風向改變。

由位於樹帶界線之下相對較潮濕、冷涼的丘陵山地斜坡所形成的生物地理帶,其特徵是群落中大的常綠樹種佔優勢。

1987 年在蒙特利爾達成的關於消耗臭氧層的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以後又做了一系列的調整和修訂(倫敦1990,哥本哈根1992,維也納1995,蒙特利 爾1997,北京1999)。該議定書控制破壞平流層臭氧的含氯和溴的化學物質的消費量和產量,如氯氟碳化物(CFCs)、甲基氯仿、四氯化碳及許多其他 物質。

人群中疾病發生或其他健康狀況失調出現的比率,並考慮進特定年齡段的發病率。健康結果包括慢性病的影響和流行範圍、住院率、初期診療率、失去能力天數(即不能工作的天數)和流行徵兆等。

在特定時期內的人群中死亡發生的比率;死亡率的計算考慮特定年齡段人口死亡的比率以及由此獲得的期望壽命估計和過早死亡的程度。

N
N

從區域內淨獲得或損失的碳量。NBP等於淨生態系統生產量減去因攪動(如森林火災或森林採收)而損失的碳量。

二氧化碳在特定時期和具體地區或區域的源和匯之間的差額。

X
X
Y


大氣科學缺少條目

大氣科學缺少條目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