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夫·英果爾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克里斯托夫·英果爾德 | |
---|---|
出生 | (1893-10-28)1893年10月28日 London, United Kingdom |
逝世 | 1970年12月8日(1970歲—12—08)(77歲) Edgware, London |
國籍 | 英國 |
母校 | Hartley University College (now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
知名於 | Organic reaction mechanisms Cahn–Ingold–Prelog rules Hughes–Ingold rules Thorpe-Ingold effect |
獎項 |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化學 |
機構 | 倫敦帝國學院 利茲大學 倫敦大學學院 |
學術指導者 | Jocelyn Field Thorpe |
簽名 | |
克里斯托夫·英果爾德(英語:Christopher Kelk Ingold,1893年10月28日—1970年12月8日),英國化學家,倫敦大學學院教授。物理有機化學的開山鼻祖。
貢獻
- 對反應機理研究的貢獻
他和羅賓遜一起開始了有機反應機理的研究。現在有機化學里的很多概念,比如親核、親電、SN1、SN2、E1、E2等等都是他們首創的。這些概念的提出對揭示有機反應內在機理從而實現控制有機反應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 中介論和共振論
英果爾德是中介論的創立者。
當鮑林和威蘭特的關於共振論論文發表之後,英果爾德立即於1934年對共振論表示贊同,並稱為「物理學原理」,而他把自己的理論稱之為「化學原理」,而他表示,「中介」一詞是更為合理的概念。
外部連結
國際 | |
---|---|
各地 | |
學術 | |
人物 | |
其他 |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frs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隱藏分類:
- 含有簽名的傳記作品
- 含有hCards的條目
- 本地和維基數據均無相關圖片
- 含有英語的條目
- 包含ISN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WorldCat實體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IBSY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Fda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ICCU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J9U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LNB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CINI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Scopu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DTBIO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SUDO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有參考文獻錯誤的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