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渾白鐵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渾白鐵路
概覽
營運範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吉林省
服務類型普速鐵路
技術數據
線路等級國鐵II級
線路長度217.1 千米
正線數目1(單線鐵路)
車站數目21
軌距准軌
最小曲線半徑400米
最大坡度30.3‰
電氣化方式
閉塞方式繼電半自動
營運資訊
營運者瀋陽鐵路局通化車務段
總部通化市

渾白鐵路,又名渾灣線渾三線長林線,起自吉林省的渾江站(現名白山市站),線路從三岔子向東蜿蜒在丘陵台地,過清石河,進入老嶺山嶽地帶,穿過楓葉嶺隧道,過分水嶺轉人下坡,過松樹鎮站向北進人長白山腹地,地形複雜,地勢險峻,多河谷,至終點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長白山站,長217.1公里。是中國東北的「東邊道」鐵路組成部分。

線路

地處高寒山區,凍害嚴重。有200米以下的小曲線,限制坡度上行17.5‰,下行30.3‰,內燃牽引,牽引質量上行1400噸,下行800噸。到發線有效長380米。開通旅客列車3對,貨物列車4對,限制區間通過能力14.5對。2010年上行71萬噸,下行14.5萬噸。

全線最低處海拔510.3米(渾江),最高地區海拔749.3米(灣溝),終點站白河海拔696米。

歷史上,泉陽是渾白鐵路的中心站,曾設泉陽機務段、泉陽車務段、泉陽工務段、泉陽鐵路醫院、泉陽鐵路職工子弟中學、泉陽鐵路子弟小學。

歷史

滿洲國時期

渾白線的前身為渾三線(長17.5公里),是日本預謀的第6次計劃線中的通(化)濛(江)線的首段,作為是渾(江)三(岔子)支線的延伸,擬繼向東北修建與長圖線明月溝(今安圖車站)接軌。

1940年4月開工修築,1942年12月建成,開辦臨時營業。

1943年接續修建通濛線前段的三岔子、松樹鎮段,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時僅鋪軌22公里,工程列車可經大陽岔車站到達大東。楓葉嶺隧道僅開鑿部分導洞。至灣溝段路基、渠也已動工,但均未完工。該線所經的咋子、八寶、三岔子(葦鐵路修建塘)、松樹鎮等地均是吉林省重要煤碳產地。

1943年至1945年,從三岔子站(今江源站)修至松樹鎮站

長林線

1949年後,為開發長白山森林工業,1951年東北人民政府對此林區進行了森林經理調查,1953年林業部提出了《長白山森林經理施業案》,1954年此案經中央正式批准。1953年線路勘測,1954年動工,1955年完成江源松樹鎮段31千米的鋪軌施工。

1955年10月,根據森林資源的分布情況,採取了沿長白山林區北坡森林的北緣為外運木材的鐵路運輸總幹線走行位置。因其為林用鐵路,定名為「長林線鐵路」,即長白山林業線之意。國家森林工業部吉林森工管理局設計公司及鐵道部第三設計院勘測,自松樹鎮接軌,至終點安圖縣松江鎮南之南道屯,全長207公里。沿長林線鐵路成立5個經營區(森工企業)。

  • 撫松縣境內的東崗附近毗鄰臨江森工局界的松江河建松江河森工局。
  • 在距松江河30公里的二道松江河設立砬子河森工局(後改為泉陽森工局)。
  • 在距二道松江河近30公里的小東溝建立露水河森工局。
  • 在進入安圖縣境內的二道白河附近水田屯設白河森工局。
  • 距二道白河30餘公里至長林線終點南道屯設立安北森工局。後來其經營範圍一分為三,將其東南部地域各林場劃歸八家子林業局,跨越海拔1200餘米的老嶺山脈經營;中部地區林場樣劃歸和龍林業局跨嶺經營。靠近白河林業局的西部各林場劃歸白河林業局經營。長林線鐵路無須由白河向前延伸。同時白河林業局局場址也可不受長林線鐵路走行位置的制約,而由原選定的水田屯局址移至二道白河附近,長林線縮短了白河至安北段的30公里鐵路里程。
  • 松樹鎮與松江河之間,近10萬公頃的部份遭日滿採伐過的邊緣林區,建立了小型企業灣溝森工局。

長林線鐵路投資6600萬元人民幣。

長林線鐵路原預定1958年通車至松江河森工局,1959年通車至泉陽、露水河森工局,1960年通車至白河及安北森工局而全線開通。

實際上1961年10月,松樹鎮至泉陽76千米開始鋪軌,1962年11月試運營。1960年春,泉陽至白河段69.5千米開始建設,1961年6月洪水沖毀該段路基,工程暫停。

1963年2月,泉陽至白河段工程復工。1965年1月,鋪軌到露水河。1965年7月,泉陽至露水河區間38千米交付臨管運營。1965年底接續鋪軌到二岔。

1966年1月,泉陽站站場擴建工程開工,露水河至白河段工程暫停。1970年6月16日,露水河至白河區間復工,由吉林鐵路局施工。

1971年通車至白河。比原計劃晚了10年。

1974年1月1日全線營運。

1974年9月露水河至白河區間竣工。

全線分段分期施工:渾江、灣溝段,經大陽岔穿越楓葉嶺長大隧道至灣溝,長41.18公里,其中渾三段屬舊線加強;三大段為舊線恢復;大灣段是原未完工程的續建。鐵道部森鐵工程處於1955年8月動工修建,1958年1月交付運營。灣溝至松樹鎮段長25.992公里,1958年1月重點開工,4月全面鋪開,由森鐵工程處第四工程段施工。7月下旬路基和橋涵竣工後開始鋪軌,11月4日鋪到松樹鎮站外。因松樹鎮車站方案未定,僅鋪1股站線設臨時車站,到1959年10月30日交付臨時營業。松樹鎮至松江河段53.286公里.1958年10月重點開工,1959年全面鋪開。該段位於山嶽河谷地段,重點是路基高填、深挖和大橋、隧道施工。橋梁架橋除湯河5號橋採用人線249力滾筒橫拉外,其餘均使用80噸或130噸架橋機。隧道採用上、下導洞法機械施工。1961年8月1日竣工,交付臨管。1962年突擊建設松樹鎮車站、機務折返段工程,1964年完成該站配套工程。松江河至泉陽段23.32公里,1958年6月重點開工.7月鐵道部指示降低線路標準,1961年11月完成鋪軌。1962年11月開始臨時運營。12月底,灣溝至松樹鎮間開辦臨時運營,1970年6月16日正式交付運營。泉陽至白河段67.05公里。1960年上半年重點開工,1961年6月末臨時停工。施工隊伍全遷到灣溝至泉陽間各區段突擊整治病害和完善配套工程。到1963年處理病害237項,完成增加工程12項,設計變更工程145項。1963年2月,泉陽、露水河、二岔、白河間復工。東北鐵路工程局從西南鐵路工程局調人施工勞力,組建第六工程處,施工隊伍達1.2萬人,並增加30多台大型機械,到1965年1月鋪軌到露水河,7月泉陽至露水河段(36公里)交付臨管。同年年底,接續鋪軌到二岔,泉陽站場工程開工。1966年泉陽機務段車庫工程開工。1970年上半年,二岔至火炬溝間橋涵全部建成,頭岔河以西路基建成,泉陽站區的房屋及附屬工程全部完成,6月16日,根據鐵道部決定:將由第三工程局管理和施工中的松江河至二岔間的工程尾工〈約10.5萬立方米土石方和橋涵未完工程)移交給吉林鐵路局管理和繼續施工[1]

1974年10月露水河至白河段全部工程竣工,由吉林鐵路局驗收。渾白線鐵路的5段新建工程和1段舊線加固工程,從設計開始歷經22年(從施工開始歷經19年零4個月),修築19L075公里新線,完成投資12860萬元,每公里造價67萬元,共占地917.9畝。

1975年1月1日,全線正式運營,設18個車站。

改造擴建

由於施工中忽視鋪軌後的配套工程,故通車後處理線路病害工作量很大。

1963年,灣溝至泉陽段103.797公里線路中,病害達226處,較大的病害是湯河口處竣工後不斷塌方落石,危及行車安全,不得不改線1.7公里,西跨松花江走行。其他線路病害,於1970、1980年分期分批進行了整治。楓葉嶺隧道交付使用後,漏水嚴重,1978年採用襯砌背後封閉壓漿進行了整治。

1995年,渾白線線路總延展長度為270.2公里,其中正線217.7公里、站線39.7公里、段管線9.6公里、岔線1.5公里、特別用途線1.7公里。正線每米50公斤鋼軌93,9公里,43公斤鋼軌123.8公里;最小曲線半徑300米(松樹鎮至泉陽段250米〉;到發線有效長380米(灣溝至松樹鎮450米);橋梁84座、4768延長米;隧道5座、3753延長米涵渠341座、5873延長米;64D型半自動閉塞方式(松樹鎮車站為6502型電氣集中)[1]

1994年7月10日開行通白間「長白山旅遊號」特快列車,開始使用東風4型內燃機牽引。

2004年9月14日,渾白鐵路最後81公里木枕被換下。2012年5月14日起,瀋陽鐵路局調集四平工務段、丹東工務段、山海關工務段、阜新工務段、白城工務段、遼陽工務段、瀋陽工務段、赤峰工務段和通遼工務段近千職工集中整治渾白鐵路線路。

線路設計

1939年原渾三線及由大陽岔至松樹鎮段的勘測設計由滿鐵奉天建設事務所承擔並陸續交圖。從起點到40公里處,為實地勘測,其餘的均在圖上選線,結果許多工程項目設計與實際情況不符,在施工設計中變更頻繁。6.3公里處,原設計開隧道,後又變為強行改線從深塹通過,導致坡高不穩,落石、塌方病害嚴重。咋子、八寶間線路因壓住大片煤田,又不得不改線。

從三岔子、灣溝、松樹鎮的一段由滿鐵建設局通化建設事務所勘測設計,1943年10月交付設計文件和圖紙。兩段設計標準:軌距1435毫米;最小曲線半徑300米;限坡,渾三段上行10‰、下行18‰,大陽岔、松樹鎮段上行16‰、下行25‰;馬蹄型隧道,臂板式信號,通話式閉塞。1953年長林線的選線設計,最初由鐵道部設計總局東北分局分兩段進行。一段從大陽岔、東崗、小沙河(三道白河)段進行草測和初測,其中大陽岔至松樹鎮段基本按東北淪陷時期所定的線路走行。松樹鎮以遠初選北南兩線,1955年1月鐵道部鑑定時決定採用北線。另一段灣溝、松樹鎮段,由鐵道部第五設計院於1956年5月底完成技術設計,1957年底由鐵道部第三設計院進行施工設計。松樹鎮、白河段(包括至安圖段)於1956年由鐵道部第五設計院編制初步設計。

1957年1月鐵道部下達鑑定意見書,確定長林線終點為三道白河。後因《路網規劃》要求長林線與和龍站接軌,經鐵道部第三設計院和吉林省林業廳商定將三道白河貯木場東移20公里至三道鄉,將松安段改為松三段[1]

干1958年9月松泉段施工圖交付施工,因設計中對該段特殊的地質條件未能制定相應措施,造成許多病害工程。又因運量預測過高,影響到許多技術條件的設計頻繁變動。

直到1960年3月才提出泉陽、白河、三道鄉段施工設計的補充修改文件。7月15日鐵道部決定降低松江河至露水河間的線路標準。

1963年上半年,對泉陽、白河間重新進行勘測,11月2日編制經鑑定後的施工預算.1972年根據吉林省計劃會議精神,將火炬溝至白河段從頭道白河大橋白河端至二道白河進行改線,同年8月15日編制設計文件交付施工(白河至三道鄉段在1963年測定,1964年6月編制初步設計灣溝、白河段線路標準:軌距1435毫米;最小曲線半徑,松樹鎮、泉陽間250米,其他300米;限坡,上行17‰,下行30‰;路基寬度4.9米;電氣路牌閉塞;通信線路,灣溝~泉陽段7對,泉陽、白河段5對,均為二級普通型。

運能運量

1965年,渾白線使用解放型蒸汽機車,牽引定數:渾江、松江河段上行800噸,下行400噸;列車對數,渾江、松樹鎮間10.5對.松樹鎮、松江河間8對。1985年,全線使用建設型機車,渾江、松樹鎮間運行客貨列車19對,線路允許速度每小時60~70公里,牽引定數上行850噸,下行400噸,線路允許速度每小時60公里,貨流密度上行342.8萬噸,下行68.7萬噸;松樹鎮、松江河間運行客貨列車8對,貨流密度上行148.6萬噸,下行60.1萬噸;松江河、白河段運行客貨列車6對,貨流密度上行65.3萬噸,下行19.7萬噸。1995年,渾白線除長白山旅遊號用東風4型內燃機車牽引外,其他列車仍使用建設型蒸汽機車牽引。全線年發送貨物501.9萬噸,發送旅客197萬人[1]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張久達 才廣忱 米振友 張耀錕. 沈阳铁路局志. 中國鐵道出版社. 1997. ISBN 7-113-02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