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此條目頁的主題不是
合蚌線。
在平面幾何中,蚌線是一類曲線,可以由一條給定的曲線、一個定點和一個給定的長度來確定。更具體地說,過定點 的動直線與給定曲線 相交,動直線上滿足「與交點距離為定長 」的點的軌跡定出的新曲線,就是原曲線 關於極點 和跡距 的蚌線。[1][2][3]
用解析幾何的方式來表述:平面曲線 的極坐標方程為 ,則以 為方程的曲線是 關於原點的蚌線。[4]
「蚌線」也常特指原曲線為直線的蚌線,即尼科美迪斯蚌線。[5]尼科美迪斯是古希臘數學家,他利用這種蚌線來解決古希臘數學三大難題中的兩個——三等分角和倍立方體。[6]
尼科美迪斯蚌線
性質
有定直線 和直線外一固定點 ,過點 的動直線與 相交,動直線上滿足「與交點距離為定長」的點的軌跡,就是直線 關於極點 的蚌線 ,即尼科美迪斯蚌線。一條尼科美迪斯蚌線有內外兩支,兩支的漸近線都為 。[4][5]
通常記 與點 的距離為 ,跡距為 。根據 和 的關係,內支有三種不同形態:[4]
- 當 時,蚌線內支沒有尖點或結點,極點與內支不相交。
- 當 時,蚌線內支有一個尖點,尖點與極點重合。
- 當 時,蚌線內支有一個結點,結點與極點重合。
尼科美迪斯蚌線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與 垂直並通過極點 。[3]
歷史和應用
古希臘數學家尼科美迪斯是最早研究蚌線的人。他發明了繪製直線之蚌線的工具,這是人們第一次用儀器繪製出直線和圓之外的幾何曲線。他關於蚌線的論著已經失傳,只有一部分通過帕普斯的《數學匯編》得以保存下來。帕普斯指出,存在「四種」蚌線,但只記錄了「第一種」蚌線,也就是直線蚌線的外支,用來解決尺規作圖三大難題中的兩個:三等分角和倍立方體。剩下的「三種」蚌線,很可能指的是直線蚌線內支的三種形態。[7][6]
帕普斯將該曲線稱為「螺線」(κοχλοειδὴς γραμμή),這很可能是尼科美迪斯最初的叫法。後來的普羅克洛等人才改稱該曲線為「蚌線」(κογχοειδὴς γραμμή)。[7]
17世紀的大數學家艾薩克·牛頓認為蚌線是僅次於直線和圓的、定義第三簡潔的曲線,並利用蚌線構造出多種三次平面曲線。但及至當代,蚌線變得很少被數學家研究和關注。[8][9]
倍立方體
作線段 。以點 為圓心、 為半徑作圓,以點 為圓心、 為半徑作圓,交於點 。
過點 作線段 的垂線 。以點 為極點、 為跡距作直線 的蚌線外支。
延長 交蚌線於點 。延長 交圓 於點 。連接 交 於點 。線段 的長度即為 。[7]
尼科美迪斯的幾何證明
|
- 作長方形 , 。
- 延長 ,延長 ,交於點 。
- 連接 ,交 於點 ,點 是 中點。
- 取 中點 ,連接 。
|
|
|
|
|
- [7]
|
三等分角
作任意直角三角形 ,點 為垂足。以點 為極點、 為跡距作直線 的蚌線外支。
過點 作直線 的垂線,交蚌線於點 。 就是 的三等分線。[7]
解析幾何
在極坐標系中,設點 為坐標原點,則直線 和蚌線 的方程可以表示為:[4]
在直角坐標系中,設點 為坐標原點,則直線 和蚌線 的方程可以表示為:[4]
或用參數方程表示為:[4]
- (上下正負號同號,)
尼科美迪斯蚌線是四次平面曲線。[4]
帕斯卡蝸線
帕斯卡蝸線是一類外旋輪線,同時也是一類特殊的蚌線,是圓關於圓上一個定點的蚌線。由於極點在原曲線上,所以蚌線的內支和外支光滑相連為一條曲線。當跡距等於圓的直徑時,就是心臟線。[1][2]
作圓 關於圓上一個定點 、跡距等於圓的半徑的蚌線。對於圓上任意一點 ,延長 至圓外,與所作蚌線交於點 。根據蚌線的性質,易知 。這條特殊的蚌線被稱為三等分角蝸線。[2]
其他蚌線
-
圓對圓外一點的蚌線,跡距大於極點與圓的最大距離。極點與蚌線內支分離
-
圓對圓外一點的蚌線,跡距等於極點與圓的最大距離。極點為蚌線內支的尖點
-
圓對圓外一點的蚌線,跡距小於極點與圓的最大距離,大於極點與圓的最小距離。極點為蚌線內支的結點
-
圓對圓外一點的蚌線,跡距等於極點與圓的最小距離。極點為蚌線內支的尖點
-
圓對圓外一點的蚌線,跡距小於極點與圓的最小距離。極點與蚌線內支分離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