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讨论:特色列表评选/档案4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样的票应算有效还是无效?

完成,使用tl的票(比如{{tl|yesFA}}、{{tl|noFA}})视为无效票--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2019年7月26日 (五) 09:14 (UTC)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如题,像中大学生报情色版事件的FA评选中可以看到@viztor有使用“{{noFA}}”用法而非“ 不符合典范条目标准”。想知道的是,如果今天一个投票中出现了像这个例子中有使用到tl模板的票,而且也没有使用“<s></s>”自己划票的话,那么这种tl票在FA评选中(甚至假如某日FL/FP/GA/DYK也有人这样使用的话)还算有效吗?--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2019年7月21日 (日) 03:05 (UTC)


本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改变GA/FA/FL评选制度:共识制融入投票制

Halo,社群的各位同仁,好久没有来客栈灌水了。不知道同仁们有没有发现,近段时间,中文维基百科优良条目和典范条目数量稳步增长(截至讨论串发起时GA已达到1567篇,每681篇条目有1篇;FA已达到679篇,每1,572篇条目有1篇;FL达到160篇)。有鉴于此,我觉得是现在是时候来改进目前优良条目评选制度,让优良条目发展的重心从数量转移到质量上来。

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我翻查了一下方针区的存档,了解到用户User:王小朋友(现改名为User:维基小霸王)最早在2012年7月提出GA/FA应该依照社群共识进行评价来投票,但是当时社群里有人担心过分强调共识会使得社群内容原本约定俗成的规则变成成文的“共识”规则,给条目评选带来束缚,即便各种“共识”规则演变成成文的方针或指引,如果投票时所引用的“共识”与“更广泛层面的共识”,会致使双方产生冲突。基于这种顾虑,加上当时社群缺乏GA/FA的成文“共识”,建议方案最终无疾而终。显然,讨论中的“共识”是方案最终流产的症结所在,相信如果王小朋友能够明确说出他对这种“共识”的理念,这个方案就有继续讨论下去的可能性。作为社群的后辈(我2014年才加入),我在日后的条目创作中,逐渐知道条目评选机制的弊病究竟有多么的根深蒂固。由于条目评选一直缺乏规划,大多数用户在投票时大多只贴上支持/反对的取态,投支持票的用户不会附上自己的理由,而因为自己和主编意见不合,一时冲突(简单说就是为反对而反对)投上反对票的用户也不少。而这种现象,造成了很多用户会出于人情给主编投支持票,或是鼓励性地投票,不论他们的条目是否符合GA的标准。也因为这样,许多质量符合甚至超越GA标准的条目,最终因为部分用户的情绪性投票而与GA失之交臂。实际上,当前GA/FA/FL的入选标准是数量达到即可,GA是至少6票支持,1票反对抵消1票支持;FA/FL是至少8票支持,1票反对抵消1票支持。许多用户在条目评审期截止前,会在社群中拉票(社群共识认为拉票行为是扰乱性行为),这又会造成部分同行出于人情到评选区灌支持票。所以,依靠灌票来入选的条目如果本身并没有符合GA条目的标准,就会有同仁提出重审,而目前GA/FA/FL的重审通过标准和入选标准一样,这就造成了假如重审中存在只有1票反对而没有支持票,那么这篇条目就会被撤销资格,这又引发了一个问题。翻查讨论区的存档,我又了解到这种机制带来的弊病:在2015年5月,用户User:HYH.124认为他此前于2014年1月提名条目马来人至上时,“不太重视条目的版面品质”,条目是自己胡乱提名的,所以就提名撤销“将功补过”,理由是有“失效链接”,但是如果有人觉得“内容全面胜于一切”,认为“条目仍符合优良条目标准”,“就欢迎投符合标准的票”,并附上了条目存在失效链接的理由(条目讨论页)。实际上,即便条目存在失效链接,可以透过互联网档案馆创建页面快照进行存档,弥补问题。然而,就是这样“不是理由的理由”,因为票数只有1支持+2反对=1反对被拉下马,就这导致了GA评选时7票支持的共识被直接无视。在这个背景下,2015年5月的讨论由此诞生,但是由于当时用户对于问题没有共识(也有可能是因为7+等人的极力反对),和平奋斗救地球提出的唯一方案被忽视,讨论无疾而终。由于我后来忙于个人事务,对于社群的动态不甚了解,我不知道有多少条目因为票数为题被拉下GA/FA/FL的宝座,但是我深知,如果共识制一日不落实,程序正义一日不实现,就会有人钻这些投机主义的空当。按照现状,如果社群都有精力去认真关注GA/FA/FL的条目,哪怕就去灌票,它们就会有正常运作的机会,不过到了评选“淡季”,也就是很少有人去关注这些条目的时候,那么就会有许多条目因为票数不足的问题无缘GA/FA/FL(即便是在“旺季”,也有很多本来符合标准的条目因为票数不足而落选),所以共识制必须要落实。

落实共识制,我们大可以参照他山之石,也即是英文维基百科的条目质量评选。英文维基的条目质量评选目的非常明确,以特色条目为例(以下为本人的翻译,如果有错误请立即修改,不用知会本人):

由此可见,英文维基的特色条目评审非常注重社群共识,这样一来,评审者必须就根据评选的标准提出相应的改善意见,不能投纯粹的态度票,事实上他们那边的评选都是很用心的,这样一来就很好的解决了上述因票数引发的问题(GA的评选机制比较繁琐,如果有人了解的希望在下面说一下)。

最后感谢所有同仁为维基百科带来的贡献,让全人类都能自由地享受求知带来的乐趣,也感谢之前提出问题的几位前辈,你们的意见给了我提出这个讨论的信心和勇气,祝各位编安!--百战天虫留言2019年7月24日 (三) 19:06 (UTC)


注:中文维基百科社群曾于2015年5月通过解决DYK滥投票问题的方案,目前的投票规则是该讨论的社群共识。

另外,用户User:Clithering曾于2015年3月提出实施评分制(不知为何当年的改革声音很强烈),而用户User:Morgan Siu于2017年5月认为部分理由不当的反对票算作无效,类似于DYK。

除此之外,过往社群有多番关于GA/FA改革的讨论:

各位同仁在思考本问题时可以参考这些案例。--百战天虫留言2019年7月24日 (三) 19:14 (UTC)

@百战天虫:这提案听来不错,不过应该会讨论很长一段时间。这种争议点可能不少;先举例几个争议点问题,想到再补,也欢迎常常光顾FA/FL/GA评选的用户(或者觉得这个所谓共识融入投票制度可以用在FP或DYK者),尽量提出。就先举例4个问题:
  1. 很多时候的投票可以看出有所谓未达一定标准票而落选的现象。这个现象其实最常在GA、DYK看到比如只因为门槛未到而落选,但却没有任何的反对票。那么此时此刻,是否要忽略门槛这个规则的问题还是要算它落选?维基百科的用户会有多少百分比的人同意将各个评选所制定的门槛忽略呢?
  2. 在重审中,只要1张反对票即有可能拉下一个具有FA/FL/GA的资格(假如真的没有其他用户不同意反对票/重审的内容而反倒投支持票,甚至说是抵销票/不合理之类的话)。可是,维基百科的人会同意只有1张支持票且没有任何反对票的时候直接给这个提名视为通过吗?想必这应该不太可能是维基百科用户会有的共识。
  3. 每一个用户的投票水平、编辑能力...等也一定都不一样阿,如何认定这些支持票和反对票各自的共识呢?又或者当一个提名同时有多个支持、多个反对,但结果是有通过门槛的话,那这种条目评审的结果要算它过,还是说因为具有争议所以不通过?
  4. FA/FL/GA评选的时候,是可以和DYK一起的。如果今天DYK那边的意见和FA/FL/GA的意见却是不一的时候(比如DYK明明被指出不少问题但FA/FL/GA评选没人说的话),那么这种提名还能算它通过吗?这个举例可能发生的几率很低,不过还是举例。
所以,希望有更多用户提出问题、意见,一起来讨论究竟要怎么样达成所谓共识融入投票制度的问题吧。看是要先有一个共识和一个明确的结果后再做最后判定是否符合该资格并移动评选存档,还是要怎么样,估计这讨论串会很长。--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2019年7月24日 (三) 20:42 (UTC)
@Z7504:感谢阁下长期以来对条目评选工作的支持,阁下所列可以说是目前评选机制的弊病。另外,我在写这个讨论串的时候,想到了三种方案:一种便是由共识制完全取代投票制,第二种是投票制先行,共识制作备选,也就是说先以投票结果作定夺,如果出现阁下上述的情况,那么就要以社群共识为准,第三种是共识制先行,投票制备选,就是反过来当社群未就条目是否入选或除名达成共识,那么就要通过投票结果来定夺。需要注意的,这里的投票方案不会算绝对票差,也就是现在这套方案,我打算用的比率,比如支持票占总数的三分之二或以上即为通过或是撤销,这样用比率的话,就可以保证不会出现因为离票差绝对值差而落选的情况。由于会出现一票通过或者一票撤销这种极端的情况,最好设一下门槛,有几张票才开始点。除此以外,还应该剔除那些没有针对条目入选标准明确指出问题出彩的地方或是所存在的问题,只有单纯的支持或反对票,或是明显的人情票或发泄性的投票,就要当作无效。由于涉及到共识讨论问题,投票时长需要弹性处理,在规定时间框架内调整,上面英文那边做了阶梯性时间表,我们这边可以用一下FAN那一套的时间,确保每一篇条目都能有充分全面的讨论。这样,每一位评审人在投票的时候不仅要列出支持或反对的立场,还要写出原因(详尽或简略皆可),真正起到改善条目的作用。考虑到目前页面存废用的共识制,管理员任务繁杂,这里就不再设置英文那边的协调员了,由第三者点票即可(好像我说的是页面提删那一套)。由于让共识制完全取代投票制的可操作性不强,所以想到了并行的办法,到时候实施的话会是共识讨论和投票分开进行,先讨论后投票,或是先投票,不行再讨论。此外,所有共识讨论应在条目标准框架(可以说条目标准本身就是共识)内进行,达成对于条目是否入选/除名的共识意见。以上纯属个人想法。

阁下预测这条讨论串会很长,的确,这个提名如果实现,势必会影响到整个社群的生态。既然要变,就应该稳中变。如此,我们就需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找到合适的共识标准。--百战天虫留言2019年7月24日 (三) 21:30 (UTC)

先就“共识”问题来说,举例几个已经有明确共识的部分(没有提供对应连结的部分请见谅,因为要一一找出对应连结举例要花不少时间,而且也不一定可以找到。(*)提醒,以下内容请勿直接认定是针对旧账一一讨论):
  1. 支持票可以不用写理由,但某些理由的支持票好像是无效的。
  2. 在提名人中途隐退时,隐退前的提名是以是否为自动确认用户来判断
  3. 当一个条目为FA时,请勿对其进行GA评选。但若质疑该FA条目的资格,是可以对其进行FA重审的。
再来举例几个看起来没有共识的部分:
  1. 若结果为当选但有争议的时候,似乎得不出来是要算通过、落选还是必须延长投票期限。现在这个所谓“共识制融入投票制”,不妨可以参考这个加以讨论?
  2. 这一个是真的需要对管理员打上(?)疑问的:所以FA/FL/FP/GA/DYK这种只有自动确认用户的票才有效的提名页面,到底要不要永久半保护?
  3. 翻了存档的时候需要再问的(?)疑问:所以提名人或者主编到底要不要限制不能投票这件事情? 好像也没看到共识。
  4. 所以什么情况下的支持票理由可以算是无效呢?
  5. 想请问的是,之前有一个很拖时间的提名就是克里夫兰百年纪念半美元的FA重审问题,所以像是这种会滥用傀儡提名的提案要算一律以“是否为自动确认用户”来判断有效或无效吗? 虽然之后,这个条目又重新被评为FA,但究竟为何一个重审可以拖了11天才执行移动评选? 是否也该有个共识;如果DYK中的讨论结果是提名人为“傀儡”,那么DYK这个讨论能算共识吗?
  6. 说PR的页面“通常会遇到无人理睬的情况”,所以PR的效率或者其评审的品质可以保证(或者增加)入选FA/FL/GA的几率吗? 看来好像也不是这样子的吧? “PR就有指出来了”,也不是每一个PR提名都有人会指出来的。PR规定期限为30天这个讨论,那个时候也没有人有异议阿。可是要将PR的时间缩短却有异议,难道PR就有明确共识是要“几天”吗? 想必是没有的。
最后还是讲一下:虽然共识是可以改变的(比如FL评选中的基本期限从30天改为14天,那时不表态可能也是因为对移动评选一点影响都没有吧?)。但即便如此,想要先达成一个“明确的共识”比“改变共识”难多了。而且如果讨论个几周、几个月真有个共识了,要如何确保共识可以保持长一点的时间呢? 以上总共花了半小时来打 囧rz...--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2019年7月24日 (三) 22:31 (UTC)
@Z7504:所以很希望这波讨论能够解决一下问题,至少不要出现“相对于同时代的其他纪念币而言,克里夫兰百年纪念半美元如今属于较为廉价的收藏品”这种荒唐的撤销理由了。--百战天虫留言2019年7月24日 (三) 23:09 (UTC)
我觉得英文版制度设计的优点是,一切都是以围绕条目质量的改进来评选,并不急于撤销/选上FA,这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地方--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9年7月25日 (四) 02:41 (UTC)
en版这种的FA评选似乎也不能算是完美无缺的(毕竟没有页面是不变的,而且评选这东西本身就存在可能无法解决的bug)。为何这么说? 这样会显得说,假如zh版的FA评选通过以后,那是否“评GA是一套标准”、“评FL是一套标准”、“评FA是一套标准+共识制度”会显得说有多套标准制度,这种通过后反而让zh版用户会显得评选有不公呢? 再者,拿上面举例的克里夫兰百年纪念半美元的FA重审问题,en版的标准如果当时在zh版实施,恐怕拖延移动评选的时间不只11天吧?--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2019年7月25日 (四) 05:06 (UTC)
假设今日,zh版的FA评选要用en版的FA评选制度,就一定会有以下程序:
  1. 先有几个人去写en版的FA评选草稿
  2. 再将修订提案提互助客栈
若果真要实施,再说一次:en版的优点似乎在zh版会让投票者认为是种多套标准,让评选导致不公的想法吧。而且en版的FA评选,如果真的是将结果得知后再“以围绕条目质量的改进来评选,并讨论是否入选/撤销FA”的做法,其实是很容易成为既克里夫兰百年纪念半美元的FA重审之后的下一个成为争议的投票结果问题,而导致移动评选、下一次可提名时间等等的东西相对得延后。之所以花这么多时间打这些东西,无疑就是这些真的很重要。--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2019年7月25日 (四) 05:25 (UTC)
(*)提醒:我上个月提过一个类似的提案,当时是原则上通过,但细节没人讨论。可以看看[1]。--Rowingbohe♬为 KyoAni 祈福🕯 2019年7月25日 (四) 04:14 (UTC)
已顺帮放到上面的连结区中。—— Eric Liu留言留名学生会 2019年7月25日 (四) 04:22 (UTC)
细节没人讨论,有Sanmosa~ viz 2019年7月25日 (四) 04:31 (UTC)
看完这个讨论之后可以发现有个疑虑:en版说的才算吗? en版的FA评选如果真要加上所谓“以围绕条目质量”来决定是否入选或者撤销一个FA资格话,那也有(?)疑问
  1. 上面有说,若en版FA评选的作法用到zh版,很容易让人认为评选会不公。那如果今天zh版的评选,无论FA/FL/GA甚至连FP也好,要不要也通通改成en版FA评选制度,然后说“以围绕条目质量”或者“以增加图片质量”这种方式,最后也不知道需要等多久才能决定进行移动存档。会否变成这种现象?
  2. PR如果常常都是所谓“会遇到无人理睬的情况”话,那么en版的FA评选跟PR有什么差别吗? 难道没有人会认为,原来en版的FA评选要和PR同时进行的,所以zh版应该照做吗? 问题是:FA/FL/GA是可以和DYK一起,但不能和PR一起阿 囧rz...,是不是要把“不能和PR一起”也做修订条文呢?
  3. en版的FA评选和ja版的DYK评选,其形式上会不会都跟PR“类似”;zh版的用户又有多少百分比的人会能同意“将评选和PR结合”呢?
  4. 可不可以也说“各种维基百科语言版本都有各自独特的评选做法”呢?
因此还是那一句:“评选可能本身就存在无法解决的bug”。(&)建议此串讨论就只说可能存在的问题,如要提新提案的用户还是新开一个讨论串的好。况且那些所谓FA/FL/FP/GA,在各自主页面也不会说质量如何,也只会说目前有“FA:681个,FL:177个,FP:182个和GA:1588个”吧?--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2019年7月25日 (四) 08:18 (UTC)
  • 现在的评审速度太快,有些票也太便宜。个人认为不论什么流程都可以,但每个评审应该有一段总结性评语。如果社群连总结性评语都写不了,就更不可能有能力评审GA了。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19年7月26日 (五) 06:12 (UTC)
    • 恕直言:今天假设性的说FA/FL/FP/GA/DYK评选要结论出“总结性评语”(PR的问题不说,PR想要提早结束的话提名PR的用户人可自行关闭),那要怎么结论? 又是应由谁来结论,所有投票者、关闭讨论者还是执行移动存档者? 在zh版维基百科应该很难看到社群对总结性评语有共识。上面早早说了,共识是可以改变的,但“明确的共识”比“改变共识”难多了。那怎么证明那些评选的总结性评语就是一个完美ending而不会有争议呢,想必这是不太可能的。不只GA评选,其他评选也差不多结论而已吧?--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2019年7月26日 (五) 09:09 (UTC)
  • 我对制度改革的前景很悲观。如果条目评审的投票者大多不具备评审能力、没有足够的责任心、甚至没有检查过条目,如果认真负责、有能力鉴别条目的编辑不愿得罪人因而不发表反对意见,改为共识制以后,共识制的结果仍然是中游下游的条目被奉为优良条目甚至典范条目。即便有人愿意站出来说说难听的话,提名者拉几个人来支持支持也并不难,最后支持声大于反对声,只怕共识仍然是入选。
  • 楼主说改革的目标是“让优良条目发展的重心从数量转移到质量上来”。然而我粗略读了读,楼主提议的改革,似乎主要是为了解决某些条目因票数不足而未能当选的问题。并不觉得这样的改革可以提高优良条目的质量(票数不足,有时候是条目的主题太过冷僻、关注的人少。有的时候或许就是质量不过关,大家碍于面子不愿意投反对票吧)。提高质量应该是适度提高优良条目的门槛(在今日而言,认真执行优良条目标准或者典范条目标准已经是一件难事)。从近一年的优良条目和典范条目评审来看,中文维基的评审门槛已经很低了。现在的评审制度无法解决滥投的问题,改革可能也解决不了。重要的是有鉴别力、敢说话的评审人,而且要有很多。--如沐西风留言2019年7月27日 (六) 16:56 (UTC)
(?)疑问
  1. 假设按照当时的定义:“即使成文,查找起来也有困难,如果支持一方死缠烂打要求找出理由依据的共识,很可能出现无法找到的情况,大大提高投票门槛。”这一点不是没有道理的。支持票现在都可以省略理由了,反对票呢?
  2. 质量不过却没有反对票的原因,是否可以说原来zh版的评选和ja版的DYK“类似”呢?
  3. 就算在此的GA评选中,所谓“即时不合标准”的问题,那要怎么定义呢? 不好意思,提名程序只有说“仔细审阅提名条目,确认是否符合优良条目标准”,并无强调不符合标准的可以即时移动评选。要嘛就怪条文内容,要嘛就说上面已经说到的“明确的共识”比“改变共识”难多了这现象吧。现在评选只要没有违反“同一个条目请勿在距上一次评选结束后不满30天内重复提名”这个,似乎就算有效提名了。那有人要提议修订条文吗?
  4. “重要的是有鉴别力、敢说话的评审人,而且要有很多。”是可以啊,问题是那些支持票的人会否又有所谓“不合理反对票”、“抵销票”之类的? 如何请很多有鉴别能力又敢说话的用户来光顾评选呢? 这些似乎有时常在关心评选的用户应该就可以渐渐有感觉吧;然而还有问题的是,所谓“共识制”也不可能说结果是“同时入选又同时落选”这种荒谬的结论吧? 为了要解决到底要算入选还是落选的问题,是否还要拿上面说的:“最后也不知道需要等多久才能决定进行移动存档”以及“谁来做最后的结论”问题呢? 这些不叫做无法解决的bug叫做什么? 老问题希望还是不要再一直强调的好,因为这些bug无法有一套解决的方式。
假如评选这么有争议的话,那就去问问维基百科其他用户要不要把评选这东西给关门算了吧,不过应该也会有很多用户反对维基百科将评选FA/FL/FP/GA的制度关门变成一个普通的百科全书。维持现有的N票门槛问题既不是最好的解,共识制也不是很好的解,还有人敢说自己在维基百科的提案就是“最佳方案”的吗?--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2019年7月28日 (日) 01:53 (UTC)
您是否可以给一些上下文,或者把观点讲得更清楚一点呢?第一点我没看懂您想表达什么。第二点,我不了解日文维基的DYK。第三点我仍然不知道您的主张是什么。第四条我仍然不知道绕来绕去想说的是什么。我的意思是这个改革并不能起到“提高优良条目/典范条目质量”的效果,反而会增大执行与维护的成本,可行性比现在简单粗暴的点票制度要差。如果改革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反而带来更多的问题,那么改革意义何在呢?--如沐西风留言2019年7月28日 (日) 02:08 (UTC)
(:)回应
  1. 支持票可以不用写理由的提议之前就有通过了,不过还没有听到反对票可以不用写理由甚至通过的提案。
  2. 这点印象是UjuiUjuMandan说的吧,假如ja版DYK都只有用支持票而没有用反对票,那zh版跟ja版DYK有何差别?
  3. “即时不合标准”现有条文也不用直接视为“ 不合要求”,那有人要去写新条文吗;那如果是{{Rough translation}}模板算“即时不合标准”吗? 不但标准没有提到“即时不合标准”等同“不合要求”,就连FA/FL/GA各个评选说明也没有这么说。自然而然还是只能等评选时间过了才能移动存档,除了违反“同一个条目请勿在距上一次评选结束后不满30天内重复提名”或者提名人撤销提名这种的以外。
  4. 想说的是,既然支持票也有支持票的立场,反对的也有,假设性一个同时有支持和反对票提案通过的话,那这个提案在共识制要算通过吗,还是不通过? 这样不会构成“最后也不知道需要等多久才能决定进行移动存档”以及“谁来做最后的结论”的问题吗?
以上,那有人还敢说N票门槛或者共识制度,甚至说自己的提案在维基百科就是“最佳方案”的吗? 共识制融入投票制的想法只能说不错而已,不能因此认为这提案就能简单通过并改变现有的N票门槛。--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2019年7月28日 (日) 02:28 (UTC)
  • 话说上面提到的疑虑根本得不到解答嘛? 主要不是要问共识制的问题吗? 所以共识制是不是最好跟投票制分开的好,减少负担? 融入的话,种种问题就在上面都提到了阿,还有什么问题还没有提到?--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2019年7月29日 (一) 09:13 (UTC)
如果再没有人回答我就打算关闭讨论了。--百战天虫留言2019年8月2日 (五) 12:49 (UTC)

Dannylee0417大量投票评审问题

完成,无异议,Dannylee0417的票视同有效票--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2019年8月8日 (四) 16:23 (UTC)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此账号刚刚被查出是傀儡,是否需要votevoid他的GA/FA/FL/DYK/FP投票?@SanmosaZ7504Cdip150春卷柯南:--Cohaf(talk) 2019年8月5日 (一) 15:45 (UTC)

按过往经验,把所有傀儡换算为本体后,他的第一票视为有效,第二票及以后的才无效;但如果投票项目的得益者为本体,且投票项目本身有规定不能对自己投票时,则他投的全部票都要作废。也就是说:GA/FA/FL可计他的第一票有效,但DYK/FP就要视主编者是否为他本人而定:如果主编是他,全部作废,否则如果主编不是他,可计他的第一票有效。详细点票方法详见Template:Sockvotedupf的说明。--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9年8月5日 (一) 15:58 (UTC)
@Cdip150:谢谢说明,我查了全部评审页面,他投票频繁,但没有其他傀儡账号重复投票,或投票自己的条目。请阁下复核(可能会漏了,虽然检查了几次)。谢谢您。--Cohaf(talk) 2019年8月5日 (一) 19:05 (UTC)
(?)疑问@Cohaf:那么他投的票理论上是不是都有效?--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2019年8月6日 (二) 11:36 (UTC)
@Z7504:好像按街灯君的话是有效的?--Cohaf(talk) 2019年8月6日 (二) 11:42 (UTC)
以目前的重新点票结果来看,应该全部都还有效。--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9年8月8日 (四) 02:10 (UTC)

本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有关DYK因票数不足而落选问题

DYK目前虽然有机制让票数不足的条目有较长时间可以让用户投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不时出现因票数不足而落选的情况(三票支持最为可惜)。我自己也提名过相当多次DYK,仅因票数不足而落选的经验比比皆是,这对于新手或老手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鉴于DYK大多数只能选一次,而且有时限等问题,因此我建议修订DYK规定,将投票时间延长至提名条目达四票或以上为止(无论支持还是反对),相信有助改善不够票落选的情况,也可以促进用户之间表达意见。在此希望得到各位的意见,谢谢。—AT 2019年7月12日 (五) 14:59 (UTC)

我有好多次2票失败。有几个看法,一,可以3票没有反对通过,就类似关注度30天降低14天,4票至3票,但那儿的反对应该也适用。有坏吗?有数据吗?我会说有。另一个方法是提交1个DYK,投其它4个,QPQ,为了新手前5条免。但可能太多暴力。一直延长也不是办法,新条目可能变成旧条目,机器人可能无法负担。我也不懂应该如何?--Cohaf(talk) 2019年7月12日 (五) 15:36 (UTC)
看起来好像脑内声音XD🤪~ viztor 2019年7月12日 (五) 15:55 (UTC)
阁下的原意是很好的,不过我觉得始终要有一个最大时限,不能说一直只有三人以下投票就可以无限拖下去,构成积压;而且Cohaf的降票方法易惹不公诟病,不太可取。敝人建议是票数要求不改,在现有的“4+3”的限期基础上再稍作放宽,如改为以下程序:

投票期限:

  • 基本投票期为4天。
    • 当基本投票期届满时,如获得中选所需的最低支持票数或以上,投票即会结束并获通过。否则,投票将进入第一延长期,为期3天:
      • 当第一延长投票期届满时,如获得中选所需的最低支持票数或以上,投票即会结束并获通过。否则:
        • 如总有效票已达4票或以上,投票即会结束并以落选论。
        • 如总有效票未达4票,投票将进入第二延长期,为期(X)天:(注:(X)我建议最好是3天)
          • 当第二延长投票期届满时,投票必须结束;如获得中选所需的最低支持票数或以上则获通过,否则以落选论。
如何?--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9年7月12日 (五) 16:11 (UTC)
4+3+3--Cohaf(talk) 2019年7月12日 (五) 16:27 (UTC)
是。--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9年7月12日 (五) 16:33 (UTC)
(+)支持好过没有、聊胜于无--Cohaf(talk) 2019年7月12日 (五) 16:35 (UTC)
积压我是觉得还好,毕竟只要多一至两个人愿意投票的话便可以解决。虽然再多三天是聊胜于无,但是这也不代表就一定够票,因票数不足而落选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实质的解决。—AT 2019年7月12日 (五) 16:35 (UTC)
在DYK未有时限制的时候,因不够票而积压超过三周的情况是有招惹过不满的,所以才出现了4+3制度。--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9年7月12日 (五) 16:55 (UTC)
我偶尔才会提报DYK,最近还有几次是刚好四票通过的,不过我比较建议维持目前的4+3,若一定要修改,较支持Cdip150提的4+3+3。--Wolfch (留言) 2019年7月13日 (六) 09:44 (UTC)
我觉得可能要换换方法。例如票数不足的提名以高亮显示(或粗体之类),让用户较易看到,从而增加投票意欲,4+3+3固然我也支持,但是需要更加针对性的方法才可以解决票数不足而落选的问题。—AT 2019年7月13日 (六) 14:37 (UTC)
以往旧点票机器人还在运行的时候就已经有类似的方法:够票和未够票的提名开头是有勾号与否的标识之分,但三票落选的情况还是不时出现。而现在也有些活生生的例子:7月7日有两个即将完结的提名——韩爱萍(2票支持,0票反对,7月7日至今之浏览量:105)和圣苏西宫(5票支持,0票反对,7月7日至今之浏览量:113),显然这两个条目都有相若地被检阅,但是票数仍出现落差。所以票数不足而落选的问题,“较难看到”在我看来未必是主因。反而应该再深入了解一下为什么某些条目会有人不想投票,才好对症下药,乱用方法我是担心会助长不良的刷票风气,毕竟我们投票应是仔细看完条目才投,而不是看着票数多少来投。我们应该做的是引导大家多为符合质量的条目投票,而不是引导大家有理无理为不够票的条目投票。--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19年7月13日 (六) 16:14 (UTC)
我认为有一些条目票数不够的原因是一些人觉得它并不是太达标,但有不至于投反对票(其实很少会投反对),而又觉得投中立过于无谓,这也可能是一些条目票数特别少的原因。-【和平至上】💬📝 2019年7月13日 (六) 17:18 (UTC)。月
我不知道有没有关系,但是您提过之后,现在韩爱萍已经够票了。而且,我觉得韩爱萍其实比一般DYK写得还要好,不够票很大程度应该是源于投票用户对该主题没有趣。我的见解是就算是冷门主题,也不应该因为单纯其他用户没兴趣投而落选。同样达标,但有些落选,有些通过,我觉得这比刷票问题还要严重许多,我认为DYK毕竟门槛较低,而且一次性,因此比重上应该侧重于如何增加投票率,这样才能解决问题。—AT 2019年7月14日 (日) 14:48 (UTC)
无怜悯。如果过了最长限期仍不足票数,那就是条目的问题。不是应该继续抬进去。这种想法,还不如不要投票了,直接报备就是了,何必报批?——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9年7月15日 (一) 02:47 (UTC)
有时的确是条目本身有问题,但是与此同时也有情况是条目本身没有问题,只不过是单纯地票数不足。—AT 2019年7月15日 (一) 05:51 (UTC)
条目质量无问题有可能是主观感觉,当然,还是引用一句:“运气也是成功的一部分。”有时候如果你的DYK不足够引起注意没有被投票的话,那就只能说总有些东西缺失吧,即使是DYK本身被提过水票不少了。BTW,我也是见DYK的项目如有有感兴趣才细读再投票。——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9年7月15日 (一) 09:09 (UTC)
在我看来这就是冷门主题不受关注,导致同样达标的情况下,出现冷门落选,热门当选的不公情况。我不认为这是一件好事。—AT 2019年7月15日 (一) 09:25 (UTC)
这是一个很难搞的问题。我得说冷处理是不得罪人,又可以阻止劣质条目的方法之一。--Temp3600留言2019年7月16日 (二) 23:22 (UTC)
这是一个现实的做法,尽管冷处理仅仅能对应少数的劣质条目而已。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19年7月17日 (三) 08:23 (UTC)
当前规则下一个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继续编辑,延展编辑期,再次推荐。虽然很不优雅,我个人也不喜欢,但是社群认同。不建议做什么规则上的改变。你要么相信投票者都是体面而且负责的人,要么取消一般人的投票资格。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19年7月16日 (二) 02:00 (UTC)
有一个办法是自己邀请其他用户参与特定条目的评审,但有可能请回来反对票(如果主编的目的仅是上首页的话);这句话GA/FA/FL也适用。 DC17FLC GAC 2019年7月17日 (三) 12:04 (UTC)
WP:拉票。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19年7月18日 (四) 01:12 (UTC)
我的经验是:我曾经试过这样做,然后请回来了一些有评审意见的中立/反对票,我其后根据评审意见改善了条目。 DC17FLC GAC 2019年7月19日 (五) 09:04 (UTC)
为了条目质量,本来就应该请可能投反对票的人来评审,而不是请和自己友善的人来评审。当然了,我说这个有什么用呢。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19年7月22日 (一) 01:18 (UTC)
技术上可以透过措辞让他看起来不是拉票,不过事实上⋯⋯ —— Eric Liu留言留名学生会 2019年7月18日 (四) 01:34 (UTC)
措辞不过是表面形式,对实质没影响。当然了贵维基百科社群连骂人都无法分辨,更何况拉票了。适当的邀请是好的:例如邀请相关领域比较擅长的维基人评审。而邀请和自己在人际关系上比较熟悉,但在领域内容和方针上并不特别熟悉的维基人参与评审则属拉票。(邀请和自己在之前的评审中有过不同意见的维基人则是非常好的。)那么问题来了,第一怎么知道相关领域谁比较擅长,第二有些领域如果确实比较冷门,少有人熟悉,怎么办。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19年7月18日 (四) 03:07 (UTC)
一个补救方案是:社群选出一批"优秀编辑"并给予他们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的裁量权。--Temp3600留言2019年7月19日 (五) 19:09 (UTC)
这恐怕争议更大。—AT 2019年7月20日 (六) 10:48 (UTC)
这个问题就没有完美的答案嘛。--Temp3600留言2019年7月20日 (六) 14:51 (UTC)
所以我的看法是你维社群共识不行,评审的严肃程度不行,所以在流程上做那种修改基本没有正面影响。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19年7月22日 (一) 01:20 (UTC)
在下想说的是:主编难道会不知道他写的是冷门条目吗?主编难道会不知道冷门条目比较不容易入选吗?如果这两个问题都知道的话,为什么主编还要写冷门条目呢?敝人想到的唯一理由就是,他有比较高的节操与奉献精神,他愿意为知识服务、为维基服务,而不只是为了个人的DYK分数着想,那又何必为他不平呢?写冷门条目根本不是他的责任与义务,但是他却选择写了呀!他为什么要写呢?
再说冷门与否其实很主观,你既然敢提DYK,自然就会有人看一看,就算是自己不熟悉的范畴,只要写得行文流畅、有凭有据、中立客观、分类恰当、分段良好,还是会投你一票的。-游蛇脱壳/克劳 2019年7月20日 (六) 15:51 (UTC)
始终不同人各有所长和兴趣,不是所有人都擅长写热门主题或对其有兴趣的。因此,就算“有比较高的节操与奉献精神,他愿意为知识服务、为维基服务”,也不代表不值得得到同样的待遇,反过来说就算不大力鼓励,也应该一视同仁,以免仅余的意志被消磨下去。另外,当然很大程度上不论冷门热门,写得好的条目还是会过的,但是仍然会有极少量条目是写得好,仅因票数不足而无法通过。以我自己来说,约有20篇条目属于这种情况,当然比例上不算是很高(占我的DYK只是约3%),然而既然符合标准,我还是尽可能希望有办法保障这些条目,也希望避免因为无故落选而打击到用户的写作意欲的情况出现。—AT 2019年7月20日 (六) 16:09 (UTC)
可是,学习并非“只是”为了考试成绩,同样地,写维基条目也并非“只是”为了累积入选DYK次数啊!而学习尚且可能有老师父母逼你,写条目又没人逼你。况且,世上绝少有不劳而获之事,却多有劳而不获之事,而目前所有的DYK入选标准本就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在下当然乐见能有更完备却又不过度复杂的机制使之趋向充分必要条件,但就算没有,也不是那么严重,世事本非努力就必然成功的。-游蛇脱壳/克劳 2019年7月20日 (六) 16:58 (UTC)
当然大多数用户也不会因为一次半次无法入选而放弃提名DYK,我提出修例只是希望尽可能让维基人的努力得到回报而已,如果您有同样的经验的话,相信您能够理解我的意思。况且,您也赞同需要更好的制度,在这一点上我不认为我们之间有分歧,至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则需要社群共同探讨。—AT 2019年7月22日 (一) 13:18 (UTC)
这样做我提名失败的条目也不会中啊...,倒不如坚持现在的形势,让编者更加努力。 --无心*插柳*柳橙汁 2019年7月22日 (一) 14:31 (UTC)
“这样做我提名失败的条目也不会中啊”请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AT 2019年7月23日 (二) 14:54 (UTC)
就是有提名但票数不足,我觉得目前7天OK,毕竟门槛在这里,编辑想上首页就需要注意条目的品质(或是够不够引人注意),现在的旧至新排列就是个很好的方法。 --无心*插柳*柳橙汁 2019年7月29日 (一) 07:36 (UTC)
我正式动议DYKC在9月16日进行改版,使DYKC改为旧到新,现公示7日。Sanmosa DC17 GAN 2019年8月27日 (二) 10:03 (UTC)

题外话

  • User:Fran1001hk理论上不太需要,除非维基百科用户有这个共识协议达成。这个提议(-)倾向反对,理由以下:
  1. GA评审不等于DYK制度,GA也没有像DYK一样什么“提早达标就提早关闭投票”这种东西。GA评选,7天就是7天,可能提案这种将GA评选改成像DYK一样的话也会有其他用户反对。
  2. 这可能会导致让移动评选在处理上会很难处理,而且再也不会在{{Article history}}中的GA评选用到参数“failed”,就会好像显得提名就会保证通过的样子,故不太认同这种提议。
也讲一个题外话,可能上面说的“李旦福”在DYK评选的时间可以列入维基百科之最也说不定XD。至于一开始上面说的那种“因为仅3支持票而在没有反对票情况下落选”,几种可能:一、碍于面子不想投反对票罢了(将共识制融入评选制度的时候有人有说过),二、参与度、投票率、光顾DYK程度不足;相反,投了支持票又会被嫌“水票”的几率那是一定有的。此话再说一次:“评选中无法解决的bug是可能会存在的”。--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2019年8月11日 (日) 09:07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