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宗教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國最早的宗教可以概括為「敬天法祖」,即對天的崇拜。並於漢朝形成有組織的中國本土宗教——道教。佛教於東漢傳入,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於唐朝傳入。現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承認「五大宗教」即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在此語境下指基督教新教)和伊斯蘭教。

漢代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中國基本上以儒家思想為國家正統指導思想。雖然有些朝代有崇道,或者崇佛的時期,但是任何一個宗教都沒有能力形成像西方和中東那樣一教獨尊、政教合一的局面。

上古

原始巫覡宗教

天地崇拜是中國傳統宗教的核心,數千年來未曾改變。此外,山川日月星辰等自然神的崇拜也是中國傳統宗教的重要部分。

禮樂制度

周朝建立後,周公制定了各種典章制度,整合從前的原始宗教儀式制度(夏禮、殷禮)成為新的社會制度(周禮),以維護封建統治。由於禮崩樂壞的社會變革,導致「文化下移」且「私學勃興」,各諸侯國爭相改革,「諸子百家」實則有上千家,四處遊說講學促使他們獨立思考與創造性地探索。孔子面對春秋時期禮崩樂壞的社會亂象,主張恢復禮樂制度才能解決社會問題

東漢

道教興起

道教的出現經過了一個漫長過程,最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會中國人的祭天、祭祀自然山川等的活動。戰國時期方仙道興起,西漢讖緯之學盛行,黃老道出現,已經是有組織宗教的萌芽。東漢靈帝時(167年 - 189年)出現的太平道教團組織和《太平經》的流傳,標誌着有組織的道教最終形成。

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又稱正一盟威之道(正一道)、天師道,是道教最早的一個派別。據史書記載,在東漢順帝時期,由張道陵在蜀郡鶴鳴山(今四川成都市大邑縣北)創立。據《後漢書》及《三國志》記載,凡入道者須出五斗米,故得此名,同時又被稱為「米巫」、「米賊」或「米道」。另外,也有人認為,這個名稱也可能和崇拜五方星斗(南斗、北斗等)和斗姆有關,五斗米就是「五斗姆」(另一說法是五斗崇拜和蜀地的彌教結合而成,即「五斗彌」教)。因教徒尊張道陵為天師,又稱「天師道」。

太平道

佛教傳入

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傳入中國。佛教雖在漢代已傳入中國,但東漢曹魏蜀漢東吳西晉等政權明令禁止漢人出家為,那時的佛教還是胡人的宗教。但是也有少量漢人不顧禁令出家為僧。由於漢室禁教,早年佛教徒為了進入中國,曾依附道教,自稱是「浮屠道」,是道教其中一個分支,提出老子化夷。根據老子化夷說,佛教其實亦源出老子,與道教同源。

永平十年(67年),明帝夜夢金人飛行殿庭,晨問於群臣。太史傅毅答:「西方大聖人,其名曰佛;陛下所夢恐怕是他。」,明帝派遣中郎將蔡愔等十八人前往西域,訪求佛道。於西域蔡愔遇竺法蘭攝摩騰兩人,得佛像經卷,用白馬馱還洛陽,明帝特建白馬寺給他們居住。竺法蘭與攝摩騰在寺里譯出《四十二章經[1]

魏晉南北朝

佛教在魏晉南北朝

漢人佛教的萌芽

後趙建武元年,經佛圖澄勸化,後趙正式允許漢人出家,從此佛教於五胡十六國時期及日後的北朝逐步在中原普及,甚至影響南朝[2]

慧遠與淨土宗

北魏太武帝滅佛

達摩與禪宗

梁武帝與范縝

南朝范縝非佛,作《神滅論》,梁武帝崇佛,作敕書《答臣下神滅論》,勸其改變觀點。

北周武帝滅佛

道教

五斗米道於南朝

隋唐五代

道教

唐高宗追尊老子

由於唐朝皇室姓李,又相傳其為老子(李耳)之後,因此道教在唐朝上流社會也很流行。唐高宗追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也大力提倡道教,還在科舉考試中增設道舉

景教傳入

唐貞觀九年(635年),大秦國(指波斯而非古羅馬)有大德阿羅本帶來景教經書到長安,由宰相房玄齡迎接,獲唐太宗李世民接見。景教是古代基督教聶斯脫里派在唐朝時的譯名。

伊斯蘭教傳入

唐代時,廣州為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口,各國船隻往來頻繁,尤以大食商人最為活躍。由於海陸對外交通發達,連帶使回教傳入中國。

摩尼教傳入

中亞地區的摩尼教勢力一度較為興盛,在唐代傳入中國,與景教、祆教並稱為「三夷教」,並藉助回鶻勢力進行傳播,後來在會昌毀佛時遭到禁斷。宋代以後,成為體系的摩尼教組織基本消失,或者混入佛教,甚至連教主摩尼的塑像都被視為釋迦牟尼佛。唯一尚存的是本土化的摩尼教「明教」。

瑣羅亞斯德教傳入

佛教在唐朝

七迎佛骨

佛教在唐朝也很興盛,唐代高僧玄奘赴印度取經,鑒真東渡日本傳教。唐皇室七迎佛骨(見法門寺),刑部侍郎韓愈非佛,上書《諫迎佛骨表》。

唐武宗滅佛

兩宋遼金

佛教

宋朝管理佛教事務的中央機構是左右街僧錄事,隸屬於鴻臚寺。各州府或大剎設僧政司,管理一境或一寺事務。宋朝佛教宗派以禪宗淨土宗最為興盛。而禪宗之中又以臨濟雲門二宗最為繁茂。淨土宗相對禪宗而言更為俗化。原先艱深的理論被闡釋的更加簡單化與口號化。

與唐朝相比,宋朝宗教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力略有下降,宗教也更加世俗化與漢化。宋朝沿用唐朝的度牒制度,度牒相當於出家許可證,沒有度牒就屬於不合法的「私度」。度牒制度原本是為了控制僧尼和道士人數,限制寺院的規模。但是自宋神宗朝起,為解決財政短缺,政府開始將僧尼道士度牒貨幣化,度牒淪為國家的斂財手段。其後度牒買賣始終參與國家財政運轉,徽宗時期和紹興年間尤為嚴重。

後周世宗滅佛

道教

道君皇帝宋徽宗

與佛教相比,道教在宋朝變化繁多。宋朝管理道教的機構是禮部所屬的祠部。宋朝道教出現了內丹派南宗、正一道淨明道全真道等新的道教教派。最後全國形成了真大道教正一道全真教三足鼎立的局面。

鐘相巫教起義

猶太教在開封

元朝

成吉思汗信奉薩滿教,崇拜「長生天」。元朝皇室祭祖、祭太廟或皇帝駕幸上都時,都由薩滿教主持祭祀。成吉思汗和他的繼承者對各種宗教採取兼容並蓄的政策。忽必烈時期藏傳佛教取代了薩滿教在宮廷里的地位。八思巴被奉為國師,曾向忽必烈及其王后、王子等多人灌頂。但底層蒙古人社會仍然大多信奉薩滿教。其他民族則信奉伊斯蘭教、佛教、道教及基督教等。

元朝僧人有免稅免役特權,致使一些不法之徒投機為僧,甚至干預訴訟,橫行鄉里,成為元代的一個社會問題

藏傳佛教

楊璉真伽盜墓案。

道教全真派

穆斯林阿難答與海山的帝位之爭

也里可溫教

也里可溫教是元代時,對於天主教徒的稱呼,文字紀錄見於《元史》之中,元代《祥符圖經》對民族描述是:「蒙古、畏兀兒、回回、也里可溫、河西、契丹、女真、漢人八類」等。「也里可溫」一詞歷來史家均不明其義,直至歷史學家陳垣於1917年作《元也里可溫教考》,明確指出「也里可溫」即「敬拜耶和華者」,也里可溫教為元代傳入之天主教一事,亦正式被中國史學界確實。

13世紀時,蒙古西征,羅馬教廷遂於1245年至1253年間,向蒙古帝國派出多明我會方濟各會的宣教士。1254年,方濟各會宣教士呂柏克魯不魯乞)有一機會到達上都和林向大汗蒙哥宣教,但未能成功説服大汗歸向羅馬教廷。

1266年,元世祖忽必烈馬可波羅之父及叔父返回羅馬,並向羅馬教廷提議派遣一百名宣教士前往中國,然而最後只有二人自願前往,且皆在未抵達中國前折返。及至1289年,羅馬教廷再派方濟各會宣教士孟德高維諾前往蒙古帝國。1293年,宣教士孟德高維諾到達大都拜見忽必烈,並獲准在蒙古帝國宣教,由是開始了羅馬天主教(當時稱也里可溫教)在華傳教的歷史。孟德高維諾亦把新約翻譯成蒙古文。1328年,羅馬天主教宣教士孟德高維諾死於中國,當時全中國有羅馬天主教信徒三萬人。得到元庭之准許終元一代,方濟各會不斷派宣教士來華宣教。及至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也里可溫教亦隨着蒙古帝國在中國統治的結束而在中國消聲匿跡。

白蓮教

白蓮教,是跨越多個中國史上朝代的一個秘密民間宗教組織,發展過程中融入了包括彌勒教在內的其他組織的內容,但一般認為主源是源於宋高宗紹興三年(1133年),由茅子元創立的佛教淨土宗分支白蓮宗。因其教徒禁食蔥乳、受持五戒、不殺生不飲酒、其派神職人員不出家且多娶妻生子,常被視為附佛外道和邪教而遭朝廷查禁。白蓮教作為一個秘密民間宗教組織,在歷史上發動多次民變,屢次受到鎮壓。

在元朝時,白蓮教與明教、紅巾軍、彌勒信仰有關。元末白蓮教和明朝建國的關係亦有專書介紹。在明朝以後,接受了羅思孚的「無生父母」思想,成為了羅教系統的秘密宗教。

明朝

明朝在中央設僧錄司,處理全國僧務;府設僧綱司,州設僧正司,縣設僧會司,分別處理地方各級所管轄的僧務。

儒家理學

明朝是一個漢民族復興時代,針對元朝蒙古人統治的宗教興盛,明朝反其道而行之,壓制宗教,弘揚漢學,特別是以朱熹為代表的儒家理學。但是理學無法徹底擺脫元朝宗教的傳統,因而明朝理學產生了十分嚴重的宗教傾向。任繼愈甚至認為儒家在這個時候已經變成宗教[3]

白蓮教第二次起義

伊斯蘭教

部分回族人有傳說,認為明初「十大回回保國」,但《明史》等正史中從未記載常遇春、胡大海、藍玉、沐英、馬皇后等人是回回,這種說法僅僅是回族民間傳說,缺乏史料支持。

明朝歷代統治者對伊斯蘭教採取懷柔政策。

道衍和尚與明成祖

藏傳佛教格魯派形成

明初,藏傳佛教大師宗喀巴在西藏創格魯派

羅馬天主教

明朝末期,羅馬天主教耶穌會教士進入中國。

南明與羅馬天主教

民間秘密宗教的興起

羅教在明代中期由軍人羅清創立,以《苦功悟道卷》等「五部六冊」為主要經書,主張尋求人心本性的覺悟,反對外在的宗教儀式或造像,適合在家修行,信眾以運河水手為主要基礎,會堂遍佈大江南北,各自為政,信徒素食、念經,作風平和。在民間,羅清被稱為「羅祖」,地位崇高,羅教也常被民眾視為佛教的一支,信徒眾多,分成多個派系,往往與白蓮教並稱,在山東一度威脅正統佛教的地位,在清代多次受官府取締,被指斥為邪教,支派流衍成長生教、青蓮教、真空教等多個教派。

清朝

藏傳佛教在清朝

清朝皇室崇奉藏傳佛教。

湯若望與木陳忞爭奪順治帝

羅馬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湯若望與佛教禪師木陳忞(道忞)在宮中互相爭勢,爭奪順治帝,最後順治帝選擇了佛教。

中國禮儀之爭

白蓮教等民間宗教

1795年-1804年,四川、陝西、河南和湖北邊境地區的白蓮教起義。

嘉慶十八年(1813年)白蓮教的一個分支「天理教」(又稱八卦教)舉行武裝暴動,沖入紫禁城。

鴉片戰爭之後基督教在華傳播

拜上帝教與太平天國

西部回變

義和團運動

近代

1949年以前

  • 儒家宗教化的孔教
  • 非基督教運動

1949年以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政的中國共產黨為一個無神論列寧式政黨,有關的宗教體制經常被指出現爭議和醜聞。因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經常受到政府體系以外、國際社會及多間媒體與宗教人士的指控,指責中共打壓及控制國內宗教及反對聲音。其中,國際組織自由之家於2017年2月發表了名為《中國靈魂爭奪戰:習近平治下的宗教復興、壓制和抵抗》的宗教自由報告。報告指出,在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領導下,近年中國的宗教管治打壓問題惡化。習近平任內推行「宗教中國化」,自2018年《宗教事務條例》生效後,習近平的宗教中國化政策進一步擴大[4],黨政機關下令拆除天主教堂的十字架,甚至將聖母畫像換成習近平肖像,全國的清真寺遭到大規模整改和破壞,還禁止穆斯林齋戒[5][6][7]

參考文獻

  1. ^ 趙朴初居士編著《佛教史略》
  2. ^ 龙泉:汉地教团的建立及早期形态. [2009-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05). 
  3. ^ 任繼愈:《具有中國民族形式的宗教——儒教》,1988年
  4. ^ 新《宗教事務條例》於2018年生效: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2019-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5). 
  5. ^ 習近平治疆變本加厲 要伊斯蘭教中國化. 自由時報. 2020-09-27 [2023-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30). 
  6. ^ 中共再教育維吾爾人 還要深入推進伊斯蘭中國化. 中央社. 2022-09-21 [2023-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30). 
  7. ^ 穆斯林斋月中国禁止斋戒 人权组织呼吁国际关注. 美國之音. 2019-05-09 [2023-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6). 

研究書目

  • 楊慶堃著,范麗珠等譯:《中國社會中的宗教:宗教的現代社會功能與其歷史因素之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 渡邊欣雄著,周星譯:《漢族的民俗宗教——社會人類學的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 宗樹人:〈民國救世團體與中國救度宗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