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命名常规/存档18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建议参考引入WP:MPN

英文维基百科中有Use modern names这一常规。其内容为:

“For an article about a place whose name has changed over time, context is important. For articles discussing the present, use the modern English name (or local name, if there is no established English name), rather than an older one. Older names should be used in appropriate historical contexts when a substantial majority of reliable modern sources do the same; this includes the names of articles relating to particular historical periods. Names have changed both because cities have been formally renamed and because cities have been taken from one state by another; in both cases, however, we are interested in what reliable English-language sources now use.

For example, we have articles called Istanbul, Dubrovnik, Volgograd, and Saint Petersburg, these being the current names of these cities, although former names (Constantinople, Ragusa, Stalingrad, and Leningrad) are also used when referring to appropriate historical periods (if any), including such article names as Battle of Stalingrad and Sieges of Constantinople; not to mention separate articles on Constantinople and Byzantium on the historical cities on the site of modern Istanbul – or part of it. It is sometimes common practice in English to use name forms from different languages to indicate cultural or political dominance. For example, Szczecin is often written as Stettin (the German name) for the period before 1945, likewise  Gdańsk is called Danzig (the detailed decisions at Talk:Gdansk/Vote apply to that dispute; they are older than this page). There are other cities for which policy is still debated, such as Vilnius, which in various contexts is referred to as Vilnius, Wilno or Vilna.

In some cases it is not the local name but the spelling of the name in English that has changed over time. For example, Nanjing, as the contemporary pinyin spelling, is used for the name of the article rather than Nanking. However, the article on the Treaty of Nanking spells the city as was customary in 1842, because modern English scholarship still does.

Another example is Mumbai, which officially changed its name from Bombay in 1995. Per Wikipedia's naming policy, our choice of name does not automatically follow the official or local form, but depends on that change having become predominant in common global usage. That can be assessed by reviewing up-to-date references to the place in a modern context in reliable, authoritative sources such as news media, other encyclopedias, atlases and academic publications as well as the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major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for example the CIA World Factbook.”

此种方法似乎是值得参考的。--罗放留言2023年1月11日 (三) 20:47 (UTC)

有关日本在华使馆、领事馆的中文名称

日本在华设立的大使馆、总领事馆,官网上的名称都是“日本国驻华大使馆/驻xx总领事馆”。可见此处。名称不应该是官方为准吗?我尝试移动(如:日本驻华大使馆日本国驻华大使馆),但是被回退了。--糯米花留言2023年1月12日 (四) 04:53 (UTC)

另外,@Yumeto:。--糯米花留言2023年1月12日 (四) 04:54 (UTC)

似乎又是“名从主人”与“常用名称”的冲突。--Mosowai留言2023年1月12日 (四) 05:55 (UTC)
本站的使领馆条目一般使用国家通称命名以符合WP:COMMONNAMEWP:CONSISTENCY,如日本国驻美利坚合众国大使馆→日本驻美国大使馆。--绀野梦人 2023年1月12日 (四) 05:57 (UTC)

为什么艺人更换艺名,维基百科就要“立即”跟着把条目名称移动到新艺名?

节录自维基百科:互助客栈/求助#关于陈怡嘉人物确定更名,请协助相关资讯做更动并微幅改写。在那里征求不到回应,所以来此另开专门一个议题,探求各位先进的意见。谢谢!

为什么艺人更换艺名,维基百科就要“立即”跟着把条目名称移动到新艺名?都不用考虑WP:常用名称吗?尤其是其身份证明文件上的本名并无更改的情况下。龙语申常用吗?田羽安常用吗?乔湲媛常用吗?是的,我过去也做过相同的事,把陈晓菁移动到陈小菁,但现在我高度怀疑我做错了,我太早移动了。

有任何的方针或指引要求大家,不管新艺名是否常用,只要传主换了艺名,维基百科就要“立即”把条目移动到新艺名吗?现在这个时间点,难道不该是田羽安重定向到陈怡嘉(而非相反方向)吗?---游蛇脱壳/克劳 2023年2月4日 (六) 23:20 (UTC)

(:)回应:@克劳君,也许大概新闻媒体比较常报导的是出现的名称大多与艺人艺名有关,新闻报导娱乐新闻鲜少用到艺人本名,除非是艺人本身拿身份证去改名,例如:王建复去改名为王振复,而且还秀出新身份证(见:[1]),但是若坚持用本名,会不会读者不知道这是谁?再来会不会连带有所谓关注度的问题(例如:某艺人根本鲜少用本名,而是用艺名,本名反而找不到该艺人)、又或者牵涉到统一性(条目介绍以艺人本名为主或艺名为主?)若本名为主,则又牵涉到同质性人物条目的编修,这可能会是大工程;另外假设以本名为主命名空间,那么可能势必要考虑到后续条目的维护,而且可能会有新用户或IP匿名户会搞不清楚状况就给您搞个重导向或者另创其他命名空间相同内容的人物条目,可能会让站内熟悉相关规范的维基人疲于奔命处理相关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可预期的,可以广泛讨论,但就目前情况,可能是无解吧?即便不“立刻跟进”,那么也会产生人物已经更动艺名,条目许久未被关注而有其他人做更动却被误解为扰乱编辑行为,而误会对方,这样子也不太好吧?薏仁将🍀 2023年2月5日 (日) 01:11 (UTC)

我没说一定要用本名当条目名称,而是常见名称。常见名称可能是本名,也可能是旧艺名,当然也可能是已用了一段长时间的新艺名。若常见名称事实上没变,条目名称也就不必改变。你/你去找一次算命老师,维基就要跟着你/你即时改变一次?维基有义务照顾你/你的星途?我觉得这风气毫无道理。-游蛇脱壳/克劳 2023年2月5日 (日) 01:44 (UTC)
WP:名从主人和常用名称的冲突。只要满足名从主人规则,即视作合理移动的范畴,规则上并未禁止。如果要比较常用的话,每次改名或者改名后隔几段时间都要统计使用量,原理上比较困难。----Cat on Mars 2023年2月5日 (日) 03:40 (UTC)
CatOnMars在下认为不是WP:名从主人和常用名称的冲突,因为田羽安陈怡嘉都是她的“名”,而且两者都在“使用中”,并无弃用“陈怡嘉”。而且我质疑的点是“得知改名后就立即移动”,立即!这会让人误以为“传主改艺名是更改其条目名称的充分条件”。-游蛇脱壳/克劳 2023年2月5日 (日) 04:59 (UTC)
我认为方针并没有禁止这一行为,并且在操作上有一定合理性(而且一般无害),如果按照您的意思要求移动时“必须”考虑常用性,原则上可以理解,但并没有见到“必须”规范的必要性。----Cat on Mars 2023年2月5日 (日) 06:28 (UTC)
方针是没有禁止这一行为,但亦无明示“‘传主更改艺名’是更改其条目名称的充分条件”。没有经过足够的讨论就在这种情况下自作主张、立即移动条目,甚至认为这是默认的不成文规定,在下认为这不对。不是所有的移动都需要讨论,但陈怡嘉陈祎伦詹宛儒的情况需要(另外,“通知”不等于“讨论”)。-游蛇脱壳/克劳 2023年2月5日 (日) 08:52 (UTC)
法无禁止皆可为,在规范之外应该给予编者自由编辑的空间。如果有争议可能要挂标签求讨论也无可厚非,如果很冷门、会来讨论人很少,自己移动也算不上错误,如果后来发现移动有问题再去讨论也没有什么问题,没有必要搞出一个僵化的程序出来。只要你不是在做有害于百科的事情,譬如编辑战、造假、OWN之类的,那么没有理由强制限制。----Cat on Mars 2023年2月5日 (日) 10:49 (UTC)
这是“无心作对的事,却做对的事”。这些移动有部分是自以为消息灵通的粉丝在一些论坛或脸书粉专上看到改名消息,就自以为是移动的。他们是在为偶像贡献,完全无心为维基百科贡献,因此他们只是帮偶像条目更名,没打算为其编辑提供可靠来源(例如詹宛儒的移动)。所以我至少可以要求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必须提供传主改名的可靠来源,才可以移动吧?其他编者没义务为他们擦屁股,找来源。-游蛇脱壳/克劳 2023年2月6日 (一) 23:49 (UTC)
我觉得这是做错误的事情,如果没有参考来源就去移动显然不符合规范,移动属于重大改动,其他编者没有必要为他们擦屁股、找来源,应该予以引导。查,移动应该属于confirmed以上权限,User:Money821.tw也是auto-confirmed,建议找本人直接沟通,申明其举证责任。----Cat on Mars 2023年2月7日 (二) 01:10 (UTC)

(:)回应:@克劳君,您说的是也没错,那么我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有用户(可能一位或者数位)请求某艺人做资讯异动呢?可能也有用户基于善意所提出请求,那么您可以婉拒一次二次,您无法婉拒太多次,况且比较现实一点,您个人婉拒其请求,还是有其他维基人会协助帮忙,所以这就是我说“此问题无解”的原因,希望您能了解包涵。薏仁将🍀

考虑到一种极端情况,改名前的名字是一个大众熟知的名字,改名时或改名后已经糊掉了,没多少人关系,自然新名字就不具备知名度--苞米(☎)💴 2023年2月5日 (日) 02:04 (UTC)

关于cat:各国佛教出家众下汉传佛教佛教人物命名问题

我最近在看cat:宋朝僧人时候,发现该分类下既有释普交释了然释仲殊释崇岳释师范释昙密等释姓命名,也有智圆法护子璇等不带释姓命名,还有张怀素赵智凤等俗姓名字,又有兰溪道隆、神照本如、大慧宗杲等法号+法名的命名,还有一些诸如清水祖师宁化伏虎禅师三代祖师等尊称,这些名称往往并没有彼此重定向,我在查找人物的时候比较麻烦,不翻阅分类无法知道条目是否建立。绍兴图书馆有一则《古籍普查中如何正确著录僧人姓氏》提到:

1.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中国古籍总目》著录原则(讨论稿)、《中文普通图书机读目录数据处理细则》、《浙江省古籍善本联合目录》都是建议释姓+法名,《中文普通图书机读目录数据处理细则》还建议如果只有俗名采用俗名。

2. 中国古代在南北朝道安之前佛家姓氏并不统一,但在之后释姓成为主流。这一点在各国也有不同的情况,不列举。

2.1 对于中国古代僧人,文章建议道安之后采用释姓+法名,这一点也适用于越南

2.2 对于日本僧人,文章建议使用俗姓+俗名

2.3 对于朝鲜半岛僧人,文章建议采用俗姓+法名

以上不知道社群有什么看法。 --Cat on Mars 2023年3月2日 (四) 23:09 (UTC)----Cat on Mars 2023年3月2日 (四) 23:09 (UTC)

别名可以重定向,条目名按常用名称法鼓文理学院有一个专注于佛教人物的数据库,他们选用哪一个名称为词条名也可以参考。--Nostalgiacn留言2023年3月3日 (五) 02:49 (UTC)
我认为优先是常用,当常用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例如好几个名字看不出哪个更常用),才应该考虑你说的这些规则--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3月3日 (五) 02:58 (UTC)
有常见名称当然是好事情,例如李叔同玄奘法显济公,至少不需要在命名上有什么纠结的地方,但是对于大部分僧人来说命名的不统一问题也是非常困扰的,所以我认为需要有一定规则。如果我需要找一个僧人,我就有最多十几种组合需要尝试,比方说“大慧宗杲”就有在法鼓山数据库中就有“大慧宗杲,大慧,大慧杲,大慧禅师, 大慧普觉,大惠,径山宗杲,径山杲,径山大慧,妙喜杲,妙喜,杲佛日,普觉禅师,佛日大师,云门(yún mén),昙晦(tán huì),定光佛”17种名字,我如果需要链接则可能需要尝试“大慧”“大惠”(法号)“径山”(寺名)“妙喜”(庵号)“佛日”(赐号)这么多种,这么多名字不论条目编者还是具体使用者也不一定一一知晓。可能大慧宗杲还是太过于显著,对于一个并不显著、不易区分常见名称的佛教人物,由于维基百科内人名并不存在相关规范,我又要尝试他的法名、法号、俗名、寺名、庵号、赐号才能最后找到这个人,这显然不符合“易于辨识”的命名要求。
从目前我看到的资料来看,“释姓+法名”应该是中国大陆图书馆界的共识,本质上“释姓”也应该是南北朝以后汉语系大乘佛教徒所沿用的命名常规,并且在维基百科内的cat:中华人民共和国佛教出家众cat:中华民国佛教出家众cat:香港佛教出家众俱是带姓氏命名为主,哪怕是媒体所常用的星云大师(RIP)也是命名为释星云,我可以认为这在维基百科内已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惯例。对于古代人物是否要带姓氏,我认为社群可能会无法达成共识,但我也要提出在常用名称并不清晰的情况下,应该优先考虑法名,有法名用法名,然后再去考虑其他名称。----Cat on Mars 2023年3月3日 (五) 08:49 (UTC)
关于日本僧人,绝大多数情况下法名就是常用名称,除非是某些形式上出家的僧人,例如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等等。--AT 2023年3月3日 (五) 13:05 (UTC)
日本应该是明治维新以后才变成“俗姓+俗名”,文章中有提到但规则没有细化,不过这也说明以法名命名的通用性和合理性,中日韩朝越古代都是以法名称呼。----Cat on Mars 2023年3月3日 (五) 13:52 (UTC)
再补充一下法鼓山的命名规范:

“常名”栏:

举凡本名、字、号、别号、笔名、谥号、封号或其他名号中择其“姓名”为常名,其余者为别名。然后选择其语系,每一语系得有一常名。另外,但凡地望、住锡寺、常驻地名,则“不冠”,这部分请另行填入相关表格或说明栏。“禅师”、“法师”等一般尊称则“不缀”,惟若“经师”、“律师”、“论师”等与生平成就有关之尊称仍缀之。满洲人习惯上姓与名不连用,但本数据库仍录于同一字段,与他人相同。如:爱新觉罗玄烨。

由于避讳、说明、尊崇等缘故,直接以地名、寺名称呼人的文献很多,如“曹溪”由于经常发现,故也收录进来。古人治学有“例不十,不立法”之说,像这样“曹溪”出现频繁,例不止十,就不在排除之列。《景德传灯录》中以寺名为号者常缀以“和尚”识别,今沿用,如“瓦棺和尚”。

另外像:A010799 关辅怀,A008154柏林潭,A010800 南阳慈,都是将地名(紫红色)加在人名之前,因为名只有一个字,故较难辨认,仍照文献收录。若此类人名未于数据库中找到,请试着用CBETA电子佛典检索字串,例如:清凉洪,可用“清凉 + 洪”即可查到,X77n1524_p0491c15 正洪。

人名规范资料,常名、别名是否冠上“姓”?(摘自20090615 DA会议记录)

常名要冠姓,别名(字)不必一定冠姓,僧人不必一定冠“释”。(依文本)

--Cat on Mars 2023年3月3日 (五) 14:23 (UTC)

根据常识停用“站站”

例子:青岛站站青岛北站站沈阳站站天津站站

[[Talk:青岛站站#建议改名:“青岛站站”→“青岛站_(地铁)”_2]]中有DicKan讨论 | 贡献)与其他人的讨论。其主要观点为:要于车站牌上的内容后加“站”字,而青岛站的站牌上写的是“青岛站”,再后面加上“站”字便成了“青岛站站”。

这无疑是反常识的。维基百科的浏览者如果要找地铁站,只会搜索“青岛站”而不是“青岛站站”,会搜索“人民会堂站”而不是“人民会堂”。

建议停用此类条目名,不留重定向。--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1月21日 (六) 11:45 (UTC)

倾向于以地铁行驶时报站所称为准。--  2023年1月21日 (六) 13:25 (UTC)
如果官方资料常用“站站”称呼,可能需考虑名从主人因素。常用名称同上,易于识别部分同上(不排除" (地铁)"可能易于识别主题)。“无疑是反常识的”不完全成立,官方资料会称站站。地铁1号线上海火车站站上海火车站站西站厅开放上海火车站站。--YFdyh000留言2023年1月21日 (六) 16:28 (UTC)
@YFdyh000:我同意您的观点,是我考虑不全面。--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1月23日 (一) 07:25 (UTC)
北海道道道列表--洛普利宁 2023年1月21日 (六) 16:31 (UTC)
最好有青岛本地人出来说一下当地到底怎么称呼。--Nostalgiacn留言2023年1月21日 (六) 17:19 (UTC)
在上面我给出的讨论中有人询问了当地的市长信箱,市长信箱给出的回应是全名就是青岛站。--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1月23日 (一) 07:20 (UTC)
进一步了解,官方资料的确是“青岛站”,新闻也有不称“站站”。所以青岛站站青岛北站站这两例,改掉似乎没问题,青岛地铁3号线内容也并不使用此种称呼,仅用于标题可能过于死板。WP:命名一致性标准共识仍不明确,可能需检查讨论。“人民会堂站”等是否加“站”不好说,青岛地铁官方线路图是没有“站”字的,但省去面临中山公园站等命名方式可能出现不一致或者需更名的问题。(~)补充 各路文章写法不一,青岛北站站、青岛站站青岛北站站厅(按语法结构,没有“站站”)等。--YFdyh000留言2023年1月21日 (六) 18:32 (UTC)
在最新的“青岛地铁官方资料”中,“青岛站”三个字,永远是跟没有“站”字的站名(即“五四广场”)同时出现。
如在2022-12-25更新的青岛地铁最新票务信息Excel表格[2]以及间距信息网页[3]中,很明确“青岛站”是跟“五四广场”(而不是“五四广场站”)一起并列的。
也即是说,青岛地铁尽管避免用两个站字称呼某一站的名称,但在他们的逻辑中,“青岛站”等于“五四广场”,而不是“五四广场站”。假如“五四广场”这一站的百科条目名称为“五四广场站”,额外加一个“站”字表示这是一个车站的条目,为何“青岛站”就不应按照同样的逻辑处理?--DicKan留言2023年1月27日 (五) 11:58 (UTC)
场景不同,青岛地铁场景中认为只有“青岛站”需要额外注明,而综合性百科中“五四广场”也可能需要注明是地铁站还是广场。如果要额外加“站”来注明是车站,为什么不采“地铁xx站”或“青岛地铁xx站”这种更明确且统一的命名,可能比“站站”更佳,除非“站站”被证明更常用且广为接受。--YFdyh000留言2023年1月27日 (五) 23:11 (UTC)
“地铁青岛站”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叫“青岛”的地铁站,另一个是叫“青岛站”的地铁站。
如果你不能理解这是什么意思,可以想象“地铁五四广场站”这个条目名称,你会自然而然认为,这一站对应的地点是“五四广场”而不是“五四广场站”。用同样的逻辑,“地铁青岛站”对应的地点也应该是“青岛”而不是“青岛站”,这样就出现了谬误。--DicKan留言2023年2月4日 (六) 05:04 (UTC)
这些地铁站因为在火车站附近,所以弄了这种重复性命名,如“上海火车站/站”,前一个站字是“上海火车站”这个车站名的一部分,后一个站字表示该站作为地铁站的属性。但之前也有讨论(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存档/2020年1月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存档/2017年10月)表示火车站和附近的地铁站应当合为一个条目,这样或许也可以笔名这种“站站”式的车站命名方式。——Joe young yu留言2023年1月22日 (日) 05:51 (UTC)
合一撰写对条目内容、分类、维基数据等可能多有不便,倾向避免。--YFdyh000留言2023年1月22日 (日) 15:00 (UTC)
在中国大陆的运营体系下,国铁火车站和地铁站,永远会是两个独立的空间,而无论他们的管理权,还是采用的列车和信号系统,都是完全不同。因此没有任何理由将它们合并成同一条目。--DicKan留言2023年1月27日 (五) 12:00 (UTC)
视情况?有些地铁国铁站体是共构的,原则上可以视为同一事物体。尤其如果是跨月台共存的话,更加如此。——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2月15日 (三) 00:49 (UTC)
关于这个问题,各城市的标准和习惯不同。
如上海地铁,是要么都不再加“站”字,如车箱报站与线路图中的“漕宝路上海南站锦江乐园……”,要么就都再加站字,如官微新闻中会使用“漕宝路站、上海南站站、锦江乐园站”。
而北京地铁,则是不论其他站加不加“站”字,以国铁车站命名的地铁站都统一不再加。即,要么是“陶然亭北京南站马家堡”,要么是“陶然亭站、北京南站马家堡站”。
北京永远不会出现“北京南站站”的用词,若要与国铁车站区分,则称为“地铁北京南站”。
台北则类似北京,比如铁路车站叫“台北车站”,但捷运站名也只叫“台北车站”,不会出现“台北车站站”。
综上,这个问题需要各个城市各个车站各自考量,不应有统一标准。——GlenHelvetica留言2023年1月27日 (五) 02:24 (UTC)
青岛人的日常用语里,如果让别人坐地铁到“五四广场”,可能会说“你坐地铁到五四广场站”,也会说“你坐地铁到五四广场”——即省略“站”字。但如果让别人坐地铁到“青岛站”,永远只会说“你坐地铁到青岛站”,绝对不会说”你坐地铁到青岛“——别人会把他当成傻子。
因此,“青岛站”三个字,作为车站名称是连在一起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分开。如果“五四广场站”是地铁站的条目名称,即车站名称“五四广场”+“站”,那么“青岛站”后,必须同样加一个“站”字,表示所有地铁站的条目的命名逻辑完全相同。
任何人认为可以用“青岛站”和“五四广场站”并列作为条目名称的,请问:青岛地铁的确有一站叫做“五四广场”,但是:你是否能说有一站叫做“青岛”?--DicKan留言2023年1月27日 (五) 11:51 (UTC)
不同城市有不同,如“深圳北站”也不会“深圳北站站”,在深 圳地铁6号线通车前,深圳地铁路4号线和5号线曾在广播省略站字,即只谫下一站.深圳北,至于戈广洲南站,在广洲地铁中仲使广播出覝站字,也不会出现“广洲南站站”﹐不过“上海火车站站”可能系因为分变上海火车站和地铁铁站,但“站站”事实违反了文法其实“上海火车站站”其中一个站系多余,其实大陆好多野连中文都错﹐不过这样都系跟返各国地铁习惯。可能因为香港无呢烦站名,因为香港西九龙站也是港铁的份子﹐所以没出现,以前香港红磡站,在大陆列车叫前方到站:红磡地铁站 (注意地铁是大陆对港铁的称哹,不论车站是前地铁还是前九铁)--Ryan Wong 99留言2023年2月27日 (一) 12:06 (UTC)
需要特别声明的是,使用两个“XX站站”的称呼,不违背任何常识。
无论是沈阳站站使用的官方牌匾:
沈阳站站
还是青岛地铁奠基石的官方介绍文字:
青岛地铁奠基石
都明确出现了“XX站站”的表述。
因此,没有任何理由认为这是违背常识的。--DicKan留言2023年1月27日 (五) 12:12 (UTC)
不应该改的车站:沈阳站站沈阳北站站浑河站站皇姑屯站站北站站南站站西站站临平南高铁站站火车东站站 (杭州地铁)火车东站(东广场)站火车南站站_(杭州地铁)火车西站站城站站福州火车站站福州火车南站站台州火车站站温岭火车站站--弹不了拉三小家伙 2023年2月14日 (二) 10:04 (UTC)
要看具体官方资料和车站物料?例如沈阳站站,出入口标记为“沈阳站站”(File:Shenyang_Metro_Shenyang_Zhan_Station_D_Passageway.JPG)、月台上标牌为“沈阳站”(File:Shenyang_Metro_Shenyang_Zhan_Station.JPG);类似反例,例如广州火车站 (地铁),月台墙饰(File:Guangzhou_Railway_Station_Metro_Line_2_2015_05_Part_2.JPG)、出入口标记(File:Guangzhou_Metro_Guangzhou_Railway_Station_Exit_D1.jpg),均统一为“广州火车站”。动物园站_(广州)的月台墙饰是“动物园”(File:GZmtr_Zoo_Station_Word.JPG),而出入口标记为“动物园站”(File:Exit_C,_Zoo_(Guangzhou)_Station,_Guangzhou_Metro.jpg)。可能部分地铁运营商认为车站名应该为“<XXXX>站”,但为了避免结尾“站站”叠词,会将作为事物性质的最后一个“站”合并掉(尤其是XXXX就是另一个系统的车站时),但也有一些运营商不介意这种情况,应该理解和保留这种情况,而不是斥之为不常识。——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2月15日 (三) 00:45 (UTC)
个人认为应以车站所属地铁公司官方具体怎么称呼为准。地铁公司不用“站站”的(例如广州、长沙),就不用“站站”,地铁公司有用“站站”的(例如沈阳、杭州),可以使用“站站”。--🔨留言2023年2月16日 (四) 10:32 (UTC)
@Liu116 对,上面我写的很清楚了。弹不了拉三小家伙 2023年2月16日 (四) 12:00 (UTC)
  • (!)意见我的意见依然是地铁站如果遇到可以换乘国铁的同名站(尤其是本来就同构的)应该合并,这样可减少链入问题。像沈阳站站这种,我也(+)倾向支持合并至同一条目内,当然合并工作非常繁杂,本人没有余力去处理。——游客中心 2023年2月21日 (二) 02:17 (UTC)

落花有意12138YFdyh000我在2022年2月9日已经咨询青岛地铁集团,2月11日地铁集团给出的答复是“青岛站与青岛北站的站名全称应为‘青岛站’和‘青岛北站’,与国铁保持一致。”而且2016年12月19日发行的《青岛早报》封面也将“青岛站”与“青岛北站”,以及其他含“站”字的站名并列。地铁青岛站的竣工标识牌也清楚的写有“青岛站”。由此,我们有理由证明,地铁青岛站和地铁青岛北站的全称即为“青岛站”和“青岛北站”。DicKan所述的站名+站的条目命名方式至少不适用于“青岛站”和“青岛北站”等含有“站”字的青岛地铁站名。

青岛站竣工标识牌
报纸链接:[4]
地铁集团回复:[5]

--K.Y.K.Z.K.留言2023年3月6日 (一) 12:42 (UTC)

火车站地铁站命名争议

很多地铁站标题出现了不必要的“站站”,站站争议搞了几年还未解决,我还是干脆列出所有需要移动的地铁站吧。

请求移动以下条目“XX站站”至“XX站 (地铁)”:

2023年4月1日 (六) 06:07 (UTC)

(+)支持:不过对于“火车北站站 (成都市)”、“火车北站站 (昆明市)”这类本名里没有城市名的,我建议改成“火车北站 (成都地铁)”、“火车北站 (昆明地铁)”,避免名称混淆--超级核潜艇留言2023年4月1日 (六) 07:21 (UTC)
有条件反对:关于是否使用“站站”,以所属的地铁公司如何称呼为准足矣。只有地铁公司弃用“站站”的才应该移动。--🔨留言2023年4月1日 (六) 09:50 (UTC)
@Liu116 你是正确的,以上站站皆是错误名称,其他正确的站站不计入内。 2023年4月1日 (六) 10:00 (UTC)
将来移动时最好在摘要上注明以地铁公司为准。--🔨留言2023年4月1日 (六) 10:08 (UTC)
  • 这玩意显然很有可能一辈子都搞不定,标准的Bug,根本不值得讨论。难道这么简单的“XX火车站”重定向至“XX车站”也需要说吗?悲哀的独裁社群。如果连重定向都不会,那命名一辈子都具有争议。--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2023年4月4日 (二) 18:09 (UTC)
    @Z7504 并不是一个bug,有些地铁站有“站”字叫天津站站,没有“站”字叫天津站;有些地铁站有“站”字叫北京西站,没有“站”字也叫北京西站。以上地铁站都属于第2类型,当然要移动了。 2023年4月5日 (三) 03:46 (UTC)
    “XX站 (国家)”难道不行吗?随便举个例子:“潮州站 (广东)潮州车站 (台湾)”。提出这种讨论的,可以证明这个独裁社群非常不会变通条目名称。这样子还想期望有更多用户愿意来写维基百科,真的看了会哭笑不得。何来争议之说?加个国家名或者上面提到的重定向不就解决了吗?还有,如果真要这样子讨论估计也讨论不完,也不想想全世界总共有几种车站和站名,跟翻译的时候一样有撞名的问题嘛。与其这样,不如把时间花在自己想做的事情还比较划算。--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2023年4月5日 (三) 15:25 (UTC)
    “国家”太扯了(而且有夹带私货的嫌疑),就后边加城市名最好。我看就这样,地铁站名称中有城市名的,比如“成都西站”、“昆明火车站”,就写成“成都西站 (地铁)”、“昆明火车站 (地铁)”;地铁站名称中没有城市名的,比如“火车北站站 (成都市)”、“火车北站站 (昆明市)”,就改成“火车北站 (成都地铁)”、“火车北站 (昆明地铁)”。成都这种居然还有两种不一致的命名方法并行。“站站”是地铁公司命名的不规范导致的,但我们不必跟着“不规范”走。--超级核潜艇留言2023年4月8日 (六) 00:48 (UTC)
    要不要加国家结尾命名条目是这个独裁社群来决定的,不是Z7504可以决定的。啊如果连这个建议都不采纳就算了吧,反正还可以直接重定向解决啊,看看上面这些用户有哪个是真的把自己当成读者过了?还是只是那种只会自我陶醉的编辑者?--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2023年4月8日 (六) 17:10 (UTC)
    题外话,阁下要是觉得“独裁社群”让您感觉非常不愉快,建议您暂时放下社群工作一段时间,不要给自己找不开心。--Tim Wu留言2023年4月8日 (六) 17:29 (UTC)
怎么被存档了?还是维持开启吧。 2023年5月9日 (二) 09:06 (UTC)
很简单就是:看文献(无论是报道、官方的施工文件等、工程纪念碑,等),看车站物料(看出入口上牌子、站台的墙饰或月台上方面板,如果前后两者一致,就一致的名字;如果不一致,以出入口名字为基准)。还搞出用地区消歧义来处理这个问题确实离谱。——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5月10日 (三) 00:35 (UTC)
有车站物料(月台和出入口)图片做对照的都移动了。(茶店子客运站站原则上暂时不能移,没有图片,但手滑了,算了)——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5月10日 (三) 01:06 (UTC)
没有人隔这么久才把讨论拉回来的⋯⋯下次请直接新开一个话题。——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5月10日 (三) 18:57 (UTC)

各国普遍都设立的立法机构和政府部门的条目名称如何消歧义

以各国议会和外交部为例,是使用“众议院 (泰国)”、“外交部 (瑞典)”,还是使用“泰国众议院”、“瑞典外交部”,两种消歧义方式哪个更好一些?--大化国史馆从九品笔帖式留言2023年5月24日 (三) 01:02 (UTC)

一般而言,正式名称是什么,就写什么。有一些机关名称叫做“众议院”,所以加后缀消歧义;另一些机关名称带有国名,便直接用前缀消歧义。——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5月24日 (三) 04:16 (UTC)
NC:易于识别角度我倾向后者,前两个条目当前序言阅读体验有点累。但名从主人来说前者似乎更好,其他维基也是用前者。--YFdyh000留言2023年5月24日 (三) 04:25 (UTC)
泰国下议院的英维条目名是“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Thailand)”,上议院却又是“Senate of Thailand”,并不统一。--大化国史馆从九品笔帖式留言2023年5月24日 (三) 12:10 (UTC)
  • 首先依WP:常用名称,“尽量使用可靠来源中人、物或事项的常见的名称。”。
  • 其次依WP:DABNAME,“如果那些定义拥有另外的名称,或是更完整而又同等清晰的名称,我们就可使用它们。例:泰坦火箭(而不用泰坦 (火箭))、电脑病毒(而不用病毒 (电脑))”。
--CaryCheng留言2023年5月24日 (三) 14:37 (UTC)

@逐风天地Ericliu1912YFdyh000:讨论无后续,请问可否继续讨论达成共识?--CaryCheng留言2023年5月29日 (一) 03:48 (UTC)

倾向无共识,想起Talk:东京地方裁判所。一种更加中文化,另一种更加原生态,两者都可能有可靠来源和常用性。--YFdyh000留言2023年5月29日 (一) 12:04 (UTC)
  • Talk:东京地方裁判所的确是一个让人无法忽视的例子...
  • 我想先试试对“外交部”达成共识,请阁下参考。以下表格比较中文地区四个外交部在中文维基百科与英语维基百科的条目名称:
中文维基百科条目名称 英语维基百科条目名称
中华民国外交部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Taiwan)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新加坡外交部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Singapore)
马来西亚外交部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laysia)
由这个表格来看,应该可以说中文维基百科中,瑞典外交部是比外交部 (瑞典)更习惯使用的条目名称。--CaryCheng留言2023年5月29日 (一) 14:39 (UTC)
从语法差异来说,中文里将国家名前置似乎是合适的。--YFdyh000留言2023年5月29日 (一) 14:55 (UTC)
同意,符合口语、阅读与搜寻习惯。除了专有名称外(例如行政院国家杜马等),可行的话,就一并将政府机构统一中文名称,即国名+机构名(例如上述的泰国众议院、瑞典外交部)。--Tp0910留言2023年5月29日 (一) 20:33 (UTC)
其实可以先看看该国的驻华领事馆怎样称呼自己,具体到瑞典外交部,对方是用“瑞典外交部”的:当总领事馆闭馆时,您可以通过按总机上的按钮连接到瑞典外交部热线。--Nostalgiacn留言2023年5月30日 (二) 07:28 (UTC)
这是将机构描述为“瑞典的外交部”吧?--绀野梦人 2023年5月30日 (二) 11:21 (UTC)
,Ministry for Foreign Affairs in Stockholm=瑞典外交部,Swedish Migration Agency=瑞典移民局。翻译时调整语句挺正常的。--YFdyh000留言2023年5月30日 (二) 13:40 (UTC)
话说有没有人会这样杠,瑞典外交部可以指“瑞典外交部”或者“瑞典外交部”。--Nostalgiacn留言2023年5月30日 (二) 13:44 (UTC)
驻瑞典的其他外交部门不叫外交部。没必要,那么中国地铁也能指中国制造的地铁系统了。--YFdyh000留言2023年5月30日 (二) 13:52 (UTC)
前两者全衔应该包含国名。后面两者我不肯定。另外,就政府行政部门加上国名似乎是常见做法(毕竟没几个机关的外交部门不叫“外交部”),而各国立法部门名称更多样一些。至于专有名词,“外交部”跟“立法院”同样都是专有名词,我们这里讨论的只是如何消歧义(前缀还是后缀)的问题。——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5月30日 (二) 12:32 (UTC)
其实外交部的名字挺多样的,上面没有全面考虑,如英国的外交部:外交、联邦及发展事务部,日本的外务省 (日本)、朝鲜的外务省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意大利:外交与国际合作部 (意大利)、摩尔多瓦:外交与欧洲一体化部 (摩尔多瓦)--Nostalgiacn留言2023年5月30日 (二) 13:40 (UTC)

(!)意见:我后来想想,下面的共识一范围太小,只改一个瑞典外交部,共识二改了各国外交部,但其他部门没动,两者好像没有“毕其功于一役”。但如果共识二能形成共识,也算有进展。--Tp0910留言2023年5月30日 (二) 16:20 (UTC)
共识一还是有用的,看上文讨论基础上是否有不同意见出现。--YFdyh000留言2023年5月30日 (二) 16:30 (UTC)
感谢阁下的意见。三个提案各自涵盖的范围由小到大,是我的刻意设计,我预期共识二及共识三可能会有反对意见,不一定可以达成共识,因此设计了范围最小的共识一,希望在这一周的讨论之后,至少可以达到一项成果。三个提案中只有共识三可以“毕其功于一役”,然而范围大就会出现预料外的状况,需要厘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再讨论达成共识,这个就需要时间跟耐心,还要有一些运气了。--CaryCheng留言2023年5月30日 (二) 16:36 (UTC)
了解。--Tp0910留言2023年5月30日 (二) 16:52 (UTC)

提案

提案一、瑞典外交部

已通过: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WP:命名一致性NC:易于识别NC:名从主人
参阅下方提案说明,条目名称瑞典外交部优于外交部 (瑞典),将条目移动到瑞典外交部。--CaryCheng留言2023年5月30日 (二) 15:05 (UTC)

提案说明:
  1. 瑞典外交部的官方英文全称为:Ministry for Foreign Affairs
  2. 瑞典总领事馆的中文网页中,可见到瑞典官方在中文语境下以“瑞典外交部”指称“Ministry for Foreign Affairs”,符合NC:名从主人
  3. 可搜寻到数个新闻来源在报导中使用“瑞典外交部”[6][7][8],符合WP:常用名称
  4. 因此,依NC:名从主人WP:常用名称,条目名称瑞典外交部优于外交部 (瑞典)

公示7日,2023年6月17日 (六) 17:47 (UTC) 结束:提案一已数日无新留言,反对意见均已获得合理回应,进入公示期。--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10日 (六) 17:47 (UTC)

下方似乎还有反对意见。顺便提醒,基本上整个话题多数讨论都在下方,所以在估算留言期间的时候不能只看各该章节。——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6月10日 (六) 20:23 (UTC)
感谢阁下的意见。我在公示前已检查过下方意见区,对提案一投下反对票的意见已获处理。其他提案的反对意见仍在讨论中,因此只有提案一进入公示。--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11日 (日) 02:17 (UTC)
请问公示此案的理由是什么?是点票吗?如果是点票,提案二一样都有四票,为什么不选提案二?是因为“倾向支持”比“支持”低一级嘛?--Ghren🐦🕐 2023年6月13日 (二) 17:05 (UTC)
  • 是的,点票。
  • 提案二引用WP:命名一致性,在讨论区有数个使用者提出疑虑,相关讨论仍在进行,尚待凝聚共识。
--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14日 (三) 14:19 (UTC)
(~)补充:U:Ghren及U:EricLiu1912虽然未投票,但对提案一持反对意见。--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17日 (六) 17:04 (UTC)

结案说明
  • 公示已达7日,投票情形如下:
  • 支持:5票(见上,加计提案者U:CaryCheng)
  • 不反对:2票(U:ATU:Cwek
  • 反对:2票(U:Ghren及U:EricLiu1912虽然未投票,但对提案一持反对意见。)
  • Wikipedia:共识#什么是共识:“共识不强求一致同意。理想情况下,共识不会存在任何反对意见;但假如无法实现这点,共识应采纳多数人的意见,并和重要少数的意见作出适当妥协。”
  • 本案旨在选出合适的条目名称,除了“瑞典外交部”及“外交部 (瑞典)”二选一之外,未能发现其他妥协选项。
  • 很遗憾本案无法做到一致同意,因此以少数服从多数结案。
  • 外交部 (瑞典)移动到瑞典外交部获得通过,谢谢所有参与讨论的使用者。若对本次共识有异议,可邀请管理员介入确认是否达成共识。

--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22日 (四) 14:32 (UTC)


本讨论已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提案二、各国外交部

WP:命名一致性,将“国名+机构名”命名方式延伸至各国政府外交机构,即便该机构名称不仅是“外交部”三个字,例如加拿大全球事务部。依此原则,将做以下移动:

--CaryCheng留言2023年5月30日 (二) 15:05 (UTC)

可以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外务省”,例如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铁道省。--Tp0910留言2023年5月30日 (二) 15:53 (UTC)
担心增加用户手动输入时的繁琐度,输入“外务省”只有3条自动建议,后者长长的国家名、结果太多。不过,自动建议看上去会建议重定向,那么有重定向就没问题。--YFdyh000留言2023年5月30日 (二) 16:33 (UTC)
只能说“这个国家”的国名太长,应该是仅次于“那个国家”,但后者没有歧异。--Tp0910留言2023年5月30日 (二) 16:52 (UTC)
(+)支持:理由见鄙人于2023年6月3日 (六) 07:49 (UTC)的发言。--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6月4日 (日) 02:43 (UTC)

提案三、各国政府机构

WP:命名一致性,基本原则将“国名+机构名”命名方式延伸至各国政府机构,例如英国上议院英国下议院美国众议院美国参议院,但部分专有名称除外(如行政院国家杜马)。依此原则,将众议院 (泰国)移动至泰国众议院。--CaryCheng留言2023年5月30日 (二) 15:05 (UTC)

(~)补充:抱歉,补上专有名称例外之描述。--CaryCheng留言2023年5月30日 (二) 15:25 (UTC)
(+)支持:理由见鄙人于2023年6月3日 (六) 07:49 (UTC)的发言。--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6月4日 (日) 02:40 (UTC)

提案四、各国政府机构

参照WP:命名常规WP:消歧义,依照以下顺序引用相关指引命名政府机构条目。

  1. NC:名从主人NC:使用全称,优先使用该机构官方公告的中文全称,例如中华民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 若无官方公告的中文全称,则依WP:常用名称,使用可靠来源中人、物或事项的常见的名称,例如国家杜马
  3. 若无符合WP:常用名称的名称,则使用该机构原文全称的中文翻译,例如外交、联邦及发展事务部
  4. 若依前三条规则选用的条目名称出现歧义,则依WP:DABNAME,采用“国名+机构名”方式命名,例如新加坡外交部马来西亚外交部英国上议院英国下议院美国众议院美国参议院

依此共识,将做以下移动:

特别说明

共识四与共识二及共识三有冲突,无法同时通过。--CaryCheng留言2023年5月31日 (三) 04:32 (UTC)

讨论

(!)意见 序言首句要紧随条目名变动吗,我觉得不一定,如当前的法国外交部,先写机构全名、后写通称好像也不错。部门原名没有、中文名加上的国家名要加粗吗,不加粗改为国家名内链或许也行、语法更顺畅,但格式统一性稍有下降,但MOS:REDUNDANT允许。--YFdyh000留言2023年5月30日 (二) 15:51 (UTC)

不必然连动,例如中国驻美国大使馆。--Tp0910留言2023年5月30日 (二) 15:56 (UTC)
  • 现在的MOS:FIRST已经放宽第一句的格式,参见备注c举例:“例如,在英国条目中: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语: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一般通称英国(Britain),是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部海岸的主权岛国。”
  • 法国外交部是先写全名,后写通称;加拿大全球事务部是先写通称,后写法定名称,我认为两种写法都符合MOS:FIRST
--CaryCheng留言2023年5月30日 (二) 17:05 (UTC)
实际上,无论是“参议院”、“众议院”还是“立法院”全部都是专有名词,不应该因为“长得比较特别”(姑且如此认为)等原因而区别对待。另外,就上面这三项讨论而言,我们本质上是在进行消歧义工作,那么不需要消歧义(或使用主从消歧义)的条目就没有必要加上国名。——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5月30日 (二) 18:21 (UTC)
  • 感谢阁下的意见,阁下的观点从消歧义角度出发,我完全明白。
  • 如同我在上方提案的说明,三个共识提案可以分别讨论是否支持及提出修订。在此就共识一争取阁下支持:
  • 共识二及共识三的修订方式,请容我思考一下再提出修订方案。
--CaryCheng留言2023年5月31日 (三) 01:57 (UTC)
对于需要消歧义的行政机关,尤其是依附于政府的部门,基本上不反对如此做。至于其他机关,则有待商榷。——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5月31日 (三) 04:14 (UTC)
依照阁下意见拟订共识提案四(阁下似乎刻意删去“共识”字样),请提供意见。--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1日 (四) 16:02 (UTC)
@Ericliu1912:未获阁下回应,请对提案四投票支持或反对。--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2日 (五) 02:44 (UTC)
我个人不认为是次讨论能就多数议题达成共识。尤其需要注意,就这种涉及范围很大的话题,直接“点票”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6月2日 (五) 20:06 (UTC)
  • 感谢阁下的意见,过去社群讨论的确都未能达成共识,希望本次讨论有机会突破过去的僵局。
  • 抱歉,我说请对提案四投票支持或反对是错误的表达,请阁下见谅。由于阁下之前的意见反对提案二及提案三,我依照阁下的意见提出提案四,请问阁下,提案四是否能处理阁下所提到的疑虑?若仍有不足,请提供修订意见。还请阁下继续参与讨论,协助社群达成共识。
  • 目前提案仅限缩在政府机构,若能达成共识才写入Wikipedia:条目命名一致性决议,本次讨论共识最多只能视作子命名常规,不可扩充应用至其他类条目。
--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3日 (六) 12:31 (UTC)
说几点。命名一致性是技术要求,而技术要求是强制性要求,是高于常用名称和名从主人的。我记得Sanmosa在某次讨论说过,我也同意“技术要求是强制性要求”的。只是这个“命名一致性”应该是用于描述性的标题,也就是您维编者原创出来的标题,而不是已有事物的标题。目的是为了将这些原创标题统一,方便加连结和命名,像是Wikipedia:分类名称#各主题作品及其辖下分类命名法这样。这是其一。
二是即是“命名一致性”即使可以用于这种标题,要统一的都不是单位不是“各国”的外交部。各国的外交部之间是没有关连性的,外交部和外交部之间是独立的组织,他们只是单纯在中维被译成同一个名称而已。
然后回归到这个问题。英维根本没有“名从主人”方针。事实上也不是太需要管他,您维的条题是用来检索的。名从主人根本没有起到检索方面的作用。您们只需按常用名称将他们命名就行了。而且这种讨论其实没什么营养。哪有学者专门留意人家国家的部门是否包括国家名啊。--Ghren🐦🕚 2023年5月31日 (三) 15:36 (UTC)
  • WP:命名一致性:“条目(包括列表条目,下同)的命名的格式(包括但不限于用词)应与其他同类条目的命名的格式一致。”
  • 各国外交部都是同类条目,各国政府机构也是同类条目,方针里完全没有“关连性”三个字,也没有“描述性的标题”、“原创出来的标题”字词,请问阁下这个解读方针的方式是否有社群讨论共识可供参考?
  • 英维没有“名从主人”,可是中文维基百科有啊,为何不需要管它?阁下的意见是否是要修订WP:命名常规?那应该另外提案,与本次讨论无关。
  • 另外抱怨一下,阁下这种讨论其实没什么营养这句话很是无礼,对讨论达成共识没有帮助。
--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1日 (四) 00:45 (UTC)
那个“命名一致性”您维客栈已经煮过很多次了。WT:命名常规/存档16中的“Wikipedia:命名常规#命名一致性的几点问题”、“条目命名一致性”已经讨论过了。然后后面的存档,也有讨论过这个问题。总之,这个“命名一致性”的问题很是复杂,社群大多数人认为这个“命名一致性”不是“技术要求”,但是您维编者结果也没有走去改。如果这条规则是“技术性要求”,那这条规则很明显就是过严了。我虽然认为,这个“命名一致性”是技术性要求,但是那是有前设的,不然就会产生像“命名一致性的几点问题”中Lewix谈到的一些问题。您也可以不认同的这种“描述性的标题”、“原创出来的标题”字词,只是嘛,您仔细一想就会发觉寸步难行。当“外交部”处理一致了,其他部门也要依著一致,然后其他条目也要依著改。这种的工作,除了美观性,有什么帮助?
“这种讨论其实没什么营养”我还觉得语气不够重呢。您们社群讨论“东京地方裁判所”、“拉斐德侯爵”这种命名问题,讨论了过百个留言,好几个月,讨论没有结果。社群花费大量时间在这些地方,旁征博引,但是条目内容根本没有一点改善。您们讨论这些命名问题,对读者的好处在哪里?在我看来一点好处都没有。您们无非就是想争个<title></title>而已。--Ghren🐦🕐 2023年6月1日 (四) 05:55 (UTC)
  • 感谢阁下提供社群讨论纪录。
  • 阁下认为“目前讨论对读者没有好处”,我不认同但尊重。
  • 阁下说“这种讨论其实没什么营养”我还觉得语气不够重呢,我的感受是阁下想要继续无礼,不准备参与讨论形塑共识。
  • 综合以上,我的理解是阁下认为目前讨论没有意义,那在讨论最后准备进行公示时,请容我忽视阁下的意见。
  • 若我理解错误还请指正,欢迎阁下以和善的态度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协助社群达成共识。
--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1日 (四) 07:36 (UTC)
阁下所理解的和善态度和我,或者其他人所理解的“和善态度”估计差很远。总之嘛,我确实认为这些讨论没有意义。按WP:没坏别修的原则,是您应该说服他人,说服为什么这个问题不是虚构的问题,问题在哪。这种所谓的争议,还有很多,比如“Talk:内阁总理大臣#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清朝内阁总理大臣条目命名”、“Wikipedia_talk:日语专有名词的中译原则#AT的正名运动是不是矫枉过正”之类的,这种讨论,讨论的投入和收益根本不成正比。据经验,是不太可能达成共识的。
然后即使是按阁下的逻辑,也存在不少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在法律上的文书根本是不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而且,您根本不能判别这种“国家”是为方便描述而加上去的,还是这些官方认为这些“国家”+“外交部”的名称就是全称。在中文,为了分清歧义,在前面加点定语是很常见的事。--Ghren🐦🕓 2023年6月1日 (四) 08:37 (UTC)
我个人相当同意这一说法。——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6月1日 (四) 15:48 (UTC)
  • 是的,这几年观察以及参与客栈中的社群讨论,我清楚知道我理解的和善态度的确是与众不同。
  • 感谢阁下提供社群讨论纪录,如同阁下的经验,这种讨论很难达成共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 我的直觉跟阁下的意见相同,在中国大陆境内正式法律文件上,应该只有“外交部”三个字,没有前缀。
  • 然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首页中,网络浏览器的分页名称直接就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往下滑到页面底部,也可以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版权所有”字样。我会以这些网页讯息佐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符合NC:名从主人
  • 就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正式名称只有“外交部”三个字,依照共识提案四来选择条目名称,最后仍会选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作为条目标题。
--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1日 (四) 15:58 (UTC)
您根本不能判断人家的断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只有像台湾外交部这种从无论是英文,还是中文徽章都写得清清楚楚的,才可以断成中华民国外交部。这只是中文常见的消歧义方式而已。然后法律文书比较官方,还是这个网页分页,或者什么网页讯息较为官方,我想这是一目了然的。--Ghren🐦🕒 2023年6月3日 (六) 07:21 (UTC)
  • 阁下的意见似乎是想要从严使用NC:名从主人。请参考下表:
官方正式中文名称 官方网站英文名称 目前中文维基百科条目名称
外交部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中华民国外交部
外交部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这样看来,从严引用NC:名从主人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并无问题。
  • 感谢阁下的意见。总而言之,阁下想要从严引用NC:名从主人WP:常用名称;而我认为可以从宽引用。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确无法说服彼此,必须留给社群其他成员参与讨论,最后依共识选择引用方式。
  • 阁下仍未提供对提案四的修订意见,底下我试着应用提案四,依阁下的意见从严引用相关指引,为中华民国外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选定条目名称。
规则及指引 中华民国外交部 - 选出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 选出名称
规则1:从严引用NC:名从主人 外交部 外交部
规则2:从严引用WP:常用名称 外交部 外交部
规则3:原文全称翻译 不适用 不适用
规则4:WP:DABNAME,优先使用前缀消歧义 中华民国外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应用提案四流程,并且依阁下意见从严引用相关指引,最后结果不变。
  • 请问阁下,提案四既不引用WP:命名一致性,且从严引用NC:名从主人WP:常用名称的流程,用来选定各国政府机构条目名称,是否仍有不足之处?还请提供修订意见。--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5日 (一) 06:00 (UTC)
    都说了这不是“NC:名从主人”及“WP:常用名称”的问题-。这是基本中文分词的问题。您不能将“国家”+“部门”这种定中结构的词组命名理解成整个专有名词就是了。您得先理解中文基本逻辑,然后我们才可以从您维的逻辑下讨论。Google:"香港西贡"有111,000个结果,然后硬找也能有几个政府来源用“香港西贡”,然而这什么都代表不了。北区、南区都是这样,Google:"香港北区"Google:"台南市北区"一定有可靠来源和政府公文这样使用,但是这根本上是两个词语合在一起而已,根本不能算做什么“NC:名从主人”及“WP:常用名称”。而且,WP:DABNAME,根本没有提出“优先使用前缀消歧义”的命名方式。是当事物有另一个完整名称,才可以这样使用,而不是生造,推论一些前缀给他们。Eric Liu1912--Ghren🐦🕒 2023年6月10日 (六) 19:37 (UTC)
    • 感谢阁下的意见。我的看法是,当可靠来源将“国家”+“部门”这种定中结构的词组组合成一个名词指称一个特定政府机构,采用这个名词作为条目名称并不是生造,推论一些前缀给他们,而是符合WP:命名常规总的来说,所有条目命名都应当首先使用大多数中文使用者最容易理解、最不容易混淆的文字,同时尽量确保其他人可以简单且符合常识地连结到这些条目。”的作法。
    • 至于“香港西贡”、“香港北区”、“台南市北区”等例子,其实也可以展开讨论是否要依WP:DABNAME更换名称,不过我的所有提案都仅限于政府机构,这些行政区划的命名方式不在讨论范围内;即使我的提案达成共识,也只能作为这些条目改名讨论的基础,不代表可以依此共识执行。
    --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11日 (日) 02:43 (UTC)
    “香港西贡”、“香港北区”的例子是在归谬,而不是代表我同意这些做法……我想这不是很难懂吗?那是分词的问题。秃头查理是一个专有名词,秃头蒋介石则不是。可靠来源使用“瑞典外交部”这些名称,不代表他们为这个名称背书,这只是为陈述方便而已。--Ghren🐦🕐 2023年6月13日 (二) 17:02 (UTC)
  • WP:命名常规没有提到可靠来源为名称背书,倒是有提到“总的来说,所有条目命名都应当首先使用大多数中文使用者最容易理解、最不容易混淆的文字,同时尽量确保其他人可以简单且符合常识地连结到这些条目。”使用陈述方便的名词作为条目名称,符合WP:命名常规的主要目标。
  • 阁下主动提出“香港西贡”、“香港北区”为例,我认为阁下的举例值得社群展开讨论凝聚共识,不明白阁下难懂什么;我也不明白“秃头查理”及“秃头蒋介石”与现在的讨论有什么关系?我的所有提案都仅限于政府机构,不涉及其他类型条目的名称。请阁下以政府机构举例,以利凝聚共识。
--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14日 (三) 14:48 (UTC)
我一直都只是在强调一个论点。“您不能将“国家”+“部门”这种定中结构的词组命名理解成整个专有名词就是了”。您看不懂我举的例子不要紧,但您可以先从中文角度论证“国家”+“部门”这种定中结构的词组是一个“专有名词”。我上边已经提过了,“这是基本中文分词的问题”。您举方针是没有用的,这不是在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就像外交部发言一样(我又在举例了),某记者问新疆人权情况如何,您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保障人权自由”是没有用的。规定是一回事,执行上来是一回事。您不能将规定和执行混之一谈。您摘抄那句话两次是没有用的。而且,您摘引的这段话只是方针的精神,而不是方针的执行方式,这是没有效力的。方针下边写得很详细,您上边也引了,我这个论点质疑的是方案1(新版本)的第2点、第3点执行时的前设。--Ghren🐦🕛 2023年6月15日 (四) 16:45 (UTC)
@ericliu1912:能来调解一下嘛。--Ghren🐦🕛 2023年6月15日 (四) 16:51 (UTC)
《外交部组织法》第一条:“行政院为办理外交及有关涉外业务,特设外交部(以下简称本部)。”《中国输出入银行条例》第一条:“政府为促进出口贸易,发展经济,设中国输出入银行(以下简称本行),受财政部之监督。本行为法人。”原《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法》第二条:“中华民国红十字会为法人。”所以外交部的正式名称是“外交部”,中国输出入银行的正式名称是“中国输出入银行”,中华民国红十字会的正式名称是“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所以如果真的要调整命名,也是将“中华民国外交部”移动至“外交部 (中华民国)”,不过我认为相关争议太大,现阶段没有操作的动机。政府部门命名涉及问题很多,我不认为此提案能够合理达成共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6月15日 (四) 17:00 (UTC)
  • 感谢两位的意见。
  • 上方我已经说过,对NC:名从主人WP:常用名称如何理解及如何使用,我与U:Ghren的确无法说服彼此,必须留给社群其他成员参与讨论,最后依共识选择引用方式。
  • 现在再加上对WP:DABNAME的理解也存在差异,而U:EricLiu1912支持U:Ghren的论点。
  • U:Ghren及U:EricLiu1912的反对意见,我会在上方提案处纪录,以利公示结束时点票。
--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17日 (六) 17:02 (UTC)
所以阁下最后还是要用“点票”来解决事情?——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6月17日 (六) 19:48 (UTC)
是的,依WP:共识处理。--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18日 (日) 00:56 (UTC)
那您应该知道共识方针特别提到“共识不是点票”了吧?——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6月18日 (日) 17:06 (UTC)
参阅Wikipedia:共识#什么是共识:“共识不强求一致同意。理想情况下,共识不会存在任何反对意见;但假如无法实现这点,共识应采纳多数人的意见,并和重要少数的意见作出适当妥协。”--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19日 (一) 01:09 (UTC)
那些所谓“票数”有多少张是有实际参与讨论的,有提出有说服力(那怕是没说服力)的理由的?WP:共识不是点票:“我们的目标是提出有说服力的理由来作出决定,而不是根据公开支持的比重来作出决定。”--Ghren🐦🕖 2023年6月20日 (二) 11:57 (UTC)
感谢阁下的意见,我先将提案一结案了,提案二、三、四暂时搁置,我会再思考一下,拟订新提案交付社群讨论。--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22日 (四) 14:35 (UTC)
请您还是别感谢我的意见吧。提案一根本不达到所谓共识通过的程度。逐风天地在整串讨论根本就除了投票就没参与过任何讨论,是很明显的“道义支持”。然后除了BlackShadowG有给理由之外,其他两个人虽有参与讨论,其实都没怎样给怎给明确的理由。所以所谓的“支持”票最多也只是三票而已,三票对两票根本不算什么多数共识。--Ghren🐦🕐 2023年6月22日 (四) 17:35 (UTC)
我没再翻历史讨论怎么说,不过个人认为,命名一致性只是技术建议与风格建议(指引),如果存在合理的不同意见,不要用这条规则压人为好。如果以这条规则说要改“必须”一起改,可能有点类似WP:SCORCHEDEARTH。--YFdyh000留言2023年6月1日 (四) 07:02 (UTC)
其实也可以不引用WP:命名一致性。参阅我的共识提案四,其中引用NC:名从主人NC:使用全称WP:常用名称WP:DABNAME,并未引用WP:命名一致性,最后达成的效果其实很类似。--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1日 (四) 07:42 (UTC)
命名一致性既归到了技术要求,也归到了方针板块,理论上就应该是最高要求,只不过实际上根本做不到+鲜有提及罢了。按我的想法,技术要求就是有关标题代码,数字,符号这类的规范,一致性就不应该归到技术要求里。--东风留言2023年6月1日 (四) 15:32 (UTC)
其实我一直觉得所谓“命名一致性”原则与本站其他核心方针与指引扞格,基本是窒碍难行。还不如回归论述本质,按个案判断,实事求是。——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6月1日 (四) 15:46 (UTC)
这次的讨论里,至少有U:AT、U:Ghren、U:Easterlies、U:Ericliu1912等四位使用者质疑WP:命名一致性,何不在方针区提案删除或移动其段落?--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1日 (四) 16:05 (UTC)
(!)意见:个人认为对于一般普通编者和读者而言,读者只要能看出标题所指为何、不偏离可能的认知习惯范畴即可;对编者而言,如何命名多少有其个人知识背景、主观偏好、概念甚至巧思等破题切入的编辑思维反映其中,现有规范已相当足够供用户钻研。事实上很多时候思考如何命名的过程,可能重要性不下于实际的产出成果以及符合某种现行规范,或许这也是编者的部分乐趣所在。再比如提案站友前述的“依此共识,将做以下移动”中的“朝鲜外务省”,个人直觉想到的名称即为“北韩外交部”,完全不会想到朝鲜外务省,这似乎呈现了即便同为中文环境中的地域性差异。又比如同为各国的外交事务主管机关,明显有不同称呼,有的或许还具备其他国家主管机关没有的复合式功能,比如加拿大全球事务部;更不用说某些主管相同性质业务的机关,即便都是同类条目,各国政府机构也是可能名称差异颇大,此时又该如何统一呢?比如中华民国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德国邦媒体管理局协会联邦通讯委员会视听暨数位通讯监管总署法语Autorité de régulation de la communication audiovisuelle et numérique,是否需要统一命名格式呢?一定需要吗?个人倾向不需要在编者取材参照资料的过程中,仅为求取名称一致性,而扼杀其他可能性和编者本来所拥有思考、拣选的空间和过程。这种机械式的一致性,就敝人以路人观点来看,将此种可能性趋于统一,觉得似乎无明显的具体效果(或许除了便于大量格式化命名以外)。附带一提,既然尚未通过,就不存在所谓共识,应为提案、方案或选项之一,恕个人主观上不太喜欢这种可能产生误导他人或不当暗示效果的说法或作法(笑)。题外话,个人建议“命名一致性”可待热心站友尝试提议另案修订(比如:“技术要求部分则对所有条目的标题都具效果,但在面临关于具体内容的适用争议,以及因方针不完善而.....”等)。恕个人意见参与至此,赘言了。--Kriz Ju留言2023年6月1日 (四) 21:02 (UTC)
感谢阁下的意见。为了最后公示前正确点票,我需要请问,阁下的意见是否表示阁下反对所有四个提案?或者阁下仅反对在本次讨论中引用WP:命名一致性?当然,若阁下持中立态度,不支持也不反对,对我最后凝聚共识也有好处。--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2日 (五) 00:49 (UTC)
上面提到外交部,如果真要按照“名从主人”,就请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移动至外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文:外交部)如何?否则就与外交部 (瑞典)(英文:Ministry for Foreign Affairs、瑞典文:Utrikesdepartementet)的命名理由扞格。若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是口语以及报导普遍使用名称,尤其是对外,那“瑞典外交部”何尝不是?--Tp0910留言2023年6月1日 (四) 21:38 (UTC)
感谢阁下的意见,目前看来共识提案一、外交部 (瑞典)更名为瑞典外交部应该有机会通过,问题不大。剩下的共识提案就真的需要花时间在这里互煮,看能不能熬出一锅共识了。--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2日 (五) 02:54 (UTC)
( π )题外话国歌到底使用歌名作为命名?还是国家名+国歌的形式呢?歌名的话,由于是翻译,可能存在多种译法,而且有些国家国歌的名字就叫《xx国国歌》,这种情况看来我是倾向于将所有国歌条目移动至国家名+国歌这个形式。目前外语版中观察到韩语版是如此操作的。--游客中心 2023年6月2日 (五) 03:18 (UTC)
感谢阁下的意见,这个还真的是有点相关的题外话,我一时找不到上次社群讨论的存档,不过还是另开新话题单独讨论吧。--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2日 (五) 03:35 (UTC)
国歌和歌曲本应是两个条目,只是可能写在一起。所以不应该统一命名,会误导主题。丹麦国歌 新西兰国歌都非唯一。--YFdyh000留言2023年6月2日 (五) 03:40 (UTC)
没记错的话,最近靠北国歌问题应该是Wikipedia_talk:命名常规_(音乐)。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3年6月2日 (五) 16:49 (UTC)
回复CaryCheng君:个人不会参与后续讨论和投票等,这是刚好出现的一则意见,对此话题之后也就这样。我的整体看法是:命名一致性难以真正全面构思和执行,争议颇大而且不尽合理,已经有上方站友反映,有机会的话或许修改规范比较好;而条目命名也难以一律以这条规范作为执行理据。另外,敝人认为实务上保留空间让编者探索比较有趣,有争议再具体讨论个案,也并非凡事总需要或能够以单一规范概括。至于单一组条目,比如外交部还是其他机构,就有待持续讨论,个人没意见。只是要指出,命名的复杂性难以一律套用该条规范,难行且不适合,或是阁下提出的比如方案四(只是命名还需要一条条对下来太复杂了点)。整体个人觉得不需要强制规范,但阁下要推进前述像外交部类型条目命名,请续行讨论,如此而已。--Kriz Ju留言2023年6月2日 (五) 11:30 (UTC)
好的,感谢阁下回复。--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2日 (五) 14:40 (UTC)
(+)支持统一命名,此外我认为这类机构的命名中名从主人和常用名称并不适用。
如果运用名从主人规则,这些机构的官方表述中,加入国名前缀通常是便于辨识,不代表这些机构认为他们的全名就是“[国名]+[机构名称]”。
常用名称规则也有类似的问题,形容该机构是否使用前缀与语境有很大关联,例如在一篇仅描述一国的文章中,出现“外交部”一词一般就是指该国的外交部;而如果是在一篇内容与该国关联不大的文章中,提及该机构时就会加上前缀,这是中文写作中十分常见的做法。此外,来源不分语言,那明显可以预见,在该国当地的媒体中,形容此类机构不会加入前缀;而在别国媒体转述时,一般就会带上前缀。在这类情况下要找出哪个常用,其实毫无意义。
因此我认为在此类情况下维持命名一致性是有必要的。可以再举一个维基上的例子:即使条目命名为众议院 (泰国),在其它非泰国条目提到该机构,仍然需要使用“[[眾議院 (泰國)|泰國眾議院]]”或者“泰國[[眾議院 (泰國)|眾議院]]”,因为不加前缀读者无法辨别是哪个国家。--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6月3日 (六) 07:49 (UTC)
感谢阁下的意见。上方我已提出四个提案处理条目名称,请问阁下支持哪一个?可否至该提案底下投票支持?若是四个提案阁下均不满意,可否提出阁下的提案供社群参考?--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3日 (六) 12:12 (UTC)
另外补充,国家杜马是一个符合WP:常用名称的例子。--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3日 (六) 12:16 (UTC)
我个人比较支持提案三,包括涵盖在提案三的提案一和二(已在上方投票)。这样可以避免提案四中在列出一国的政府机构时,出现各种命名方式并存的情况(例如“外交与国际合作部”、“意大利议会”,同为意大利政府机构却有的带前缀有的不带),简而言之就是WP:命名一致性的体现。上方有编者表示命名一致性只是技术要求,不应盖过常用名称和名从主人等命名原则和惯例,但命名一致性与另外两项规定一样均为方针,在考虑命名时拥有同等的地位。此外,无论统一为哪种命名方式,我都支持统一命名。--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6月4日 (日) 02:51 (UTC)
感谢阁下回复。--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4日 (日) 02:58 (UTC)
(+)支持。--🎋🎍 2023年6月16日 (五) 12:21 (UTC)
我的观点是:1.关于条目命名的技术性规范我唯一认同的只有Wikipedia:命名常规 (技术限制),这是Mediawiki系统真正能限制的,其他都是业务性规范,意味着有松动的空间。2.对于某一类条目系列,如果事务本名和中文提名模式不一致的话,我认为分几种情况:如果是汉语文化圈范围内,官方命名(不包括简称,因为一些文书为了省略,后文可能会省略修饰定语,只有主题主语代称,可以以组织网站主页标识、logo命名、部门办公机构的挂牌物料等为基准)能表现为汉字的话,按照汉字或转写汉字名称为条目命名(汉语文化圈内汉字自转算是一个惯例(?)),像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机构门口物料)、中华民国外交部外务省 (日本)(这个再述);其次如果非中文的,如果官方给了中文名称,则按照这个命名,像前面举例的瑞典外交部;再次至,如果非中文的且没给官方中文的,按照字面直译加常用性,挑选命名,大部分不符合“外交部(或者英文名为‘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命名规则的可以套用此类;3.中文同名的,按照命名消歧义规则,只才有“XXX (YYY)”;4.可以将“XX国<YYY部门>”等类似的命名模式作为重定向指向对应条目。3.一致性规则,我认为只是用于虚概念的命名规范性,例如“XXXX登场角色列表”、“XXX的影响”、“XXX标准时间”(例如:俄罗斯标准时间土耳其标准时间)等,主要是为了我们项目对于这些虚概念一系列条目的命名规范一致,方便管理(例如方便模板套用、批量管理等),这个命名规范是我们项目赋予给事物的,而不同于实际存在的事物,他们的命名应该由事物本身去决定的,所以命名的一致性并不是这样使用的。——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6月15日 (四) 01:29 (UTC)
感谢阁下的意见,请容我思考一下,之后再提出修订提案。--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15日 (四) 02:58 (UTC)

(*)提醒:已在互助客栈方针区发起修订命名一致性讨论,请各位拨冗参与。--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18日 (日) 01:11 (UTC)

“Church”在表达“教堂”意思时的翻译

“Church”我之前见大部分条目一般是翻译成教堂的(河岸街圣母教堂博尔贡木板教堂或其他“xx Church”的条目),大部分这种“教堂”至少大陆互联网上最常见的翻译(只是说翻译,存在官网和本地化命名的另说)即“教堂”,后来有些用户写了一大批翻译成“”的(如TIY的圣奥斯瓦尔德堂_(格拉斯米尔)圣马田堂,但也有河岸街圣母教堂),我想问一下这个词现在到底有没有什么官方的翻译标准(只是讨论翻译而已),大陆这边中译英的时候国标要求“教堂”是“Church”,我没查到“堂”究竟是什么习惯(圣马田堂中有IP声称是“圣公会官方释名”,但我没查到这个“官方”在哪里),不详有无其他情况。--浅蓝雪 2023年7月1日 (六) 07:42 (UTC)

合理怀疑可能是香港的用法影响?例如Category:香港教堂等。--西 2023年7月1日 (六) 08:07 (UTC)
大中华地区基督教堂有普遍使用简称堂的命名,也是一直以堂简名作结为正式全称,相信上述译者之做法是合乎对应专业常识和本地命名常规等约定,未见有所不妥。--约克客留言2023年7月1日 (六) 09:12 (UTC)
这种习惯在大陆实际上同样不罕见。在北京,既有南堂(此处列出“国保”名录的收录名,下同),也有西什库教堂。在广州,既有广州圣心大教堂,也有沙面堂(哦这个不是国保2333)。因此,对没有中文名的教堂,在翻译时不论是翻译为“堂”或“教堂”,至少在没有其他命名常规要件影响的情况下,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仅就目下看并不建议划一标准。——不过不论翻译成哪一种,最好可以加个别名重定向,以便搜索。--银色雪莉留言2023年7月1日 (六) 09:34 (UTC)
考虑到命名常规之“使用全称”原则,为尽量避免歧义或非当地读者误会,除去适用“名从主人”及“常用名称”等其他命名原则的情形,或许相关条目仍应当优先以“教堂”而非“堂”命名?——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7月1日 (六) 10:19 (UTC)
问题在于台港澳地区天主教堂的正式中文名称几乎都是用“堂”,会不会因为政治问题使天主教会对于大陆境内天主教堂用语没有统一。--Djhuty留言2023年7月1日 (六) 11:15 (UTC)
(※)注意如上所述之地区间并无重大差异情况,非如隔壁“一起”之争议过大,不认为有必要引入政治主观或其他主观因素影响该课题之讨论。--约克客留言2023年7月1日 (六) 12:43 (UTC)
  1. 如果是“简称堂”,那明显就是移动到全称(同Eric Liu)。
  2. 如果是港澳台翻译惯例,是只有天主教教堂吗?上面我举例的英国教堂现在应该是属于圣公会或者长老会,所以我才问是不是有什么“圣公会官方释名”。
  3. 以上两种情况,指的都是“Church”吗?我有点疑心Chapel这种会不会也被简称堂,而且上面举例的广州圣心大教堂很明显是个Cathedral,和一般的Church有区别(“Sacred Heart Cathedral”不可能写成“Sacred Heart Church”),所以“堂”到底是普通的“Church”的简称还是Chapel/Church/Cathedral(乃至于Basilica?)都算,church这个词含义比较多,理论上其他几个类型建筑似乎也可以算church,但在实际命名时“xx Church”指的就是介于Chapel和Cathedral的一类教堂。
  4. 当然以上都只是说翻译外文条目,存在官网和本地化命名的另说,当然不会把中华区的教堂做这些移动。--浅蓝雪 2023年7月1日 (六) 16:16 (UTC)--浅蓝雪 2023年7月1日 (六) 16:07 (UTC)
    这里的“大教堂”用在天主教堂是一种典型的以新教词汇套在天主教上的误用/劣译(当然这很常见,因为除了港/澳两地,两岸四地新教的影响力都远远大于天主教)。cathedral一般会叫主教座堂,之前提到的这个“大教堂”,天主教内一定会称之为“耶稣圣心主教座堂”(如[12]),而不是 “圣心大教堂”,只要厘清名词的来源,就不会有太多困惑。--クオン·千の海を越えて·愛おしき欠片 2023年7月3日 (一) 19:20 (UTC)
圣马田堂的网页--Ghren🐦🕛 2023年7月1日 (六) 16:20 (UTC)
看到这个“圣马田中文堂”的翻译,不禁又想起来另一个问题,“中文堂”(Chinese Church?)到底什么意思。--浅蓝雪 2023年7月1日 (六) 16:48 (UTC)
台湾不少基督教的教会名称中也有“堂”这个字,如灵粮堂、怀恩堂、真理堂等。--2001:B400:E257:6BD2:A239:A5C3:9016:DD1B留言2023年7月3日 (一) 05:17 (UTC)
我想了一下,中文圈确实这么用“堂”的不少,但不代表在翻译外国教堂的时候也应该全盘照办。某些时候,例如圣家堂这种已经有习用翻译者不必改动,但个人建议一般在翻译的时候还是用“教堂”好吧。——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7月3日 (一) 09:19 (UTC)
个人的建议:有官方中文名一定名从主人,且个人强烈不建议使用“北堂”、“南堂”这种教外给的俗称来作为主条目。如果没有中文名,一般来说按中文习惯,如果church是表示一个组织/团体,则称为教会,比如福音路德教会、天主教会,以及很多欧美城市的“华人教会”。如果church是表示一个建筑物,如果不考虑福音派新教以及一些日语化的用词(会把建筑叫教会这是日语里来的习惯,台湾很多长老会用“某某教会”想必是这个原因,这就回到了最开始说的名从主人问题),圣公会、天主教等等一般还是习惯把这种叫做“某某(教)堂”(主教座堂就不会叫church了,而是叫cathedral)。依天主教的习惯的话,如果是叫church的建筑,一般更多会叫“某某堂”,“某某天主堂”。至于“chapel”,这里没有必要把问题变得太复杂,这里姑且不论。--クオン·千の海を越えて·愛おしき欠片 2023年7月3日 (一) 19:15 (UTC)
上面的“中文堂”中我相当怀疑“堂”说的是“教会”的含义,不是作为中文通常的“建筑”(当然也可以说它本来就有双重含义,但我感觉“xx Church”中,通常都不太可能主要是“教会”这个意思)的含义。而且实际上我见过一些把chapel也叫成“堂”的例子(搜chapel+ "堂"例子就不少,虽然没有见过座堂/大教堂这么干)。--浅蓝雪 2023年7月6日 (四) 10:44 (UTC)
网页标题不是有中英文吗,Chinese Congregation--YFdyh000留言2023年7月6日 (四) 11:05 (UTC)
搜“中文堂”,有些叫“Chinese Church”的。“Chinese Congregation”看起来好像更明白一点,这里应该就是作为一个组织的意思。浅蓝雪 2023年7月6日 (四) 11:17 (UTC)

在微软必应上查到: Basilica, cathedral, and chapel are all types of churches.( 大教堂、主教座堂和小教堂都是教堂的类型。 ) A basilica is a large and important church that has been given special ceremonial rights by the pope. A cathedral is a large and important church that serves as the seat of a bishop. A chapel is a small church that is often attached to a larger institution such as a school, hospital, or military base .--Gluo88留言2023年7月7日 (五) 13:03 (UTC)

仅有一则条目时条目名称能否消歧义

以前和近期见过多份相关案例,期望明确共识乃至修订指引。简单来说,一个条目的名称本身有更重要或常见的含义,但那个含义尚未建立或者不能建立条目(例如仅词义解释),也没有建立消歧义页时,是否能够移动该条目为“名称 (领域)”,主名称又如何处理(如删除/留空或者重定向,或者1个词义+1个条目+?个红链的消歧义页)。Wikipedia:消歧义#消歧义页编写原则Wikipedia:命名常规#括号的使用无明确规定。Wikipedia:命名常规#防止歧义“当多个不同的义项都写有条目时,应按照消歧义的要求调整条目名称。”,未写明单个条目的处理方式,我的理解是此时名称不应消歧义。

近期案例: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23/07/02#浮游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23/07/03#山河大学

此外请求确认,允许只有一个条目蓝链,其他是红链或绿链的消歧义页吗。--YFdyh000留言2023年7月5日 (三) 09:54 (UTC)

(!)意见,打一个例:下埤里,里面连到下埤里 (台北市)下埤里 (嘉义市),也是只有一红一蓝,那么应否被删除呢?个人觉得不应该删除,也不适合主条目消歧义。我想这些应该要以个别的案例分析,而不是一刀切全部都要删除或保留。--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5日 (三) 10:21 (UTC)
老问题了,先观望一下。不过这次这个问题竟然是由YFdyh000提出来的,属实让我有些惊讶。Sanmosa 2023年7月5日 (三) 10:53 (UTC)
如果只有“次要含义”一个条目,那这个次要条目就是这个名称的主含义。主张有更重要含义的编者应该建立条目,而不是单纯移空页面。(所以既然都这么重要了,你都为什么都不愿建个小条目?)如果页面不适合建立条目,可以考虑定向到相关话题上。比如“光荣”建立条目只能写成词典,那就可以重定向到荣耀,表示光荣的主含义是荣誉。然后光荣公司的消歧义就自然写在荣耀条目顶部。主名称绝对不能留空。因为没有主条目,读者可能根本都找不到“XXX (XXX)”这个页面,然后以为我们这里什么都没有。
我的看法是消歧义页就是有“有分支的重定向”,然后每个消歧义项等于一个重定向。既然我们不应该建立断连的重定向,那也不应该建立全红消歧义页(等于断连重定向)或者只有一个有效连结的消歧义页(等于双重重定向)。至于下埤里,我的看法是把下埤里 (嘉义市)重定向到西区 (嘉义市),而不是给嘉义市和西区各加一个连结,让读者不知道目标。--洛普利宁 2023年7月5日 (三) 13:25 (UTC)
那么像是中山里太平里那些又是否能每个红字都能变成重定向?事实上如果说全红字就等于断连重定向不应建立,那么就等如说有蓝连的消歧义页里面的红字也不应该出现了,因为如果读者进入了某个消歧义页后发现全部的蓝连都不是他想要的意思,反而是红连才是真正要的意思,那么对于他来说其实还是一种断连重定向(因为他想要的分支根本去不了)。而把只有一个蓝连的消歧义页视为双重重定向也是有概念上的问题:既然都把蓝连都视为分支重定向,一个蓝连是一种双重重定向,但两个或以上蓝连却又不视为一种双重重定向的话,应该是一种失衡上的谬误(因为此两种情况读者都是会跨了两个页面,但却不同的对待)。所以把消歧义页理解为“有分支的重定向”看来也不很合理。--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5日 (三) 13:55 (UTC)
我认为这里的一个关键点是,和本身就用来传达知识的列表式条目相比,消歧义页更像本身不传达知识的重定向。比如读者在点开中山里前,他就已经知道“中山里”是基隆市中山区(或者其他区)的一个地名。而消歧义页的“中山里 (基隆市):基隆市中山区辖下一个里”并不能带给他任何信息,甚至都不能引导他到中山区_(基隆市)条目获取资讯。读者想看的是中山里的具体信息,比如有多少居民、和哪个行政区域毗邻之类,给他看这句他早就知道的废话有何用呢?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假设中山里只有一个(比如在基隆市中山区),那我们可以先把中山里重定向到基隆市中山区。但事实上中山里有很多个,我们不可能把一个页面同时重定向到多个条目,所以这就出现了多分支重定向,也就是消歧义页。每个消歧义项只有一个连结(是一个,不是两个,更不是没有),而这个连结就相当于重定向目标页。所以我的意思是,如果可以把中山里 (基隆市)重定向到中山区 (基隆市),那中山里里面的所有红连都可以重定向,这样就没有全红问题了。如果不允许把中山里 (基隆市)重定向到中山区 (基隆市),那这个消歧义页要么删,要么改成列表性质、可以全红的WP:SIA
还有,总是会有人问消歧义页的参考资料放哪。如果把消歧义页当成重定向,这个问题就很好解释:重定向页本身不放来源,来源全部都重定向目标条目里;消歧义页同样不放来源,来源全在各个对应的条目里。如果有人问“消歧义项目是红连呢”?这时就可以反问“你会建导向到红连的重定向吗?”--洛普利宁 2023年7月5日 (三) 14:34 (UTC)
@Cdip150:我好像记得你之前曾经说过你现在对消歧义的这种看法是受某位用户的影响,但具体是哪位以及他具体说了些什么可能还需要你复述一次,这或许有助于参与讨论的其他用户理解整件事情的大背景,毕竟这次也算是我第一次看到除我以外的老用户raise了这方面的问题。Sanmosa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2023年7月5日 (三) 14:43 (UTC)
我反而比较想知一件事:将所有乡里消歧义页里面的红字都创建成重定向(例如把下埤里 (嘉义市)重定向到西区 (嘉义市)、把中山里 (基隆市)重定向到中山区 (基隆市)等等),这样其实又是否适当?@Reke--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5日 (三) 16:16 (UTC)
当然不适当,读者只会觉得维基在乱连什么。宁可诚实地说目前这个条目还没建,也不要导向到让人意外的地方去。--Reke留言2023年7月5日 (三) 17:41 (UTC)
@Cdip150: 我附议楼上。虽然基隆市有中山里与中山区皆使用“中山”之名,但里、区是不同层级的行政划分,而且区高于里(里是受区治辖),因此中山里只是中山区辖下的一个里,不可能因为同名就可以重定向,否则就是不符现实,也会误导大众。至于下埤里 (嘉义市),也是同样的概念,是西区辖下的一个里,但里名叫“下埤”,不是叫“西区”,所以重定向也是不符现实,也会误导大众。如果你所言有真的发生,那肯定是对方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消歧义与重定向。如果对方动机是出于消除红字(红色连结),这就必须要阻止,情况严重或者屡劝不听,可以直接举报破坏。-2001:B011:A401:5F42:69E5:93C1:6398:162A留言2023年7月5日 (三) 19:39 (UTC)
下埤里 (嘉义市)这个例子再补充。如果嘉义市分别在东区与西区各自有下埤里,这就可以分别命名下埤里 (嘉义市东区)下埤里 (嘉义市西区),但考量到全台湾还有其他地方也叫下埤里,所以不建议为此另建下埤里 (嘉义市)消歧义页去放置下埤里 (嘉义市东区)下埤里 (嘉义市西区),这是为了避免过度细分。--2001:B011:A401:5F42:69E5:93C1:6398:162A留言2023年7月5日 (三) 19:53 (UTC)
但我看社群这样合并条目时也合并得很欢。Sanmosa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2023年7月6日 (四) 03:31 (UTC)
然后呢?你是想告诉大家,因为社群都是这样合并条目(以重定向消除红链),所以我们也应该跟随着做吗?--2001:B011:A401:53A6:8183:D61:369C:2E9留言2023年7月7日 (五) 12:50 (UTC)
不,我只是单纯觉得社群一边厢在这里大肆批评这种合并方式的同时,另一边厢在AFD那边却非常积极地如此合并条目的举止引人发笑而已。如果社群的人只懂得提一些甚至连自己也做不到的提议的话,那倒不如从一开始就不要提这种提议。大家提案的时候多点从现实角度出发,好吗?Sanmosa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2023年7月7日 (五) 14:37 (UTC)
那得看资料有多少,像西区这个例子,只是单纯有个名称而已,有什么用。--Ghren🐦🕐 2023年7月5日 (三) 17:41 (UTC)
“那个含义尚未建立”——可以平等消歧义;“仅词义解释”——此时应该用{{See Wiktionary}}处理。另外“山河大学”并不是有歧义的名称。--GZWDer留言2023年7月5日 (三) 16:22 (UTC)
先不论将所有村里消歧义页里面的红字都创建成重定向(例如把下埤里 (嘉义市)重定向到西区 (嘉义市)、把中山里 (基隆市)重定向到中山区 (基隆市)等等)是否适当,如果这样做,技术上全台湾七千多个村里将都不会有红连,因为全台湾368个乡、镇、县辖市、区都已经有条目了。-游蛇脱壳/克劳 2023年7月5日 (三) 21:38 (UTC)
是这个道理没错。Sanmosa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2023年7月6日 (四) 03:11 (UTC)
居然还说没错?!Reke已经说“不适当”三字,你却支持以重定向消除红链,甚至你还说社群合并得很欢。如果你坚持要这样想,没有人可以改变你,但这次讨论若结果是大家采纳Reke立场,那么你就不可以这么做,其原因可以看下面的Reke有详尽解释。--2001:B011:A401:53A6:8183:D61:369C:2E9留言2023年7月7日 (五) 12:50 (UTC)
你看克劳棣的留言时能不能不要断章取义,他一开始就给了“先不论将所有村里消歧义页里面的红字都建立成重新导向(例如把下埤里 (嘉义市)重新导向到西区 (嘉义市)、把中山里 (基隆市)重新导向到中山区 (基隆市)等等)是否适当”这个前设,我的回答是基于这个前设来给的,你如果继续如此断章取义的行径,我可以认为你是在扰乱讨论秩序。Sanmosa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2023年7月7日 (五) 14:40 (UTC)
我不晓得您们二位哪一位懂我的意思,或是两位都误解了,不过我的意思是“如果这样做,将可达成全台湾全部七千多个村里都无红连的结果”,这是不能推论“我们真的需要要这样做”的。如果要明确问我的意见,我当然反对这样做,因为这种做法所达成的“全无红连”只会让维基百科贻笑大方而已。-游蛇脱壳/克劳 2023年7月7日 (五) 14:58 (UTC)
我很清楚你说的这点,但我不知道IP是误解了还是刻意扭曲了你的意思,反正我是觉得他是在把我当成箭靶,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Reke的侧翼,我不知道他的用意到底是败坏我还是Reke的名声。Sanmosa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2023年7月7日 (五) 15:01 (UTC)

我还是整个从头说一遍。 我并不一定支持“所有的”名词对只有一个蓝连者都要预建消歧义页,但地名部分会这样做的原因是,这不预建消歧义很容易让读者困惑。比方说中山里在台湾非常常见,有很多人会在不同的中山里长大并试着在维基找他的资料。此时红连区的中山里民们搜了中山里后,若跳出来是消歧义页,他们至少可以理解“只搜中山里并不精确、而精确之后我想知道的中山里还未被建立”;如果直接跳去让他们读唯一的中山里,他们会觉得“为什么我家的中山里不算中山里,中山里的资料全导向某个特定的中山里?” 站在给读者方便的思考出发,重定向到上层的镇、市、区非常糟糕。

使用列表替代消歧义也可以,因为对读者来说也不易困惑。但是另一方面说,我认为列表的写作跟消歧义页不同,消歧义可以只列简要的、足以辨别各歧义不同的解释;列表应该要有一些内容说明该列表的相关知识内容。包括概念的定义、列举的方式,甚至是各章节的简要说明。--Reke留言2023年7月7日 (五) 07:52 (UTC)

同意。另建议如旁(中山里 (基隆市)基隆市中山区辖下一个里)将该区的连结直接导到该条目中的行政区划。--Rice King 信箱 · 留名边缘人🇹🇼 2023年7月7日 (五) 09:47 (UTC)
@Reke:我理解您的想法。但是我认为引导读者进入他想看的条目才是根本目的,这点不可动摇的。所以给出红链和根本不写的道理是一样的——读者都无法进入想看的条目。而如果您的目的是“告诉读者X地有没有中山里”,那这个页面写就算的和消歧义一模一样,也只能叫(不完整的)列表。
然后,找不到条目的问题所有领域都会出现。叫John不可能就这么几个叫“Sun”的歌曲也被我们“开除了Sun籍”。所以到处都有读者在问维基百科没有XX。我们不是词典,不可能把所有的意思列出来。所以消歧义页不会提示没有建立条目的事情,你找不到就已经表明我们提供不了百科信息——我认为读者有义务了解这个规矩。
重定向到上级行政单位叫“Template:子话题重定向”,是当主题没有独立条目的时候,将其引导到相关条目获取百科信息。如同重定向的设立目的,下级定向到上级正是方便读者的做法。就像您想了解“基隆市中山里”,在买不到关于中山里的书时,会不会退而求其次试试“基隆市中山区”介绍书?因为一般来说,父条目的行政区划列表至少能提供点人口、行政区划地图等资料。不过具体到这个例子,的确重不重定向都没差,因为父条目也提供不了任何信息就是了……--洛普利宁 2023年7月7日 (五) 11:29 (UTC)
这里我想问Reke一个问题:你对消歧义的理解方式如何使消歧义页面不违反《维基百科不是词典》方针的相关规定?Sanmosa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2023年7月7日 (五) 14:46 (UTC)
我认为明显不过:
  1. 消歧义必须有歧义词可消,不像词典是任一个词都可以做解释。
  2. 消歧义的歧义词下解释重点在解释词的歧义,并不需要精确定义该词。例如“花生”在消歧义词只要写“中国大陆:马铃薯/台湾:花生”,但如果是词典则可能要在后方加上“茄科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及其块茎/豆科花生属植物及其种子”。当然词典还包括词源、读音当要项,消歧义也不需要加入。
  3. 消歧义主要目的是连到各类的歧义,所有的歧义都要列举,连往不同条目(即使该条目当未建立);词典则不用,就其共名叙述,顶多加入不同义项即可。例如前述“中山里”若在词典中只需写“中山里是台湾常见的里名,名称为纪念孙文而来。”但不需要列举各地的中山里,而消歧义则甚至不必解释,可以直写“中山里可能指:”但必须列举各个不同地的中山里条目。(参见维基百科不是词典“主要差异”表格中“不同事物共用同一称呼”栏)
消歧义页面只要精简内容,只以引导读者能分辨自己想连去哪个歧义词为标的为限,就不违反。--Reke留言2023年7月8日 (六) 04:59 (UTC)
WP:DAB有特别说明消歧义页可包含“简短描述词语的常用涵义”。就无条目的连结而言,如何区分“简短描述词语的常用涵义”与“词典定义”?Sanmosa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2023年7月8日 (六) 10:55 (UTC)
我想我以前都已说过维基百科不是词典只规管条目,而不管消歧义页的(消歧义页面不是条目)。不过,就算真的当成是有规管,它提到“事物按其本质归入条目,而非按其名称。词典则反之”,像是“中山里 (基隆市):基隆市中山区辖下一个里”,明显是在说明红字所提及事物的本质是什么,而非在解释红字的名称字面有何意思,所以其实并不违反“不是词典”。--街燈電箱150號 开箱维修 抄表 检验证明 2023年7月8日 (六) 12:52 (UTC)
毕竟这次也算是我第一次看到除我以外的老用户raise了这方面的问题,你不妨当成是我替其他老用户问的,你以前有没有说过他们是不知道的,要是你以前真说过的话你倒不如直接引述出来。对于“维基百科不是词典只规管条目”这个宣称,容许我抱有一定程度的怀疑,毕竟Wikipedia:消歧义#词典定义这个章节是存在的。我看了不少的消歧义页,也稍稍看了一下WP:DAB就消歧义页的歧义项的举例,我自然是知道你这里举出来的写法是没有问题的,但我在现行的WP:DAB似乎找不到任何特别说明这点的条文(?),如果可以的话就这点增润一下条文可能是好事。Sanmosa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2023年7月8日 (六) 15:39 (UTC)
@RekeSanmosa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2023年7月8日 (六) 12:47 (UTC)
我上头那些其实已经算写了。消歧义下的“简短描述词语的常用涵义”就是让读者足以区分同名词的不同意涵,得以知道其真正想要查询的条目(或知道该条目不存在)即可;而词典定义通常还是要描述事物的本质。
其实如果觉得消歧义页被写得像词典,也可以精简叙述内容,使其消歧义的功能不因为太复杂的词典性描述而被埋没,倒也不用反对这样的消歧义页面存在。--Reke留言2023年7月8日 (六) 17:33 (UTC)
不是,我之所以要问你如何区分“简短描述词语的常用涵义”与“词典定义”,是因为担心你过度“精简叙述内容”(就无条目的连结而言),而不是因为担心消歧义页被写得像词典。后者我是一点也不担心。Sanmosa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2023年7月8日 (六) 23:49 (UTC)
喔,我不会去精简内容啊。我自己写的时候会写很少,但如果别人把它写了比较完整的定义,我会觉得没必要删回去,有那个时间不如帮上头的红链多建几个,也省得人嫌弃这个消歧义。除非这个消歧义页因这理由被提删而且好像会过,那我才会精简内容看能不能协助保留。--Reke留言2023年7月9日 (日) 15:53 (UTC)
只要不要在规则里要用户“精简叙述内容”的话,那我没什么特别的意见,毕竟我较支持的是删除全红色连结的消歧义页(但至今为止没有人特别就此认真提议过,这里我也没打算提议这东西),如果消歧义页有一个蓝色连结的话,我(至少就现在而言)完全没有兴趣提议删除(虽然置顶模板在某些时候可能更有用就是了)。Sanmosa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2023年7月10日 (一) 11:18 (UTC)

我认为应该区分红链的场合。有的红链是可以合理预期能够成条目但是还没人动笔的,有的红链是滥用。考量是否该删除主条目的时候建议考量是哪一种红色链接。 --MilkyDefer 2023年7月8日 (六) 04:33 (UTC)

这纯粹就是流程问题。对建立同名条目的流程做好规范即可,如编者查得某条目存在其他义项时应先创建其他义项,而不能先移动原条目建立消歧义。可以将后者视为破坏,因为可能会对内部链接造成影响。先前情况的处理,倒是并不紧急。--PexEric 💬|📝 2023年7月10日 (一) 08:09 (UTC)

个人认为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先将主标题写成小型消歧义页面,然后要扩充的时候直接在上面扩充。——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7月19日 (三) 03:21 (UTC)

修订命名一致性

第一阶段

通过:
将命名一致性相关要求移动至“主要命名惯例”章节的提案自提出起至今未获任何反对,该提案应业已通过。Sanmosa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2023年7月8日 (六) 12:31 (UTC)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问题背景
  • 在“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区#各国普遍都设立的立法机构和政府部门的条目名称如何消歧义”(Special:permalink/77722115)的讨论中,我引用WP:命名一致性,提案修改各国政府机构条目名称。
  • 在提案讨论区中,U:AT、U:Ghren、U:Easterlies、U:Ericliu1912、U:Kriz Ju、U:Cwek等使用者均认为WP:命名一致性存在问题,不应作为该次讨论提案的引用方针。
  • 参阅过去讨论纪录,WP:命名一致性在新增条文当时即有反对意见,未获处理;之后社群多次提案要求修订或废弃条文,均未达成共识。
过去讨论纪录
  • 2021年5月,提案新增“命名一致性”,共识通过
Wikipedia_talk:命名常规/存档16#页面命名一致性的通用(普遍性)条文
  • 2021年5月,提案废弃“命名一致性”,未达成共识
Wikipedia_talk:命名常规/存档16#提议:废除条目命名一致性和非条目页面命名一致性
  • 2021年8月,提案修订“命名一致性”,未达成共识
Wikipedia_talk:命名常规/存档16#Wikipedia:命名常规#命名一致性的几点问题
  • 2021年9月,提案修订“命名一致性”,未达成共识
Wikipedia_talk:命名常规/存档16#条目命名一致性
提案说明

随便找个例子,比如南海仲裁案:由于中文来源压倒性的数量,此条目按常用原则毫无疑问应该定名为“南海仲裁案”;但若采用一致,则类似诉讼仲裁案件通常以A诉B为条目名称,此条目将被更名为“菲律宾诉中国仲裁案”或类似名字。
此外也有诸如车站(X站或X车站)、公司(是否写全称)如此等等的问题,如果有人以一致为由扩大适用将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将其定为命名原则并确定它和其他原则的冲突处理方式,可能更为合适。

——达师,2021年5月
补充说明
  • 欢迎大家理性讨论,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期待本次讨论达成共识,使WP:命名一致性符合中文维基百科需求。

以上,并通知数位使用者参与讨论。 @SanmosaATGhrenEasterliesEricliu1912Kriz JuCwek:--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17日 (六) 18:45 (UTC)

  • 建议在“各国普遍都设立的立法机构和政府部门的条目名称如何消歧义”里告知这里有相关讨论,或完整通知相关参与者。--Tp0910留言2023年6月17日 (六) 19:20 (UTC)
    感谢阁下建议,已在该案讨论区留下提醒及连结。--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18日 (日) 01:13 (UTC)
    所以为什么又是投票。投票不能代替讨论。--Ghren🐦🕛 2023年6月18日 (日) 04:58 (UTC)
    • 阁下若认为我的两个提案有缺陷,欢迎提出修订意见。
    • 阁下若认为有其他更好的修订方式,欢迎提出阁下的提案,交付社群讨论。
    • 期待讨论达成共识。
    --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19日 (一) 01:24 (UTC)
    我的论点是:“投票不能代替讨论”。而您的回复没有一项在正面回应我的留言。--Ghren🐦🕕 2023年6月19日 (一) 10:43 (UTC)
    我的两个提案,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有人提出修订建议,我也接受建议修订提案内容。本次讨论透过社群成员投票及修订提案内容的过程,逐步凝聚社群共识。截至目前为止,没有其他社群成员反对我的作法。期待本案达成共识。--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20日 (二) 02:06 (UTC)
    您又在说空话了,将前面说过的话丢进ChatGPT就当是回应了。“本次讨论透过社群成员投票及修订提案内容的过程,逐步凝聚社群共识”这句话根本WP:POLL的精神不合。讨论才有凝聚社群共识能力,投票只是非正式的。您一上来就投对两个案投两个票,对于整件事件有什么积极作用吗?我不是很想猜想您后面到底是什么心态,所以才留个WP:POLL给您自己看看。“截至目前为止,没有其他社群成员反对我的作法”是典型的诉诸群众。大概就是这样。--Ghren🐦🕖 2023年6月20日 (二) 11:51 (UTC)
    @CaryChengGhren:如果只是用词上的问题的话,那我觉得直接移除掉“投票”这字眼就可以了。我不预期这问题值得你俩吵成这样,反正我看这讨论串,我不觉得这里有朝着“投票”的方向发展的情形。Sanmosa Καθυστερημένη δικαιοσύνη είναι άρνηση δικαιοσύνης 2023年6月22日 (四) 12:55 (UTC)
感谢阁下调停,依阁下建议移除“投票”二字。--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22日 (四) 13:47 (UTC)

提案一、删除命名一致性

现行条文

=== 命名一致性 ===
条目(包括列表条目,下同)的命名的格式(包括但不限于用词)应与其他同类条目的命名的格式一致[注 1]部分专题已经设置适用于该专题的子命名常规,并已在其中包含对该类条目的命名的格式的规范。其他条目的命名的格式由社群讨论商定,并应立为子命名常规,否则应在《条目命名一致性决议》页面予以记载。

  1. ^ 使用地区词处理至一致也算作一致。

提议条文

(-)反对:这里我想引用一下Wikipedia talk:命名常规/存档16#提议:废除条目命名一致性和非条目页面命名一致性中Cwek在2021年5月25日 (二) 00:59 (UTC)的留言的一部分:“我认为‘一致性’是为了解决一些具有系列性的条目命名(例如常见的“XXX登场角色列表”等一类的)的问题”,我承认现在的处理可能并不是最好的办法,但直接废除的话将会后患无穷,大家回看一下Jarodalien在Talk:德国总理列表#移动请求Talk:德国总理列表#特色列表重审那边的扰乱行径就知道我为何这样说了。Sanmosa Акум орь ничодатэ, кроеште-ць алтэ соарте 2023年6月18日 (日) 01:33 (UTC)
提案一结论:无共识

支持者3位,反对者2位,社群对“提案一、删除命名一致性”未达成共识。--CaryCheng留言2023年7月1日 (六) 04:01 (UTC)

提案二、移动命名一致性

WP:命名一致性移动至“主要命名惯例”章节。

主要命名惯例章节
现行条文

但是,若存在符合名从主人惯例的名称,且其在至少一处中文使用地区为常用名称时,条目标题应当使用该名称,上述“先到先得”的规则不适用。

提议条文

但是,若存在符合名从主人惯例的名称,且其在至少一处中文使用地区为常用名称时,条目标题应当使用该名称,上述“先到先得”的规则不适用。

=== 命名一致性 ===
条目(包括列表条目,下同)的命名的格式(包括但不限于用词)应与其他同类条目的命名的格式一致[注 1]部分专题已经设置适用于该专题的子命名常规,并已在其中包含对该类条目的命名的格式的规范。其他条目的命名的格式由社群讨论商定,并应立为子命名常规,否则应在《条目命名一致性决议》页面予以记载。

  1. ^ 使用地区词处理至一致也算作一致。

技术要求章节
现行条文

=== 命名一致性 ===
条目(包括列表条目,下同)的命名的格式(包括但不限于用词)应与其他同类条目的命名的格式一致[注 1]部分专题已经设置适用于该专题的子命名常规,并已在其中包含对该类条目的命名的格式的规范。其他条目的命名的格式由社群讨论商定,并应立为子命名常规,否则应在《条目命名一致性决议》页面予以记载。

  1. ^ 使用地区词处理至一致也算作一致。

提议条文

  • (+)支持--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17日 (六) 18:45 (UTC)
  • (+)支持。另我有疑问,条文中的“应与其他同类条目的命名的格式一致”,就各国外交部门而言,那些“只此一家、别无分号”,无混淆可能的,例如外交、国协及发展事务部,是否留有日后讨论商定的空间,也就是“豁免、例外”?还是已经写入了“其他条目的命名的格式由社群讨论商定”?如果是就没问题。条文看久了会眼花--Tp0910留言2023年6月17日 (六) 19:20 (UTC)
@Tp0910:我觉得这点可以参照Wikipedia talk:命名常规/存档16#提议:废除条目命名一致性和非条目页面命名一致性中Cwek在2021年5月25日 (二) 00:59 (UTC)的留言的一部分:“我认为‘一致性’是为了解决一些具有系列性的条目命名(例如常见的“XXX登场角色列表”等一类的)的问题”,那首先应该判明的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无混淆可能”的外交部门名称到底是否具备“系列性”。如果是具备“系列性”的话,我倾向于这点确实可以由“部分专题已经设定适用于该专题的子命名常规”跟“其他条目的命名的格式由社群讨论商定”包含(也就是说在社群讨论商定后可以以建立子命名常规的方式处理,但并非必须),而如果是不具备“系列性”的话,那这就不是命名一致性的规管范畴了。Sanmosa Акум орь ничодатэ, кроеште-ць алтэ соарте 2023年6月18日 (日) 01:37 (UTC)
  • 感谢阁下支持。
  • 我对条文的理解是,各国外交部门条目名称(也可扩展至政府机构部门)可以建立子命名常规,或者是建立共识并记载在WP:条目命名一致性决议
  • U:Ghren曾有意见如下:
“命名一致性”应该是用于描述性的标题,也就是您维编者原创出来的标题,而不是已有事物的标题。目的是为了将这些原创标题统一,方便加连结和命名,像是Wikipedia:分类名称#各主题作品及其辖下分类命名法这样。
那个“命名一致性”您维客栈已经煮过很多次了。WT:命名常规/存档16中的“Wikipedia:命名常规#命名一致性的几点问题”、“条目命名一致性”已经讨论过了。...(节删)...。您也可以不认同的这种“描述性的标题”、“原创出来的标题”字词,只是嘛,您仔细一想就会发觉寸步难行。当“外交部”处理一致了,其他部门也要依著一致,然后其他条目也要依著改。这种的工作,除了美观性,有什么帮助?
  • U:Cwek的意见如下:一致性规则,我认为只是用于虚概念的命名规范性,例如“XXXX登场角色列表”、“XXX的影响”、“XXX标准时间”(例如:俄罗斯标准时间土耳其标准时间)等,主要是为了我们计划对于这些虚概念一系列条目的命名规范一致,方便管理(例如方便模板套用、批量管理等),这个命名规范是我们计划赋予给事物的,而不同于实际存在的事物,他们的命名应该由事物本身去决定的,所以命名的一致性并不是这样使用的。
  • 综上,各国外交部门是否适用WP:命名一致性,在社群中尚未有共识。
--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18日 (日) 01:38 (UTC)
@CaryCheng:你是在回应我的意见还是Tp0910的意见?再者,既然你的结论是“各国外交部门是否适用WP:命名一致性,在社群中尚未有共识”,那首先应该就“各国外交部门是否适用WP:命名一致性”进行讨论,而不是讨论要不要废掉命名一致性,这显然属于本末倒置。另一方面,我认为你在提案开首的陈述显然失实,你声称“WP:命名一致性在新增条文当时即有反对意见,未获处理”,但看回Wikipedia talk:命名常规/存档16#页面命名一致性的通用(普遍性)条文的话,不难发现Hat600的意见是在2021年5月16日 (日) 14:10 (UTC)留的,而提案早在2021年5月7日 (五) 15:30 (UTC)(9天前)就通过了,任何人不应当预期我会在提案通过的9天后在客栈或讨论页存档看到Hat600的意见,故此我希望你立即修正相关失实陈述。Sanmosa Акум орь ничодатэ, кроеште-ць алтэ соарте 2023年6月18日 (日) 01:57 (UTC)
  • 不好意思让阁下误会了,我回复的是U:Tp0910。
  • 请参见本案“问题背景”段落的“摘抄上述使用者的意见”字段,原本就有数个使用者提议修订;而“各国外交部门是否适用WP:命名一致性”则是另外的议题,不在本次提案讨论范围内。
  • 当年提案于2021年5月7日 (五) 15:30 (UTC)通过,而达师的意见建议参英文版放命名原则。此与技术要求相差较远是在2021年5月3日 (一) 04:32 (UTC)留下,就我看来达师的意见的确未获处理。
--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18日 (日) 04:07 (UTC)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我对此也没什么特别的意见了。Sanmosa Акум орь ничодатэ, кроеште-ць алтэ соарте 2023年6月18日 (日) 05:00 (UTC)
我倒是不反对这个做法,但必须有足够强力的后续措施防范像Jarodalien之前那样的扰乱行径(如Talk:德国总理列表#移动请求Talk:德国总理列表#特色列表重审),不然这样弱化命名一致性要求将会令在合理情况下正确执行命名一致性要求的用户被故意拒绝正确执行命名一致性要求的用户霸凌。Sanmosa Акум орь ничодатэ, кроеште-ць алтэ соарте 2023年6月18日 (日) 02:00 (UTC)
@CaryCheng:此外,还是建议明确“命名一致性”要求最终会放到“命名原则”还是“主要命名惯例”之下,你现在放成跟“命名原则”、“主要命名惯例”与“使用外文命名时的专门要求”并列会让“命名一致性”要求的执行优先性不明。Sanmosa Акум орь ничодатэ, кроеште-ць алтэ соарте 2023年6月18日 (日) 02:03 (UTC)
“命名一致性”的执行优先性是本案的讨论核心,请问阁下认为放在“命名原则”还是“主要命名惯例”更合适?--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18日 (日) 04:13 (UTC)
我个人自然是私心倾向于放在“命名原则”之下,毕竟我个人是比较重视命名一致性要求的,但我相信你也看得出来我其实并不是不认同Cwek“一致性规则用于虚概念的命名规范性”的想法的,所以这样想的话放在“主要命名惯例”之下似乎也无不可。我的想法是只要能防止用户故意拒绝正确执行命名一致性要求,那理论上放在“主要命名惯例”之下会比较合适。Sanmosa Акум орь ничодатэ, кроеште-ць алтэ соарте 2023年6月18日 (日) 05:08 (UTC)
@CaryChengSanmosa Акум орь ничодатэ, кроеште-ць алтэ соарте 2023年6月18日 (日) 05:08 (UTC)
好的,依阁下建议修订提案,放在“主要命名惯例”之下。--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19日 (一) 01:12 (UTC)
就德国总理列表这个例子来看,这一事件发生的时候是否有以文字记述的共识认为这种条目应该以“列表”命名,而非其他类似词语?在我印象里是没有这一一致性要求的,虽然多数列表条目都是以“xx列表”命名,但并不绝对(土星的卫星en:Moons of Saturn),可见并不是硬性要求。如果说上方关于外交部的讨论是“本末倒置”的话,那么德国总理的争论也没什么不同。--东风留言2023年6月23日 (五) 14:49 (UTC)
  • 回应@CaryChengSanmosa:老实说,我不擅长看条文,就像一个字看久了,就越看越不认得,条文也是越看越模糊……所以我甚少参与这类的讨论。我只是认为“系列性的条目”应该有“一致性的命名”,以政府部门而言,前缀易于搜寻、理解,也符合汉语的文法(国名+机构名,即甲+乙),目前后缀的条目是较符合西方的文法(机构名_(国名),即B+A),或是名从主人(但很难得知该部门是否真的严格使用“名同主人”,例如非洲某国)。总而言之,我支持“命名一致性”,无论它放在章节何处、名称为何。--Tp0910留言2023年6月19日 (一) 00:00 (UTC)
  • (~)补充:依U:Sanmosa建议,将“命名一致性”置于“主要命名惯例”之下。--CaryCheng留言2023年6月19日 (一) 01:19 (UTC)
  • 大致支持。后话部分会耽误快速地解决这个问题,不过还是提及(或者重复之前我所说的):一致性规则,我认为只是用于虚概念的命名规范性,例如“XXXX登场角色列表”、“XXX的影响”、“XXX标准时间”(例如:俄罗斯标准时间土耳其标准时间)等,主要是为了我们项目对于这些虚概念一系列条目的命名规范一致,方便管理(例如方便模板套用、批量管理等),这个命名规范是我们项目赋予给事物的,而不同于实际存在的事物,他们的命名应该由事物本身去决定的。也就是:一致性原则的条目范围应该限定在“虚概念”事物的条目上,如前面类似的例子,而避免用在实事物上。——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6月19日 (一) 01:47 (UTC)
    @Cwek:作为正式具体引入命名一致性要求的人,如上所言,我并不反对你的看法。我认为就此对相关条文的规范范围进行后续调整是可行的。Sanmosa Καθυστερημένη δικαιοσύνη είναι άρνηση δικαιοσύνης 2023年6月20日 (二) 08:56 (UTC)
    所以,迁移所属章节没意见。不过其应用范围的确需要调整,不过就是后话了。——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6月20日 (二) 09:44 (UTC)
    赞同此意见。——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6月23日 (五) 13:14 (UTC)

公示7日,2023年7月8日 (六) 03:57 (UTC) 结束:提案二已7日无新留言,目前无反对意见,进入公示期。--CaryCheng留言2023年7月1日 (六) 03:57 (UTC)


本讨论已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第二阶段

无共识:
“限缩‘命名一致性’适用范围”未达成共识。--CaryCheng留言2023年7月28日 (五) 15:38 (UTC)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提案说明

在第一阶段讨论中,U:Cwek有意见如下:

一致性规则,我认为只是用于虚概念的命名规范性,例如“XXXX登场角色列表”、“XXX的影响”、“XXX标准时间”(例如:俄罗斯标准时间土耳其标准时间)等,主要是为了我们项目对于这些虚概念一系列条目的命名规范一致,方便管理(例如方便模板套用、批量管理等),这个命名规范是我们项目赋予给事物的,而不同于实际存在的事物,他们的命名应该由事物本身去决定的。也就是:一致性原则的条目范围应该限定在“虚概念”事物的条目上,如前面类似的例子,而避免用在实事物上。

此意见获得U:Sanmosa及U:Ericliu1912支持,因此提案修订“命名一致性”内容。

提案内容
现行条文

当条目描述的主体事物的拥有者或代表者更改其中文名称时,如果更名后出现的可靠来源已经普遍使用新的名称,那么条目应该更改至新的名称。

==== 命名一致性 ====
条目(包括列表条目,下同)的命名的格式(包括但不限于用词)应与其他同类条目的命名的格式一致[注 1]部分专题已经设置适用于该专题的子命名常规,并已在其中包含对该类条目的命名的格式的规范。其他条目的命名的格式由社群讨论商定,并应立为子命名常规,否则应在《条目命名一致性决议》页面予以记载。

  1. ^ 使用地区词处理至一致也算作一致。

==== 中文用詞差異的處理:先到先得 ====

各地区的用词习惯不尽相同,命名时常出现有冲突的情形。当条目描述的主题在中文圈有多个名称时,应使用地区词转换根据使用者设置的转换模式而变化,且应当在首段注明所有这些名称(如果是单纯异体字所产生的命名差异,则依异体字相关规定处理)。

提议条文

当条目描述的主体事物的拥有者或代表者更改其中文名称时,如果更名后出现的可靠来源已经普遍使用新的名称,那么条目应该更改至新的名称。

=== 命名一致性 ===

条目(包括列表条目,下同)的命名的格式(包括但不限于用词)应与其他同类条目的命名的格式一致[注 1]部分专题已经设置适用于该专题的子命名常规,并已在其中包含对该类条目的命名的格式的规范。其他条目的命名的格式由社群讨论商定,并应立为子命名常规,否则应在《条目命名一致性决议》页面予以记载。

命名一致性规则仅限定在中文维基百科为了编排或者管理特定事物的集合(例如“某事物列表”)或评论(例如“某事物的影响”、“某事物的争论”)而创造的标题,而该“某事物”本身的命名仍应符合上述命名原则与主要命名惯例。

=== 中文用詞差異的處理:先到先得 ===

各地区的用词习惯不尽相同,命名时常出现有冲突的情形。当条目描述的主题在中文圈有多个名称时,应使用地区词转换根据使用者设置的转换模式而变化,且应当在首段注明所有这些名称(如果是单纯异体字所产生的命名差异,则依异体字相关规定处理)。

  1. ^ 使用地区词处理至一致也算作一致。

以上,并通知数位使用者参与讨论。 @SanmosaATGhrenEasterliesEricliu1912Kriz JuCwek:@Tp0910魔琴BlackShadowGNostalgiacnYFdyh000: --CaryCheng留言2023年7月9日 (日) 15:49 (UTC)

同意。--AT 2023年7月9日 (日) 15:56 (UTC)
然而新增文案的举例在本地以及英维也并未一致:俄罗斯时区土耳其时间阿塞拜疆标准时间;早有一致性规定的英维:en:Azerbaijan Timeen:Time in Turkey。--东风留言2023年7月9日 (日) 16:28 (UTC)
我觉得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原创用词,“虚概念”实际上是什么意思?如果定义够明确,就不必然要举例。——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7月9日 (日) 16:31 (UTC)
专有名词限定普通名词构成的定中短语?--洛普利宁 2023年7月9日 (日) 16:39 (UTC)
上述例子“XXX的影响”、“XXX标准时间”不算是“虚”概念吧?例如温室气体排放对于地球暖化的影响,又例如时间虽然看不见模不着,但对于现实生活却有极大的作用与“影响”。--Tp0910留言2023年7月9日 (日) 17:00 (UTC)
所以这里就体现出可能产生的误解。其实“标准时间”或许不属于提案尝试定义的“虚概念”,否则就不会有“中原标准时间”之类实际用语了。这里所谓“虚概念”大概是指只有本站为了命名才使用的标题用语格式,不会或几乎不会在现实生活中其他地方使用。——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7月9日 (日) 22:01 (UTC)
关于“虚事物”、“实事物”如何具体地定义,我也不太能总结出具体的定义,或者只能用双向筛选来判断:对于物(包括人),如果是现实(对于文学作品中的,则相对为其作品世界观下的“现实”)存在的、能被大多数人称呼出大致一致的名称,可以称为“实物”,类似“苹果”、“小约瑟夫·罗比内特·拜登”;类似的对于,对于事,类似的,如果是现实(对于文学作品中的,同上类同)发生的,能事情相关方或第三方呼出大致一致的名称,可以称为“实事”,类似“第二次世界大战”、“海军上将叛乱事件”;然后这个范围之外的,类似于“XXXX登场角色列表”、“XXX的影响”等无实物实事存在的,可以认为以虚拟的概念存在的,可以认为是“虚事物”。大致的定义如上,只能用心感受了(笑)。——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7月10日 (一) 01:03 (UTC)
PS,我认为,一部分“虚事物”或者“虚概念”正是出自我们项目为了编排或者管理特定事物的集合(类似“XXX列表”)或评论(类似“XXX的影响”、“XXX的争论”等)。——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7月10日 (一) 01:10 (UTC)
直白点说就是“(维基)人造标题”吧。这类标题因为在格式上是生造的,不受命名常规多数原则规范,而“命名一致性”原则正可用于处理这种标题。——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7月10日 (一) 09:35 (UTC)
其实这点我之前也有特别跟Cwek本人谈过。我个人感觉@EasterliesEricliu1912Tp0910三位提到的事情确实是该考虑的一个点。Sanmosa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2023年7月10日 (一) 01:05 (UTC)
“虚概念”太模糊了,提出一个不太明确的概念,笼统地归纳一些内容,不如直接明确那些类型的条目应该使用那种命名规则。
举例的情况如果已经达成一种默认的规则,还不如将“XXXX登场角色列表”、“XXX的影响”、“XXX标准时间”加到Wikipedia:条目命名一致性决议。--Nostalgiacn留言2023年7月10日 (一) 11:19 (UTC)
为什么不把类似的规则订成新的NC,而是要把它扔进什么“命名一致性决议”? ——魔琴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计划 ] 2023年7月10日 (一) 11:54 (UTC)
现在的条文的规定是“其他条目的命名的格式由社群讨论商定,并应立为子命名常规,否则应在《条目命名一致性决议》页面予以记载”,意思就是如果当时的社群共识不打算就此设置子命名常规,相关共识应在《条目命名一致性决议》页面予以记载。这点是考虑到相关共识可能只适用于某一种特定类型的条目,就此设置子命名常规可能会让子命名常规过分偏门的情况。当然,如果当时的社群共识打算就此设置子命名常规的话,那最终的结果自然就是设置子命名常规(“订成新的NC”)。Sanmosa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2023年7月10日 (一) 14:16 (UTC)
我认为,命名常规应该仅作原则性规范。而基于“命名一致性”原则得出的具体讨论结果,应予以分开记录,当不置于命名常规及其子页面为宜。——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7月11日 (二) 02:44 (UTC)
(~)补充:根据各位的意见,更新修订提案内容。--CaryCheng留言2023年7月10日 (一) 15:14 (UTC)
@CaryCheng:其实我现在觉得我当初提议将“命名一致性”放到“主要命名惯例”之下并不是最好的安排。我的想法是“命名一致性”跟“先到先得”的章节标题都升一级,但仍然放在“主要命名惯例”之后。在此前提下,我觉得条文或许可以写成‘命名一致性规则仅限定在中文维基百科为了编排或者管理特定事物的集合(例如“某事物列表”)或评论(例如“某事物的影响”、“某事物的争论”)而创造的标题,而该“某事物”本身的命名仍应符合上述命名原则与主要命名惯例。’另外,我感觉“命名一致性”或许也可以应用到设置消歧义词的情况,但这可能需要另外讨论。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1日 (二) 03:36 (UTC)
好的,依阁下建议更新修订提案内容。--CaryCheng留言2023年7月11日 (二) 10:08 (UTC)
观望一下其他人的态度。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1日 (二) 10:32 (UTC)
没看出“编排或者管理特定事物的集合和评论”具体的含义是什么,这样写的理由是什么。--Ghren🐦🕑 2023年7月14日 (五) 06:22 (UTC)
@CwekSanmosa:请两位协助回应,谢谢。--CaryCheng留言2023年7月14日 (五) 15:45 (UTC)
大抵上就是拿来概括后边举的例的词吧,毕竟在规则条文里直接只举例而不说明性质有些怪异,如果有什么更好的写法也可以提出来。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4日 (五) 15:49 (UTC)
这样写实在不清楚您想表达的是什么。比上面说的“虚概念”还更不好懂。--Ghren🐦🕛 2023年7月16日 (日) 04:59 (UTC)
我也实在是没能力给他建议,因为连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概括形容这一类的标题。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16日 (日) 11:50 (UTC)
如果只抽取子言半语的话,那的确不好理解。“中文维基百科为了编排或者管理特定事物的集合(例如“某事物列表”)或评论(例如“某事物的影响”、“某事物的争论”)而创造的标题”,我认为基本上已经有所针对了。——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7月17日 (一) 00:38 (UTC)
@SanmosaGhrenEasterliesEricliu1912CwekAT魔琴NostalgiacnTp0910Lopullinen
  • 在2021年存档讨论及上方第一阶段讨论中,我看到社群有共识要限缩“命名一致性”的适用范围。我很乐意协助社群将共识明文化,白纸黑字清楚明白写下来,方便所有使用者遵循。
  • 如果实在不知道如何描述,是否让本次讨论以无共识结案?
参阅WP:共识#形成共识的误区和错误

就算一致认为要作出改变,但不代表要作出改变。就算所有编者根据善意和方针一致不满意某条目的某一方面,但若没有共识如何作出改变,贸然改变可能十分扰民。

我提出无共识结案的意义是,社群有共识要限缩“命名一致性”的适用范围,但是对于如何限缩没有共识,因此不修改条文。
  • 所以,在社群讨论出合适的限缩方式之前,没有理由限制其他使用者引用“命名一致性”调整所谓“实事物”类的条目名称。
  • 我不确定这样的结果是否符合各位的期待,因此还是希望各位再试试看,构思出合适的中文词汇与句子,让我将社群共识清楚明白写下来。
--CaryCheng留言2023年7月16日 (日) 19:39 (UTC)
没有新共识,就沿用原本的处理手法。无法理解为何你能得出“在社群讨论出合适的限缩方式之前,没有理由限制其他使用者引用‘命名一致性’调整所谓‘实事物’类的条目名称”结论。
没有限缩共识,应该搁置争议,维持现状,不等于可以单方面强推。
最后,你这种硬推的手法,有某些人的既视感--Nostalgiacn留言2023年7月17日 (一) 06:33 (UTC)
  • 问题就在于:原本的处理手法是什么?是本次讨论提案说明段落中U:Cwek的意见吗?那么提案第一版就是将原本的处理手法放进条文中。而结果呢?没有获得社群共识支持。
  • 搁置争议造成的问题就是:“命名一致性”适用范围缺乏明文规定,原本可能算是社群共识的作法也在这次讨论中变成没有共识支持。
  • 你的最后一句留言,看起来是暗示我是U:HK5201314的傀儡?我的回答是,我不认识U:HK5201314,我不是U:HK5201314的傀儡。
  • 请问,接下来可否带着善意,为了改进中文维基百科一起努力,协助本次讨论推进产生共识,让“命名一致性”在中文维基百科落实应用呢?
--CaryCheng留言2023年7月17日 (一) 08:06 (UTC)
现在的处理方式是特定内容,专题已经有共识的子命名常规可以,“其他条目的命名的格式由社群讨论商定,并应立为子命名常规,否则应在《条目命名一致性决议》页面予以记载”。
WP:命名下面有一节命名争议的处理,也就是我上面说的“没有限缩共识,应该搁置争议,维持现状,不等于可以单方面强推”。你上文“没有理由限制”使用“命名一致性”名义去“调整”就是有违现的处理方法。
上文各人都尝试归纳一些的新的规则,但是没有共识,就算Cwek提到的例子实际也不是全有共识,例如个人较为关注的虚构作品,当下隔壁就有电视剧分类整合,提到Lists of episodes相关内容的说法有“集数列表”、“剧集列表”、“各集列表”、“分集列表”几种说法。--Nostalgiacn留言2023年7月17日 (一) 18:08 (UTC)
我还是有着“一阅读条文,视力便开始模糊”的症状。在提议条文中“编排或者管理特定事物的集合……或评论”,也就是一开始的“虚概念”,那“某人之死”、“对某人的负面称呼”、“甲诉乙案”,以及“目前只发生过一次的事件,是否应前缀西(公)元”等,是否包括在内?前四项举例若日后出现不同的命名,是否能援引此条文而强迫更改之?要限缩范围不是不行,只是要界定范围就不容易,有挂一漏万、钻漏洞之虞。另外,形成共识非易事,主持讨论更吃力不讨好,所以我肯定CaryCheng为形成共识所做的努力。--Tp0910留言2023年7月17日 (一) 12:02 (UTC)
其实或许是因为难以统一诠释相关概念,才正需要以各种“决议”详细记载社群在个别讨论中所达成的共识。我想这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命名一致性”原则的文字叙述。——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7月18日 (二) 13:02 (UTC)
没看上方发言,拿特色列表评选区的条目举个例子:阿比·云芭芝国际比赛入球列表奥利弗·吉鲁国际赛事进球列表,这里应该通过命名一致性限制的是人名后边的用词,也就是采用人物+(国际/国家队)(比赛/赛事)(进球/入球)+列表作为这类条目的标题,对应英维的一致性要求则是List of international goals scored by 人物中人物前的用词。或者说,英维一致性限制的是所有小写用词(非专有名词,不知是否贴切),上方说的虚概念可能和这里提到的有一定共同点。--东风留言2023年7月21日 (五) 15:40 (UTC)

无共识
  • 提案“限缩‘命名一致性’适用范围”未获得社群多数支持。
  • 若发生条目命名争议,应依WP:命名冲突处理。

--CaryCheng留言2023年7月28日 (五) 15:38 (UTC)


本讨论已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修改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政治

关于此章节“采用事实论述”一节:

这一原则的用意本在于避免采用法理论述而引发非中立的问题。这在历史形成的边境纠纷一类的情况下是恰当的。然而:

其核心在于试图维持维基百科的中立性。但在一些国际公认之侵略行为下,一味采用事实论述则很容易带来明显倾向侵略者一方之非中立结果。即:侵略者每占领了某处,那此地就应当被描述为占领者所强加之地名。很显然,如果遵循此一方式,其结果是和本方针之“避免地域中心”之目标背道而驰的。

因此,建议修改方针此款,使其不适用于遭联合国大会明确谴责并宣布无效之单方面领土侵占行径。

---补充说明--- 现行之命名常规

现行条文

由于世界上存在许多争议中的政权及领土,若参采法理论述必然会倾向某一方的主权声张,而牵涉中立性问题。维基百科为保持中立观点,在描述事件、地理特征、建筑物、政治体制、法人、成员资格,及某地的法律规范时,尽量以事实论述(De facto disclosure)为主。任何政权若事实上存在具备人民、领土、政府、主权等条件,应客观描述其存在事实。法理论述(De jure disclosure)若与事实论述相冲突时,需优先采用事实论述,并可以内文或注脚详细描述冲突情境,避免地域中心。

...

提议条文

由于世界上存在许多争议中的政权及领土,若参采法理论述必然会倾向某一方的主权声张,而牵涉中立性问题。维基百科为保持中立观点,在描述事件、地理特征、建筑物、政治体制、法人、成员资格,及某地的法律规范时,尽量以事实论述(De facto disclosure)为主。任何政权若事实上存在具备人民、领土、政府、主权等条件,应客观描述其存在事实。法理论述(De jure disclosure)若与事实论述相冲突时,需优先采用事实论述,并可以内文或注脚详细描述冲突情境,避免地域中心。

明确被联合国决议谴责并宣告所涉领土变更无效之侵略或吞并等行为不在此限。以避免论述倾向于违反国际法发动侵略战争一方。 ...

--罗放留言2023年7月25日 (二) 16:24 (UTC)

你可以随便挑一些侵略者长期稳定占领的地区的条目,打开这些条目,然后打开其维基数据项目,然后看sitelinks-wikipedia处各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条目对该地是怎么命名的,不同语言均采用相同的命名就是全体维基社群的共识。--Txkk留言2023年7月25日 (二) 17:31 (UTC)
乌克兰和俄国在active地交战中,何来“长期稳定占领”?而若不以战争持续论,Luhansk等早已被占领的地方大多数语言的维基百科也未采用俄国转写方法。--罗放留言2023年7月25日 (二) 19:20 (UTC)
维基百科不认可联合国的标准,联合国说中华民国没了就是没了吗?联合国说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省份,它就是了吗?--Txkk留言2023年7月25日 (二) 17:35 (UTC)
请注意,你说的东西和此处之探讨无关。并没有决议谴责台湾中国之间存在侵略问题等。--罗放留言2023年7月25日 (二) 19:26 (UTC)
嗯?这个修改是不是适用于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82号决议和第498号决议?Fire Ice 2023年7月25日 (二) 17:40 (UTC)
中国又没跑去吞并土地。--罗放留言2023年7月25日 (二) 19:42 (UTC)
那这不是又附加标准吗?而且朝鲜是要吞并土地的。--Fire Ice 2023年7月26日 (三) 01:03 (UTC)
单一国家/多个国家/联合国的主张均是法理论述。——暁月凛奈 (留言) 2023年7月25日 (二) 17:55 (UTC)
乌克兰这个国家的维基人都赞同条目采用俄方对克里米亚国名的命名(克里米亚共和国)及克里米亚各地的命名,罗方你这个外人反对什么。--Txkk留言2023年7月25日 (二) 18:36 (UTC)
乌克兰可不承认什么“阿特木斯克”之类的俄国名称。而“克里米亚共和国”更是乌克兰人不承认的傀儡政权,和卢顿伪无异。--罗放留言2023年7月25日 (二) 19:19 (UTC)
我对于你多次试图道德绑架整个社区规则感到无比厌恶,我不反对任何人支持乌克兰,但是为了方便你个人支持乌克兰而改变社区规则,我觉得完全是脑子瓦特了。什么是事实论述你懂吗,什么是中立性你了解什么了,为什么要使用事实论述你知道吗,搞得你十分高尚,其他人都是无动于衷一样。早在2004年伊拉克战争的时候,这种事情英文维基百科就已经出现过类似讨论,当时的结论大概就是“如果你要体现萨达姆邪恶无比,不需要引用任何人的判定好与坏,只需要将他所做过的一切列出来,自然会有人判断”,这才是事实论述的精神所在。所谓中立性完全不需要站在任何道德立场,正因为没有立场才会体现中立性,如果俄罗斯立场的人说这不是残忍的战争,你就列出数字来好好让他们看血淋淋的事实,不需要强迫所有人站在你自己高尚的道德观点和你一起唾弃别人,也没有必要因为观点不同就排斥他人,这种事情都不懂还谈什么中立性。现在又要给你自己在各种条目写这种道德文章开绿灯,到头来不支持你还要指责别人违反中立性,真是岂有此理。----Cat on Mars 2023年7月25日 (二) 19:11 (UTC)
这里的论述和具体战争并无关系。只是探讨“哪怕全世界都知道是侵略战争,我们这里还要死守“事实论述”跟从侵略者之叙述”是否恰当而已。
Txxk一直坚称“社区对采用占领者之名有共识”,而对Luhansk等拼写相异的城市,以及利曼,巴赫穆特等直接被占领者改名的城市,据我所见多数外文维基百科并未因其遭占领就跟随侵略者之叙述将其改名。--罗放留言2023年7月25日 (二) 19:24 (UTC)
全世界都认为这是侵略战争吗,你觉得俄罗斯人如何认为呢,这种以自己观点替代实际上这么多多样化观点本身就是不中立,“事实论述”的精神在哪里你读懂了吗?中文如何命名问题,中文本来就不是拼音文字,维基百科绝对没有相应权威创造一种乌克兰语音译法,我也不会支持把中文当做乌克兰语乃至于任何语言的拼音使用,译音表向来只是补充性原则,中文译音遵从常用原则,大量译名约定俗成,甚至当地语言在翻译后经过几百年音变都已经几转了,不要试图为了所谓为了哪一种语言代表何种政治立场这种和中文本身毫不相干的事情就去绑架中文历史传统。----Cat on Mars 2023年7月25日 (二) 19:36 (UTC)
您将几个事情搅在一起了。
1. 是否是侵略战争? 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认为是,中国伊朗等少部分国家弃权未明确谴责侵略,但地图上都把这些占领区画给乌克兰,支持俄国领土主张的只有几个卫星国。
2. 拼写应当如何?这不是此讨论所涉及的东西。
3. 直接一味使用事实论述等于中立吗?显然不是。钓鱼岛及附属岛屿都没移动到尖阁诸岛,更不必说在国际上争议比这还小的乌克兰俄占领土了。
4. 很多您在这说的“中文历史传统”不过是14年战争爆发以来少部分中文维基百科用户乱用俄国译音表翻译乌克兰地名造成。 --罗放留言2023年7月25日 (二) 19:40 (UTC)
什么是事实论述的精神,“钓鱼岛及附属岛屿都没移动到尖阁诸岛”这个你不去问问中文“常用名称”扯事实论述干什么,即便不算常用名称,难道不是事实论述吗,你自己去看看命名规则的,这也算是在承认“钓鱼岛主权存在争议”这个事实之后采用了“先到先得”,你对事实论述的理解如此浅薄令人无语。我反复强调过多少次了,你如果总觉的自己比2004年以来这么多代维基百科人牛逼,随便你去改,到死都不懂事实论述是什么,只是因为觉得碍事就想方设法干掉,你看看这个讨论区方针的修改是为了什么,有谁提方针是为了支持自己做裁判的。是“俄语译音表”而不是“俄国译音表”,如此政治立场先行、立场偏颇完全不可理喻,哪里用得着谈论别人的中立性。----Cat on Mars 2023年7月25日 (二) 19:58 (UTC)
换一句话说,如果完全脱离事实论述,我完全可以写一篇文章拿各种专家的观点rubbish俄罗斯,恐怕这样子才是你想要的“中立”。----Cat on Mars 2023年7月25日 (二) 20:05 (UTC)
最后回你伟大的乌克兰作家果戈里的名言——“明明是自己的面容扭曲却责怪镜子”。事实论述就是反映真实世界的镜子,你自己总归要想想问题是不是出在镜子上,如果你见不得事实论述,那我也没有办法帮你什么了。----Cat on Mars 2023年7月25日 (二) 20:20 (UTC)
👍 txkk觉得这挺赞的。 --Txkk留言2023年7月26日 (三) 02:59 (UTC)
没人说要完全脱离事实论述,在此也并未认为提议的标准一定是最好的,但您说了这么多,还是没法回避直接采用“事实论述”而无视争议地区与争议地区之间的区别会导致不中立情况出现,与“避免地域中心”之初衷相悖的事实。同时,参考您说的这么多,您似乎对何为此处所说的事实论述,这一提议是否和不同语言发音不同有关之类的基本问题都存在误解。
在此所说的一切跟什么译音表就没什么关系。此提议针对的事情就只有一个:对于国际公认之侵略行径,一味采用占领军所用地名,侵略者打到哪地名就改到哪并不中立。所有的讨论也只与此有关。这一客观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我未必有最好的方法。但您脱离了讨论的对象在这攻击显然显然没有太大意义。--罗放留言2023年7月26日 (三) 00:06 (UTC)
什么是国际公认的侵略行为,不要在这里倒因为果,我们不是因为这是侵略行为所以指责某种不中立,要去纠正这种地名上的问题,而正是因为这种占领区地名的不公正,那么多乌克兰地名变成了俄罗斯地名,才体现出来俄罗斯的侵略性,这才是事实论据的精神。不要总想着道德挂帅、要抹平世界上一切不正义的事情,你要这么改是不是满洲国要改成伪满洲国、新京改成长春、昭南改回新加坡、大日本帝国改成小日本,才好现实受害者的公正性。别瞎改地名了,别拿着你所谓的正义去绑架整个社群的规则,也不是所有人和你追求一样的正义,也没有必要因为你的正义否定别人的观点,自己做不到包容别人,还天天举报观点不同的人,说什么中立的观点。----Cat on Mars 2023年7月26日 (三) 00:41 (UTC)
你的中立性和维基百科的中立性完全是两码事,你的“中立”也就是所谓的“正义感”是不可能凌驾于社群规则之上的,如果你无法理解正义和中立之间的区别,也请你停止这种将两种东西混为一谈的举措,我也一再体现过你区分观点与事实,你到头来有听过吗,你有过多少长进吗,这种东西不去接受教育还怎么“贡献”维基百科?----Cat on Mars 2023年7月26日 (三) 00:52 (UTC)
非常同意你的意见。另,“正义”本身就是不中立的,所以正义感这种东西很容易导致不中立--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7月26日 (三) 02:21 (UTC)
以“de facto”为名去用这一条来认为条目应该以入侵国之叙述命名本来就比较牵强。而设定一个具体的标准来避免这种情况则是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案。这里建议用联合国决议来判断您可觉得不对,但这并不能证明在侵略战争中一句“de facto”就去将地名修改是合适的了。罗放留言2023年7月26日 (三) 14:15 (UTC)
“侵略者打到哪就改到哪”确实不好。为了避免这样的结果,应该使用现有的出版物上已有的译名,稳定性肯定比“打到哪就改到哪”好,避免某个小镇今天被乌军打下来,明天被俄军打下来,然后命名也跟着来回改。像巴赫穆特/阿尔乔莫夫斯克,也没有必要因为战争本身就来回更改。还有卢甘斯克,中文都基本固定了,改肯定是不好改。--超级核潜艇留言2023年7月26日 (三) 06:25 (UTC)
维基百科让读者独立思考,我们知道的事情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 月都 2023年7月27日 (四) 15:02 (UTC)
WP:避免地域中心好像不是WP:命名常规吧?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6日 (三) 01:23 (UTC)
确实不是。然而目前有出现用户以“de facto”为理由认为应将俄占区地名(通常是些中文网络很少出现的小地方)以俄国命名来叙述的情况。罗放留言2023年7月26日 (三) 14:15 (UTC)
可以作为命名时参考的原则。另外当事人就是凭“俄罗斯是侵略者,不应使用俄占当局名称”等理由移动条目的,甚至因此删除条目内容,很明显已经违反方针。——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7月26日 (三) 03:58 (UTC)
我的意思是我理解中罗放想要做的事情是调整一系列条目的名称,但这应该是命名常规处理的范畴,所以我认为就算他提议修改WP:避免地域中心成功了,他也没有直接的法理依据去进行条目命名变更。WP:避免地域中心固然可以作为命名时参考的原则,但是如果这样做的代价是牺牲四大条目命名原则的话,那我不认可这种做法。至于“俄罗斯是侵略者,不应使用俄占当局名称”这种理由,我尝试模仿一下这个句式造个句,但不代表我的个人意见:“中共是侵略者,不应使用中共控制区当局名称,所以‘志丹县’、‘黄骅市’条目应该改称‘保安县’、‘新青县(市)’”。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6日 (三) 08:58 (UTC)
命名常规其他原则仍然有效。例如巴赫姆特就是基于“常用名称”原则选择的名称,不受俄罗斯实际占领影响。——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7月26日 (三) 10:10 (UTC)
我同意你的这个观点。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6日 (三) 10:35 (UTC)
整天煮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有意义吗?(-)强烈反对,浪费社群资源及明显与其它议题存在双重标准。--——🦝英特浣熊耐尔留言贡献 2023年7月26日 (三) 01:33 (UTC)
维基百科是为读者服务的,追求政治正确跟正义不是它的目标。维基百科描写的所有事物是对现实世界的忠实呈现,偏离现实的东西对读者有存在的价值吗?对读者负责任吗?--Txkk留言2023年7月26日 (三) 02:47 (UTC)
我十分赞同“事实论述就是反映真实世界的镜子”这句话,可你偏偏要把这面镜子改造成扭曲世界的哈哈镜。--Txkk留言2023年7月26日 (三) 02:59 (UTC)
我支持将克里米亚半岛区域内的地名改成乌方的命名,但这是乌军真正收复该地之后我们才能做的事情。--Txkk留言2023年7月26日 (三) 03:05 (UTC)
你还要继续推行你那套“正义”的话,就别怪我多次劝告不听。当事人多次为阐释观点而扰乱维基百科,已近达难以忍耐之境地,这真的是在建设百科全书?还是只想要透过维基百科实现自己的“目标”?英文维基百科早已认识到这一点。另外,当事人已经在乌克兰及俄罗斯地理主题上被编辑禁制,请社群多加监察是否有违规情形。——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7月26日 (三) 03:58 (UTC)
你在此进行的攻击和此讨论的内容基本可说是毫无关系。您只需回答一个问题:在国际公认的侵略战争中以“de facto”为名将占领区地名改名这中立么?如果不是,那只能说目前在此问题上确实欠缺一个明确的标准,而这里所讨论的方针确实存在影响中立性的瑕疵。至少何时参见常用名标准?何时参考事实论述?又在何时参考名从主人?这些问题都是模糊,甚至时常互相矛盾的。在此我所设想即为提出一个明确的标准,而不是时而用这时而用那。--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罗放讨论贡献)于2023年7月26日 (三) 14:23 (UTC)加入。
这个编辑禁制是技术上的吗?为什么他的用户贡献和封禁日志没有相关的显示?--Txkk留言2023年7月26日 (三) 04:25 (UTC)
这个肯定不是技术上的。MediaWiki虽然有部分封锁,但是仅限于10个namespace和单独页面;单独对某一话题的条目进行禁制在技术上不能覆盖。剥夺整个条目空间的编辑权限来落实禁制某个话题的条目,肯定是overkill。--MilkyDefer 2023年7月26日 (三) 04:36 (UTC)
@Txkk请参见禁制纪录。——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7月26日 (三) 05:11 (UTC)
这个更改又何必要?问题是出现在何处的编辑中?
对于命名使用常用的成为就好了,甚至和归属可以是无关的。--newerdrawn留言2023年7月26日 (三) 05:08 (UTC)
说难听一点,我觉得有些人实际上是想用冠冕堂皇的所谓de jure和de facto,还有各种迂回方式将如下内容包装成中立:

维基百科认同中华民国(台湾)是一个自治的国家,涉及中华民国(台湾)的描述应当使用事实描述。对于其他受争议领土,通常按照法理描述。

比如重复发生事项当中的所谓“人口超过2000万的未受国际普遍承认国家的国家元首更替”啊,还有现在这里想提案的这个。--MilkyDefer 2023年7月26日 (三) 04:24 (UTC)
这不就是双标吗。--Txkk留言2023年7月26日 (三) 04:28 (UTC)
其实那个“二千万人口”标准真的没有必要就是了,很明显是“台湾条款”。应该考虑删除。——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7月26日 (三) 05:11 (UTC)
这样做如果在描述一些是行为艺术的袖珍国家的条目中该怎么做?--newerdrawn留言2023年7月26日 (三) 05:27 (UTC)
我不太确定要怎么办。至少这模板里面的国家都应该算是真正的有限承认国家,其中很多人口都不到二千万人;例如科索沃获得国际承认还比中华民国广泛,但其人口仅一百多万人。现行标准显然不合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7月26日 (三) 05:52 (UTC)
那么采用科索沃标准也不行,因为不能地域中心,凡是一个标准都避免不了参照物的。--newerdrawn留言2023年7月26日 (三) 09:47 (UTC)
我的意见是打开天窗说亮话,以下职位更替允许直接登上IT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中华民国总统,受国际普遍承认国家的国家元首。 --MilkyDefer 2023年7月26日 (三) 05:55 (UTC)
(-)反对:实际上提案人罗放在部分条目中,删去地名在不同参考资料中的不同中文译名。这些译名都是客观存在于中文《乌克兰地图》上的(2003-2023年多个版本)。从“中立的”角度看,这样做违反了中立原则;从读者的角度,显然双语译名并记更有助于读者获得更多信息;确实也有“为了阐释观点而扰乱维基百科”的嫌疑。--超级核潜艇留言2023年7月26日 (三) 06:19 (UTC)
这里所探讨的对象和你说的这一争议(即是否包含其他语言翻译)无关。这里所探讨的是在占领区单独以“de facto”为理由将地名更名为侵略者之命名的情况。--罗放留言2023年7月26日 (三) 14:06 (UTC)
我认为,不但是de facto的名字,而且也是常用的译名。例如引起争论的列宁诺(克里木半岛城镇),2014年为俄罗斯实际占领。2016年乌克兰单方面改名叶迪-库尤。而2023年的乌克兰地图仍然标为列宁诺。那两相对比之下,我更倾向于“列宁诺”而非“叶迪-库尤”。包括那个库尔曼,2003年和2023年的地图都是“赤卫军村”。--超级核潜艇留言2023年7月28日 (五) 08:28 (UTC)
我的总体意见跟Txkk相近。此外,罗放在上边既然提到“在一些国际公认之侵略行为下,一味采用事实论述则很容易带来明显倾向侵略者一方之非中立结果。即:侵略者每占领了某处,那此地就应当被描述为占领者所强加之地名”,虽然我不完全认可这个逻辑,但要是真完全按照他的这个逻辑,克里米亚的地名应该按照克里米亚鞑靼语来翻译才是,毕竟纵观克里米亚历史,乌克兰人与俄罗斯人对克里米亚鞑靼人(克里米亚的土著)而言都是侵略者,没有谁比谁高贵。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6日 (三) 09:02 (UTC)
然后如果要认真说“克里米亚的地名应该按照克里米亚鞑靼语来翻译”的提议的话,值得留意的一点是,无论是乌克兰还是俄罗斯,它们基本上都在克里米亚境内(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克里米亚共和国)认可克里米亚鞑靼语为其官方语言,因此如果使用乌克兰语或俄罗斯语都会引起(合理的)中立性争议的话,那想必使用克里米亚鞑靼语这个战争双方都认可的语言肯定不会产生任何中立性争议。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6日 (三) 09:06 (UTC)
姑且不论是否有这种原则(事实上中文地名选择跟外文来源语言没有直接关联),不过应该没有多少地名是以克里米亚鞑靼语翻译的吧?——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7月26日 (三) 10:10 (UTC)
这里我也只是气话而已,毕竟如果我真把塞瓦斯托波尔写成了“阿克雅尔”(Акъя́р),我不认为有任何人能看得懂。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26日 (三) 10:34 (UTC)
现在的客观事实是多数克里米亚鞑靼人支持乌克兰。不管是因为俄国长期进行的种族灭绝政策还是什么别的,您可自行去各社交平台看看克里米亚鞑靼人怎么说即可。--罗放留言2023年7月26日 (三) 14:09 (UTC)
如果阁下仅仅就凭借自己在社交媒体的微薄经验得出这一种结论,还堂而皇之将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原创研究写道维基百科里面,并且要求社群接受你所谓的事实,我建议你再去读一读什么是可靠来源。我已经反复和你强调过了,学会区分事实和观点,不要把社交媒体上同温层里面辗转相传的东西当作所谓‘事实’,学习一下苏东坡的《日喻》理解为什么维基百科需要使用可靠来源,为什么你的主观感受不是可靠的,而不是人云亦云之后自以为是。‘多数’又怎么样,就因为‘多数’少数人就不重要了吗,你这么重视多数那‘常用名称’被你放到哪里去了?----Cat on Mars 2023年7月26日 (三) 17:59 (UTC)
我虽不赞成罗放在乌克兰地名条目中清除俄语译名的做法,但对他的这个提案还是有条件赞成的。希望大家就事论事,用论据来反对该提案,而不是通过攻击其他维基编辑的方式来反对。请记住维基友善的原则。
我对乌克兰地名条目的主张还是乌克兰地名应该以乌语译名为主,只要能找到可靠来源,条目均可移至乌语译名,而不论俄语译名的使用度是否更高。当然我想现阶段可能得不到多数维基编辑的支持。我只是想在此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留下历史记录。--万水千山留言2023年8月1日 (二) 19:41 (UTC)
我认为维基百科应尽可能反映真实世界的情况;命名常规各项命名原则、避免地域中心方针及其他许多方针与指引都以此为基础。这也是为什么在地名译名问题上,“常用名称”及“事实论述”等原则特别重要,因为其实在地反映地名及其译名的使用情形。就此而言,个人仍然主张不应该单纯用译名来源语言来决定乌克兰争议地区之中文译名优先级。——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8月2日 (三) 14:08 (UTC)
( ✓ )同意上方小浣熊的意见,私以为使用何方译名没有争论必要,可以按繁简一样用先到先得原则,其他语言的译名如果有显著不同可做重定向。(不会过一阵子有人来煮是格但斯克还是但泽吧?)——Aggie Dewadipper 2023年8月8日 (二) 17:47 (UTC)
(-)反对WP:CREEP,目前的方针并没有引起大规模的争议,不需要为了一名或数名编者修订相关方针。AristippusSer留言2023年8月10日 (四) 09:03 (UTC)

建议:为保持简洁,在列表中有4个或以上地区时,才使用“国家或地区”

在英文中,列表标题经常是country一个词(en:List_of_IOC_country_codes, en:Country code top-level domain, en:Capital punishment by country),似乎并不在意列表里的东西是nation or region;但是如果翻译成中文,译者往往翻译成国家或地区。“国家或地区”有以下问题:

  1. 冗长
  2. 不准确。地区是一个模糊的词,政治实体可能是受承认国家、有限承认国家,也可能是构成国特别行政区自治邦
  3. 不实用。有的读者只是想看一个列表,不在乎里面的每个成员是不是主权国家。

但是由于大量中国编辑,很多情况下一个国家列表仅仅是因为包含香港、澳门、台湾,就按照中国习惯变成了“国家或地区”列表。对于包含格陵兰西撒哈拉波多黎各等列表,大家似乎没有这样的政治素养发现它们可能是地区。中文维基百科不是中国维基百科,应该要避免地域中心

为了平衡冗长问题和避免地域中心,我建议在列表中有4个或以上地区时,才使用“国家或地区”。4个是因为香港、澳门、台湾才3个,要达到4个需要再加一个其他国家,得到更多的地域广泛性。

我建议应用到Wikipedia:格式手册/列表和“国家或地区委员会”、“参赛的国家或地区”这样的条目里。--Gqqnb留言2023年8月27日 (日) 04:49 (UTC)

不能迁就外文或所谓冗长问题。只要列表内有任何有不是主权国家的地区,就应该是“国家及地区”。——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8月27日 (日) 04:58 (UTC)
按数量并不合理,且可以绕过(拆或并为“其他”)。读者不在乎但“编者在乎”,解决不了目前问题和争议,包括章节名和滥用旗帜的问题。--YFdyh000留言2023年8月29日 (二) 17:59 (UTC)
反对。
1. 中文维基百科应当使用通行的中文。英文或其他外语的使用习惯和外文维基百科情况可作参考,但不应简单接受。中文维基百科乃至整个中文世界在地缘政治上的特殊紧张使得像中文维基百科英文一样通用country并不现实,何况中文中“国家”与英文country的实际含义还有明显的差异,“国家”的通用义指主权国家,而"country"并非如此。
2. “国家和地区”目前是最简短的能达成各方平衡妥协的用语。正是因为“地区”一词的模糊,这样简短的表述才能成立。对读者来说,有的读者关心,有的读者不关心,这样五个字并不会对不关心的读者带来额外的干扰,却能维护社群的大体和谐。改掉这点几乎没有什么效益,却会增添极多的纠纷,不利于中文维基百科。
3. “避免地域中心”正是指,应当不依从于部分地区使用者的观点和习惯,而是寻找所有中文维基百科使用者的公约数。使用“国家和地区”的原因,不是“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维基使用者的习惯”,而是“这是中文维基社群对于两岸四地特殊地缘政治现状的不同意见的妥协”。因而,“国家和地区”而非“国家”才是遵循“避免地域中心”的表达方式。至于格陵兰、西撒哈拉、波多黎各等地区的情况,同样应当正确使用“地区”一词,由于编辑者能力不足产生的错漏,应当由有能力的编辑者弥补完善,而非背绳墨以追曲。
祝安好。
Xsgzjmxs留言2023年9月2日 (六) 18:43 (UTC)

关于日俄争议领土的命名

本节讨论内容范围包括整个千岛群岛库页岛,目前这些领土由俄罗斯联邦萨哈林州实际控制。WP:命名常规/中文译名具争议条目命名在萨哈林州地名应用时,几条规则自相矛盾了。

地图上对岛屿的名字都是使用日式译名(除了阿特拉索夫岛);然而对于城镇,却清一色都是俄式译名,比如南萨哈林斯克科尔萨科夫大洋城等。

而目前如果按照WP:命名常规/中文译名具争议条目命名的2. 汉文名优先于非汉文(如英文)译名,这些城镇似乎全应该换成日式译名。这不仅不符合现状、不符合地图,也不符合5. 主权具争议土地,以实际管辖之国家之称谓优先。

总之,在萨哈林州,命名规则自相矛盾了。

之前在克里利翁半岛/能登吕半岛的争执中,被人移走了。而几年前千岛群岛也是俄式日式译名来回搬。

兹鉴于争议,提请为WP:命名常规打补丁,特别增加WP:命名常规/中文译名具争议条目命名/萨哈林州一节。按照《俄罗斯地图册》第95页实际给的译名来。--超级核潜艇留言2023年9月13日 (三) 09:56 (UTC)

这份“中文译名具争议条目命名”本身这个逻辑就不是很站得住脚。定立的时间太早了,那时候的社群未必有这个能力去制定这个规则,所以就写出来这样的玩意。我这里建议是重新定立规则,而不是另外写补丁。--Ghren🐦🕖 2023年9月13日 (三) 11:17 (UTC)
路过看了一下。其实命名规则本身并没有自相矛盾。
要注意到,1~5的规则前有写,“条目名称将依照以下顺序寻找适当的中文名称当作条目名”。也就是说,2(汉文名优先于非汉文(如英文)译名。例:独岛或竹岛均优于利扬库尔岩)优先于5(主权具争议土地,以实际管辖之国家之称谓优先。例:独岛由大韩民国实际管辖,因此选用此名)。规则2的优先度高于规则5,按相关规则,只有在符合2的前提之下(比如独岛和竹岛都符合2、而利扬库尔岩被排除)才能用5来判断(因此命名为独岛而非竹岛)。
在千岛群岛与库页岛(桦太)的地名部分(不全是日俄争议领土。日方目前仅主张北方四岛为其领土),照1~5的顺序的话,除了库页岛会因为规则1的关系优先于桦太/萨哈林,其余部分按相关规范应以日文汉字名较俄文译名为优先。
以上判断乃依相关规则作出解释,如社群认为相关共识不恰当,亦可在有共识的前提下进行相关规则之修订。唯需充分论证旧有共识何以过时或者不当、新案又如何能改善维基百科。不过个人是认为除非必要、或者利远大于弊,否则不太需要劳师动众就是了...-Peacearth留言2023年9月13日 (三) 23:17 (UTC)
但是如果按照2优先于5而选择日式译名,这又与实际常用名不符了——在大陆的实际使用情况如下,您在台湾“科尔萨科夫”“大泊”哪个译名更常用?如果能搜到纸质的较新的台湾出版的《俄罗斯地图册》是最好(不知道您们是不是还叫他们“苏俄”?);所以我认为应该加补丁。
萨哈林州地名在大陆译名的实际使用情况[1]
岛名:萨哈林岛(库页岛)(双语并记);丘列尼岛、阿特拉索夫岛、莫涅龙岛(俄式);千岛群岛其他岛屿为日式;
城镇名、海湾名:全为俄式;但南千岛群岛上未标注任何市镇名,只有日式岛名。
海峡名:只列出宗谷海峡(拉彼鲁兹海峡)、得抚海峡、克鲁森施滕海峡、第四千岛海峡、鞑靼海峡。
火山名:全为俄式,共收录科洛科尔火山得抚岛)、戈里亚夏火山(新知岛南部)、萨雷切夫火山(松轮岛)、谢韦尔金火山(春牟古丹岛)、富斯火山(幌筵岛)和阿莱德火山(阿特拉索夫岛)--超级核潜艇留言2023年9月14日 (四) 01:38 (UTC)
这套规则充其量只是能运行而已,仔细一想就会有很多问题。比如说因为规则1,WikiProject_talk:铁道#关于全面移除日本铁路相关条目的和制汉语词语的讨论中一些日语名词在条目标题中那就得转成中文,因此或者要偏向一些不常用的名称;
规则3,对于欧美地区的地名当地华人使用的名称,就会优于常用的名称,比如“满地可”会优于“蒙特利尔”;
“汉文”名优于“非汉文”译名这条规则,首先要问啥是“汉文”,“汉文”一般就是指中文而已。然后“汉文”优于“非汉文”名称这个规则是否真的可以呢?从“库页岛”岛上的地名来说,一个五十年前,和日本人才用的地名,只怕不及俄罗斯本身的地名常用。--Ghren🐦🕗 2023年9月14日 (四) 12:50 (UTC)
对,我也觉得当时的举例实际上不当,原文的第二条用的是日韩争议的独岛/竹岛/扬利库尔岩做例子,因为争议双方都是汉字文化圈;而日俄争议岛屿,如果第二条优先于第五条,那明显日式译名永远优先于俄式译名;然而实际上的情况就如上边说的,地图上有俄有日。要不然就只能打补丁。--超级核潜艇留言2023年9月14日 (四) 13:15 (UTC)
这份WP:命名常规/中文译名具争议条目命名也留意过,按照上面的讨论,这份细则应该被写入过WP:命名常规总则中,但是命名常规已经被大幅修改过,当然也仍包括提及了其他分则,但并没有在包括这个细则,甚至之后的导航中也就将其当做草案来看待,那这份“中文译名具争议条目命名”是否仍具有方针或指引性,或者是否有新共识认为它不再有效,如果仍有效,是否给予适当的“名分”,再讨论是否规则可用,至少Peacearth给出的解读,规则可以用;如果无效,那就没有为这个东西而讨论的需要了,按总则来判断即可。——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9月14日 (四) 01:08 (UTC)
就不能简单一点,实际哪个常用便用哪个吗?--AT 2023年9月14日 (四) 11:15 (UTC)
我就是按照实际的《俄罗斯地图册》上标注的修改的能登吕半岛to克里利翁半岛,但被移动回去了。--超级核潜艇留言2023年9月14日 (四) 12:22 (UTC)
应以现在的俄罗斯俄语名称为准,若语源与过去的日本日语名称一致(比如都源自阿伊努语)则可沿用既有汉字,否则应直接音译俄罗斯俄语名称;除非其他名称压倒地常用。--绀野梦人 2023年9月14日 (四) 13:54 (UTC)
我就弱弱地问一句:Wikipedia:命名常规/中文译名具争议条目命名好像没有现行方针指引的地位?Sanmosa віки-віків 2023年9月16日 (六) 12:18 (UTC)
@Sanmosa讨论最后似乎是无疾而终(虽然支持者看似占多数),提案内容也并没有正式写入命名常规。——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9月18日 (一) 08:49 (UTC)
既是如此,不属现行方针指引的Wikipedia:命名常规/中文译名具争议条目命名相较属现行方针指引的主命名常规而言在这里并不具备太大的参考价值。Sanmosa віки-віків 2023年9月18日 (一) 08:52 (UTC)
我现在只支持在二战后中文出版地图上使用过日语名的地名使用日语,其他的地名则倾向于使用俄语。--🎋🎍 2023年9月24日 (日) 06:46 (UTC)

参考资料

  1. ^ 俄罗斯地图册. 北京: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12: 95. ISBN 9787503181238. 

关于时雨羽衣的更名请求

已解决
修订NC: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以下内容复制至Talk:时雨羽衣

NC:FCFS第三段注明了存在符合NC:NFMNC:COMMON的名称时须无视NC:FCFS,而NC:NFM第一点第四行注明了人物须以官方中文名称作为条目标题。w.wiki/7hTG显示User:Pseudo Classes于2020年6月15日将条目从“时雨羽衣”移至“時雨羽衣”,并清楚注明以上理由以及符合NC:NFM第一点第四行的证据——space.bilibili.com/2601367。该网址为羽衣于bilibili设立的官方认证账号的空间,账号名称为“時雨羽衣Official”,显然条目标题应为“時雨羽衣”而非“时雨羽衣”。于2021年10月15日,User:Yumeto在未了解相关方针下提出了将条目从“時雨羽衣”移至“时雨羽衣”的请求,而User:Ghrenghren同样在未了解相关方针下同意了该请求,最后再由User:Iokseng在未了解详情或相关方针下执行了该请求,将条目从“時雨羽衣”移至“时雨羽衣”并将“時雨羽衣”重新导向至“时雨羽衣”。故boku在此要求依据相关方针将条目从“时雨羽衣”移回“時雨羽衣”,谢谢。

望各位能对此发表意见,寻求共识,谢谢。菜鸟VegBird 2023年10月12日 (四) 17:07 (UTC)

简繁差异,除非选字有误要纠正,不然应该不涉及名从主人,名从主人未约束简繁,参照技术要求之繁简统一。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不需要换成简体。--YFdyh000留言2023年10月13日 (五) 17:20 (UTC)
我在NC:中没有看见有提及名从主人不适用于繁简或繁简的处理方式,请问来源是?--菜鸟VegBird 2023年10月13日 (五) 17:31 (UTC)
可能没有明文,但根据惯例和常识(包括上方举例),不会因为事物自身没有或不推荐繁体写法而要从繁体改为简体,反之亦然。Help:中文维基百科的繁简、地区词处理#编辑一般文章时的注意事项。--YFdyh000留言2023年10月13日 (五) 18:08 (UTC)
Help:中文维基百科的繁简、地区词处理#编辑一般文章时的注意事项的繁简破坏不包括标题。我个人认为遵守方针的优先度是大于惯例或常识这种模糊的概念,因此我还是会维持我的更名请求。--菜鸟VegBird 2023年10月13日 (五) 18:39 (UTC)
条文写的不清楚,但基于过往操作和共识理解,不必要变更名称是繁简破坏,或可能构成WP:地区名称破坏,除非原本存在混用。例如Wikipedia:当前的破坏/存档/2022年7月之Lion713。并且,如果纯粹简繁要名从主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开头的条目岂不是都要移动到简体,而实际不这样做。--YFdyh000留言2023年10月13日 (五) 21:34 (UTC)
此处说的不错。——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10月13日 (五) 22:09 (UTC)
WP:地区名称破坏显然关于进阶字词转换与手动转换。User:Lion713在被回报至WP:VIP5天前已因滥用傀儡永久封禁,因此此次回报并无结果。另外他移动的条目都是条目一开始使用非正式繁体译名转为正式简体译名,我认为只是不知道存在符合NC:NFMNC:COMMON的名称时须无视NC:FCFS而已。不过若要移动所有条目至符合NC:NFM的标题下确实要耗费不少时间,我认为可在NC:清楚注明仅繁简差异不必移动,所有问题就能轻松解决。--菜鸟VegBird 2023年10月14日 (六) 05:16 (UTC)
如果不必移动但允许单向移动,势必出现巨大混乱。关于VIP,指用来参考存在这种意见(潜在共识)。--YFdyh000留言2023年10月15日 (日) 03:53 (UTC)
不理解,如果我将NC:FCFS第三段改为“但是,若存在符合名从主人惯例的名称(仅繁简差异不适用),且其在至少一处中文使用地区为常用名称时,条目标题应当使用该名称,上述“先到先得”的规则不适用。”,或将NC:NFM首段改为“如果一个条目所描述的主体事物,它的拥有者或代表者的官方中文资料里有出现到该事物的中文名称的,可优先考虑使用该中文名称(仅繁简差异不适用先到先得)。”,会引发什么问题?
顺带一提这边的繁简差异指的是“国”和“国”,而非“影片”和“视频”。--菜鸟VegBird 2023年10月15日 (日) 06:28 (UTC)
如果有人用繁体字写“視頻”的话(也就是用简体字写港台用语,繁体字写大陆用语),我这边建议标题还是得改掉。不然的话繁简转换会出错。其他没什么意见。 Ghren🐦🕑 2023年10月15日 (日) 06:41 (UTC)
理解--菜鸟VegBird 2023年10月15日 (日) 09:30 (UTC)
“则先到先得”可能就没事。但本例不就是仅简繁差异吗。--YFdyh000留言2023年10月15日 (日) 08:11 (UTC)
本例指的是时雨羽衣的话的确是仅繁简差异,但根据目前的NC:理应为時雨羽衣而非时雨羽衣,在上述方针修正过后则为先到先得,这个更名请求也就可以取消,并且更为符合“惯例”。--菜鸟VegBird 2023年10月15日 (日) 09:40 (UTC)
我有点看不懂。如上所述,惯例是名从主人时忽略纯粹简繁差异,交给字词转换系统。时雨羽衣条目创建时就是当前的简体形式,先到先得也是简体,不需要移动了。--YFdyh000留言2023年10月15日 (日) 10:06 (UTC)
我在主文中就已经解释过了,按照目前的NC:,由于时雨羽衣的bilibili账号为“時雨羽衣official”,根据NC:FCFS的第三段——存在符合NC:NFMNC:COMMON的名称,先到先得被无效化并改为遵守NC:NFM,因此条目名称应为“時雨羽衣”。但是根据你所述的繁简惯例以及将现有条目移动至符合NC:NFM的标题下的低可行性(如含有“中华人民共合国”的条目改繁为简),因此只要在NC:FCFS的第三段设下仅繁简差异不适用的限制,即“存在符合NC:NFMNC:COMMON的名称,且该名称不得仅为繁简差异,先到先得才会被无效化并改为遵守NC:NFM”,亦或在NC:NFM的首段注明仅繁简差异时遵守NC:FCFS,时雨羽衣以及其他条目便能根据NC:FCFS继续保留其标题,不必更换标题,而众维基人也能合规地根据惯例行事。--菜鸟VegBird 2023年10月15日 (日) 11:58 (UTC)
如果不需移动此例,只是改方针以明确做法,您需要发到方针版块。用{{比较条文}}。--YFdyh000留言2023年10月15日 (日) 12:30 (UTC)
了解,感谢您。菜鸟VegBird 2023年10月15日 (日) 12:36 (UTC)
没问题的话希望有人可以帮我稍做修正后提案至WP:VPP,因为我不太清楚流程,感谢。菜鸟VegBird 2023年10月15日 (日) 09:44 (UTC)
根据WP:修改和建立方针的“如何修改方针”其二,貌似可以直接改?菜鸟VegBird 2023年10月15日 (日) 09:48 (UTC)
上方无共识,请不要直接改。--YFdyh000留言2023年10月15日 (日) 10:00 (UTC)

本讨论已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修订NC:FCFS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现行条文

各地区的用词习惯不尽相同,命名时常出现有冲突的情形。当条目描述的主题在中文圈有多个名称时,应使用地区词转换根据使用者设置的转换模式而变化,且应当在首段注明所有这些名称(如果是单纯异体字所产生的命名差异,则依异体字相关规定处理)。

然而条目的标题只能选取一个,因此应维持条目第一个重要版本所采用的标题(须符合本方针其他命名规则),而其他命名方式都重新导向到这个标题上。

但是,若存在符合名从主人惯例的名称,且其在至少一处中文使用地区为常用名称时,条目标题应当使用该名称,上述“先到先得”的规则不适用。

提议条文

各地区的用词习惯不尽相同,命名时常出现有冲突的情形。当条目描述的主题在中文圈有多个名称时,应使用地区词转换根据使用者设置的转换模式而变化,且应当在首段注明所有这些名称(如果是单纯异体字所产生的命名差异,则依异体字相关规定处理)。

然而条目的标题只能选取一个,因此应维持条目第一个重要版本所采用的标题(须符合本方针其他命名规则),而其他命名方式都重新导向到这个标题上。

但是,若存在符合名从主人惯例的名称(仅为繁简差异不适用),且其在至少一处中文使用地区为常用名称时,条目标题应当使用该名称,上述“先到先得”的规则不适用。

详见Special:PermaLink/79375678#关于时雨羽衣的更名请求--菜鸟VegBird 2023年10月15日 (日) 13:06 (UTC)
建议改为“不包含纯粹繁简差异”。——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10月15日 (日) 14:36 (UTC)
现行条文

各地区的用词习惯不尽相同,命名时常出现有冲突的情形。当条目描述的主题在中文圈有多个名称时,应使用地区词转换根据使用者设置的转换模式而变化,且应当在首段注明所有这些名称(如果是单纯异体字所产生的命名差异,则依异体字相关规定处理)。

然而条目的标题只能选取一个,因此应维持条目第一个重要版本所采用的标题(须符合本方针其他命名规则),而其他命名方式都重新导向到这个标题上。

但是,若存在符合名从主人惯例的名称,且其在至少一处中文使用地区为常用名称时,条目标题应当使用该名称,上述“先到先得”的规则不适用。

提议条文

各地区的用词习惯不尽相同,命名时常出现有冲突的情形。当条目描述的主题在中文圈有多个名称时,应使用地区词转换根据使用者设置的转换模式而变化,且应当在首段注明所有这些名称(如果是单纯异体字所产生的命名差异,则依异体字相关规定处理)。

然而条目的标题只能选取一个,因此应维持条目第一个重要版本所采用的标题(须符合本方针其他命名规则),而其他命名方式都重新导向到这个标题上。

但是,若存在符合名从主人惯例的名称(不包含纯粹繁简差异),且其在至少一处中文使用地区为常用名称时,条目标题应当使用该名称,上述“先到先得”的规则不适用。

完成菜鸟VegBird 2023年10月15日 (日) 15:30 (UTC)

取消等候公示:菜鸟VegBird 2023年10月17日 (二) 07:54 (UTC)

(?)异议:章节标题“中文用词差异的处理”应该就已经包含了“不含繁简差异”的意思。而且前文也有“异体字相关规定”,繁简应该算广义的异体字吧? ——魔琴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计划 ] 2023年10月16日 (一) 17:50 (UTC)
“中文用词差异”指的应该是不同地区之间有不同的用词标准与习惯,而繁体字与简体字正正是由不同地区所使用与惯用的字体。
“则依异体字相关规定处理”根据上下文应该是指“使用{{NoteTA}}等模板来将标题中的异体字转换成符合所有地区的用词习惯”的规定,而关于条目的实际命名是位于第二及第三段。菜鸟VegBird 2023年10月17日 (二) 07:54 (UTC)
异体字本身就和正体字,也就是标准字形相对。所以繁体字对于简体字来说,是异体字。繁体字亦同理。 Ghren🐦🕓 2023年10月17日 (二) 09:50 (UTC)
我有一点比较忧虑的是万一出现了条目名称需要转换的情况,但因为标题的繁简差异而导致转换失效,这种情况会比较麻烦,所以我对上面两个提案都持保留态度。Sanmosa віки-віків 2023年10月17日 (二) 05:05 (UTC)
能请你举个例子吗?菜鸟VegBird 2023年10月17日 (二) 07:54 (UTC)
他想说的应该和我在那边说的“视频”的例子差不多。 Ghren🐦🕓 2023年10月17日 (二) 09:49 (UTC)
此次修订对以繁体写简体用语或以简体写繁体用语不会有任何影响,因为忽略繁简差异的前提是条目拥有符合NC:NFM的名称。假设有公司、品牌、国家或人物的官方名称中含有“视频”一词,简体标题应使用“视频”、繁体标题应使用“視頻”(若标题的“视频”为简体,则需要利用模板将其设为“視頻”,防止其转换为“影片”),无须转换。假设有条目以繁体写简体用语且没有符合NC:NFM的名称,此次修订并不会影响该条目,目前的NC:中似乎也没有注明做法,建议补充到技术要求中。菜鸟VegBird 2023年10月17日 (二) 10:55 (UTC)
例子一:“中國影片公司”
  • “中国视频公司”符合NC:NFM
    • 更名为“中国视频公司”
      • 简体:中国视频公司;无须操作
      • 繁体:中國視頻公司;转换“影片”至“視頻”({{NoteTA|T}})
    • 更名为“中國視頻公司”
      • 简体:中国视频公司;自动转换,无须操作
      • 繁体:中國視頻公司;无须操作
  • 无名称符合NC:NFM
    • 与本次修订无关
例子二:“时雨羽衣”
  • “時雨羽衣”符合NC:NFM
    • 修订前:更名为“時雨羽衣”
    • 修订后:无须更名,纯粹繁简差异
  • 无名称符合NC:NFM
    • 与本次修订无关
菜鸟VegBird 2023年10月17日 (二) 11:32 (UTC)
有这个吗?中国视频公司或者中國影片公司,如果有这个条目并且为其指定命名的话,应该以名从主人按字型对应?——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10月18日 (三) 00:19 (UTC)
如果NC:FCFS需要按其字型命名(即官方使用简体,条目标题也必须使用简体,vice versa),引用自User:YFdyh000,是不是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开头的条目都要转为简体了?此次修订正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菜鸟VegBird 2023年10月18日 (三) 07:02 (UTC)
“時雨羽衣”可能引出另一个问题:这四个字是按日文汉字来解读?因为五个字型(包括“时”)都可以理解为日文汉字;按照这个理解的话,条目传主可能是需要将其日文假名转写成汉字,然后从日文汉字中挑选这组汉字作为中国汉字名(日文汉字如果字型通的话,可以直接沿用入中国汉字),其中“时”是“時”的异体字且后者是日文常用汉字表字(ja:wiktionary:付录:常用汉字の一覧),按照翻译的话,用“时”也没错,因为这是简体中文下的正字。“時雨羽衣”和“时雨羽衣”就仅仅是异体字差异?——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10月18日 (三) 00:41 (UTC)
首先时雨羽衣是根据NC:NFM命名,而非根据WP:日语专有名词的中译原则及相关转换规定命名。其次如果真的有条目需要转写为中文,就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转换为中文,转换后可为繁体或简体,取决于NC:FCFS。--菜鸟VegBird 2023年10月18日 (三) 07:25 (UTC)
如果沿用IAR的话,“先到先得”原则也是延续了早期命名中抢椅子避免抢名称繁简字型的情况(Wikipedia:字词转换处理提到法國法国的差异),比“名从主人”要早。如果只是字型差异而非地区词差异的话,应该延续“先到先得”?——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10月18日 (三) 00:46 (UTC)
纯粹繁简差异则NC:FCFS不正是这次修订的目标吗?--菜鸟VegBird 2023年10月18日 (三) 07:28 (UTC)
其实WP:繁简处理#条目标题的意思不就是仅有繁简差异的算同一名称吗?WP:异体字似乎指的是“床/牀”、“台/臺”这种情况。——Hercoffee留言2023年10月18日 (三) 05:58 (UTC)
WP:繁简处理#条目标题主要是关于WP:命名常规#繁简统一、单一主体有独立的繁体和简体条目需要合并以及已有繁体标题条目的主体不得再另建简体标题条目,vice versa。异体字正如User:魔琴所说包含繁简,但如我前面所说的,NC:NFM的“则依异体字相关规定处理”根据上下文是指“使用{{NoteTA}}等模板来将标题中的异体字转换成符合所有地区的用词习惯”的规定,而关于条目的实际命名是位于第二及第三段。--菜鸟VegBird 2023年10月18日 (三) 07:55 (UTC)

公示 7 日:自 2023年10月25日 (三) 07:55 (UTC) 开始公示,于 2023年11月1日 (三) 07:55 (UTC) 结束公示。(提醒:部分公示可能需要更新公告栏,请协助更新。公示期间如有反对意见则此公示无效。)请先阅读上方所有内容再提出异议,谢谢。菜鸟VegBird 2023年10月20日 (五) 07:04 (UTC)

想对原来的命名常规提出的问题,“且应当在首段注明所有这些名称”,目前因为有公共转换组,有不少条目中Noteta中的转换拿到公共转换组之后,首段中其实并没有这些异名,有的时候其他条目中需要使用这些转换的时候还需要从公共转换组中去找(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需要公共转换组,且有时比如首页展示技术上不能使用公共转换组),希望能明确下。另外不确定什么方式算注明,在Noteta里算不算注明,还是说一定要显式地说陆港台新马的名称分别叫什么,不过后面的方法有时可能会让首段显得非常累赘。--Kethyga留言2023年10月25日 (三) 10:31 (UTC)
其他问题拜托建立新的讨论,我不想再等七天了。公共转换组的部分我不太理解你的意思,某一公共转换组缺少词汇的话对其进行补充或在条目使用全文转换即可。 注明的部分应该是指后者吧,注明在源代码内是要给谁看。菜鸟VegBird 2023年10月25日 (三) 11:58 (UTC)

本讨论已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关于外文人名地名译名的若干问题

在最近的几次讨论中,一些维基人就许多有关外文人名地名译名的问题产生了不同看法,而我过往也遇到了诸多未解问题,故借此机会把我所有已遇到的和能想到的问题一并列出,望集思广益解决问题,也能够方便后来人有例可循(注:下面仅用“大陆”、“港台”只是为了方便举例表述,“澳”、“马”、“新”亦包含在此次讨论范围内):

  1. Wikipedia:外语译音表在维基百科当中的性质和定位是什么?若一人名/地名在中国大陆没有称得上是常用名的译名,那么依此按顺位(即没有官方名和常用名的情况下再按它)淘汰掉当前采用的中国大陆非常用译名是不是理所应当、不违反常规?
  2. “XX国旅游局”这类网站是否真的能代表该国或该地的政府或其上级政府的官方?能否扛得起“名从主人”大旗?跟Wikipedia:外语译音表谁大于谁?
  3. 接上,若某地名在华语世界只是一个小透明,没有称得上人人皆用的常用名,而这“XX国旅游局”网站的给出的译名跟PRC/港府/ROC官方使用到的译名撞车了,谁又大于谁?(例如那个南非旅游局北京办事处网站里的“肯普顿公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里的“肯普顿帕克”)
  4. 若某位港台维基人消红了一个诸如“XXX Park”这样的城镇条目并意译作“XXX公园”后,若确定此“XXX公园”之译名算不上大陆常用名,而按大陆标准应译作“XXX帕克”后,那么仅在NoteTA中按上述顺位添加大陆字词转换“zh-cn:XXX帕克”是否非法上升到了地区差异?(
  5. 此前有香港维基人用粤语音译(多来自香港赛马会译名)消红了许多非知名球员,这些球员条目大多极长时间无人打理,未加NoteTA,且在中文世界中,除了维基百科中当时创建者给出的译名,罕有其他称得上常见的大陆和台湾译名,而台湾显然是以国语为主的,(基本)不说粤语,也基本没有用粤语音译的传统。此时添加NoteTA是否可临时采用一样的大陆译名和台湾译名(只是简繁不同),之后若有后来者考证到了自己地区常用的或符合自己地区习惯的译名再改之?(
  6. 若某位港台维基人消红了一个人名/地名条目,如将美国的一个叫“Florence”的小地方消红为“罗伦斯”,但这个“佛罗伦斯”按港台标准则什么都不是(此处台湾暂按naer算,其他地区的标准我不知道,欢迎补充),排除掉存在常用名的情况后,这时大陆人是否可按大陆标准移至符合大陆标准的译名?然后其他地区的译名就按naer等资料添加?(反之亦然,如某大陆人消红了一个人名/地名条目,但条目名按大陆标准也什么都不是,排除掉存在常用名的情况后,其他地区人也可以如上做)(
  7. 若一外国地名/人名条目是由前人消红的,且条目名明显误译,不过此地/此人在华语世界只是一个小透明,且这一误译也未广为流传,仅被寥寥几个网站采用,这种情况下对其进行修正是否无异议?
  8. 若“某事物在某地区的译名是哪一个”在该地区维基人中吵得不可开交,条目名也被移来移去,但与此同时该事物的其他地区译名是固定无争议的,则是否可以先将其条目名移至固定无争议的其他地区译名?(典例是La Fayette侯爵,其大陆译名在大陆维基人中曾吵得不可开交,但“拉法叶”在繁中是固定无争议的)

以上是我暂时想到的问题,谁若有其他问题那么欢迎补充,也可ping其他人来讨论。@VikarnaYeletsKethygaSickManWPEricliu1912淺藍雪魔琴SIridiuM28Dewadipper--Bigbullfrog1996𓆏2023年10月23日 (一) 13:49 (UTC)

  • 关于第一条,本人自路易斯安那州开始翻地名都只按照以下三个规则:
    1. 使用zi.tools工具寻找有没有相同的地名
    2. 如果zi.tools没有这个地名,丢Google翻译
    3. 如果Google翻译也投降,只能按译音表强行自己翻译
  • 综上所述,本人甚少使用外语译音表,亦认为外语译音表只供参考之用,不应视为百分之百正确的翻译地名方法。第二条与第三条个人认为需要判断网站是否为该国政府官方所运营,如果不是的话应参考这一网站是否拥有高浏览量;关于第四条的情况,最好寻找相关地方的历史资料作为判断,如果该地方确实有公园的含意应意译,否则应音译为帕克。第七条个人认为如果影响不大则可作修改,若影响较大则应交给社群讨论。--维基病夫邀请您加入❤️边缘人小组·🖊️签到 2023年10月23日 (一) 14:50 (UTC)
    zi.tools其实就是上面提到的Wikipedia:外语译音表里的《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和《世界地名译名词典》的在线版。--Bigbullfrog1996𓆏2023年10月23日 (一) 15:10 (UTC)
Wikipedia:外语译音表不是方针也不是指引,可能算是Wikipedia:论述。--CaryCheng留言2023年10月25日 (三) 19:09 (UTC)
你说得对,外语译音表不是方针也不是指引,当然同时也不是论述。而应算作WP:可靠来源-- Vikarna 2023年10月25日 (三) 19:54 (UTC)
阁下大概是误会了。《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是可靠来源,《世界地名译名词典》是可靠来源,Wikipedia:外语译音表只是中文维基百科的一个页面,不是可靠来源。--CaryCheng留言2023年10月25日 (三) 20:04 (UTC)
@Ericliu1912 @CaryCheng Wikipedia:外语译音表不是原创,也不是Wikipedia:论述(维基论述纯粹是维基编辑的个人观点)其中译音表中的地名部分是中国大陆的国家标准,见标准官网,由民政部地名研究所、国家测绘局地名研究所、中国地图出版社、新华社《参考消息》报社联合编写,《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 英语》 第一版已经有20多年了。地名导则类似于英美的BGN/PCGN罗马化系统
新闻出版行业标准 CY/T 123—2015:学术出版规范·中文译著》“地名译名应符合GB/T 17693的规定”。
2022年国务院签发的《地名管理条例》“标准地名应当符合地名的用字读音审定规范和少数民族语地名、外国语地名汉字译写等规范”。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学术著作出版规范》“ 译稿中的地名,应根据最新版本的 《世界地图集》 (中国地图出版社),并参照中国地名委员会编的 《外国地名译名手册》 (商务印书馆)、 《世界地名录》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译出。上述资料亦未收入的地区,可参照外文译音表音译,也可参照其他地名手册翻译,但一般应在其后加圆括号附注原文”
香港中文大学大学刊物编辑指引》“外国地名译法,按照国内通行译法为准。可参考中国地名委员会编《外国地名译名手册》”
联合国粮农组织中文编辑出版规范》“外国地名不像外国人名那样庞杂,其中相当一部分已有统一翻译。需要时可借助权威工具书查询。权威地名工具书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名录》” --Kethyga留言2023年10月25日 (三) 23:13 (UTC)
  • 《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附录的〈外语译音表〉是可靠来源。
  • WP:外语译音表是中文维基百科的一个页面,参阅Wikipedia:命名空间Wikipedia:方针与指引Wikipedia:论述,如果WP:外语译音表不算论述的话,那就应该是方针与指引#种类-资讯页资讯页:通常用于提供事实资讯;)或WP:资讯页资讯页用于介绍一些方针指引可能的施行方式,例如Wikipedia:删除指南;)。
  • 我不反对将WP:外语译音表提升为方针与指引,或者我也不反对建立共识强制使用者翻译外语时必须遵守WP:外语译音表。纯粹就事论事,目前WP:外语译音表在中文维基百科的性质和定位,的确只是参考标准。
--CaryCheng留言2023年10月26日 (四) 04:24 (UTC)
另外,如果Wikipedia:外语译音表是从《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附录的〈外语译音表〉逐字逐句抄过来的,这样逐字抄写是否符合Wikipedia:版权常见问题解答?--CaryCheng留言2023年10月26日 (四) 04:34 (UTC)
按照Wikipedia:外语译音表的说明,这些页面上的内容的原本应该是来源于各种中文使用区关于音译的标准或者惯例文件,由于其行之有效,可以作为这里针对需要创造音译新中文专名时的参考标准,放这里一份只是方便编辑去看而已(不满意不嫌麻烦的话自己去找原本看)。——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10月26日 (四) 00:55 (UTC)
外语译音表是本站原创的吗?不同语言的情况好像不一样?如果是原创的,那其性质就按论述或社群共识来算,不能凌驾于可靠来源之上;若其本身有来源,那就按来源本身的可靠程度来评估。——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10月25日 (三) 22:40 (UTC)
外语译音表是《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附录里的,另外导则里面也有(至少俄语有)。站内的译音表页面只是为了方便搬来的,不是站内自创,也就不是论述。@CaryCheng--Yelets 留言 2023年10月25日 (三) 23:10 (UTC)
个人最近整理乌克兰地名中得出的经验是:大陆用词的最高权威应该为国家标准GB/T 17693《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以俄语部分为例,相关规则中首先考虑总则4.3条:“惯用汉字译名和以常用人名命名的地名仍旧沿用,其派生的地名同名同译”。我对“惯用汉字译名”的理解就是最新版本的地名译名辞典及新华社历史数据库的译名。其次的规则才是总则4.5条,即所谓的“外语译音表”。但总则之后还有各种细则,而这些细则好像在执行起来又似乎优先于总则4.5条。因此在考虑一个地名的译名时,我们应该根据译写导则里规定的顺序去考虑,最后“外语译音表”才是一个兜底的方案。
1. 最后兜底的“外语译音表”而得来的译名可以取代中维里非规范译名(包括机翻译名及没有来源的非普通话译名)。
2. 个人的经验是,“XX国旅游局”的网站通常是通过外包翻译公司的翻译维护的,不能作为“名从主人”的依据(当然可能有个例,好像澳大利亚的旅游局还特别规范了地名的中文译名)。能作为“名从主人”依据的来源应该是该国国家/政府首脑、外交部等政府部门的中文网站,大使馆的网站还得个案讨论。能作为“名从主人”的来源高于“外语译音表”。
3. 中文国家/地区的政府来源优先。
4. 可以添加NoteTA。
5. 大陆和台湾的用词应该一致,直至后来各自能找到更好的来源为止。进一步推论:如果台湾维基人采用台湾标准创建了条目,而显然大陆用词为不同的选择,这种情况下,香港用词应该首先跟随大陆用词,而不是台湾用词,直至有人能找到别的香港用词的可靠来源为止。好多维基人在添加NoteTA时只加入cn和tw的用词,而忽略hk用词,这是不对的。应该同时加上hk用词,且在无其他来源时应该与cn用词一致。
6. 个人只是比较熟悉大陆用词,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不去移动该条目,只能添加NoteTA。让熟悉该地区的维基人去移动条目。但实际上,也可以去移动,如果有人不满意的话,自然会去移回或发起讨论。
7. 可以对其进行修正。
8. 似乎可以。我对这种情况了解还不多。--万水千山留言2023年10月26日 (四) 19:35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