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互助客栈/方针/存档/2004年8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Archive 本頁是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的存档页,这些主题讨论已经结束,並已尽可能将讨论主题移动至相关条目或页面的讨论页存檔。請不要再對此頁進行編輯。若您希望發起新的討論或重新提起舊有討論,請前往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

Chinese box

Chinese box in English Wikipedia needs some clean up by someone knowledge in the topic. Can anyone in Chinese Wikipedia help, please ? Thanks. -- 64.229.229.20 19:09 2004年8月5日 (UTC)

Suzanne Chazin这个名字怎么翻译成中文阿 !!!

Suzanne Chazin这个名字怎么翻译成中文阿 !!! 帮忙翻译 一下 谢谢!!

蘇珊 洽森 / 雀珊 / 雀森 選一個吧 --Djyang 12:36 2004年7月21日 (UTC)
其實這 Suzanne Chazin 是甚麼人物?在Google上找過,只知是澳洲人。--石添小草 13:55 2004年7月21日 (UTC)
稍微查證過後,Suzanne Chazin其實是生在紐約美國作家,原本是讀者文摘的編輯,2001年時推出冠軍小說第四天使(The Fourth Angel)一舉成名而變成新興小說家。Chazin這名字在歐系的某些語言裡面,ch是發[sh]的音,所以有可能可以翻譯成[夏贊]或[洽贊]。在幾個原發問者建議的譯名裡面,雀珊是絕對不可以使用的一個,很顯然這個譯名有蠻重的女性名稱暗示,但考量到Chazin其實是她的姓氏而非名字,在翻譯時應該盡量保留姓氏的中性感覺,只需在名字部分的翻譯女性化處理就夠(否則,Chazin的老公、爸爸跟兄弟都得一起跟著有個女性化的譯名,豈不很怪?)現在回答這個有點晚,其實我提出來是想要討論人名翻譯時,姓氏應該維持中性翻譯的觀點啦!--泅水大象 03:39 2004年8月1日 (UTC)
我也推泅水大象的觀點以及對音譯品質的執著!任何人在翻譯外文名字的時候,都應該注意不同語言的發音,不可都當做英文;還有中性化處理的方式,非常贊成!--MilchFlasche 03:24 2004年8月2日 (UTC)
我也有一个一直感到迷惑的问题."玛丽莲=梦露"应该也是是属于你说的那种情况吧,大象?
如果要正經說,她的名字應該翻譯為『瑪麗蓮·門羅』才對,不過既然已這是個萬眾皆知的譯名,縱使原則不對也只好將錯就錯了。何況那只是個藝名,瑪麗蓮的本名應該叫Norma Jeane Mortenson,所以,我們並不用擔心因為把她錯翻一個女性化的姓氏,而害她父親也跟著有了個女性化的譯名(事實是,瑪麗蓮的生父不詳,根本沒人知道他是誰!!!)--泅水大象 15:36 2004年8月15日 (UTC)
哇好利害哦,你好像什么都知道啊!
喜歡在維基百科上廝混的朋友們,應該都有這種能力才對,雖然不見得每樣事情自己都懂,但至少知道上哪兒去找資料。瑪麗蓮夢露是個很有名的人物,甚至有自己的官方網站,瑪麗蓮夢露官方網站,因此要知道跟她有關的事情是易如反掌,有興趣不妨進去尋寶!--泅水大象 06:55 2004年8月19日 (UTC)

擴展字庫

Windows XP下不支援的字體如何導入到Windows中以似的Windows可以支援?我一直看不到這個字“𣴓”。>_< --Yacht (talk) 19:25 2004年7月31日 (UTC)

我也看不到呢(OSX),是不是很少用的中文字呢?---Djyang 19:46 2004年7月31日 (UTC)

应该只用在一个地方,越南一个省的名字,这样写“三点水加一个‘件’字”。显示不了,但是word里面可以显示的。>_< --Yacht (talk) 19:52 2004年7月31日 (UTC)

哈哈,看见了,方法见User:Zy26/monobook.css第一行,据说用FireFox把那个超多字体放到后面也应该好使,如果改成斜体或者加重,方法还需要改进……--zy26 04:26 2004年8月1日 (UTC)

問問Yacht:我還未找到可以顯示這一個字的字型檔。你是用哪一種字體的?--石添小草 15:01 2004年8月3日 (UTC)

估计是“宋体-方正超大字符集”,Office 里面有(简体中文版或简体中文MUI)--zy26 15:12 2004年8月3日 (UTC)

實驗過了,是用“宋体-方正超大字符集”這個字型檔才可以顯示。但是我改了字型后,Wiki整個頁面變得超難看的(我認爲),所以我寧願看不到那個字了,只要我知道IE can handle it correctly就行了。 ;p 繁體版本的word裏面有沒有這個font? :O --Yacht (talk) 16:59 2004年8月3日 (UTC)
不太清楚,繁體中文版的XP和Word預設的簡體中文字型是SimSun,不知道和大陸的「宋体」一不一樣。不過剛剛試了好幾個字型,都還無法顯示這個字。--MilchFlasche 18:06 2004年8月3日 (UTC)
這字集本來就如GB18030支援一樣可以下載的,但似乎已經沒有這回事了。香港這邊似乎有人(ITSC)想搞,但也不是所有字都齊全。--石添小草 04:28 2004年8月9日 (UTC)
我找到了: http://www.info.gov.hk/digital21/chi/structure/iso_ext_b.html 不過由於學校裡的電腦不用Mozilla而用Internet Explorer,如果不改字型的話,一樣不能顯示。再者,如果這個字在香港字庫沒有的話,也是不能使用。嗯... 看來我也要跟政府妥協一下,把我們想要顯示的字型,建議他們編入字庫裡,好讓有閒人可以幫我們建立字型。 ^__^ (現時除了“鼠兒”和“水件”以外,我們還需要用甚麼字?)--石添小草 04:51 2004年8月9日 (UTC)

搜索引擎似乎有问题

直接搜索无法得到“三国演义”,但确实存在这个词条。

嘗試了一下,似乎一切正常呀,請參見三国演义。--泅水大象 18:31 2004年8月1日 (UTC)

進階的編輯語法到哪去學?

一直以來對wiki的印象都是「簡單易學」,沒有太多的語法,可是最近看到越來越多自我介紹或是一般條目的頁面,在做表格方面或是文字格式方面,也有上色、文字直排或是其他的效果;還有像國家、城市條目裡也有很多表格的樣板,似乎不是一般的wiki語法可以做出來的,請問各位前輩:這些進階的編輯語法要怎麼學呢?因為我對網頁設計一竅不通,只停留在很基本的html標籤而已,不知道這些語法是什麼類型的呢?看一般的書籍就可以學嗎?--MilchFlasche 03:58 2004年8月2日 (UTC)

请参看Help:使用表格Wikipedia:颜色模板 --Vina 04:42 2004年8月2日 (UTC)
幾乎所有跟表格或背景有關的html碼,在這裡也都可以使用,只不過Wiki預設的簡便碼在使用上會容易一些就是(但直接使用html的好處是,可以先用Frontpage之類的軟體快速的把想要的雛型搞定)--泅水大象 09:05 2004年8月2日 (UTC)
太好了!感謝兩位的指點!:D--MilchFlasche 04:52 2004年8月3日 (UTC)

香港1967年暴動

有沒有網友已編寫該題目?我在建立林彬條目時想連至該事件,但在1967年內沒有記載。在香港該條目中也只是略略帶過。 另外,不知該題目是否該命名為「香港1967年暴動」或是「香港反殖民主義暴動」? 有研究香港史的朋友,可否代為解答?

當然是“香港1967年暴動”啊!說是「香港反殖民主義暴動」,坦白講,香港發生過多少次反殖民主義暴動?若說有代表性的話,為甚麼要選這一次?難道因為死人多嗎?再者,“反殖民主義”不夠中立吧?所以,我情願用一個年份來表示。--石添小草 14:58 2004年8月3日 (UTC)
在香港一般都是稱作六七暴動的,或可命名為香港六七暴動。 --Lorenzarius 18:42 2004年8月3日 (UTC)

可以的話,想找點有關這條村的一點資料。--石添小草 15:12 2004年8月3日 (UTC)

SQL查询

现在SQL查询又可以使用了,但是却不能进行查询,返回500错误,是怎么回事?--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08:49 2004年8月6日 (UTC)

出现500错误的原因是很多的,如果程序出错,一般都是服务器500错误。--zy26 09:07 2004年8月6日 (UTC)
如果使用IE或者IE内核的浏览器的话,关闭“显示友好HTTP错误”之类的那个能看详细错误提示--zy26 09:13 2004年8月6日 (UTC)

minnan.wikipedia.org

Some people here might be interested in my recent post to wikipedia-l. Translations would be appreciated. -- Tim Starling 08:57 2004年8月8日 (UTC)

If there's anyone here who agrees with me, I'd appreciate your comments on zh-min-nan:Wikipedia:Chhiu-á-kha -- Tim Starling 16:01 2004年8月8日 (UTC)

If there's anyone who does not agree with him, also post your comments :)

我在语言学方面不是很懂,不敢乱发言,更多的是想请教大家。我看了邮件列表上的一篇发言( http://mail.wikipedia.org/pipermail/wikipedia-l/2004-August/016423.html ),说的很详细。但我依然有几点疑惑:

  • 汉语方言究竟是怎样一个地位?我是北方人,我确实听不懂南方的吴语、闽南语、粤语,西方的语言学家把它们都独立列出成为一门语言我想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实际上这几种汉语方言极少参与书面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不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中国人,都还是采用汉字,用全民族的共同语言(当代是普通话)来进行书面知识的生产和传播,就好像古代欧洲的拉丁语一样。在这种背景下,应该怎样看待少数人用汉语方言来进行书面知识的生产和传播?
  • 闽南语还有几种书写体系(不只限于罗马字母的书写体系)?现在 minnan.wikipedia.org 采用的拼写体系在闽南语的研究者和使用者中间采用的情况如何?好像闽南语还可以拿汉字来书写,有很多俗字的。

我不想泛政治化,而且跟什么台独联系起来。下面给几个资料:

--Mountain(Talk) 03:25 2004年8月9日 (UTC)


(上面留言的好像是Mountain兄,以下是我的回應)不只限於羅馬字母的話,還有用台灣的注音符號寫的,似乎用於某些版本的小學「母語教材」還有某些研究者所編的字典中。但最大多數的書寫體系還是用羅馬字母的方案,包括「(教會)白話字」、「普實台文」、「通用拼音」等數種(不是研究得那麼透徹,也希望有專精的朋友來補上連結)。當然,長期以來台灣人的確常用漢字書寫閩南語,最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閩南語(「台語」)流行歌曲的歌詞,而且也有很多研究者努力從古漢語找出能對應閩南語個別字彙的文字,但事實上我不相信這種研究法有完全的可靠性,而用漢字書寫閩南語也常常流於可笑的音近取字,毫無語言學的根據(口語和書面語共同的詞彙不算),不禁令人懷疑漢字的「形聲字」是否最初也是如此創造的。不論找尋漢字或創造俗字來表達閩南語,都會有不足之處;現代的漢字對應得最好的是普通話,其他方言我想都會出現問題。
另外您引用的那封信( http://mail.wikipedia.org/pipermail/wikipedia-l/2004-August/016423.html )我覺得寫得相當好,點到了很多Tim Starling在邏輯上和語言學知識上誤解的地方。有這封信的話我應該也不用多說了:)--MilchFlasche 07:33 2004年8月9日 (UTC)

Tim Starling在recent post to wikipedia-l. 有一段立論如下:「Currently the predominant form of writing in Taiwan is "Traditional Chinese", given the code zh-tw. Writing of this form is commonly used on zh.wikipedia.org. The Taiwanese people who write in zh.wikipedia.org speak the exact same language as those who write on minnan.wikipedia.org. That language is a form of Min Nan, referred to in Taiwan as Ho-lo-oe.」

「目前台灣主流的書寫形式是『繁體中文』,代碼為zh-tw。」
這是對的。
「運用這種形式的書寫時常出現在zh.wikipedia.org上。」
這也沒錯。
「在zh.wikipedia.org上寫作的台灣人與在minnan.wikipedia.org寫作的那些台灣人講的正是同一種語言。」
誤解正從這裡開始:「同一種語言」指的是哪一種?首先,我不太清楚有多少人同時參與閩南語版維基和中文維基,但即使有這樣的人,我也懷疑他們會將自己用繁體中文寫作和用「閩南語白話字」寫作的心境的語言視為同一種。不論我們把閩南語定義為「方言」或「語言」,它都無法用漢字完整表達,這是一個鐵一般的事實。「方言」沒有參與過去書面知識的生產和傳播只是一個歷史現象,但不妨礙它們本身各自作為一個個人群內部日常溝通的媒介,而外人無法了解。用漢字書寫的,最方便的乃是普通話/國語,漢字並非書寫各地方言的良好工具,君不見粵語得發明多少香港字或是廣東白話字。因此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甚至包括日本、高麗、越南、契丹、女真……)雖然都使用漢字,但漢字的使用主要是用來書寫文言、書面的漢文,並非各民族、各地域的口語,所以事實上漢字的使用雖然是普遍的現象,隱而不顯的問題卻是:各地的方言從未被正確地書寫,因為漢字無法完全表達它們,尤其是閩、粵等南方「方言」中來自南島語系或中南半島語系的詞彙。
「這種語言是閩南語的一種形式,在台灣被稱為Ho-lo-oe。」
這倒是說得不錯,台灣的「福佬話」確實是閩南語各地腔調混合後的產物,的確不能代表全部的Min Nan。如果這樣的話,minnan.wikipedia.org可以改名為holooe.wikipedia.org,而事實上Ho-lo-oe的Wikipedia也是一直如此自稱。但改成poj.wikipedia.org就不妥當,因為「白話字」僅僅是一種書寫方案的名稱,並非語言的名稱。

我已經在minnan:Wikipedia:Chhiu-á-kha發表一篇回應,上面的意見近日內也會反映給Tim Starling,歡迎關心的朋友們一起來討論!--MilchFlasche 07:09 2004年8月9日 (UTC)

Woa! Very well-written, Milch! Fascinating comparison with Galician/Castilian! I myself am very ignorant on any dialects and have nothing useful to say or helpful opinions. But it's a fun read. Keep it up! --Menchi (討論頁)Â 18:30 2004年8月9日 (UTC)

关于方言和普通话/国语的关系,我查了一些资料,这里有个讨论很有意思,从中可以看到大陆学界对“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的争论:北大中文论坛→汉语语言学→质疑“现代汉语规范化”。这是一个长贴,有50页之多,其中有不少教授、博士在里面发言,我看这个帖子看了一下午,学到了不少知识。许多人指出方言是应当被保护的,也是人类的一种宝贵财产。吳守禮的閩南語史研究的回憶文章中,也说明了早期传教士工作的价值。基于这些,我现在认为开设 minnan.wikipedia.org 是一件很好的事,我支持。但是采用那种拼写体系,还是应该讨论的吧。不论是叫作 minnan.wikipedia.org ,还是叫做 holooe.wikipedia.org,我都乐观其成。--Mountain(Talk) 09:26 2004年8月9日 (UTC)


兄台说到“台湾的‘福佬话’确實是閩南語各地腔調混合後的產物,的確不能代表全部的Min Nan。如果這樣的話,minnan.wikipedia.org可以改名為holooe.wikipedia.org ……”,兄台这翻话的确代表了现代许多台湾人的意愿和想法。许多台湾人认为“台语”(台湾闽南语)尽管是闽南漳、泉方言的混合语,但却吸收了许多外来语成分,也发明了许多台湾特有词汇。持这种观点的台人不在少数,他们往往列举了一些他们认为“台湾有,而闽南没有”的成分来佐证这种观念,进而为“台语不是闽南语”的解释做铺垫。殊不知,在“台语”里面,这样的词汇现象仅仅占据冰山一角,不到2%,剩下的近98%的部分莫不是直接翻版福建厦漳泉闽南语,而且这种闽台仅有的2%的差异如今还在不断地缩小,这当然与台湾的闽南语电视剧、流行歌和广播播音在闽南地区长期演绎有关。和台湾话一样,厦门话也是漳、泉方言的混合语,扣除台语中的日语成分,则厦台两地近乎一致,几无腔调之别,一般人更难以分别。若再说加细论厦、台两地腔调,则台湾通行腔较偏漳州,而厦门话较偏泉州。北台湾的台北腔则与厦门腔更是高度一致,台湾通行腔也与厦门市海沧区的闽南语在口音上极度相似。在下说这些,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台湾人了解他们口中的“台语”与祖籍地的闽南话之间的关系并非如他们想像或如其他“有心人士”所言的那样,有很多的区别。不才是福建闽南人,老家漳州龙海市,如今在工作生活在毗邻老家的厦门岛。因为从小对母语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所以也特别关心母语的命运。在下自认熟练掌握漳州、厦门、台湾通行腔几种腔调,接触并记载了闽南三地一些不同的腔调,拿这些腔调与台湾各地的腔调相比,基本全等,只是台湾是属混杂、融合型的,而漳泉各地腔调相对界线较分明,很少混杂。在下也在“维基的闽南版”(minnan.wikipedia.org)耕耘,目标很单纯,只希望和各位台湾人共同将母语发展下去,让走得更远更高。所以,尽管说这个闽南语的维基百科全书是由台湾人开发,参与者也大多来自对岸,然而大家都在使用闽南语,彼此之间都用白话字(poj),这还要再区分什么呢?必须说明的是“福佬/鹤佬……”(ho-lo),在福建闽南并没有这样的说法,更何況是拿来自称!所谓“福佬/鹤佬”最初是客家民系对闽南人(或潮汕人)的一种蔑称,后来有人更把与之音近的“河洛”联系起来,直接拿来称呼操闽南语的汉族民系,把漳泉语称为河洛话,寓意闽南人祖先来自古代中原一带,闽南语源自古汉语。但不管闽南语如何五花八门,是闽南话、台湾话、河洛话、福建话……什么的都已不重要,重要是的大家操同一种母语(她属于汉语!),不要再分彼此。 至于闽南版维基,采取白话字(教会罗马字)来书写,可能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人认为用汉字书写比较符合汉语之道。汉人的传统观念就是汉字是自已的,拉丁字是外来的。正因为这种情节使然,成为人们心中的困扰之源。前面有人提到闽粤方言有众多的非汉语成分,这在方言普遍缺乏教育和书写应用的闽南话,可能一时无法用“令人信服”汉字来表示出来,于是人们才想到要用明清时期由西洋传教士创造的闽南白话字来书写母语,这是一种权宜抑或是一种追求呢?站在不同角度和立场的人,就有不同的解读。但不管如何,白话字的书写已经事实存在,并且日渐传播着,壮大着,我们乐观其成,毕竟这是迄今为止母语文书写最为成功的典范。 Limkianhui 08:57 2004年8月8日 (UTC)

謝謝您的指教:)其實啊,我本來參與討論的重點和用意也不在於區分「台語/福佬話/河洛語」還是「閩南語」上,只是今天"minnan.wikipedia.org"被提議改名為"poj.wikipedia.org"這件事上我覺得沒有必要,所以也出來幫忙做些澄清,因為覺得「閩南語版維基」被改名為「白話字維基」很可笑而已。我個人本身不是那麼喜歡很多台灣人強調「台語不同於閩南語」的說法啦,拙上文的本意頂多也是說「台灣的『福佬話』不能代表全部的閩南語」→意思是認為「福佬話」是「閩南語」的下位概念,這樣子而已。只是說,在台灣,很多人越來越不喜歡說自己講的是「閩南語」,為了要割裂語言上的相近性的緣故;我私心上又不愛「台語」之稱(我老爸可是客家人呢!),覺得這樣把其他語言(「國語」、客家話、諸原住民語)放到哪去了?(就像「中國話」把滿語、蒙語、維語、藏語……放到哪去了?)所以兩相折衷下常會改用「Ho-lo-oe」稱呼「台灣人所講的閩南語」。不過既然您已經指教了其實閩南語在兩岸的差異不大,那我當然也能接受這樣的名稱,畢竟minnan也好,holooe也好,只要不是被矮化成poj就好。現在用minnan.wikipedia.org我覺得是很好的,顯然眾位開發閩南語版維基的前輩也覺得這是妥當的(嗯嗯,他們並沒有試圖將「台灣的閩南語」自「閩南語」中脫離出來!),大家既能如此共同努力,那麼真是閩南語和白話字之福了:)
對了,我不是很了解閩南地區的狀況,現在閩南地區的閩南語也有受台灣影響了啊?--密爾希弗拉雪 18:34 2004年8月10日 (UTC)

其实用林式汉字也不错啊 61.157.145.179 14:45 2004年8月9日 (UTC)

哦?請教一下「林式漢字是什麼樣的書寫系統啊?找Google好像沒什麼結果……--密爾希弗拉雪 18:34 2004年8月10日 (UTC)
其实闽南语保留了许多中原古音,其中有许多上古音韵的内容,因此和汉语还是一脉相承的。我只是认为现在的minnan.wikipedia的书写系统对于闽南语的使用者来说懂得人太少,使用minnan容易引起混淆。另外,如上讨论,中国一些少数学者认为应该使用汉语拼音来表达汉语,而且汉语拼音也是可以书写的,那么是否可以开设汉语拼音维基百科呢?或者还可以开设注音百科?--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01:54 2004年8月11日 (UTC)

新讯网完全复制了我们的站点,这么做违法吗?

新讯网完全复制了我们的站点,除了正常的条目,还包括帮助页面和社群页面。他们仅在首页注明他们的网站大部分内容来自维基百科,其他页面都没有注明来源,他们这么做应该是违法的。从他们的首页编排上来看,他们的水平不高,看着我们大家的辛勤劳动的成果就那么容易的被他们糟蹋,我很不高兴。

他们自称:“新讯网是一个自由、免费、内容开放的百科全书协作计划。这个站点使用WikiWiki,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编辑新讯网中的任何文章及条目。……新讯网中的所有条目都是在GNU自由文档许可证下发布的,以确保内容的自由度及开放度。所有人在这里所写的文章都将遵循copyleft协议,所有内容都可以自由的分发和复制。我们殷切盼望您的加盟,并希望您能够喜欢使用及编辑新讯网的自由文档。详细信息请参看版权信息。”连着个也大部分是抄自我们的,只是稍加修改而已。真气人!!

--Mountain(Talk) 13:50 2004年8月8日 (UTC)

连“提名Djyang成为管理员,请投票”都有……--zy26 14:25 2004年8月8日 (UTC)
依照Wikipedia的開放使用原則,他們這麼做似乎很難說是違法的,只不過,這麼做有什麼意義?網友們為何要跑去這網站?不是直接來維基這裡就成了?總感覺這只是個搞網路技術的人自己做著自戀的吧?--泅水大象 14:45 2004年8月8日 (UTC)
想必是下载了zh.wikipedia.org的数据库。如果它从事商业行为的话,那就应该采取一些手段了。不过我想,这种网站活不了多久的 --yueq 14:56 2004年8月8日 (UTC)
是啊,大家把中文維基弄得更有聲有色、更廣為人知的話,其他冒牌貨自然會消聲匿跡的。既然那邊是wiki的話,不如去上面的每一頁貼說「若希望得到更多資訊,歡迎到zh.wikipedia.org」好了:p--MilchFlasche 15:29 2004年8月8日 (UTC)

他们应当在每一页复制自维基百科的页面都注明:“本文章最初版本来源于维基百科”才对。--Mountain(Talk) 15:40 2004年8月8日 (UTC)

他們複製的可多了,wikipedia的每個使用者在那裡也都有個人頁面唷,只差沒連帳號都複製了。他們要註明的,恐怕應該是「本站除了Linux相關介紹外,全部為維基百科的鏡像。」咧。
一邊覺得很可笑,不過可不希望還真的有人搞不清楚狀況跑去那邊寫條目、討論起來哩,這樣有什麼意義呢?我覺得條目本來就是GNU規範之下倒是無所謂,不過更重要的是資產,是肯寫東西的人能夠集中在wikipedia,而不是散在不同的wiki站;wikipedia既然是「海納百川」,那麼除非是有特色區隔,那麼同樣的東西再來一個又有什麼用?不過徒增資訊流通的障礙。
不過它們的站看來頻寬不大(?),很容易連不上的樣子,希望這樣的情形繼續下去,讓這種無聊的站台快點倒掉。不過就算有人要在上面互動又如何?慢慢地他們就會發現,當他們想找——比方說——Shizhao問問題、想投票支持Djyang擔任管理員的時候,卻得不到任何回應時,就會發現這一切原來都是個空殼子,然後我們或許可以大舉註冊進駐,撂下一句話說「真正的維基百科在http://zh.wikipedia.org ,想玩大的就過來吧。」其餘關於這個「新訊網」的一切,就讓它流入風中吧,它要推廣他家的Linux是他家的事。只要玩wiki百科的人都能集中在唯一的核心繼續來好好做的話,應該是沒什麼好怕的;當然前提是維基百科要靠大家的努力好好維持它的多元性、開放性、包容性,繼續吸引更多的人來吧。我相信我們做得到這一點。當然如果中文/華語世界中玩wiki的人口中真的有那麼些就是不想來wikipedia,寧可自己搞別的東西的人,如果他們能獨樹一幟而非全盤複製的話,那我也鼓雙手雙腳祝他們站運昌隆囉。至少我個人是看不出這個需要啦。--MilchFlasche 16:57 2004年8月8日 (UTC)

哇,我出名了。我倒是樂觀其成,也許那個網站比原來的網站存取更為快速,也許會因此成功的將簡繁體分離,也許它會成為一個wikipedia的姊妹站。也許它會遭遇類似上次中文wiki那樣的封鎖(甚至封站?),也許會變成不公正的網站。We'll see how it plays out.---Djyang 16:38 2004年8月8日 (UTC)

看來不是所參與者都完全明白GFDL的精神呢,維基百科使用GFDL的目的不就是想讓知識可自由傳遞嗎?
維基百科是自由的百科全書,這“自由”是包括散佈、复制以及商業販賣的自由。
只要他們在每一頁上都加上原來頁面的鏈接,而且把內容都在GFDL下發佈,我看不到有甚麼問題。 至於他們的成功與否,我想這跟我們無關,我們只要盡力做好我們作為維基百科參與者的本份就可以了。 --Lorenzarius 18:03 2004年8月8日 (UTC)

我知道这个,可还是不高兴。呵呵。--Mountain(Talk) 19:29 2004年8月8日 (UTC)
了解了,重新檢討學習中……上面的發言不是很成熟,大家看看就好吧!/臉紅/--MilchFlasche 04:44 2004年8月9日 (UTC)

系統的新功能?

今天早上登上Wiki後,發現每次瀏覽網頁時,最下方都會出現一個之前未見過的訊息條,顯示著自己剛才連進此網頁前,最後瀏覽的位置。請問這是否是網站的架構新增的功能?或者是我的第三隻眼突然開了可以看見靈光@@?--泅水大象 04:33 2004年8月9日 (UTC)

估计是第三支象眼开了,所有语言的都有了,好像不是最后浏览的,应该是当前网页,这样复制网页就会把原来的链接带上了……--zy26 06:01 2004年8月9日 (UTC)
對耶,其實網址就是該頁的,而且各語言版本都有......果真是靈光乍現呀XD--泅水大象 06:20 2004年8月9日 (UTC)
The "retrieved from" message was recently added to the HTML, and simultaneously hidden with CSS. However the CSS takes a while to work its way through the caches. If you see the "retrieved from" footer, force a reload with ctrl-R in Mozilla or ctrl-F5 in IE. -- Tim Starling 02:38, Aug 9, 2004 (UTC) 刷新一下就没了--zy26 06:29 2004年8月9日 (UTC)

速度有些慢耶!

总之比浏览别的网站速度要慢许多!看来是不是需要个强大的服务器啊!

啊呀~怎么发了两遍∶(

幫你把第一遍刪掉囉!自己覺得不妥也可以隨時修改,這就是wiki way啊!:D
還有留完言別忘了按上面的按鍵簽名,或者輸入 --~~~~。--密爾希弗拉雪 09:49 2004年8月9日 (UTC)

英语中介词的使用?

英语中介词的使用难了我好久,特别是在做语法练习是,有没有这方面的行家,给我点帮助! 谢谢了?

關於首頁的兩個建議

  • 首頁的繁體版本已經很久沒有更新,是不是因為各功能巨集的名稱改變的緣故?雖然不久的將來兩個版本的首頁應該會合併(?),不過在那之前還是可以維護一下吧:)--密爾希弗拉雪 21:04 2004年8月11日 (UTC)

這簡繁版不一情況只是強調合併(然後創造自動轉換)的重要性.--Menchi (討論頁)Â 22:32 2004年8月11日 (UTC)

原……原來是故意的啊……害我還一直把繁體的首頁收為書籤這麼久……XD--密爾希弗拉雪 05:09 2004年8月12日 (UTC)
嗯,不是故意創造出的例子.不小心中,繁體版首頁就荒廢掉了.這表示大部分繁體版首都會有如此的下場  :o) --Menchi (討論頁)Â 09:13 2004年8月12日 (UTC)
了解。期待繁簡完美共存共榮之日早日來臨!--密爾希弗拉雪 16:40 2004年8月15日 (UTC)
  • 首頁底下列出其他語言版本維基的地方,可否像其他很多語言版本所做的一樣,在各種語言的原文名之後用括號加列中文名,像這樣:「 Afrikaans(南非語) – Shqip – ‮العربية ‬ – Armaneashti (http://roa-rup.wikipedia.org/)(亞美尼亞語) – Euskara(巴斯克語) – Bosanski – Български(保加利亞語) – Català(加泰隆尼亞語) – ᏣᎳᎩ (http://chr.wikipedia.org/) – Hrvatski(克羅埃西亞語) – Čeština – Eesti – Suomeksi – Frysk – Galego(加利西亞語) – Ελληνικά(現代希臘語) – (希伯來語)עברית – हिन्दी – Magyar(匈牙利語)……」等等。(每種語言的中譯名可以再討論)這樣也許可以更方便對於其他語言版本有興趣的人先有概念,知道那不知名的名字是哪種語言。--密爾希弗拉雪 21:04 2004年8月11日 (UTC)

非常同意.--Menchi (討論頁)Â 22:32 2004年8月11日 (UTC)

  • 另外,其他語言版本維基的列表所列的其他語言數量也不是那麼充足,如果不打算全列的話,我覺得可以適時酌量依照新出現的wikipedia版本加上一些重要的連結。至少像閩南語版也不妨加入一下嘛:p還有列表的方式或許可以按語系或地理位置做區分。逛了一下韃靼語版,他們就把上面這幾點做得不錯,列出了很多其他語言,每一種後面都有他們自己韃靼語稱呼的名字,上面還有一個分類是特地將「突厥/回鶻語系」其他版本的列出來。當然也可以不用照這樣分啦,也可以有別的分法,例如遠東區、西亞區、斯拉夫系……等等等等。--密爾希弗拉雪 21:04 2004年8月11日 (UTC)

其实如果大家看最早的首页版本,那时候的其他语言的名称都是翻译过来的。以前,我曾经翻译过这些语言名称,贴在下面,希望对大家有用。不过大家使用前最好帮着检查一下翻译的对不对,我不是学语言学专业的。--Mountain 04:39 2004年8月12日 (UTC)

/* private */ $wgLanguageNamesZh = array(
       "aa"    => "阿法尔语", /* Afar */
       "ab"    => "阿布哈西亚语", /* Abkhazian */
       "af"  => "南非荷兰语", /* Afrikaans */
       "am"  => "阿姆哈拉语",/* Amharic */
       "ar"    => "阿拉伯语(‮العربية‬)", /* (Araby) */
       "as"  => "阿萨姆语", /* Assamese */
       "ay"  => "艾马拉语", /* Aymara */
       "az"  => "阿塞拜疆语", /* Azerbaijani */
       "ba"  => "巴什基尔语", /* Bashkir */
       "be"    => "白俄罗斯语(Беларуски)",
       "bh"  => "比哈尔语 ", /* Bihara */
       "bi"  => "比斯拉马语", /* Bislama */
       "bn"  => "孟加拉语", /* Bengali */
       "bo"  => "藏语", /* Tibetan */
       "br"    => "布列塔尼語(Brezhoneg)",
       "ca"    => "加泰罗尼亚语(Català)",
       "ch"    => "查莫罗语", /* Chamoru */
       "co"  => "科西嘉语", /* Corsican */
       "cs"    => "捷克语(Česká)",
       "cy"    => "威尔士语(Cymraeg)",
       "da"    => "丹麦语(Dansk)", # Note two different subdomains. /* Dansk */
       "dk"    => "丹麦语(Dansk)", # 'da' is correct for the language. /* Dansk */
       "de"    => "德语(Deutsch)",
       "dz"  => "不丹语", /* Bhutani */
       "el"    => "希腊语(Ελληνικά)",
               /* (Ellenika) */
       "en"  => "英语(English)",
       "eo"  => "世界语(Esperanto)",/* Esperanto */
       "es"    => "西班牙语(Español)",
       "et"    => "爱沙尼亚语(Eesti)",
       "eu"    => "巴斯克語(Euskara)",
       "fa"    => "法尔西语(‮فرسى‬)",
               /* (Farsi) ?波斯语 */
       "fi"    => "芬兰语(Suomi)",
       "fj"  => "斐济语", /* Fijian */
       "fo"  => "法罗语", /* Faeroese */
       "fr"    => "法语(Français)",
       "fy"    => "弗里斯兰语(Frysk)",
       "ga"    => "爱尔兰语(Gaelige)",
       "gl"  => "加利西亚语", /* Galician */
       "gn"  => "瓜拉尼语", /* Guarani */
       "gu"    => "古吉拉特语(ગુજરાતી)",
               /* (Gujarati) */
       "ha"  => "豪萨语", /* Hausa */
       "he"    => "希伯来语(עברית)",
               /* (Ivrit) */
       "hi"    => "印地语(हिन्दी)",
               /* (Hindi) */
       "hr"    => "克罗地亚语(Hrvatski)",
       "hu"    => "马札尔语(Magyar)",
       "hy"  => "亚美尼亚语", /* Armenian */
       "ia"  => "拉丁国际语(Interlingua)",
       "id"  => "印度尼西亚语(Indonesia)",
       "ik"  => "Inupiak", /* Inupiak */
       "is"    => "冰岛语(Íslenska)",
       "it"    => "意大利语(Italiano)",
       "iu"  => "Inuktitut",
       "ja"    => "日本语", /* 日本語(Nihongo) */
       "jv"  => "爪哇语", /* Javanese */
       "ka"    => "格鲁吉亚语(ქართველი)",
               /* (Kartuli) */
       "kk"  => "哈萨克语", /* Kazakh */
       "kl"  => "格陵兰语", /* Greenlandic */
       "km"  => "柬埔寨语", /* Cambodian */
       "kn"  => "卡纳达语", /* Kannada */
       "ko"    => "韩国语(한국어)",
               /* (Hangukeo) */
       "ks"  => "克什米尔语", /* Kashmiri */
       "kw"    => "康沃尔语(Kernewek)",
       "ky"  => "吉尔吉斯语(?柯尔克孜语)", /* Kirghiz */
       "la"    => "拉丁语(Latina)",
       "ln"  => "林加拉语", /* Lingala */
       "lo"  => "老挝语", /* Laotian */
       "lt"    => "立陶宛语(Lietuvių)",
       "lv"  => "拉脱维亚语", /* Latvian */
       "mg"    => "马尔加什语", /* Malagasy */
       "mi"  => "毛利人", /* Maori */
       "mk"  => "马其顿语", /* Macedonian */
       "ml"  => "马拉雅拉姆语", /* Malayalam ?德拉维语*/
       "mn"  => "蒙古语", /* Mongolian */
       "mo"  => "摩尔多瓦语", /* Moldavian */
       "mr"  => "马拉地语", /* Marathi */
       "ms"    => "马来语(Bahasa Melayu)",
       "my"  => "缅甸语", /* Burmese */
       "na"  => "瑙鲁语", /* Nauru */
       "ne"    => "尼泊尔语(नेपाली)",
               /* (Nepali) */
       "nl"    => "荷兰语(Nederlands)",
       "no"    => "挪威语(Norsk)",
       "oc"  => "奥克语", /* Occitan */
       "om"  => "奥罗莫语", /* Oromo */
       "or"  => "奥里亚语", /* Oriya */
       "pa"  => "旁遮普语", /* Punjabi */
       "pl"    => "波兰语(Polski)",
       "ps"  => "普什图语", /* Pashto */
       "pt"    => "葡萄牙语(Português)",
       "qu"  => "盖丘亚语", /* Quechua */
       "rm"  => "Rhaeto-Romance", /* Rhaeto-Romance */
       "rn"  => "基隆迪语", /* Kirundi */
       "ro"    => "罗马尼亚语(Română)",
       "ru"    => "俄语(Русский)",
               /*  (Russkij) */
       "rw"  => "Kinyarwanda(Kinyarwanda)",
       "sa"    => "梵语(संस्कृत)",
               /* (Samskrta) */
       "sd"  => "信德语", /* Sindhi */
       "sg"  => "桑戈语", /* Sangro */
       "sh"  =>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 Serbocroatian */
       "si"  => "僧伽罗语", /* Sinhalese */
       "simple"=> "简单英语(Simple English)",
       "sk"  => "斯洛伐克语", /* Slovak */
       "sl"  => "斯洛文尼亚语(Slovensko)",
       "sm"  => "萨摩亚语", /* Samoan */
       "sn"  => "绍纳语", /* Shona */
       "so"    => "索马里语(Soomaali)",
       "sq"    => "阿尔巴尼亚(Shqiptare)",
       "sr"    => "塞尔维亚语(Srpski)",
       "ss"  => "西斯瓦提语", /* Siswati */
       "st"  => "塞索托语", /* Sesotho */
       "su"  => "苏丹语", /* Sudanese */
       "sv"    => "瑞典语(Svenska)",
       "sw"    => "斯瓦希里语(Kiswahili)",
       "ta"  => "泰米尔语", /* Tamil */
       "te"  => "泰卢固语", /* Telugu */
       "tg"  => "塔吉克语", /* Tajik */
       "th"  => "泰国语", /* Thai */
       "ti"  => "提格里尼亚语", /* Tigrinya */
       "tk"  => "土库曼语", /* Turkmen */
       "tl"  => "塔加路语", /* Tagalog */
       "tn"  => "茨瓦纳语", /* Setswana */
       "to"  => "汤加语", /* Tonga */
       "tr"    => "土耳其语(Türkçe)",
       "ts"  => "通加语", /* Tsonga ?聪加语*/
       "tt"  => "鞑靼语", /* Tatar */
       "tw"  => "特威语", /* Twi ?契维、特维*/
       "ug"  => "维吾尔语", /* Uighur */
       "uk"    => "乌克兰语(Українська)",
               /*  (Ukrayins`ka) */
       "ur"  => "乌尔都语", /* Urdu */
       "uz"  => "乌兹别克语", /* Uzbek */
       "vi"  => "越南语", /* Vietnamese */
       "vo"    => "沃拉卜克语(Volapük)", /* ?佛拉普克语 */
       "wo"  => "沃洛夫语", /* Wolof */
       "xh"    => "科萨语", /* isiXhosa */
       "yi"  => "意第绪语", /* Yiddish */
       "yo"  => "约鲁巴语", /* Yoruba */
       "za"  => "壮语", /* Zhuang ? */
       "zh"    => "中文", /* Zhongwen */
       "zu"  => "祖鲁语" /* Zulu */
);
謝謝Menchi,真不錯!回頭晚點再幫忙check!
我想除了正確性以外,可以再check的是使用華語各地的譯名會有出入的地方(突然想到,在我們計較這個的同時,其實香港朋友都沒有抗議說要加入粵語對外國的譯名,真是難為各位了。),像「格魯吉亞」和「喬治亞」的差別。再來是也要檢查在上面的列表之後又新開設的版本,也要加進去。--密爾希弗拉雪 05:13 2004年8月12日 (UTC)

有什麼理由要列出那些語言的中文譯名?有什麼實際作用嗎?僅僅是為了讓人們知道那些語言的中文名嗎?我不認為這是首頁的工作。個人認為加入了會令那個表有不整潔的感覺。 --Lorenzarius 08:43 2004年8月12日 (UTC)

我也不大同意。以前我也想在首页上如此处理,但是效果并不好--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08:51 2004年8月12日 (UTC)
 就算不在首頁上列出那些語言的中文名,至少也在頁列出(像en:Wikipedia:Multilingual statistics).因為這是滿有趣的資料.--Menchi (討論頁)Â 09:13 2004年8月12日 (UTC)
支持Menchi的建议--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09:20 2004年8月12日 (UTC)

我支持首页的其他语言维基百科用中文名,要不然大家可以投个票,Wikipedia:投票/首页其他语言维基百科用中文名。--Mountain(Talk) 10:10 2004年8月12日 (UTC)

求助!页面丢失!!

我将占士邦通过移动本页功能移动到了007,移动完成后发现007没有任何内容,而占士邦只有一个重定向,原来的内容不知道去了哪里?谁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01:07 2004年8月12日 (UTC)

沒有啊,是不是你自己改好了? --Menchi (討論頁)Â 02:16 2004年8月12日 (UTC)
终于找到了原来的内容。发现有bug,使用移动页面的功能时,不能移动到诸如007等条目标题上,系统会直接移动到7上。--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02:35 2004年8月12日 (UTC)

关于收藏夹

刚刚把wiki主页加入收藏夹时,有一个漂亮的"w"字标志.可是时间一长,这个标志就消失了.请问应该怎么解决?

金牌榜的更新好困难

真是麻烦,尝试了两次,都放弃了。我觉得金牌榜还是放弃表格的形式吧,表格一点都不wikiwiki(快),用“#”不是挺好的嘛,到奥运会结束在修改成为表格。--金色葡萄 15:22 2004年8月15日 (UTC)

ug.wikipedia.org

看了維吾爾語維基的頁面,很不爽。那分明是搞大土耳其主義的傢伙幹的嘛!這世上倒底有幾多個講維吾爾語的人用的不是本身中共幫他們搞的拉丁字母,而是使用土耳其字母?寫了出來以後,恐怕除了他們以外,內地的沒有幾多人會看得懂。(雖然在1980年代他們都已經改用阿拉伯字母)--石添小草 17:26 2004年8月15日 (UTC)

唉,不用太计较啦。等参与的人多起来以后,自然会NPOV回来。-- Ran 17:39 2004年8月15日 (UTC)
我在中国见过的维吾尔语好像不是这样子的。另外,我们是否应该在邮件列表上反映这种情况呢?--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00:57 2004年8月16日 (UTC)
参看[1]上的介绍--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00:59 2004年8月16日 (UTC)

应该在邮件列表上提一下。其实在维基百科上争夺话语权最好的办法是多多参与,我有点担心说我们维基百科被“我党”认为犯“政治错误”,属于反华站点,再给我们关掉,那就惨了。维吾尔语维基百科目前基本上没有人参与,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呢?--Mountain(Talk) 05:43 2004年8月16日 (UTC)

Maybe someone can post a complain into the wikipedia-mailing-list?--Wing 06:12 2004年8月16日 (UTC)
没这个必要啦。人家是维吾尔语维基,又不是汉语维基,我们去管他们干什么?人家是用土耳其字母还是用阿拉伯字母是人家的选择,等到有更多新疆人参与进去以后,还怕人家不会改过来?说不定还会做成一个和中文维基上的繁体简体一样,可以互换“土字”“阿字”两种不同文字的网站呢。
至于会不会被某些方面认成“错误”而被封掉,我觉得可能性不大。人家又不会整天去看维语维基上有什么新内容,况且上面现在还没什么东西么。要是真想让更多人参与的话,不妨在中文主页上加一栏“中国其他语言”,把蒙语朝语维语藏语壮语哈萨克语闽南话都放进去。-- Ran 07:21 2004年8月16日 (UTC)
Well, if a wikipedia-version massively violates NPOV, then it IS a problem of the whole wikipedia community, and it should be an issue of the discussion in the whole community.--Wing 07:33 2004年8月16日 (UTC)
不就是字体的问题么,中文版主页最早不也是从简体开始,后来才有繁体的吗?现在的繁体主页不还是明显过时了吗?中文版维基是不是也不中立了?重点不是主页上用的是什么字体,中文版后来有全世界的华人参加进来之后,不是也渐渐的更为中立了?
再说,我们大家谁也不会说维语,也不知道维语主页上具体说的是什么,我们有什么权力说人家不中立了?
NPOV这东西,靠的是不同观点的参与者的合作和妥协,而不是完全不相关的人complain。现在维语版上面就那么一个人(或几个人),他们的政治理念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上,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只有靠NPOV政策继续存在,并且有更多的人参加进来,将来维语版维基才可能更加中立(而且必定会更加中立),我们现在插手去多管闲事,可以说是完全无济于事,不会得到任何支持,反而显得我们很偏激、敏感。
反正我的观点是:任其发展,我们无权插手,也不应该插手。-- Ran 10:15 2004年8月16日 (UTC)
贊成。我以為維基百科的基本精神除了中立之外,也包括多元化。世界各地的維基版本發展已經可以看出一個趨勢,就是提供各種非官方語言、少數族群語言,甚至是稀奇古怪的語言,的發聲管道,以及解釋歷史、理解世界的權力。上次我舉過加利西亞語和西班牙官方語——卡斯提亞語——間的關係作為閩南語和普通話間的例子,但我當時並不曉得原來加利西亞語(Galego)的版本真的存在!巴斯克語亦然!這些語言相對於西班牙官方來說,或多或少也許也會被貼上分離主義的標籤。But so what?我們在維基百科上所做的一切難道只是為了維護現有的政治秩序和權力嗎?我非常感激來自各地的朋友對於台灣問題都能維持NPOV的態度,也樂見中文維基人繼續維持開闊的心胸。
我在中文維基上是初來乍到的晚輩,貢獻也並不多,不過有趣的是這一個月互助客棧的板面上倒是有兩個巧合的話題:minnan.wikipedia.org和ug.wikipedia.org,也就是說,在中文維基上,「別的版本」的維基「應該」如何如何竟也能成為討論的話題——不知道同樣的情形會不會也發生在西班牙語或俄語的維基討論上?我在此地還沒有想過去搜尋過去大家對於閩南語維基的看法,不知道大家之前的討論如何?是否一個不同於中國大陸官方語言的維基版本出現,就必然「違反中立」?是否「中立」必須存在於承認政治權力的前提上?我不知道耶!既然「白話字」也有可能被貼上臺獨的標籤,莫非當初Holopedia或minnan.wikipedia.org創立的時候,很多人也是欲除之而後快嗎?那麼藏語維基呢?
看了一下維語版維基,發現目前除了一個主頁,尚是空空如也。既然實際上的言論可謂付之闕如,那麼難道「中立或不中立」的判準,只在於該名使用者選擇的字母嗎?如果憑這樣就能定人罪的話,那麼這和看聖禮而屠殺的宗教控訴者也沒什麼兩樣了吧。我的想法和Ran接近,也是覺得靜看其變即可;既然內地的維族人口大多使用阿拉伯字母或羅馬字母的話,相信事情自會朝向一個能達到平衡和共識的方向前進;現在正是維基人發揮其精神的時候。當中文和漢字已經壟斷十多億人口思考和溝通的方式時,基於知識交換、累積的立場,我們又何必反對一個小小的、又不相干的「土耳其字母維吾爾語版維基百科」呢?反正我們也看不懂,至少眼不見為淨吧。再怎麼說,我們大部份也不是維族人,也比較不好去抗議說「這字母並不是大多數維族人用的」吧:)
另外我也支持在主頁上放上到「中國境內其他語言版本維基」and/or「漢語系其他語言版本維基」的連結類別,可以把現存的蒙語、藏語、維語、閩南語等版本放上去,增加大家接觸其他語言的方便性。但其實我覺得這樣的做法也不好,因為只要提到「中國」、「漢語」等概念,光是如何決定國家、民族的界限就吵個不完。最好還是按地球村的地域來區分好了:「東亞地區」裡面放中文、閩南語、日文、韓文、越南文的連結,「中亞地區」則放維語、哈薩克語、吉爾吉斯語等(不過這時我就不知道蒙語、藏語該怎麼歸類了:p)。純粹的地理位置,夠NPOV了吧!別想太多呵!--密爾希弗拉雪 13:29 2004年8月16日 (UTC)
对其他语言版本的关注只是出于维基人的责任感和热心,我倒没有什么政治上的看法,也看不懂,只是觉得上面的文字和我见过的维吾尔语不一样罢了。任何一个维基人对任何一个版本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中文版讨论也没有什么不妥,也可以去英文版讨论呀。这在维基百科中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知道大家态度为什么这么强烈?--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13:45 2004年8月16日 (UTC)
所以我想我們就針對「文字」是否有足夠代表性的問題提出討論和建議好了。希望也有使用阿拉伯字母或羅馬拼音的維族人在郵件列表上主動提出要求調整。--密爾希弗拉雪 03:23 2004年8月18日 (UTC)

从新讯网复制文章算不算侵权?

这个问题乍一听像小孩子赌气,不过如果各处的wiki能够互相补充数据库,最后“全世界的wiki联合起来”,也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新讯网以后可能在linux上的内容比wikipedia的更好,直接拿过来,更符合自由文档的精神。而且,我希望有程序员能够作自动并集数据库的工作。--金色葡萄 11:32 2004年8月17日 (UTC)

只要符合GNU FDL的规定就行(只是他们的文章很难保证不侵权)--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00:42 2004年8月18日 (UTC)

Edit war arround the complex 东南大学

I observe an edit war about the whole complex of 东南大学 and Nanjing University. Should the sysops do something to stop it? --Wing 07:34 2004年8月18日 (UTC)

或许暂时保护这个条目?--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07:40 2004年8月18日 (UTC)
Friese is not very good, because we would have to decide which version to friese and so we would have to take part for this one or that one party. I would write something later at home in Chinese in the discussion page of the article. --Wing 08:38 2004年8月18日 (UTC)
这个条目主要是历史的问题,历史事实和后来某些学校人为修改的历史不符合事实。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和华南工学院、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农学院等校一样,是1952年中国大陆高校院系调整的产物。

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是以南京大学工学院为基础组建的工科大学,和华南工学院是以中山大学工学院等为基础组建的工科大学一样,都是解放后建立的学校,以前校庆都是以1952年为建校年份。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的前身是南京大学(1950年前校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49年前校名为中央大学)的工学院,而华南工学院是的主要前身是中山大学(1950年前校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在1952年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南京大学等老校在院系调整中,命运基本类似,主要保留了自己的文理学院,而且校址都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南京大学地原址分别搬迁到了同城的原教会大学燕京大学、岭南大学、金陵大学旧址,而在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南京大学的旧址则分别改为xxx?,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换句话说,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校,虽然历史上曾经经过都次改名、迁址,但还是一个学校,北京大学、国立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是一个学校,中山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广东大学是一个学校,南京大学、国立南京大学、中央大学是是一个学校、虽然他们的名词、学科结构、地址在漫长的历史都经过多次变迁。

事实上,历史是很清楚的,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工学院等等都是1952年创建的大学,而且事实上他们举行校庆都是以1952年为建校年份。但是,后来,这些学校对于自己学校历史的说法发生了变化。大概在1988年,南京工学院改名为东南大学,校龄也开始延长了50岁,而且学校的自我介绍也开始有很多背离历史事实的地方,比如认为自己的前身是中央大学(当然,南京大学叫中央大学的时候是1949年前,那时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还不存在,1949年中央大学改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才建立)。南京师范大学等校后来也延长校龄(具体年份没有考证),华南理工大学目前尚没有做此修改,仍然以1952年为建校年份。正是因为这个修改,才有了现在的冲突。

作为百科全书,我认为自然应该尊重历史事实和事情的本来面目。wiki百科全书放置人为修改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内容,无疑影响wiki的质量权威和声誉。

Expertedu 08:22 2004年8月18日 (UTC)


同意保护,希望管理员选择一个争议最小的版本,或者请你们进行相关调查后修改。争执的焦点在于来自南京大学的一些个人意见认为东南大学的历史不可以追溯到1952年以前。来自东南大学的个人意见认为,1952年院系调整的文件明确指出南京大学和南京工学院以及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农学院等都是在原南京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的基础上建立。其中两校的文理学院合并建立新的文理综合性大学,校名为南京大学;两校的工学院、工科合并建立南京工学院。新的南京大学校址设在金陵大学原址,原南京大学的工学院留在原址。当时,原南京大学工学院师生占多数,学生超过1600,文理学院学生不超过700。1988年南京工学院更名为东南大学。

争执还涉及到校友问题。expertedu认为即使原南京大学工学院的校友东南大学也不可以提及,甚至多次删改此条目,将包括有1952年后工作、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的校友名录全部删除。此外在校内景点一条,反复在中央大学后加上今南京大学作刻意的BPOV强调。我认为这种粗暴行为完全不符合wiki精神。

Alexcn 08:51 2004年8月18日 (UTC)

我们为何不将两种意见都写到条目里呢?--百无一用是书生
两种意见都写进去也可以,一种按照东南、江苏大学等编造1902年建校的历史写东南大学江苏大学,一种按照历史事实来写。这种减少争端的建议用心可以理解。但是,作为百科全书,把正确和错误两种矛盾的东西都写上去,这种做法就多少有点可笑了。Expertedu

(Talk) 09:06 2004年8月18日 (UTC)

同意。前面我作修改时已经考虑到反对意见,例如校友只列出工学院校友和本人认可的,但是依然被以“篡改”为名反复恢复到以前版本,并且被多次攻击。Alexcn 09:13 2004年8月18日 (UTC)

一个大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如南大、北大、中山等校,学科结构、校址、校名都曾经多次变化,这很正常。即使就学科来说,南大在南高东大时期就奠定了文理基石,东大后期南京大学是没有工科的;到中央大学时期的南京大学,虽社会需求大的工学院发展很快,但是南大的基石还是文理,南高东大时期南京大学校长就确立了人文与科学平衡的方针,人文与科学是南京大学的基石;百年来南京大学具体的各学科的构成变迁,自己可以网上到南大档案馆去查。1952年南大工学院,有建筑、土木、机械、电机四系在现在的东南大学,水利、化工、航空等系组建了别的学校如河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现在的南大,商学院、法学院、电子计算机类等市场需求大的几个院系,学生要占到全部学生的一半。现在的北大,医学、经济管理、电子信息三四个院系的学生数量就超过其他几十个院系的总和。难道南大、北大的医学、经济管理、电子信息几个规模大的院系分出去,南大就不是南大了,北大就不是北大了,换成另外一个大学了?

关于校友问题,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能否追溯其前身南京大学工学院的校友,还是有争议的,在东南大学的讨论叶设为讨论课题。

东南大学法人地位

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1952年院系调整后建立的大学作为独立的法人是从1952年开始的。换句话说,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校1952年前发生的事情,和这些1952年后建立的学校没有任何权利义务的关系。

不存在争议最小的版本的问题,只存在是否是符合历史事实的问题。历史事实是,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校院系调整,分出很多院系,组建了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等校,但是学校院系调整后后新南京大学、新北京大学、新中山大学和原来的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还是一个学校。没有谁听说过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以1952年为建校年份举行校庆的吧?校名、校址、学科结构的变迁,很多大学都存在,而且每个大学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但是学校的法人主体不会因为这些因素变化,还是同一个学校,同一个法人主体。学科变化来说,一个大学今天增设了计算机系、商学院、法学院,难道增设了这些院系的新大学就不是原来的那个大学了吗?法人主体是不会随着这些次要的因素而变化的。1952年院系调整,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等老校,虽然分出去很多院系,又调进来很多院系,但是法人主体还是同一个。

另一方面,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校都是1952年创建的大学,建校年份是1952年,所以当初也都以1952年作为校庆(虽然现在有的学校做了修改),这些大学作为独立的法人都是1952年开始的。

“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的前身是中央大学(南京大学),1902年建校”、“南京师范学院是中央大学(南京大学),1902年建校”、“北京农学院的前身是北京大学,1898年建校”、““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后改名北京大学),1898年建校”、“华南理工大学的前身是中山大学(原广东大学),192x年建校”这样的错误出现在wiki上,那是很可笑的。如果北京农业大学说自己的前身就是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说自己的前身就是京师大学堂,当北大已经不存在了一样,北大会是什么态度?大家都知道,东南大学的前身南京大学工学院,而不是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南京大学师范学院,而不是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师范馆,而不是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和北京大学是同一个法人)。当然,至于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校友能不能同时算作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友,南京大学师范学院的校友能不能算作南京师范大学的校友,南京大学工学院的校友能不能算作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的校友,这个可以讨论,不是不可以。比如上海财经大学,前身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时期南京大学的商科,但是南高时期商科的校友杨杏佛,上海财经大学也算作自己的校友。

我认为,wiki就是要展示一个真实的情况和历史。东南大学的条目中,当然也需要反映真实,而不是要混淆是非,反映史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按照历史发生的实际情况客观纪录。

Expertedu 09:55 2004年8月18日 (UTC)


没有公平,就没有事实。如果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掌握着真理,一定要消灭别人的意见,wiki还能成为wiki吗?尽管我个人强烈反对你偏颇的观点,但是我不会反对将你的观点拿出来供参考讨论,因为你的观点是否BPOV需要通过讨论达成一致,不是我可以拍板决定的。在wiki,各方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供大家参考,最终保留或者达成NPOV。如果永远站在自己的立场,理由仅仅是真理在我,那么你的观点、你所认为的事实永远摆脱不了BPOV的偏颇。--Alexcn 14:40 2004年8月18日 (UTC)

这么清楚的事情,很争论的必要吗?真理不在任何人的手里,而存在于事实当中。东南大学前身为南京工学院,创建于1952年,为什么要篡改为近代南京大学的建校年份1902?

如果你说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江苏大学(江苏工学院)、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农学院等等可以追溯到中华民国时代以及以前南京大学(含中央大学等时期)的有关院系,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可以追溯到中华民国时代以及以前北京大学(含京师大学堂等时期)的有关院系,华南工学院、华南农学院可以追溯到中华民国时代中山大学(含广东大学等时期)的有关院系,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华民国时代以及以前的有关大学,多少可以理解。但是你说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江苏大学(江苏工学院)、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农学院、华中工学院、华南工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等等大陆中华民国时代都不存在的大学建校已经100周年了,岂不可笑?看来这个甚至学界都充满谎言的大陆,大学校史也需要打假。

不论是任何人,尊重事实应该是基本的准则,而不应该伪造历史事实,刻意歪曲事实,教育界为人师表,更应该如此。

Expertedu 04:12 2004年8月20日 (UTC)

临摹的图片算侵权么?

最近比较闲,照着书上画了一些图,如果可以,我就上传了。如果不行,怎么样的图片才行呢?我说的是手绘版的

应该没有问题。--Wing 10:51 2004年8月19日 (UTC)

报纸杂志媒体使用其中的文章具体应该怎么署名?

看了半天的版权说明,具体还是没有摸清楚头绪。

比如,在下是一个报社的编辑,需要在一篇文章中大量引用Wikipedia中的文章。是否我是在文章的结尾中注明:【本文内容在GNU自由文档许可证下发布。所使用的材料来自于维基百科的文章“中国”】字样就可以了呢?

望不吝赐教,谢谢!

请再加入一个GNU自由文档许可证原文的网址以及可能的话一个引用的文章的网址,谢谢。--Wing 17:26 2004年8月21日 (UTC)
按照FDL,应该加上作者和至少5个修改者的名字。以及引用文章的网址。Tomz 09:22 2004年8月22日 (UTC)
虽然严格上来说应该如此操作,但是实际上很难实行,尤其是在报纸中。至少应该给出一个引用的出处--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01:12 2004年8月23日 (UTC)
嗯。给个url也就等于给了作者和修改者的信息。不过如果在正文中就有作者信息,那么则需要尊重作者的意思。Tomz 05:28 2004年8月24日 (UTC)

请求帮助! 如何安装在windows 上 安装wikipeida

email:[email protected]

谢谢

要不要做条目分类?

大家有没有兴趣把这里的文章分类?英文版现在已经分得很不错,我们这里只做了一点点。如果有兴趣,我可以把英文版的帮助条目(en:Wikipedia:Categorization)翻译过来。懂得英文版或别国语言的人有什么意见?这里应该从英文版的做法开始吗?

另外还有一个独特的问题需要大家讨论,在每一个类别的列表里面应该怎么排列?如果任软件排列,是按Unicode的第一个码排列,对中文什么意思都没有(见Category:诗人)。可以用拼音(见Category:中国君主)或比划(见Category:中国君主/比划)。

应该要做,但是怎么做是不是需要稍微讨论一下?--zy26 04:25 2004年8月25日 (UTC)
正是需要讨论。软件这个功能已经有了好几个月了,我不知道是大家没有兴趣搞这个,还是不知道如何下手所有没人做。希望写在这里提醒大家有这个能力。--Vina 04:51 2004年8月25日 (UTC)
本来想翻译英文版的,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作。另外分类功能好像只能按标题的第一个字母或汉字排列,不支持拼音或比划。或者是不排列--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05:42 2004年8月25日 (UTC)
原来可以呀。不知道是如何实现的呢?--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05:48 2004年8月25日 (UTC)
可以,但是每一个分类都要多花一点功夫。是这样:[[Category:中文|Zhong Wen]],就会用Z来排。[[Category:中文|4]],可以用笔划排。--Vina 05:52 2004年8月25日 (UTC)
最大的问题是一个分类只能用一种方式来排序--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05:57 2004年8月25日 (UTC)
简繁问题在这里也很麻烦,redirect 失效,只能在分类条目里指出另外一种字体的类别,或者一个条目里加两个类别。--Vina 06:02 2004年8月25日 (UTC)

逝世公告?

改为 讣告 较好

讣告不错。--zy26 08:22 2004年8月25日 (UTC)
台灣叫做「讣聞」。Richy 06:56 2004年8月26日 (UTC)
告示和新聞的區別?--zy26 06:58 2004年8月26日 (UTC)

源於國外的條目,可不可以附上原文加以說明?

昨天為了便利商店一個條目後面的原文及縮寫,弄的很不愉快,這到底是我有問題還是怎樣? 這種源自國外的定義,有什麼規定後面不可以加上原文加以說明嗎?加上原文的說明不是比較方便讀者閱讀,而且如果有人從google打了原文的關鍵字,也多一次進來的機會不是嗎? 我昨天看了許多中文維基的條目,也去英文、德國、法文、日文等維基百科參考,發現只要是源自於外國的條目,幾乎所有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後面都會說明原文啊!Richy 02:13 2004年8月26日 (UTC)

  • 看过了所有的页面历史,觉得真正在争吵的地方不是为原文(英文)说明,而只是为加的日文注释有不同意见。原文一定是要加的。日文用法在这一来篇就不必了,因为中文名字不是日文来的。如果有不同的中文名字,来自不同的其它语言,每种都应该解释一下。有时其它语言的名字有趣事或历史知识,讲一讲也很好,如香菜中有一段讲不同英文名字的来源历史。
    • 如果仔細看,可以發現是英文說明一再被以各種理由刪除。我只是想知道大家對外來名詞後面加上起源有什麼看法。Richy 06:54 2004年8月26日 (UTC)
  • 后来几次更改,好像是因为我问的一个问题,关于美国的商店名字CVS,起了一些误会。我只是不知道中国/台湾/日本的便利商店是什么,才在讨论片问的这一个问题,想知道是否是他的中国分店而已(现知道不是)。

我认为外国人名地名可以加原文,其他的大可不必加--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07:51 2004年8月26日 (UTC)

个人外文各种专有名词应该加注原文。--zy26 07:57 2004年8月26日 (UTC)
原來沒有禁止啊,在wikipedia:格式指南中有提到:「如果该题目的来源是外语,它的外语原名(不一定是英文)也应该跟随其中文译名之后。Richy 15:03 2004年8月30日 (UTC)

请问全角和半角为什么这么命名啊?

只知道一个是,一个是,还有句号什么的。但是为什么这么叫呢?句号有必要发明两种,两种逗号好像也的确不太像,还有哪些符号呢?Mickey 10:48 2004年8月26日 (UTC)mickeymousechen

很多了全角字符:, 。 ? ! “ ” ‘ ’ ; : 《 》 ( )等等;
半角字符:, .  ?  ! " " ' '  ;  : < > ( )等等。--zy26 10:54 2004年8月26日 (UTC)

问号和句号等为什么也要新做一个版本?Mickey 10:59 2004年8月26日 (UTC)mickeymousechen

全形符號佔 2bytes ,大部分是和中文一起使用的...而半形符號只佔 1byte ,大部分與英文一起使用...像中文標點的『』就沒有半形符號... -- Jose Sun (倫倫) 11:07 2004年8月26日 (UTC)
一般情况下全角字符和一般汉字一样要占2个ASCII字符的位置,多用于东方语言。半角字符和通常ASCII字符一样,只占1个ASCII字符的位置,在西方语言常用。以前默认输出设备是固定字宽的……--zy26 11:08 2004年8月26日 (UTC)
全角字符: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半角字符: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全角字符: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半角字符: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zy26 11:13 2004年8月26日 (UTC)

谢谢Zy26和Josesun!我明白智能ABC上的那个月亮是什么了。Mickey 12:15 2004年8月26日 (UTC)mickeymousechen

163.28.4.1 07:23 2004年8月27日 (UTC)不好意思,請問一下,日本也有所謂的"著作權的合理使用"嗎?163.28.4.1 07:23 2004年8月27日 (UTC)

日本有"著作權的合理使用"嗎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日本也有"著作權的合理使用"嗎?? --163.28.4.1 07:33 2004年8月27日 (UTC)

似乎是有的。

2.依日本著作權法第38條「非營利目的之上演等」規定: a.已公開發表之著作物,非以營利為目的,且未對眾或觀眾收取費用(指不問任何名義,對於著作物的提供或提示收受之對價。以下於本條同。)者,得公開上演、演奏、口述或上映。但就該上演、演奏、口述或上映對表演人或口述人支付報酬者,不在此限。 b.廣播之著作物,非以營利為目的,且未對聽眾或觀眾收取費用者,得予以有線廣播。 c.廣播或有線廣播之著作物,非以營利為目的,且未對聽眾或觀眾收取費用者,得使用收訊裝置公開傳達。使用一般家庭用收訊裝置所為者,亦同。 d.已公開發表之著作物(電影著作物除外),非以營利為目的,且未對其複製物借用人收取費用者,得出租其複製物(以電影著作物複製之著作物時,該電影著作物之複製物除外)予公眾。 e.以影片或其視聽資料,供公眾利用為目的之政令所訂視聽教育機構或其他機構(以營利為目的設置者除外),就已公開發表之電影著作物,未對其複製物借用人收取費用者,得散布其出租的複製物。惟該散布之人,應向對該電影著作物或該電影著作物複製之著作物有第26條所定權利之人(含依第28條之規定具有與第 26條所定權利同一權利之人。)支付相當金額之補償費。 由本條可知,我國目前的條文,較接近日本法第38條,範圍上及於公開口述、上演、演奏、廣播、傳達、散布及提供等,範圍上較我國為廣。其次,我們也採納日本法,不需給付著作人報酬之立法例(但日本法第38條第5項有例外,在電影視聽著作,一定情況下,仍須支付補償費。)

原文 -- Jose Sun (倫倫) 18:50 2004年8月27日 (UTC)

求助:解答蝴蝶效应

很多次看到经济文章中提到"蝴蝶效应",可查找资料没有收获.请求不吝赐教! --无名氏

蝴蝶效应是指因别的地方的小事,会引起很大的反应。一个例子是在巴显得一只蝴蝶动了它的翅膀,起了一点点的风,会在地球另一边产生巨大的台风。--Vina 04:06 2004年8月28日 (UTC)

我是新来的,请多多指教!

请问,有谁可以告诉我,维基百科有什么作用?它能帮助我收获些什么 ?我也想成为维基百科人,有什么条件呢?

请参见Help:常见问题解答。--[[User:Zy26|zy26 (Talk)]] 11:07 2004年8月28日 (UTC)
維基百科就是一部任何人也可參與建設的百科全書。收获?我想大部份維基人也不求實际收获的。亦或者可以這樣說,一伙人向著同一目標進發途中所帶來的滿足感就是維基人最大的收获。 --Lorenzarius 09:27 2004年8月29日 (UTC)

Wikipedia是否合并?

现在Wikipedia:命名常规Wikipedia:命名常規已经很不一样了,怎么办?--[[User:Zy26|zy26 (Talk)]] 03:39 2004年8月29日 (UTC)

合并。如果您不想改的话,放到Wikipedia:重复条目里面。--Yacht (talk) 21:22 2004年8月28日 (UTC)
已经合并。--[[User:Zy26|zy26 (Talk)]] 03:39 2004年8月29日 (UTC)

混乱

现在的中文整理结构页面很混乱,删除、兔尾巴、值得关注的页面、重复条目等之间都没有联系。像我刚刚为了寻找Wikipedia:重复条目,花了整整半个小时,最后还是从英文版那里找到连接过来的。中文版没有clean up这个页面吗?可以把:删除、兔尾巴、值得关注的页面、重复条目、待翻译的条目和质量提升计划的文章等等放到这里。重新安排一下吧!--Yacht (talk) 21:22 2004年8月28日 (UTC)

好主意!什么名字比较好?清理不很好听。--Vina 06:57 2004年8月29日 (UTC)
"待整理"。--[[User:Zy26|zy26 (Talk)]] 07:03 2004年8月29日 (UTC)
我们需要的是否是这样的条目?en:Wikipedia:Wikipedia maintenance--Vina 07:12 2004年8月29日 (UTC)
仔细看过之后,发现Wikipedia:工具差不多有这个作用,只是少了一些连接。我把它重新整理并完善了,请看看。这是最近更改页面上面的连接。--Vina 09:21 2004年8月29日 (UTC)
我想Yacht說的是en:Wikipedia:Cleanup這個頁面。 --Lorenzarius 09:22 2004年8月29日 (UTC)
那一页上的表格很好用。按日期列出的条目好像在这里没有什么用。这里大约人手不够,例如Wikipedia:值得关注的页面上面的内容很老了。我开始写了一个Template:维基整理系列,只有一个标题,是不是应该把表格加上去?再写一篇文章介绍用法。实际上就是这两篇英文页合并了。--Vina 09:43 2004年8月29日 (UTC)
对应的中文应该是Wikipedia:重写--[[User:Zy26|zy26 (Talk)]] 09:46 2004年8月29日 (UTC)

我覺得這樣一個頁面的目的是在於把所有不好的條目列出,讓大家知道它們的存在,這樣它們就有更大的機會被修正。現在的情況是有很多爛頁面,由於大家沒有為意、或沒有興趣、或沒有時間去改,就一直放在這兒。表面上我們的條目數量不錯,但實際上符合大眾對一部百科全書中的條目的質素的合理期望的條目數量又有多少呢?(不如就把那頁叫做“Wikipedia:爛頁面”吧 XD) --Lorenzarius 11:18 2004年8月29日 (UTC)

很有创意的名字。--[[User:Zy26|zy26 (Talk)]] 11:21 2004年8月29日 (UTC)
是开玩笑还是真正要做?--Vina
如此的一個頁面的確是真正要做。名字是半開玩笑,半認真的建議。名字夠搶眼、豪不留情才可令人注意。 --Lorenzarius 08:45 2004年8月31日 (UTC)
是个好主意,不过Wikipedia:爛頁面这个名字太玩笑了吧?--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08:53 2004年8月31日 (UTC)
維基百科是認真的計劃沒錯,但認真在於態度,代表我們不把維基百科當作笑話,而是一項事業。但實際工作時可不一定要死板嚴肅格式化呢 ;-) --Lorenzarius 09:07 2004年8月31日 (UTC)

求助,我有問題

我在網路上放置圖片,著作,及電子書供人瀏覽,若被他人取得後從事營利行為,那對方有犯法嗎?若無從事營利行為呢? --140.124.45.194 03:51 2004年8月30日 (UTC)

在乎您是按甚麼條款(如維基百科是在GNU FDL下發佈的,其他人是把這裡的資料作商業活動是無問題的)供人瀏覽你的資料,也要看您當地(您是台灣來的吧)的版權法。 --Lorenzarius 04:18 2004年8月30日 (UTC)

一个可怕的问题!!!!!?????

我听某位老师说过:在红军最困难的时期(194?),为巩固革命曾经在根据地种樱粟来卖给一些东南亚国家来换军费??? 不知是不是真的?你们有听说过吗? (不要说我反动)

这没什么可怕的。有问题是正常的。轮子功的人经常宣传在陕北时的大生产包括生产罂粟。所以我听说过。是否属实?我辈怕是很难知道。--蒙人 ->敖包相会 2007年7月2日 (一) 06:13 (UTC)[回复]

interwiki链接的bug

所有带有字符·的条目,在英文维基中的页面链接都有问题。受影响最多的就是西方人名条目,比如克拉克·盖博。这是mediawiki的bug吧?--Xyb 03:10 2004年8月31日 (UTC)

其實在一年前已經討論過了 :-) 見Help:跨语言链接。 --Lorenzarius 04:54 2004年8月31日 (UTC)
知道了,谢谢!--Xyb 05:16 2004年8月31日 (UTC)